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古村之声》第41期
侨货赖荣兴先生泽润之功不可没
散石是古村的辖区,两村之间隔着一重大山,村民来往必须爬山路,山路岖崎不平,两边杂草丛生,路面属黄土,间有小石铺砌,如遇雨天,路滑难行,穿鞋则底部粘泥甚厚,举步维艰,虽然两地相距仅有五华里,但行程却需40多分钟。行走此路有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感。
九十年代初,旅星侨贤赖荣兴先生首次返回散石村老家探亲祭祖,并曾驾临古村,他对这山路是熟悉的,也有感于衷。为便于散石古村两地村民来往,慨然捐资十余万元,按原路修建为水泥路,取名“怀恩路”。其间建三座凉亭——锦森亭、幸福亭、怀恩亭,以供行人小憩和暂避风雨,行人称便。然此路机车无法通行,对加快发展山区经济仍多局限。荣兴先生有鉴及此,又于九十年代初期,再施义举,慷慨捐资五十多万元,开辟一条古村至散石的水泥公路。从古村诒谷堂背经西水伯公、三角塘绕至散石村,通过斩山降坡(西水伯公),裁弯取直,一条宽4.5米,长三公里平坦的水泥公路把古村和散石拉近咫尺了。现在机动车行驶,仅需几分钟可达。
公路在古村起点处(诒谷堂背),建有一座门楼,上端镌刻“龙福村”三个金光闪闪的楷书(散石在历史上曾称龙福村),门楼两柱的对联是:
龙传裔胄,屡献爱心,荣且添荣;
福泽乡邦,频酬壮志,兴而复兴。
在门楼侧有散石村委会立“碑记”一方,是记述赖荣兴先生泽被家乡的功德碑。这座门楼建筑,为古村增添了一个景点。
赖荣兴先生爱国爱乡,宅心仁厚,乐善好施,十多年来为家乡文化教育、桥梁道路、水利建设、扶贫济困等等公益事业,已捐资二百多万元。他的仁风义举,泽被桑梓的功德,有口皆碑,誉驰远近。(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