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之声

大埔报本堂

编者按:
    本刊第27期登载旅台锺锺先生《我锺家》一文,现据《大埔会刊》发表锺锺先生《我锺家)文章,其中大埔报本堂一节为前文所未有,兹摘登如下:
    我 锺 家
    大埔报本堂
    ……胜公于南宋宁宗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由长汀武平迁来大埔,是为锺家在大埔开基的一世祖。
    胜公和二世祖义明公先到埔北长治乡的马栏畲,不久迁至太宁乡的北坎村。二世祖义明公建立报本堂,为我锺家在广东大埔最早的祠堂。后代子孙都由此迁出。我是离太宁北坎约三公里的古村,第廿四世材字辈。现在古村可能有廿九世的辅字辈的人了。因为我小时便有廿六世的堂字辈的比我小不到三四岁呢!
    几十年前大埔茶阳经福建永定思边到龙岩的省际公路经过小靖北坎处,把报本堂的大门拆除,于是报本堂在公路西边改建大门楼,有由左至右的锺氏宗祠纸额。其时的报本堂已非昔可比。当时每年定期全大埔各地的锺家梓叔集齐祭祖的情况已不复见,房舍保养也差,前几年竟已崩倒。后经古村、太宁、黎家坪、挑源、西河、高坪、青溪、严背畲、及永定社坑、万石、湖山等地众梓叔,由锺思贤、锺用渣、锺式彭、锺楚材、锺政材、锺调柱、锺泉生、锺斯仁等努力奔走,辛勤工作,新加坡的锺少群(卓才)捐献巨款为倡,各地及原乡梓叔共同合作,出钱出力,于一九九七年春把大埔太宁的报本堂重新建立起来,同年六月十一日,报本堂举行“进火”大典(进火是祠堂建筑完成,把祖宗牌位重新安奉的大典),于是各地族众梓叔都前来祭祀。埔北附近各村的梓叔,远至桃源、梅县大黄沙,以及福建永定万石、湖山,潮阳市两英镇,潮州意溪的族众宗亲,办猪羊五牲、本质长联、横额、大镜、仪仗队、高灯、彩旗、对锣、八音锣鼓队、铣炮、锣鼓更不用说,千余人热烈庆祝,热闹滚滚,兴高采烈,飞红喝彩,盛况空前,全程照相之外还录像留念。
    报本堂大门横额是廿四世孙锺少群(卓才)敬书的锺氏宗祠—是黑色大理石贴金。门联是廿四孙锺式彰书的
    承商宋祖德   启颖汀源流
    太宁北坎锺用渣经十余年的长时间,历广西、江西、福建及广东之大埔、潮阳、潮州、饶平、梅县、兴宁、蕉岭等地,调查、比对,研究我锺家自胜公来大埔开基后各地后裔分布情况,其祟宗敬祖,溯本追源,成效十分可观,经已编就《锺氏族谱》草本,用以庆祝报本堂之重建进火之大典。(锺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