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之声

《古村之声》第20期(1995年10月出版)

古村之声
GU CUN ZHI SHENG
20期 1995年10月出版
      交流经验  取长补短
    本月13日,西河镇下黄砂老人福利会一行10人,在该会主任卓可澄先生的率领下,驱车前来古村乐龄俱乐部参观,受到主人的热烈欢迎。来访者稍事休息后,首先参观俱乐部图书馆、有线电视室、锺卓才、贺素珍纪念厅和侨联会等设施,然后在侨联大厅座谈。俱乐部负责人向来访者汇报了俱乐部成立十一年来的组织活动情况,客人也对该会情况作了通报。座谈中,俱乐部组织的完善、制度的健全、管理的有序而获得国家、省、市、县、镇的表彰表示赞赏。俱乐部同仁对下黄砂老人福利会的管理和活动做法,感到不少可取之处,达到交流经念,取长补短的目的。参观活动中,双方参与人员还在侨联会天台“卓才亭”前合影留念。午饭后客人愉快地驱车辞别。
年事愈高  乡情弥笃
年已七十有四高龄的旅星乡亲锺卓才先生,于本年10月初返国。此行是参加10月6日大埔中学九十周年校庆和10月8日首届世界大埔同乡联谊大会活动的。在纷繁的社交应酬中,先生犹精神矍铄,神采飞扬。有一千多人参加的大埔中学九十周年校庆典礼上,卓才先生讲了话。首届世界大埔同乡联谊大会,有十二个国家和地区组团参加,新加坡优表团四十多人、(团长锺卓才、杨双标)参与盛会,卓才先生还参加了旅外乡贤捐资多项工程的剪彩。
卓才先生此次返乡,为埔中校庆捐资四万五千元,世界大埔同乡联谊大会捐资六万元,又为乌石小学建校捐资10万元,古中建运动场六万元和其他捐资赠予等共三十多万元。
卓才先生在大埔中学校庆期间,还抽空回古村看望八十多岁的胞姊,亲临古村中学察看运动场兴建的现场。据悉,锺先生对古村中学还有扩建的意向,计划1996年实施。年事愈高,家乡之情弥笃,甘露广播,桑梓被泽益多,群黎交口颂德,非无因也,爰作俚词一首以示敬意:
龄愈古稀忧壮年,爱乡情切梦常牵;
不谦困顿频归国,只为倾心建故园。
(式)
  园丁辛勤耕耘  学子再创佳绩
古村小学在1994年至1995年学年度第二学期质检中,全校有八科超过镇平均水平,有五科列全镇前五名。
    六年级毕业班升中考平均分、及格率、升学率都远远高于全镇其他学校。全班46人参加升中会考,有45人被正式录取,录取率达97.84%。数学科全考场考满分的有:曾华生、锺就堂、锺举生、胡细玲、杨裕珍等五位考生。(银山)
古村中学升中考试再创佳绩
古村中学初中毕业学生,今年参加升高中、中专、中师、中技考试中,在去年取得好成绩的基础上,今年再创佳绩。古村中学各科统考成绩,据县教育局教研室公布的升中考试成绩,均达到或超过县平均分数、及格率和红分率,升学人数比去年大大增加,是古村中学多年来初中毕业学生升学考试取得成绩最好的一年。
今年,古村中学报考的学生人数45人,实际参考人数44人。被高一级学校录取的38人,其中考上省、市、县重点中学(东山中学、宪梓中学、虎山中学、进光中举)4人;考上中专学校10人(入围11人)录取学校为:广州冶金学校、广州林校、武汉水运学校、广州经贸学校、珠海卫生学校、湛江气象学校、梅县财贸学校等;其余同学分别考上中师、广州技校和各类职业中学。被录取在东山中学(省重点)就读的张新才同学(左弼村人)以总分622.5分荣获大埔“廖梅林奖学金”二等奖,获得奖金100元和锺卓才先生奖学金400元,该生是茶阳片几个镇的考生中总分最高者。
    古村中学今年初中毕业学生升中考试成绩优良,深受上级领导、干部和群众称赞。(诗城)
      慎终追远  数典念祖
旅港乡亲锺倩材先生偕夫人肖惠丽女士于本年九月四日由港返乡,为其父锡解先生忌辰一周年上坟祭奠,并请古村八音锣鼓吹前去演奏。是日午餐设席八台,邀请房亲和管理区、乐龄俱乐部负责人就餐,并予每人发红包二十元,此外肖惠丽女士还为《古村之声》基金捐助二百元。
    九月十四日,旅深企业家锺基材先生伉俪偕其兄铎材先生夫妇和侄儿彩柱先生,返乡探亲祭祖,是日设席九台宴请了亲朋戚友和管理区全体干部、俱乐部常务理事,以及古村小学负责人,并同有关人士合影留念。
    十月八日,旅港乡亲锺绮玲女士带领五子二女一行八人返回古村娘家祭祖。绮玲女士对家乡一往情深,为各项公益事业屡作贡献。此次祭祖宴请了房亲和有关人士。
    今年旅外返乡祭祖者,除前期《古村之声》报道的旅马之锺建柱先生和旅深之锺琰堂、玲堂先生兄弟外,还有旅星之锺卓才先生,旅港之曾快娣女士,旅深之锺秀芳女士,锺砥柱先生,旅汕之锺常柱先生,旅穗之锺群英女士,旅阳春之锺橡柱先生,旅龙川之锺港材先生以及旅高明之锺锡廉先生夫妇等。
    旅外乡亲远道归来祭祖,发扬了慎终追远,数典念祖的固有传统美德,值得称道。(适观)
     万里归来  寻根问祖
古村永兴楼旅马侨胞锺锡篆先生(已故)之哲嗣奇才博士,出生于侨居地,年逾不惑,从未回过家乡,现任联合国官员,本年十月十四日,不远万里由美国返回古村探亲,当与其二兄必材,三兄案材初认相见时,心情十分激动,竟热泪盈眶,紧紧相拥,可见其真攀的兄弟友爱之情。据云,其父母生前曾叮嘱,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回父母之胞衣地——古村看看。奇才先生一向旅外,攻读外语,不谙中文,偶有来信均以英文书写,故在家兄弟与之极少通讯,此次远道返乡,客家话仅能讲几句,不易表达感情,给其兄姊馈赠甚丰,在家留宿一晚,便匆匆告别返任。(中式)
      尊师重教  关心备至
    九月十日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今年的教师节,古村中学,古村小学分别举行活动。为尊师重教,管理区办事处和古村教育基金会分别赠二百元,二百五十元给古村小学和中学,以表尊师微忱。我村旅港企业家锺集柱先生以古村中、小学园丁辛勤劳动,作育英才,为表示敬意,特叮嘱其在大埔县兴办之万兴皮革服装制品厂负责人将精制之真皮皮包分赠古村中学、古村小学教职工每人一只,并由该厂厂长锺稚材先生于教师节当天驱车专程送达分发。中、小学老师对集柱先生和管理区乡亲父老尊师敬师的可贵精神,表示感谢。(式、政)
      游子远离  通话方便
一九九四年,古村管理区办事处程控电话安装后,有关单位和商店为及时掌握经济信息与各方联系的需要,纷纷安装长途直拨电话,至目前止,全管理区已拥有电话机十一台。为旅外乡亲通话方便,谨将各台电话号码分列如下:
大埔统一区号:0753(即梅州市区号)
    古村管理区办事处(原乐龄俱乐部):5682023
    古村中学:5681798  古村小学:5682202
    古村供销社(曾令春):5682176
    锺常柱造纸厂:5682038
    曾垂锋寓所:5682000
    谢惠英商店:5682377
    张凤藩商店:5681432
    曾新学寓所:5681039
    张建武香粉厂:5682010
    散石村:5681028
(乐龄)
      经济腾飞  新房递增
    古村村中间一条溪流从北而南,把古村分成东西两片。四十六年前,东片有楼房28栋,西片有楼房36栋,全村合计64栋。近四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村民生活的改善,兴建住房有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计东片新建楼房29座(包括古村中学、幼稚园、侨联会、诊疗所、乐龄俱乐部、戏院),店铺、厂房13间。西片新建楼房54栋,店铺、厂房24间,合计全村新建大小楼房83栋,店铺、厂房47间,总计130栋(间),比之四十年前增长一倍多。
    随着时代的变化,家庭之组成亦比以往有所不同,一般以小家庭为主,所以建房规模较小,单家独户多。古村山多田少,故有望楼房建于山坡之地,由于人口的增长,因而尚有不少家户把原旧居平房升高为楼房,以解决住宿问题。   (式、超)
        老人同赏中秋月
    农历八月中秋节,古村乐龄俱乐部举办“老人同赏中秋月”活动。100多位老人会友在俱乐部三楼阳台上欢聚一堂,品尝干,鲜果食品,谈笑赏月。晚会还有:猜谜、唱山歌、摇奖、投圈等活动。因此,欢声笑语,此伏彼起,群情活跃,气氛热烈。九时许,晚会在愉快欢乐中圆满结束。    (夭)
开拓视野  增添情趣  促进健康
         乐龄俱乐部组织理事 组长旅游活动
    古村乐龄俱乐部为老年会友开拓视野,增添情趣,促进健康,于9月19日组织理事、组长一行25人,(其中随行医生1人)乘着中巴专车,前往梅县参观叶剑英元帅纪念馆和佛教圣地——灵光寺以及我县青溪水电厂。
    叶剑英元帅纪念馆,位于梅县雁洋镇叶帅家乡,纪念馆前一座叶帅坐像栩栩如生,纪念馆内陈列叶帅生前之衣物、文具以及革命时代的各种图片。通过参观,对叶帅半个多世纪以来金戈铁马,叱咤风云,戎马一生,为我国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立下了丰功伟绩,不禁肃然起敬,受到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
    大埔青溪水电厂是省投资建设之中型水电厂,装机容量14万4千多千瓦,于1992年建成发电,原来荒芜之地,现已是楼房林立,堤坝高耸,十分宏伟。理事、组长们大开眼界,对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赞叹不已!
    灵光寺位居梅县雁洋境内的阴那山五指峰之麓,海拔500余米,山势雄奇,峰峦叠翠。灵光寺有一千多年历史,门前有古柏二株,其中一株于300多年前枯死,形成一枯一荣,相映成趣;死者二丫挺立不倒,生者枝叶繁茂苍翠,据载,该柏树已种植1100多年。
    寺大门二边可看见一联“阴那开山第一祖;灵光古刹不二门。”跨进大门,二边塑有四大金刚,十分威严。正中有大肚笑佛一尊,联日: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上厅,正堂有惭愧祖师身像;左边有18罗汉,右边有天王殿。其次,还有诸天堂、大悲阁、太史馆、经堂等,共有新塑佛像五、六十尊,全部贴上金箱,十分壮观。钟楼内有挂钟一只,口径3市尺,高5市尺,重约二千斤,楹联曰:一百八句钟声,唤醒人间春梦;九十三峰山色,显呈我佛禅机。鼓楼内还有大鼓一只,鼓面直径4市尺,鼓身高5市尺,联曰:革鼓叩空空,空古空今,今古皆从空里去;木鱼敲觉觉,觉人觉世,世人都向觉中来。使人有超然之感。
    惭愧祖师佛殿,殿顶二层,顶层高耸菠萝形,圆顶螺旋式,空心木质结构,设计精巧奇特,殿内烛帛香烟焚烧再盛,受空气吸力和对流散发,从下层走出,不致触人。寺背林密,但屋瓦亦无树叶可见,这建筑之高超技艺,可见我国古代匠人之智慧。据载,灵光寺是梅县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庙,只有身入其境,才可领略如此神奇景观,因此,已成为古今中外长盛不衰的游览之地,常年游客络绎不绝。该寺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通过参观,理事、组长们感到不出家门则不知祖国之壮丽和进步,的确开拓了视野,增添了情趣,真是不虚此行。(政材)
  茶阳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大埔县茶阳镇加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走以文养文的道路,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得到健康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该镇专门成立广播电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广播电视基金,多渠道筹集资金,完善广播电视设施。同时,支持广播电视部门走自主经营自我发展以文养文路子。1992年春,该镇多方筹资15万元,建成镇级有线电视站,收取入户入网费、收视费等,当年盈利近10万元。后来,电视站再投入8万元引进先进设备,扩大容量,增加频道,使有线电视图像更清晰,节目更丰富多彩,有线电视用户迅速增加。至目前,该镇已发展墟镇有线电视用户15506户,收取入户入网费、收视费75万多元,增加了镇广播电视基金。
在此基础上,该镇鼓励并支持各管理区安装卫星电视接收器。目前,古村、太宁、梅林等10个管理区都安装了卫星电视接收设备,发展有线电视用户1610户,占农村电视用户的53 %。
该镇近年来利用广播电视基金,架设有线广播线路40多公里,安装舌黄喇叭1050只,高音喇叭36只;自办起一个10瓦功率的调频插播台,安装调频广播喇叭635只,使全镇19个管理区一个街道办事处都能收到有线广播和调频广播。
广播电视的普及,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农民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了市场信息。近年来,茶阳农民通过发展“三高”农业,开展竹制品加工,在汀江上搞煤炭等运输,收入逐年提高。载自《梅州日报》
        格言撷粹(二)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不责人之过,不谈人之隐私,不念人之旧恶,三者可以养德,可以远害。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静坐当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耳不闻人之非,目不视人之短,口不言人之过。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适观摘录)
        歇 后 
六月天穿棉袄——唔识时务。
瘩痢头——难剃。
苏木当柴烧——大材小用。
灯芯撬石匾——不自量力。
食盐唔知米价——不懂行情。
皇帝相打——争天。
鸡啄秤陀——唔得嘴疾。
砻谷换补被——各自甘愿。
挑水并洗菜——一举两得。
(天集)
 
      (一)
蒙海内外乡亲为俱乐“福利基金”慷解义囊,隆情厚义至深感激。现将热心乡亲之芳名恭录如下:  (恕不称呼)
    第七期(95年5月至95年10月)
    饶能玉 300元  锺玑柱 50元
                              古村乐龄俱乐部
      (二)
本刊出版,蒙旅外乡亲大力支持和关怀,不断慷慨赞助经费,谨此申谢。
    附:赞助者芳名(续18)
锺浩柱、吴凤娣 共202元   肖惠丽200元
尹惠明、锺方纵 共100元   锺国材 100元
锺材柱 50元  锺顿彰 50元
锺桓柱(长盛楼) 50元
锺方纽 30元  张  学20元
《古村之声》编委
        (三)
蒙旅外乡亲锺宇锋(玲堂)先生热心桑梓教育事业,慷慨捐赠长城牌(上海产)21型手摇速印机壹台,锺先生之义举,深受师感谢,谨此呜谢。大埔县古村中学
       诗  歌  
新加坡茶阳会馆锺副会长卓才先生率团参加大埔籍世界客家联谊会,作俚句三首以表敬仰。
    万里乘风去复来,苍山郁郁雾云开。
    襟怀家国江河水,又领侨贤献管才。
故乡水月美而圆,五虎山前舞翩跹。
四百精华同际会,相期共建客家园。
茶阳会馆百年兴,继往开来光照人。
鼎食钟鸣怀故土,只缘山水寄深情。
:战国时管仲辅齐恒公而霸天下。
                              (丘金城)
      《古村之声)赞歌
           宋少烈
之声,之声,联结海内外乡亲深情的心声。报导家乡建设新信息,赞扬乡亲关心热爱桑梓的一片爱心。
之声,之声,您给海内外乡亲传递喜人的音讯,又给家乡人民送来欢笑的佳音。
之声,之声,海内外乡亲的知音。看见您,就如看见了久别的亲人,就如看到哺育我成长的母亲。
之声,之声,我们永远联系在一起,我们永远心连心,祝福您:青春常驻,永放光明!
怀念(第二)故乡
           宋少烈
重游虽则瞬息间,古村面貌换新颜;
故里风光留人恋,明月有情照我还。
天连水域山连天,大埔梅县乃亲缘;
人间兄弟如手足,山高水隔心相连。
    观《琏珍亭》有撼
        宋少燕
放眼奇峰逞势,静听秀水轻歌,万众展姿竞风骚,为谁着意张罗?
百姓颜开笑逐,正是温饱乐多,国泰民殷福滔滔,还须奋蹄善舵。
    (宋少烈老师自1959年至1976年在古村小学、附中任教)
  
《古村之声)编委:
上期承贵刊刊登我昭善基金捐资者芳名,得到良好反响,此后又一批热心宗亲向基金会捐资,我会再次要求贵刊,对捐资芳名予以公布,有费安排,谢谢!此候
撰安                                            古村锺昭善基金会敬启
    附:“第二期捐献昭善基金会芳名”(怒不称呼)
    锺浩柱1298元   锺贵文1100元
    锺汀文1088元
    捐资1000元者:锺星柱(卓才之子)、锺建柱(卓才之子)
    捐资500元者:锺云芳、锺玲堂、谢新英
    捐资250元者:锺取柱、锺藏柱、锺淼柱、锺俍萍、锺回柱、锺汉柱、张带娣、
锺冠柱
    捐资200元者:锺绮玲、锺迁柱、锺蕴彰、锺炫柱、锺沛柱、锺庄柱
    捐资150元者:锺创柱
    捐资100元者:锺怡彰、锺廷柱、锺玑柱、锺绎彰、锺志明、杨秀珍、锺汉柱(汀文之子)、锺天柱、锺钢柱、锺立柱、锺华柱、锺萍秀、锺秀芳、锺上柱
    捐资60元者:锺使贤
    捐资50元者:锺枢柱、锺庆彰、锺斌宗、锺戈宗、锺珍柱、锺顺英、锺丽华、锺顿彰、锺环柱(东升堂)、锺小柱(科头)
       溯本追源谈姓氏
古村管理区村民姓氏有六,即锺、曾、张、胡、赖、杨。根据有关资料,将古村六姓渊源转载于后,使之了解各姓祖宗辗转南迁之初略。福建宁化石壁村,素有客家摇篮之称,南迁客家人大部分必先到石壁村定居,然后迁徙各处。
         锺氏:颍川郡。武平、蕉岭《锺氏族谱》与《崇正同人系谱》载:晋代,二十八世锺先之曾孙锺贤,避难南迁江苏金陵,后因岁荒转徙江西虔州再迁兴国。锺贤之子锺朝(三十二世),初为黄门侍郎,后升福建宁化都督府(?),自兴国移居宁化石壁,后迁长汀,裔孙锺助(三十七世)徙广东南海,锺晃(四十一世)迁江西犹县。后衍南雄、蕉岭、兴宁、长宁、潮州及上杭、武平、漳州、泉州、台湾。元末,有提龄、避龄、祯龄、祥龄、瑞龄五兄弟(其父锺天柱)分居长乐,东莞、归善、松源等地。
        曾氏:鲁国郡。①方田王屋坑《曾氏族谱》:南唐保大三年(945年),有崇鼎、崇德、崇邺、崇桢兄弟四人,自永丰睦陂上罗源分徙东南西北。崇德西徙,裔孙载阳,官将仕郎,自石城小驿里衍宁化吾家湖等处。后裔续衍石城、延平、宁都、松溪、寿宁、浦城、归化、汀州、湖广、四川、粤东等地。②梅县、兴宁、曹坊《曾氏族谱》:洪立,仕家南丰。十五传裔孙纡焞,宋政和年间(1112年)。自南丰徙居宁化石壁。北宋间,有裔孙转迁石城朱坑等地。宋末元初,另有后裔迁广东长乐。衍兴宁、梅县、平远、镇平、五华、龙川、惠州、河源、和平、广州、新宁、深圳、香港、台湾。平和县九峰《曾氏族谱》:五十一派义公(六十四郎)。原居宁化石壁村,值宗元鼎(疑为“值宋元鼎革”之误),该乡常掳掠,去其故士,乔迁上杭六胜。③方田南城《曾氏族谱》:宋时,庆禄,字元朗,携孙五二郎,自南丰迁居宁化会同里马龙坪。
        张氏:清河郡。①《崇正同人系谱》与嘉应《张氏族谱》,《河婆风土志》:唐末,有张姓由江苏徙居于闽之宁化石壁。宋淳熙时,张衍仕至中宪大夫,由宁化迁上杭。其七世孙淑芳,端宗朝仕为参军校尉,先移居潮州竹篙山下,后随军入兴宁,遂衍于嘉应五属。②宁化石壁(下祠)《张氏重修族谱》:五代天福一年(936年)间,张虎(亦作武),省父年友于汀使君,通过玉屏(石壁古名),爱此山川,举家自姑苏迁居宁化石壁。后十二世,另有安卿亦迁居于此,后裔二三迁上杭,文贵迁漳州马塘,北宋间,另有裔孙徙居石城岩岭。③湖村店上《张氏族谱》:睦公,自唐昭宗(889~904)入闽。传五世——臧兴之侄孙九秀,亦自清流铁石矶迁入石壁。后裔再徙清流铁石矶、宁都大州塘及上杭县境。④石壁上市《张氏族谱》:宋仁宗年间,祥国公自石城白茅塘迁石壁樟树下。生六子,次子宣诚公,是石壁上市开基祖。⑤梅县、兴宁《张氏族谱》:载公(一一六世),宋神宗(1068~1085)时陕西眉县人。其子端,自陕西迁入宁化石壁奉入闽张氏始祖。传四世,杨德,进士及第,任开封府太守,自宁化迁上杭开基。生子三:化孙、化龙、化凤,化龙、化凤分迁泉州、福州;化孙生子十八,分衍泉州、清流、汀州、延平、建宁府、晋江、永定、潮州、广州、晋江、惠安、南安、漳州、德化、惠安、镇平、嘉应州、兴宁、长乐、永安、大埔、新兴、丰顺、海陆丰、蕉岭、梅县、博罗、台湾、深圳、香港。⑥禾口江头、大路《张氏族谱》:八十郎,宋淳熙十二年(1185年),自石城八都(背田尾坑)迁居江头村;卓立,宋景炎二年(1237年),自浙江龙泉徙居千家围。
       胡氏:从江西南昌迁入(据有关资料)
      赖氏:①松阳赖氏,据下曹《赖氏族谱》载:唐武德五年(622年),赖得(官至太尉)之子赖桂(三十五世),自浙江松阳迁居石牛村(今宁化县曹坊双石村)。又载,另有龙泉公,由江西吉安卜居宁化石岭前(上赖)。其兄卜居宁化城之乌龟石前。中沙练畲《赖氏族谱》:报公,号素轩,南宋绍兴年间,自宁都迁居宁化登荣巷(赖家巷)。②颍川赖氏,据台北《赖氏族谱》载:宋时,自虔州石城里之秋溪迁居宁化石壁城。明洪武二的1369,再居漳州府平和县葛竹社。后裔又东渡台湾。
         杨氏:弘农郡。①禾口杨边《杨氏族谱》与《新加坡氏公会新会所开幕纪念特刊》载:用藩,原籍山东,敕封奉议大夫。生二子——胜二郎,仍郎。胜二郎(亦作圣郎),为唐延平剌史,迁居延平。乾符元年(874年),避黄巢起义自延平迁居宁化石壁杨家排。后裔四威郎,宋大观年间迁居江西石城(乾隆复徙邵武),德海郎徙广东,堂郎迁石城,绵郎徙浦城,萃郎移将乐,十三郎居宁都(次子七三郎,元至元四年授汀州教谕,籍汀州),怀二郎迁永定,德藩于洪武六年徙石城,友富自石城转瑞金。宋末,用藩第二十九世孙四十一郎,避元兵迁居潮州白埃乡。②泉上,河龙《杨氏族谱》:宋代理学家杨时之孙万福,自将乐九龙玉华大铺上迁居延祥。万福次子安礼,自龙湖徙宁化武曲(今河龙)高阳。(梅云)
 
△锺卓才先生于10月4日返回茶阳,5日同乡亲座谈时,聆悉古村有一位101岁的老人汉叔婆,很为高兴,当即付去二佰元红包,作为敬老之意。(谷予)
△古村管理区原支部书记锺春柱上调后,现任书记为锺常柱同志。(梅云)
△古村溪上游,十多年来因纸厂林立,污水横流,造成水质污染严重,不但不能饮用,即署天游泳,亦周身发痒,鱼虾石螺食之有异味,迫得村民纷纷打井取水饮用,有些水井附近有猪栏、厨所,水质亦有问题,故近来村民要求兴办自来水之呼声日高,但此举需费数十万元,自篆非易,徒唤奈何! (梅云)
△古村今年夏收取得较好的收成,目前晚稻生长良好,谷穗累累,又一个丰收季节即将到来。(天马)
△九月廿八日下午,村民锺素华在长盛楼背浇菜时,发现蟒蛇一条,乃喊其家人合力生擒活捉,计重十一斤。(比材)
△古村水果生产,年有增长,如双华李、桃子、青梅、柿子、蜜袖、生柑等,品种颇多,今年蜜抽产量达二万多斤,收人三万多元。(天马)
△乐龄会友郑带生(塘头友恭堂人)于本年8月2日因病不幸去世,享年83岁。(乐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