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之声
GU CUN ZHI SHENG
第19期 1995年6月出版
无限的关怀 真挚的指导
本年5月13日,由大埔县老干部活动中心组织的以郭耀提同志为团长、彭光同志为副团长的参观访问团一行26人,在茶阳镇文化站烧德珍站长陪同下,前来古村乐龄俱乐部参观访问。上午八时,当访问团到达时,受到管理区干部、乐龄俱乐部理事、组长和八音锣鼓吹的热烈欢迎。
座谈会上,俱乐部主任曾维添向来宾们介绍了古村乐龄俱乐部十年来的建设和活动情况,俱乐部秘书锺式彰就乐龄俱乐部如何密切联系旅外乡亲,争取捐资建设家乡和安排使用捐资一尘不染,半丝不苟,无私奉献,使各项工程做到事半功倍,取得海内外乡亲的信任,捐资源源不辍等等,作了发言。访问团团长郭耀提同志在座谈会上讲了话,对乐龄俱乐部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给予很高的评价,诸多激励和启发,足见老同志对乐龄俱乐部的关心和爱护。
座谈会后举行联欢活动,来访的老同志、老干部带来了不少精彩的节目,如集体舞、扇子舞、健身舞、男女大合唱、独唱、五句夹板歌等等,郭耀提同志年逾古稀,其独唱运气自如,歌声高亢激越,博得全场热烈的掌声;刘兰芳的五句夹板歌,也唱得有拍有眼,发音珠圆玉润(歌词附“诗歌篇”)。来访者均是上了年纪的老同志,但跳起舞来,舞姿却轻盈袅娜,自然大方,可见平日健身有术。乐龄俱乐部则以八音锣鼓吹演奏“浪淘沙”一曲,还有古小女学生参加的舞蹈助兴。联欢主持人是茶阳镇政府文化站站长饶德珍同志,他对节目的介绍和安排,动静有序,语言精炼,风度大方,不失为多年从事文化工作的老手。
联欢兴尽而结束,老同志们参观了俱乐部各项设施,并在古村侨联会天台“卓才亭”前合影留念。
上午11时许,访问团返程时,俱乐部赠送了《古村之声》小刊物和锺卓才先生热心桑梓事迹简介多份。(政材、式)
热心公益 精神可嘉
古村诒谷堂屋经小水桥至德馨楼门前一段宽三米、长二百多米,可行驶(面包车)的新建水泥路,于一九九四年冬完工。这段新水泥路是旅县乡亲锺均柱同志(县畜牧局副局长)捐建的,原计划需要一万四千元左右,在施工者认真策划,精心安排下,按质按量完成工程,实际工料费支付一万二千元。均柱同志热心公益,精神可嘉。 (梅云)
振兴教育 关心入微
古村中学在旅星侨贤锺卓才先生和旅外乡亲的关怀和热心支持下,学校面貌更呈幽美,在连年捐资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和激励师生勤教勤学,提高教学质量,锺先生于今年上半年又捐1995年古村中学敬师、奖学金六千元,购买厨房锅炉四千元,捐助湖南籍三教师1995年补助费三千六百元。合计一万三千六百元,另捐三架凤凰牌单车给学校,专供湖南籍三位教师使用。
卓才先生倾心教育,尊师重教之美举,全校师生深表祟高的敬意和谢忱。(诗城)
寻根拜祖 难能可贵
古村祝庆堂旅马乡亲锺榜材先生(已故)之哲嗣建柱先生,出生于马来西亚。今年三月偕夫人返乡探亲祭祖,虽往返仅一天时间,足见其追念祖宗之至诚。又锡昌楼旅马侨胞锺旺材先生(已故)之公子庆柱,在马来西亚出生,今年六月初,庆柱先生首次返乡探亲,因不明古村在何方,祖居在何处,到达茶阳建兴酒店后,始由乡亲锺锡勇作向导,驱车返回古村锡昌楼与亲人相会。仅作短暂勾留,返程路过乐龄俱乐部时,在门前曾停留片刻拍照。
锺建柱先生、锺庆柱先生都是乘回国旅游之机,借短暂的时间,遄返家乡与亲人会唔和上坟拜祖的,虽然来去匆匆,但其对先父生出地之向往,对故土的眷恋,远道归来值得赞许,也属难能可贵。(谷予)
古村教育事业 昔非今比
古村的教育事业,近廿多年来有很大发展。古村小学原是一座庙宇改造扩建的简陋校舍,前身是古村公学,学校右侧之教室已成危房,1989年由旅星乡亲锺卓才先生夫人贺素珍女士捐资六万元,将危房拆除,重建一座“贺素珍教学大楼”。至1991年随着学子的增加,原有校舍已不适应,经海内外乡亲倡议,重建古村小学,此议得到锺卓才先生、赖荣兴先生、锺琏珍女士、赖金升先生、锺集柱先生及其他热心的旅外诸乡亲的鼎力支持,集资二十多万元,1991年冬动工,于1992年秋竣工,并交付使用。一座建筑面积达二千二百多平方米雄伟、堂煌、堑新的古村小学遂耸立于银山之麓。
古村公学时期学生人数约百人左右,五十年代初期改为古村小学,现增至203人(含幼稚园35人)设一至六年级和学前班共七个班级,教师13人,工友1人。古村公学时期,以治校严谨、教学质量优良远近闻名,福建及古村毗邻地区不少学子慕名前来就读,成才者颇众。自五十年代初迄今,古村小学之校风学风比同类小学,毫不逊色,故四十多年来古村近百名大学生,均起步于古村小学。
70年代中期,古村创办了附设初中班,校址设在银山下端,先期采用土木结构,村民献工献料,当时旅星旅马乡亲锺卓才先生伉俪、曾德温先生伉俪、锺异材先生伉俪、锺旺材、锺报材先生等闻讯,以古村创办中学,并计划建校,表示十分高兴和关心支持,当即筹集资金61800元,捐资乡亲共40位,其中锺卓才先生伉俪捐资41990元。第一期工程竣工后,于1982年锺卓才先生专程返乡参加古村中学落成庆典,尔后,卓才先生为兴学育才,又陆续捐资扩建校舍和校门。1991年,卓才先生夫人贺素珍女士捐资19万元兴建一座两层十二个教室的钢筋混凝土教学大楼。从此,古村中学由小到大,由简至精,总建筑面积3712平方米,用资六十余万元,已形成一间设备完善,环境幽美、校风学风优良的学校。1987年经大埔县人民政府批准,纳入全日制初级中学,定名为“大埔县古村中学”。目前设三个级六个班,学生达320人,教师21人,其中湖南籍教师三人(两女一男,教授英语和语文),另有工友二人。
古村小学、古村中学在上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学校教师辛勤教学,谆谆善诱,悉心辅导,因而取得可喜的成果,每学年升中考试之录取率,在同类中小学中均名列前茅。在地区性举行某项学科竞赛活动,古村中小学选派参赛的学生,其成绩和名次都在前列,本刊迭有报道,不再多赘。
古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是近世纪村中先贤重视教育奠定了基础,数十年来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海内外有识之士的作育英才,出钱出力和教师的敬业精神,付出艰辛的劳动所取得的丰硕成果。(适观)
古村小学隆重庆祝“六一”儿童节
今年六月一日,日丽风和,阳光灿烂,古村小学隆重庆祝“六一”儿童节。早饭后,三百多名小学生(含幼儿园)穿着整齐的校服,在学校老师率领下,以彩旗、铜乐队为前导,浩浩荡荡向村中绕一周,途经管理区办事处、乐龄俱乐部、卫生所和商业区时,有关单位和商店纷纷燃放炮竹,表示欢迎和祝贺。人们高兴地踊向路旁观看队伍整齐,天真活泼的祖国花朵,并欣赏在行进中的轻盈舞姿和嗦亮的铜鼓乐,队伍游行返校后,还举行舞蹈、演奏的活动。这是古村小学一年一度的庆祝“六一”儿童节,别开生面的第一次。
古村管理区办事处,古村小学教育基金管理委员会和古村乐龄俱乐部,分别为“六一”儿童节赞助各150元。活动结束后,学校给予三百多名儿童每人一份节日纪念品。(祥超)
路灯放光芒 行人喜称便
古村洋渭田、溪头、张屋由曾垂滚同志于1994年秋,牵头集资三千多元安装照明路灯23盏,村之东片则于1995年夏由旅台锺储文先生之媳林月华(锺小柱夫人)捐资三仟一佰元安装路灯26盏。使每个角落均有路灯照明,既方便夜行人,又为村中夜景增添异彩。东片路灯之用电,由古村纸厂厂长锺常柱先生无偿提供。
林月华女士、曾垂滚、锺常柱先生关心家乡,为民造福的高尚风格,备受赞扬。(康、云)
古村小学又传喜讯
本学期茶阳镇举行全镇各小学四、五年级作文比赛,古村小学选送7名学生参赛,其中5名得奖:张小珍获四年级组一等奖,曾佑俊获二等奖;锺宪堂获五年级组一等奖,曾春花、锺华获四等奖。
又本学期举行的茶阳镇各小学书法比赛中,古村小学选送三名学生参赛都得了奖:曾德洪获二等奖。曾佑丁、胡足玲获三等奖。(银山)
艰苦的历程 丰硕的成果
记古村纸厂厂长锺常柱艰苦创业历程
古村锺常柱同志系裕兴楼锺拱文乡亲之子,性机敏,善思考,过去曾任大队干部,改革开放后,他辞去干部职务,从事商业、加工、养殖业。古村第一间个体商店,就是常柱与人合伙经营的,因经营上意见不尽一致,遂弃商搞养殖和加工业,先后养蜂、养长毛兔、养鸡、挖塘养“塘虱”,又曾设厂制米粉、制汽水,与人合办“香粉”加工厂等等项目,都不尽意。人们说:常柱真是舞尽了十八般武器,使尽浑身解数,但事与愿违,均以规模小、效益低而告终。他在失败面前不气馁,困难不能挫其志,而是振奋精神,待机拼搏。数年前,他看到丰溪、大觉等地造纸业蓬勃发展,且销路很旺,收益颇丰,遂决心筹资在古村油坊下办间造纸厂;经过艰苦策划、投资十余万元、设备半机械化的“古村纸厂”诞生了。在筹建纸厂的同时,常柱考虑到原料的来源,要有主动权,便在厂前建“纸糊”若干个、收购竹子腌制纸浆,供纸厂生产之用。
纸厂的产品问世了,质量颇好,客户满意,但有一段时间,各处产品都滞销。常柱并不灰心,一面继续生产,一面外出多方联系客户。近两年来形势好转,产销两旺,客户源源前来订货,大有产不供求之势。目前纸厂有十多名工人,除一名师傅是异地人外,都是本村人,据说一般工资不菲,比之外出打工还强。古村纸厂利用油坊下的水力资源,自己发电。因而成本比丰溪、大觉等纸厂较低,且质量优等,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现在该厂已具一定的规模,下来继续发展,将拭目可待。
常柱已逾不惑之年,从其艰苦创业的历程,可以悟出,一个人的事业,除了勤劳刻苦外。还必须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足够的信心,以及善于掌握机遇,善于总结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始能获得成功。期望古村纸厂不断发展,取得更大的成就。(中式)
艰苦加灵巧 巾帼胜须眉
——小记艰苦创业成绩斐然的谢惠英
谢惠英系古村张屋张品贤之媳,嫁到古村十多年,与其夫张建城一道以农为主,兼搞副业,收人尚能温饱,惠英口齿伶俐,善于思考,改革开放后,她不满足于现状,先是做豆腐、豆腐花出卖,也曾拉板车运输,后又经营参子、补济药品,走家串户,艰苦备尝,但收入还不理想,她又萌生理发业,遂往县城学习理发技术,回村后开设一间“丽惠理发店”生意颇有起色,而单一的经营,与她的理想仍嫌不足,于1990年又经营食杂、糖烟酒、农副产品、鲜果等生意,零售兼,批发,生意做得火红,收人可观,去年夏购摩托车两架,载客载货,惠英驾驶摩托车技术娴熟,载客往茶阳、湖寮、下洋等地,往返须臾,不怕辛苦。经过多年的锐意经营,奋力拼搏,“惠记”商店不断发展的规模,已令人刮目相看。为掌握商业信息,更有利于经营,今年又安装一架程控电话(0753—5682377)。谢惠英之善抓机遇,坚韧不拔,受挫不移其志的精神,在古村妇女中,可算是“鹤立鸡群”。(祥超)
好事多为 精神可贵
古村乐龄俱乐部会友曾德明,今年75岁,犹精神矍铄,多年前在其住所——小溪唇店铺,辟一书报阅览室,自费订报刊杂志多份,供村民闲暇时阅读,原《家书》第9期(1991年12月)曾以“简讯”报道。曾德明老人至现在一如既往,订阅《梅州日报》、《广东公安报》、《纵横》、《民国春秋》、《炎黄春秋》杂志等报刊7种,供村民阅读;此外,他还当义务“邮递员”,每日茶阳邮电局送来古村邮政代办所之报纸、书信、汇单、电报,凡是西片张屋至溪头、洋渭田之邮件,他都挨家挨户送去,不论酷署严寒,或刮风下雨,坚持不懈。
曾德明是乐龄俱乐部联络小组长,工作认真负责,他曾学习伤科技术,跌打药酒常备,遇有跌打损伤登门求医者,来者不拒,且悉心为之治疗,除贵重药品收回成本外,从不索取财物,甚至还要给予跌打药酒备用。曾德明会友这种热心为人民服务的高尚风格,和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值得学习和赞扬。(中式)
年高健在 含饴之乐
曾祖父、曾祖母,俗称公太、婆太。系指一个人已传下四代儿孙的尊敬称呼,男的称公太,女的称婆太。现在古村主村对已传下四代而又健在者,有做上公太的:锺城贤71岁(双堂屋),曾祥恒75岁(信和),曾祥清83岁(即新创之父,由马来西亚返来定居),曾维汉82岁(塘仔唇),曾令旦81岁(溪头),锺政材71岁(德馨楼),锺有威78岁(枫林下),张在贤80岁(张屋)。共计八人。
做上婆太的:赖亚龙71岁(双堂屋),胡亚根87岁(顺常楼),曾有英78岁(大夫第),邓亚添89岁(大夫第),邹亚琰85岁(继志堂),蓝亚翠85岁(科头),锺秋英68岁(信和),张亚欢80岁(洋渭田),锺亚风81岁(洋渭田),锺和英70岁(塘仔唇),赖亚闹80岁(塘仔唇),张友梅73岁(塘仔唇),赖亚坟85岁(万宁堂),锺亚节82岁(万宁堂),蒲禾英75岁(华岳楼),锺亚正81岁(张屋),郑亚茶74岁(张屋),赖杜英72岁(德馨楼),肖惠芳82岁(诒谷堂),蓝亚米85岁(诒谷堂),郑亚招74岁(弼祖堂),胡亚财74岁(德馨楼),郑有娣100岁(弼祖堂),锺亚红87岁(东窟),张抱生89岁(枫林下),谢永英74岁(枫林下),郑带生83岁(塘头),共计27人。最年轻的锺秋英,68岁做婆太。(祥超)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古村德馨堂(科头)村民锺京堂,因晚期肺病在县医院医治罔效,于六月十七日在家不幸身故,年仅四十三岁,遗下一子两女均在校读书。京堂在县医院治疗期间得到旅星乡亲锺卓才先生,赖荣兴先生的大力资助,病逝后,卓才先生又汇款一千元,荣兴先生汇软一千二佰元,旅港乡亲锺集柱先生资助一千元。村民以京堂家属经济困难,遭此变故,咸表同情,不分姓氏,纷纷送去香仪。旅县乡亲锺选柱先生捐助棺木一副650元。曾垂滚先生夫人谢看娣女士一如既往,不厌其烦,热心奔走于古村旅埔诸乡亲住所,劝助和收集香仪,计得1040元,又逝者之两女就读于古村中学初一、初二班,该两班之同学和古中教师亦资助香仪,700元,合计香仪达10170元,为逝者家属解决不少困难。
治丧期间,逝者附近村民大力协助,以最节约的办法,把丧事做得既顺当又光旺,体现了一人有难,八方支援的祟高精神。(天马)
简 讯
(一)
古村中学承海外乡贤的关怀支持,不断扩大和完善,今又蒙:
赖荣兴先生捐赠古村中学创建廿周年庆典礼金人民币一千元;
锺淼材先生捐赠人民币五百元(购置图书);
锺琏珍女士捐赠风琴(五组、双音、上海产)一架;
锺汀文先生捐赠古村中学创建廿周年庆典礼金人民币一百元;
锺安柱先生捐资古村中学补助湖南三位教师,95年1月至12月补助金人民币计1080元。
诸位先生、女士之隆情厚义至深感激,谨此致谢!
大埔县古村中学
(二)
本刊出版,蒙海内外乡亲热情关怀,不断慷概赞助经费,隆情厚谊,至深感谢,谨此申谢! 附赞助人芳名: (续17期)(怒不称呼)
锺锡杏1000元 锺盼柱500元
锺倩材200元 锺镜柱100元
锺贤柱100元 锺锡圳100元
张建新50元 锺梓材50元
锺素莲30元 杨维科20元
《古村之声)编委
(三)
蒙旅台乡亲锺淼材先生为村中安装有线电视,热心捐资人民币1000元整,谨致谢忱!
古村有线电视管委
格言撷粹(一)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待有余而济人,永无济人之日,待有暇而读书,永无读书之时。
▲黑发不知求学早,白发方侮读书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勤能补拙,俭可养廉,学海无涯,惟勒是岸。
▲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吾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适观摘录)
赞《古村之声》歌一首
尹惠明
古村之声出古村,联系乡亲四海同;
激励游子思故土,建设桑梓换新容。
最是乐龄老前辈,无私奉献夕阳红;
祝愿乡情长传递,内外乡亲情更浓。
(尹惠明同志是沙头角工商所青年干部)
赞古村 歌一首
房镜明
久闻古村好地方,毗邻福建美名扬,
群峰环抱幽胜地,人才辈出文明乡,
更有乐龄俱乐部,理事无私责任强。
干部退休献余热,雄厚基金用有方,
老弱有病互照应,理事代表登门访,
困难大小得周济,身心愉快寿而康。
☆ ☆ ☆
赤子情深不忘根,卓才侨贤美名扬,
慷概解囊无休止,热爱祖国建家乡,
楷模声誉传遐迩,乐善好施福绵长,
四邻乡亲皆称颂,百世流芳永不忘,
建设学校为学子,园丁沥血耕耘忙,
兴学育人英才出,为建四化图自强。
☆ ☆ ☆
平坦公路四方通,改变面貌治贫穷,
三高农业抓得好,群众生活日益丰,
乐龄全国榜有名,业绩辉煌誉日隆。
注:房镜明同志系原大埔县商业局长。
五 句 夹 板 歌
(大埔县老干部活动中心老人活动组刘兰芳编唱)
竹夹打来闹洋洋,热情接待锣鼓响。
大家听厓唱分相,首次来到古村乡,
今日来到茶阳镇,举目所看村容貌,
参观古村好地方,中学小学优雅房,
热情接待锣鼓响,真是大埔文明乡。
真是大埔文明乡,卓才先生有名堂,
成就美誉远名扬,旅外乡亲力量强,
古村环境地势好,公益事业办得好,
人材杰出响当当,热心捐助建侨乡,
海外侨胞有名堂,村镇干部领导强。
村镇干部领导强,俱乐部里八音响,
出个古村文明乡,琴棋书画样样全,
干部群众团结好,老年余热为公益,
齐心合力建家乡,成就斐然传四方,
俱乐部里八音响,心情舒畅命教长。
心情舒畅命教长。少年有福新学堂,
老年享福得安康,厓今唱歌就收场,
中年得福创业绩,感谢村镇好干部,
青年纳福求向上,好情好意不可忘,
少年有福新学堂。恭祝大家身健康。
新加坡茶阳励志社新届职员就职
我村侨贤锺卓才、赖荣兴荣任要职
新加坡茶阳励志社,于2月29日上午十时,在该社礼觉举行复兴第19届理事就职典礼,并请该社社务顾问曹煜英先生莅临监誓,会后,还举行了新春联欢会。
该社新界理事有:社务顾问曹煜英,罗秋圃,余达水;法律顾问彭信国律师,谢世清律师;荣誉社长萧畹香,姚美良,陈开楠;社长锺卓才;副社长何吉昌,杨双标,刘再光;总务罗杏美;副总务饶炳荣;财政赖荣兴;副财政余麟昌;慈善罗概美;副慈善黄安荣; 秀员杨澄绪、蓝智锡;文娱廖振宏; 副文娱罗忠香;委员罗在元、余坚白、蓝燮干、徐世伟;中文书李大道;英文书邓奇芳;交际张美职;副交际邬梦彩;稽核扬呈祥,张占宜;理事周通盛、黄德昭、何振钦。载自《大埔乡讯》
客家人的尊祖敬宗风俗
客家人受传统儒文化的影响,有强烈的崇本源意识,崇先报,尊祖敬宗的中原古风在客家人中得到继承和发展。
客家人尊祖敬宗风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建立祠堂及春秋两祭,俗重宗支。凡大小姓莫不有祠,设于县城者为宗祖(家祠),如旧时在蕉城内分别设有锺家祠、黄家祠、赖家祠,……等20多个宗祠。宗祠前有池塘,周围立有牌坊,石旗杆等,都是宗祠的附属物,列祖宗官衔、美德,以示荣耀。在农村,聚族而居者必有家庙,亦称祠堂(俗称“厅厦”)。同村某姓所共有的祠堂称“老祖堂”,祀本村同族人的开基始祖,以及历代几房的祖先,在祠堂内设龛立神祖牌位,每行考妣共列,记明世系、谥、讳号、官衔,妣则有姓,穷源究委,昭穆分明。神祖牌多用柏树刻成,底油黑漆,字贴金或涂红。把祖宗当作神祀奉起来。
客家人每逢年节,各姓普遍备牲仪祭祖,或于春秋以猪羊、鼓乐隆重举行大祭。除祭祠堂外,还有祭墓,春祭墓、秋祭祠,家家户户,相沿成习。客家人的祭祖括动,表达子孙对先人的怀念,有一定意义。这种崇本源意识,在海外侨胞,旅台同胞中尤为突出。他们千里迢迢回家园,第一件事往往就是寻根问祖,拜祭祖先,表达了不忘自己的家乡和祖宗的虔诚情意,这种精神是可嘉的。但也应指出,有的地方大搞所谓联宗祭祖活动,耗资大、费工多、是不宜提倡的。
二是重视堂号、堂联。在各姓的祠堂上都有堂号和堂联,溯渊源报宗功,藉以表达思念祖先和弘扬祖德之情。堂号,就是“祠堂名号”的简称,为整个家族的标志,代表着血统、历史与荣誉。堂号多取自祖先来自的地方,以祖先所在地名为堂号。此称郡号。郡号又分祥郡号和望出郡号。如邓姓、以发祥地“南阳“为堂号 (南阳,秦置郡在今河南省西南部及湖北省北部之地);赖、锺、陈等姓均以望出地“颖川”为堂号(颖川、秦置郡、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之地。以颖水得名)。另一种为纪念祖先的官衔,业绩,德行,嘉言,著术等而自立的堂号。如曾姓以曾子嘉言“吾日三省吾身的“三省”为堂号;杨姓以东汉名宦杨震拒受贿赂、清正廉明的“四知”名言为堂号;张姓以唐相张九龄贺皇帝诞辰献《千秋金监录)的德行,以“金监”为堂号等。在堂号的基础上又产生了堂联。堂联一般是上联点出发祥地或望出地的郡号,下联则多为炫耀祖德,多点出其官衔或嘉言懿行等。如陈姓的“颖川世第,大史家声”;郭姓的“汾阳世德,刺史家声”等。客家姓氏堂号堂联,对于研究客家的迁徙史、发展史、社会心理与文化传统,有着重要参考价值。各姓的祖先究竟从哪里迁来的,从堂号堂联中不难找到线索。
三是重视族谱编修。每一个姓氏都有其形成的时间、地点和原因。还有繁衍、发展、分支、演变、迁徒的历史。这些内容通过族谱记录下来。所以客家人重视谱碟的编修,所谓“祟先报本,启裕后昆”,皆以谱碟为寄托依据。在各姓族谱中,都有“世系”的称谓,几世就是第几代之意。各姓得姓,时历数千年,除奉得姓始祖为一世外,往往迁地开基者又另立一世。子居左,称为昭,子之子(祖之孙)居右,称为穆。以后世序为二、四、六……偶数居左,称昭;世序为三、五、七……奇数居右,称穆。昭穆引申为辈序,一个姓有许多昭穆作为子孙命的字眼,一辈一字作为该辈人命名的词根,如曾姓的昭穆:“昭、宪、庆、繁、祥” ……看了便知其辈份的高低。
客家人的祟本源意识,本属儒文化的范畴。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意思是向上追远和向下慎终,即对上代祖先绵延宗脉,后代则要谨慎小心,不辱祖德。其核心思想是实践中国伦理道德之一——孝道。
大埔交通将更上一层楼
我县把加快公路交通建设作为改善投资环境,振兴山区经济的一个主攻项目来抓。在今后几年内为彻底改变大埔的交通条件,提出需要完成的一些项目:
首先,架通高陂大桥,联结韩江两岸,贯通南部、西部,打通潮梅出口,修建梅坎铁路,贯通西部、北部,打通福建出口;修通梅湖一级公路,贯通大埔腹地,连接茶上公路等“三大”工程外,还要改造通住各乡镇的县乡公路并铺上水泥路面,考虑增加三条县内联络线和六条出口路线。这些工程的完成,概算需要资金人民币近十亿元。
要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需要分期实施。短期内要完成茶上线双溪至上善段的公路改造和梅湖线三河至县城超二级路的工程任务。“九五”计划期间要上梅湖一级路和高陂大桥等“三大”工程及县乡公路全面改造等工程。其中前二年重点在梅湖一级路和高陂大桥工程及县乡公路改造和铺筑水泥路面。后三年完成贯通高陂大桥的汽车专用道及三条县内联络线和六条出口线路。到2000年,要全面完成我县的交通基础建设,彻底改变大埔山区的交通条件。形成一个贯通潮汕,直通三百门港口;联结福建、江西、饶平;县内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大埔乡讯》
代 邮
《古村之声》编委:
我会筹集“昭善基金”,承海内外有关宗亲,热心支持,踊跃捐输,为鸣谢先期捐资者,请借贵刊一角以公布秀名,有占篇幅,请谅,并致谢意。此侯
撰安
古村锺昭善基金筹委会
1995年6月30日
附先期捐献“昭善基金”芳名: (恕不称呼) (至六月三十日止)
捐资2000元者: 锺卓才
捐资1500元者: 锺安柱(上新屋)
捐资1288元者: 锺诵文
捐资1000元者:锺邦柱(科头)、张满英、锺盼柱、李筱兰、锺集柱
捐资500元者:锺获柱
捐资320元者:锺昆柱(双堂旅马)
捐资200元者:锺贤柱(司马)、锺党材、锺骏文、锺一鸣、锺一勤、锺一芳
捐资100元者:锺校柱、锺谦柱、锺义柱、锺钢柱(双堂)、锺建柱(科头)、锺领柱、锺镇彰、锺选柱、锺东升、锺家柱(司马第)、锺常柱(大夫第)、锺镜柱、锺远玲、锺和珍、锺良柱(下新屋)、锺发柱、锺乃康、锺乃瑜、李碧玉
捐资50元者:锺勇柱、锺兴堂、锺扬柱、锺罗材、锺洛柱、锺爱芬、锺魏堂、锺婉英、锺子邦、锺赛堂、锺艇柱、锺晴柱,锺光明、锺禹堂、锺勤英、锺看华
捐资30元者:锺小丽、锺塔柱
捐资25元者:锺志平、锺玲玉
捐资20元者:锺素彰、锺华堂、锺坚堂、锺闽堂。
简 讯
△古村中学在四月中旬,由大埔县教育局组织校园环境检查评比中,以校舍完善,环境幽美,得分最高(95分),被评为优秀,为茶阳片中小学之冠。
△广梅汕铁路预计7月20日可全线贯通。
△会友姗亚龙,东片顺常楼人,因病治疗无效,于1995年4月22日仙逝,享年95岁岁。
△会友锺道材,西片(小水)弼祖堂人,因病经诊治无效,于本年4月27与世长辞,终年91岁。
△会友张任英,小水弼祖堂人,因病服药罔效,于本年6月13日逝世,享年7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