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之声

先贤锺崔祯

摘自《古村之声》第22期
    古村先贤锺崔祯公,于光绪己丑(即公元一八九○年)年出生于原籍,青年时曾远涉重洋到缅甸谋生,回国后从事屠宰和经营木材生意,其秉性勤劳,凡宰猪、放运木材均能躬亲参与,备尝艰苦,经过多年惨淡经营,筚路蓝缕,事业初具规模。
    崔祯公对村中公益事业极为关心,为确保农田生产用水而积极兴修水利。古村新陂至油坊下主圳道长达一公里多,渗漏严重,大大影响对农田的灌溉,崔祯公主动承担圳道管理,并用水泥修圳道多处,使农田用水充裕,实现稳产、高产,群众受益良多。
    先贤崔祯公对恤困济贫亦为村人所称道,抗日战争时期,烽火遍地,群众生活极端困难,甚至有断炊者,崔祯公目睹此情况,仁慈之心油然而生,乃决定“施粥”善举,每日以鸣铳为号,贫困者一闻铳声,便纷纷前去就餐。此外一些村民生产、生活困难需借贷者,都给予方便,不计利息,借贷者莫不感激于衷。
    崔祯公还任古村公学校董多年,无偿服务,其间,村民曾组织一次财务清理,结果收支分明,丝毫不差。
    崔祯公在长期经营屠宰业务中,对各户要购买猪肉情况了如指掌,每逢春节,那一家未购猪肉者,其均心中有数,认为经济有问题,必留相当数量之猪肉给困难户,无钱买肉者说:“崔叔,我身无分文,不知几时才能偿还肉钱。”崔祯公却笑而答曰:“大家都欢欢喜喜过年,你怎能无肉度岁呢;肉钱不用牵挂。”受惠者感动得热泪盈眶,感谢不已!
    先贤崔祯公为村中所做的好事,至今犹为村民娓娓称道。
    先贤崔祯公之哲嗣,锺储文先生旅居缅甸多年,后迁居台湾,事业颇有建树,对家乡公益事业备极关心,屡作贡献;1985年乐龄俱乐部成立后被聘为顾问。储文先生之公子彩柱、二柱、小柱亦事业辉煌,且眷念故乡,曾多次回乡探亲祭祖,崔祯公家族,可谓兰桂腾芳,满门俊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