古村之声

岁月随想话食品

摘自《古村之声》第22期
    我离开古村已经过去几十年了,然而对往事却难以忘怀。我这个人,从小就嘴馋,因此对古村的食品情有独钟,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至今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那么,古村究竟有哪些风味食品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吧。
    西片原来有一间诒谷堂人创建的源隆店,有着历史悠久的老招牌。除了经营的商品都是村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外,每日还专门制作鸡血粄和酵粄,喜欢吃的人多。鸡血粄口感细腻,软软的,呈咖啡色,很受老幼的欢迎。酵粄发得泡,呈鸡肉丝状,色泽金黄,甜味恰到好处。我小的时候最爱吃,两个铜板就可以买一只,成了源隆的常客。酵粄还能切开两半来晒干,叫做酵粄干,酵粄干炆猪肉,是一色别具风味的佳肴,遇到有人出南洋的话,将酵粄干托他带到南洋去馈赠亲友,使华侨尝到家乡的风味,又形成客家食品文化传送到了国外。
    东片原有一家信和,是祖传的老字号,有一定的知名度。同样是商品齐全。为了村人的需要,信和还每日制作豆制品。由于选用优质黄豆做原料,盐卤水点得适度,所以做出来的豆腐制品细腻洁白,豆腐卖得最快。如果你想酿豆腐,就必须提前一二日预订。提起酿豆腐来,的确是客家人最富盛名的食品。凡海内外有客家人开的餐馆,保证有这道美食。
    我喜欢吃的就是白豆腐干,每日午后三点多钟,刚做好的豆腐干还热气腾腾,坐在信和店里,来上几块,酸酸溜溜的蒜仁醋,吃将起来,美味可口。我曾见过不少高坪以上的过往客,都爱进信和歇脚饮茶,品尝独特滋味的白豆腐干,缓和一下饥肠饿肚,然后才有精神继续行路。
    据悉,信和早已停业,但是那一套豆制品技术后继有人;可不同的是挑着走村串户,服务到家,大大的方便了群众。
    锺福彰在东片开过一爿小吃店,在双堂屋大门的东侧不太显眼地段,不过,福彰哥精心制作的牛肉干、卤味食品,用多种名贵药材研成粉末打卤钵,凡经过他的店门口,老远就闻到一股卤味飘香。四十年代,我在古村公学教书,每当休闲的时候,邀约过畅彰兄,维鹏哥,维握老弟多次光临这家小吃店。切上几盘卤猪肝、猪耳朵或者头皮、猪尾,加上几两白酒。细嚼慢咽地品味,开怀的谈天说地,实在是个悠闲的好地方,别有一番潇洒涌心头。
    古村人逢年过节都时兴像样的过,除鸡鸭鱼肉外就爱酿豆腐,蒸笼床粄,做薯丸子,煮薯粉粄,炆甜糯饭、咸糯饭等等食品。有的是粗粮细作,营养成份相当丰富,最合众人的胃口。制作方法并不复杂,一学就会。这些食品还可以上桌招待人客。名不虚传,的确是古村人或客家人的传统美食。我往往回忆起这些家乡风味的美食来,不但会垂涎欲滴,而且会带来浓厚的思乡之情。   (曾维持于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