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古村之声》第29期
(一)开辟游戏场
一九三二年古村公学来了一位新校长江国仁先生,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江校长决心改变学校的面貌,首先感到学生课余活动既缺乏场地,而活动的项目只是踢毽子,跳九方格,过于单调,于是动员四年级以上的学生,编成六个大组,每三大组轮流三天劳动,自带锄头、铁铲、粪箕、扁担等工具,规定课外时间,把银山之麓夷为平地,以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进行劳动。经过几年的时间,开辟出大片坪地,把公王爷的小庙也迁移到龟子石下去。
这样,学生可以在游戏场上踢皮球,进行集体游戏活动。接着在靠山的一边设置了跷跷板、浪桥、秋千等。课余活动的项目增多了,学生对活动的兴趣也加强了,一下课就蜂涌到场地上大显身手。最使我终生难忘的一桩事,就是活动力很强的锺调柱同学,有一次他把秋千使到最高处时,骤然来个飞燕式的姿势向下一跃,他却安然无恙的着地,面带几分得意的微笑,然而,我倒吓出一身冷汗。据说江校长得悉此事后,对他进行一番教诲,他再也不敢在没有安全措施的情况下进行惊险的表演了。
(二)古村第一支男子篮球队
第二年江校长把古村刚毕业的学生组织起来创办上海开明中学函授学校函授班,按照该校的章程和学习课程进行学习,于是又联想到这批学员在课余应有一个活动场所,看中龟子石下有一块坪地可以辟为篮球场,经过大家亲自动手平整之后,竖起了简易的篮球架,购置篮球、汽筒等工具,自古村有史以来第一支男子篮球队宣告诞生了。球员有锺雄材、锺铁材、锺淼材、锺锡怡、锺顿彭、锺异材、曾德恭、曾令照、曾维持、曾维握、锺式彰等,通过大家讨论,选出锺雄材为队长。当时大家对篮球视为新生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不但在课余时间都走到球场上来,甚至在晚自习之后,还提着汽灯进行挑灯夜战,练习运球、投篮,在老师的认真指导之下,分组进行严格的训练,不到半年时间,球艺提高得很快。大家自费购制统一的球衣、短裤。为了检阅自己,切磋球艺,交流经验,多次出征太宁公学进行友谊比赛,每次都凯旋而归。尔后凡来古村公学参观的团体都要举行篮球赛,学习别人的精湛球艺
和优良作风。
(三)办壁报
那是一九四0年,我已经是古村公学的老师了。正是中日战争的烽烟迷漫祖国大地之际,作为乡村教师,对抗日救国有责任广而宣传。因此决定办壁报,古村以溪水为界分成东片和西片,于是办壁报一式二份,东片贴在森盛门外,西片贴在太和门外,我被推荐为壁报总编辑,我又指定几名优秀生曾祥礼、罗国屏、锺锒材、锺铭彰、健顺英等负责编辑,撰稿、校对、缮写诸任务。内容分国内要闻,本县本村新闻,除摘录《申报》、《大埔新报》外,还撰写短小精悍的文章,每月出版一期。自壁报出版以来,深受村民的青睐。有人提出善意的意见,我们即时进行改正。这样一来,使村民知道战争的态势和抗日救亡的重要意义,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心。对几位同学既提高了写作能力,又练好了毛笔字,真是一举多得。
(四)创办妇女夜校
锺纶彰担任古村公学校长的时候,深感古村的妇女文盲占的比重很大,建议创办妇女夜校,在校务会议上一致通过。东片的校址设在桂林堂,西片的校址选定传经堂,大约经过一个月的筹备时间,解决了课桌、汽灯、教材、笔墨纸张等问题,并且分头挨家逐户地进行动员,说明免费入学,由学校发给书本、笔墨纸张,结果许多妇女纷纷报名,甚至不惑之年而有残疾的张福娣也报了名,两校的学员合计四十多人。开学后,由锺纶彰、锺顿彰、锺蕴彰、曾维持、傅娣英五位老师轮流授课,每次两个小时,老师不辞劳苦,不计报酬,以无私奉献的精神认真讲课,语文为主,算术为辅。学员们的学习情绪高昂,如饥如渴的专心听讲,坚持按时做作业。经过一年的学习,都能掌握200多个单词和四位数的加减法了。
(五)黎明话剧队的诞生
三十年代,由西方传入中国的话剧艺术正是一派繁荣时期,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古村的青年人锺畅彰、锺锡解、锺立彰、曾维持等发起组织话剧队,通过多次的酝酿,命名为黎明话剧队,选出锺畅彰为队长,兼总导演。除利用过去古村公学演话剧仍保存下来的布幕、道具外,添置一些新型的道具,在县城“新世界书店”选购一些独幕剧剧本及流行歌曲,自编几个剧目。经过一个多月的排练与练唱,达到娴熟之后,决定在狗麻丘搭起舞台,进行首次公演,一连演出两个夜晚,效果不错,受到古村观众的好评。后来高坪的锺增芳先生特邀我队去高坪演出,同样受到欢迎。通过两次的公演,即时总结经验。一九四O的夏天,洋门有一家五代同堂的百岁张老孺人仙游,为了丧事新办,邀请我队到洋门演出,我们需要扩大阵容,充实节目,由我负责邀请县城的饶为燮,大风坑的廖平发,社背坪的傅知远、傅嘉祥,古村平民学校(县教育局办的义务教育,校址设在锺得顺住家里)饶如铁列位老师客串,加紧时间进行排练。当我们的演出开始时,洋门人倾村而出,邻村的湖塘下、石田、长教等村民也纷纷赶来观看,形成人山人海的场面,演出的剧目有《黄河岸边》、《敌后赤卫队》、《放下你的鞭子》,自编的短剧《一字之差》、《婆媳之间》等。我们的节目主要宣传抗日救亡,激发大众奋起抗战,其次是揭露社会的弊病与丑恶。由于话剧是贴近生活,关爱百姓,舞台和观众的情感溶汇一体,因此我们获得观众暴发出热烈的掌声,热情的喝彩。正当准备结束时,我们再而三的谢幕,观众却久久不散,于是临时安排推出口琴独奏。《毕业歌》,然后以独唱合唱的节目,歌唱流行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流亡曲》、《游击队之歌》、《黄河大合唱》等十多首,在嘹亮雄壮的歌声中,徐徐降下了三天演出的帷幕,结束了成功圆满的演出。(曾维持写于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