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之声

《古村之声》第22期(1996年6月出版)

古村之声
GU CUN ZHI SHENG
22   19966月出版
      锺琏珍关心教育又有善举
      旅港乡亲锺琏珍女士近年来对家乡公益事业屡作贡献,本刊曾多次报道。去冬,琏珍女士又为古村小学捐资四千元作购买图书之需。此举为古村小学九七年上县一级小学对图书每个学生必须有10册之要求,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虽然目前小学之藏书按学生人数不敷一千多册,而古村小学正吁请各方支持,以备九七年上县一级小学进行评定时完善各项标准。(谷予)
      古村中学又传佳音
      据悉,今年学期升中考试即将来临,古村中学应届毕业生正在做紧张的应试准备。在统一升中考试前,大埔县教育局决定在虎山中学提前招考一个“尖子班”50人,采用推荐加考试的办法,择优录取,按教育局下达保送13的比例,全县各中学纷纷选派应届学生代表到县应试,计报考者有150名,古村中学安排一名学生应试,参考学生是古村胡松光之孙女胡秋玲,考试结果,胡秋玲同学之考绩在二十名之内被录取,虎山中学规定此次招考“尖子班”有优惠待遇,即录取者,免收应试费,还可得奖学金三百元,胡秋玲在众多的竞争者之中,能获如此成绩,确属难能可贵,也为古村中学平添了荣誉。(梅云)
      古村食用水问题已到严重关头
      古村溪流源出于丰溪,过去流量甚大,水质清晰可鉴,鱼虾、石螺繁殖甚快,村民用水,多在溪、圳汲取,以后因林木砍多植少,水源大减,尤其近二十年来,丰溪(溪上),大觉大办纸厂,腌制原料之石灰水、碱水不断注人溪流,致现在古村溪水呈赤褐色,臭味四溢,不仅鱼迹将灭,石螺亦有异味,不能入口。水质如此污染,不仅不能饮食,抑且洗衣晾干穿上身后也感身体发痒,故十多年来,村民纷纷打井抽水,而井的周围多是厕所、猪栏,水质同样严重污染,使致村民疾病丛生。从每年送检兵员情况来看,几年来古村送检青年多以肝功能有问题,而未能应征。
      旅美侨胞曾令照先生十年前第二次返乡时,目睹溪流污染情况,曾预言古村食水问题不解决,必将产生不少畸形儿,可见他的眼光独到之处。现在村民面对现实,纷纷呼吁兴办自来水,古村党支部书记锺常柱亦为此而心焦,曾多次同村中有关人士商酌引用余叶坑之水,诚然,余叶坑水质无污染,且流量大,但一框算资金非数十万元不可。为全村二千村民健康计,计划拟向各户自筹部份资金,同时呈请政府和环保部门解决部份和吁请旅外乡亲支持,此举已到非办不可,何况五层商场建竣后,对用水问题必须随之解决。古村食水间题已到严重关头,管理区和在乡父老将群策群力,想方设法以求实现。(谷予)
      锺金铃对教育事业情有独钟
     旅深圳乡亲锺金铃女士去冬返乡时,为古村小学捐赠羽毛球、球拍、高档篮球和足球等运动用品之美举,本刊前期作了报道。今年四月,金铃女士又为古村小学校门两侧建两座花池而捐资一千六百八十元;同时,赠送国旗一面,羽毛球网一张。其对小学关心入微,学校师生深受感动。
又旅深企业家锺基材先生及其夫人刘秋来女士去冬为古村小学捐资二千元作为购置旗杆之需,现在升旗台和旗杆已安装完竣,台呈长方形,高三级,四角设金属柱四枝,周围装饰金属链,颇为壮观。
      校门花池之设置和升旗台之建成,相映成辉,为小学平添壮丽。()
      古村商场兴建有期
       本刊于前期(12)刊登“古村将兴建五层之商场大楼”之报道后,古村乐龄俱乐部顾问、
旅台乡亲锺储文先生首次反应。近期,同其二公子锺二柱先生先后四次电话、电传,同村书记锺常柱同志联系,表示认捐第五楼“古村乡贤纪念馆”整层,同时认购第三层套房三间,指定由溪唇数入一连三套。储文先生热爱故土,支持家乡建设之真诚,在村民中引起轰动。旅星锺卓才先生亦为兴建古村商场频频电话联系各方,动员乡亲认捐第四层之纪念厅、堂,到目前止,二、三层之十间套房认购将满,唯四层纪念厅、堂有待热心人士认捐。兴建商场筹委会认为,锺储文先生带了好头,动手兴建条件基本具备,计划八月份将原大队戏院拆卸平基,并开始动工,与此同时将同认捐、认购者签订协议书。
      面对这项巨大工程筹委会表示一如既往,发扬“古村精神”,即团结,求实,无私。办事民主,财务公开,把资金用到实处,工程达到牢固,美观,大方,实用。(适之)
     古小欢庆“六一”儿童节
      今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古村小学对低年部(含幼儿园和自然村小学)每个学生发一只文具盒,高年级每生发一笔记本,作为节日礼物,晚上放映电影,共支付六百多元。
      小学经费比较支绌,村中有关单位为让少年儿童欢庆“六一”节。由管理区办事处、乐龄俱乐部、小学基金会各给予一百五十元活动经费。又大埔县万兴皮革制品厂厂长锺稚材先生赠书五十本,旅外乡亲锺广盛先生资助二百元,古村小学师生们表示衷心感谢。(天马)
      取长补短  不断提高
      本年510日上午,西河镇下黄沙卓氏福利会一行九人,受新加坡侨领卓济民先生委托,由下黄沙管理区党支部书记范举登同志率领驱车前来古村乐龄俱乐部参观访问,受到俱乐部全体理事的热烈欢迎。座谈中,宾主各自介绍本机构的管理和活动的做法,俱乐部觉得卓氏福利会有些经验,足以借鉴,以补自己的不足,来访者对乐龄俱乐部给予很高的评价,说是久闻其名,通过参观的确大开眼界,而对来宾的过誉,俱乐部作为一种激励和鞭策。
     下黄沙卓氏福利会还赠送精致的锦旗一面,上贴“造福乡邦”金字,俱乐部表示诚挚的感谢。
座谈会后,客人们参观了各种设施,拍了不少照片,同时在侨联会天台“卓才亭”前宾主全体成员合影留念。
      午饭后,来宾提议参观旅星侨贤锺卓才先生故居“德馨堂”,此楼房兴建近三百年历史,计九个厅十八个天井,俗称九厅十八井,数年前由卓才先生出资数万元修葺。来宾全面参观后,在大厅前合影留念。
      来访者临别前,俱乐部赠送了《古村诗联集》、《古村新貌》书籍各一册,《古村之声》刊物多份。(天马)
      充实古小图书   争上“县一级小学”
      古村小学被茶阳镇规划一九九七年在全镇小学中第一间上“县一级小学”的学校。根据上“县一级小学”的条件,应具备学校环境,教学质量和设施(包括少先队部室、教仪室、图书室、体育器材室)。从目前看,各项要求都基本具备,惟图书室之藏书要求每个学生平均10册以上,而现有学生200多人,仅有图书1000多册(其中部分是锺琏珍女士捐资四千元购买的),尚不足一千余册,学校吁请古村父老和旅外乡亲有书赠书,有钱捐钱,以充实图书,迎接上级教育部门来校验收评定。古村小学能评上“县一级小学”乃古村之荣誉。(梅云)
      曾垂滚善心常存
      旅埔乡亲曾垂滚同志为家乡做好事事迹本刊曾作报道。去年曾垂滚同志又为西片小溪唇捐建洗衣码头一座,附近村民洗衣、洗菜十分方便。
     今年春节前夕,垂滚同志特意驱车前往茶阳镇敬老院看望古村住院的锺耀文夫妇、曾维匹夫妇,并向全院老人赠发“红包”,敬老院领导和老人们道谢不迭。
     此外,每逢村中老人逝世,不分姓氏,曾垂滚均亲自返村吊唁并赠送“香仪”,即使公务繁忙未能抽身,也要托人代为送达。曾垂滚同志这种热爱家乡,关心老人的美德,村人传为佳话。  ()
       实现先祖遗愿   诒谷堂又添新姿
      古村旅台乡贤锤淼材先生,于1946年往台任台湾新竹糖厂工程师,居台已经半个世纪,年逾古稀,曾返乡两次,对家乡公益事业多作贡献。其儿女多是大学生、博士,1994年春,古村举行“双庆”庆典,先生夫人童金华女士曾率女锺邦柱博士,外孙女陈映嘉小姐返乡参与盛会。
淼材先生之先祖父清溪公乃村之耆宿,生前规划在诒谷堂左侧留有第二排横屋基地一块。淼材先生为遂先祖父之遗愿,今春斥资十余万元鸠工兴建,现已竣工,该建筑新老结合,横屋与右侧原建筑相对称,结构上前屋后楼,装修新颖,别具风格。先生已届七九高龄,据悉今冬或明春犹拟返乡一行。(适观)
      技艺不凡  誉有攸归
      古村八音锣鼓吹历史悠久,延续四代,技艺精益求精,数年前茶阳镇元宵节举办八音大锣鼓吹比赛中,荣获第一名,因而饮誉远近。今年元宵,茶阳镇政府邀请参加节日活动,并登台表演,取得良好评价。
     本年327日长治镇香科村(又名旱科)旅台赖少魂先生骨灰举行落葬并圆坟仪式,特请古村八音锣鼓吹前往演奏,载誉而归。
      古村八音锣鼓吹注意培养接班者,演奏曲保持传统,虽老调重弹,也有创新,十多年来承旅外乡亲热心支持,锣、鼓、乐器不断充实,而且服装、鞋、帽配套,队伍显得整齐、精神。  (谷予)
     默默耕耘  桃李芳菲
        ——小记古村小学郑可信校长
      古村小学校长郑可信接长三年来,由于治学严谨,施教认真,且善于团结老师,因而学校勤教勤学蔚然成风,萃萃学子之成绩不断提高,在屡次县、镇各学科竞赛中,成绩均名列全镇各小学之前茅;学期升中考,录取率在97%以上,为茶阳镇同类20间小学之冠,其优异成绩,本刊曾多次报道。
      郑可信校长责任心很强,自到古村小学后全副心血都注入教育事业,工作兢兢业业,在他影响下的其他老师均树立敬业精神,认真施教,对后进学子除个别辅导外,还进行家访,以达到转化的目的。
     今年春初,郑校长突患“幽门狭窄”症,食即吐,身体不断消瘦,形容憔悴,精神疲惫,本欲请假住院治疗,但又考虑正值升中考试学期,其担任六年级之数学科,诚恐离校住院影响毕业班之考绩,所以取消住院念头,坚持一面服药、一面执教。其为古村培养人才真可谓弹精竭虑。
     郑校长经常同管理区与有关父老密切联系,通报学校情况。因此,一些间题得到及时圆满解决。此外,去年冬旅港乡亲锺琏珍女士为小学捐资4000元购买图书。郑校长同总务专程往县城购买书籍,按书店规划,对大批量购买者有10%之回扣费,但他分文不占,将全部回扣费作增加购书之用,其不贪不占之清高品德尤令人钦敬。 (天马)
    老人情相牵  轮椅寄深情
     古村乐龄俱乐部有老人二百三十多人,有些老人步履维艰,长期困守家中,未能一睹村容村貌之变化,现年七十七岁旅深乡亲锺蕴彰先生有感及此,特赠俱乐部轮椅一辆。供行走不便老人备用,蕴彰老先生对家乡老人之关心,俱乐部代表全体会友表示感谢。(祥超)
    为古村老人提供精神食粮
       爱心可喜
     茶阳镇人大主席团主席刘伟扬先生一连两年为古村乐龄俱乐部订赠《人民之声》杂志,供老人阅读。又旅居福建永定退休干部锺梓材先生为俱乐部订赠《福建老年报》已历三年。《人民之声》杂志和《福建老年报》其内容极其丰富,深受老人喜爱阅读,既长知识,又开拓视野,还有保健知识,真是可贵的精神食粮。
刘伟扬、锺梓材两先生关心老人之入微,老人们均交口称赞和衷心感谢。(梅云)
    岁月随想话食品
     我离开古村已经过去几十年了,然而对往事却难以忘怀。我这个人,从小就嘴馋,因此对古村的食品情有独钟,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至今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那么,古村究竟有哪些风味食品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吧。
      西片原来有一间诒谷堂人创建的源隆店,有着历史悠久的老招牌。除了经营的商品都是村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外,每日还专门制作鸡血粄和酵粄,喜欢吃的人多。鸡血粄口感细腻,软软的,呈咖啡色,很受老幼的欢迎。酵粄发得泡,呈鸡肉丝状,色泽金黄,甜味恰到好处。我小的时候最爱吃,两个铜板就可以买一只,成了源隆的常客。酵粄还能切开两半来晒干,叫做酵粄干,酵粄干炆猪肉,是一色别具风味的佳肴,遇到有人出南洋的话,将酵粄干托他带到南洋去馈赠亲友,使华侨尝到家乡的风味,又形成客家食品文化传送到了国外。
      东片原有一家信和,是祖传的老字号,有一定的知名度。同样是商品齐全。为了村人的需要,信和还每日制作豆制品。由于选用优质黄豆做原料,盐卤水点得适度,所以做出来的豆腐制品细腻洁白,豆腐卖得最快。如果你想酿豆腐,就必须提前一二日预订。提起酿豆腐来,的确是客家人最富盛名的食品。凡海内外有客家人开的餐馆,保证有这道美食。
      我喜欢吃的就是白豆腐干,每日午后三点多钟,刚做好的豆腐干还热气腾腾,坐在信和店里,来上几块,酸酸溜溜的蒜仁醋,吃将起来,美味可口。我曾见过不少高坪以上的过往客,都爱进信和歇脚饮茶,品尝独特滋味的白豆腐干,缓和一下饥肠饿肚,然后才有精神继续行路。
      据悉,信和早已停业,但是那一套豆制品技术后继有人;可不同的是挑着走村串户,服务到家,大大的方便了群众。
      锺福彰在东片开过一爿小吃店,在双堂屋大门的东侧不太显眼地段,不过,福彰哥精心制作的牛肉干、卤味食品,用多种名贵药材研成粉末打卤钵,凡经过他的店门口,老远就闻到一股卤味飘香。四十年代,我在古村公学教书,每当休闲的时候,邀约过畅彰兄,维鹏哥,维握老弟多次光临这家小吃店。切上几盘卤猪肝、猪耳朵或者头皮、猪尾,加上几两白酒。细嚼慢咽地品味,开怀的谈天说地,实在是个悠闲的好地方,别有一番潇洒涌心头。
      古村人逢年过节都时兴像样的过,除鸡鸭鱼肉外就爱酿豆腐,蒸笼床粄,做薯丸子,煮薯粉粄,炆甜糯饭、咸糯饭等等食品。有的是粗粮细作,营养成份相当丰富,最合众人的胃口。制作方法并不复杂,一学就会。这些食品还可以上桌招待人客。名不虚传,的确是古村人或客家人的传统美食。我往往回忆起这些家乡风味的美食来,不但会垂涎欲滴,而且会带来浓厚的思乡之情。   (曾维持于昆明)
      本刊从本(13)期起,碎一“古村先贤录”陆续报道过去对古村会益事业作出卓越贡献之先贤的事迹,旨在缅怀先贤之功绩,并激励后人爱国爱乡,努力向上。(编者)
      先贤锺崔祯
     古村先贤锺崔祯公,于光绪己丑(即公元一八九年)年出生于原籍,青年时曾远涉重洋到缅甸谋生,回国后从事屠宰和经营木材生意,其秉性勤劳,凡宰猪、放运木材均能躬亲参与,备尝艰苦,经过多年惨淡经营,筚路蓝缕,事业初具规模。
      崔祯公对村中公益事业极为关心,为确保农田生产用水而积极兴修水利。古村新陂至油坊下主圳道长达一公里多,渗漏严重,大大影响对农田的灌溉,崔祯公主动承担圳道管理,并用水泥修圳道多处,使农田用水充裕,实现稳产、高产,群众受益良多。
      先贤崔祯公对恤困济贫亦为村人所称道,抗日战争时期,烽火遍地,群众生活极端困难,甚至有断炊者,崔祯公目睹此情况,仁慈之心油然而生,乃决定施粥善举,每日以鸣铳为号,贫困者一闻铳声,便纷纷前去就餐。此外一些村民生产、生活困难需借贷者,都给予方便,不计利息,借贷者莫不感激于衷。
      崔祯公还任古村公学校董多年,无偿服务,其间,村民曾组织一次财务清理,结果收支分明,丝毫不差。
      崔祯公在长期经营屠宰业务中,对各户要购买猪肉情况了如指掌,每逢春节,那一家未购猪肉者,其均心中有数,认为经济有问题,必留相当数量之猪肉给困难户,无钱买肉者说:崔叔,我身无分文,不知几时才能偿还肉钱。崔祯公却笑而答曰:大家都欢欢喜喜过年,你怎能无肉度岁呢;肉钱不用牵挂。受惠者感动得热泪盈眶,感谢不已!
     先贤崔祯公为村中所做的好事,至今犹为村民娓娓称道。
     先贤崔祯公之哲嗣,锺储文先生旅居缅甸多年,后迁居台湾,事业颇有建树,对家乡公益事业备极关心,屡作贡献;1985年乐龄俱乐部成立后被聘为顾问。储文先生之公子彩柱、二柱、小柱亦事业辉煌,且眷念故乡,曾多次回乡探亲祭祖,崔祯公家族,可谓兰桂腾芳,满门俊秀。
  悼念锺有为医生逝世
            陈以我
相识相交六十秋,惊闻辞世泪滂流。
半生医业除民病,一辈爱群去疾优。
此日西归深怀念,今朝泉下请安息。
回观后代多宏志,应慰英灵尽去愁。
        
            陈以我
银山映照古村庄,旧貌新颜颂四方。
昔日高低鹅石路,今朝平整水泥框。
桥梁座座去木架,夜路煌煌电照光。
久未莅临疑走错,侨贤大力助乡昌。
赤子拳拳沁故乡,村庄改革媲凤凰。
中学鼎立巍峨景,小校重修更堂皇。
幼儿园中轻歌舞,老龄室里欢声扬。
年年敬老施礼款,大德功勋永不忘。
端阳杂咏四首
            桂平
又逢佳节竞龙舟,醉饮江干第一楼。
试看谁家身手好,锦标高挂在前头。
袭人香气在谁家,蝴蝶纷飞舞影斜。
行近上林深处望,石榴初放几枝花。
濯足濯缨人自流,词传渔父已千秋。
离骚赋就诗人去,烟雨苍茫古渡头。
端阳别有好风光,陌上垂杨舞影长。
相约山头寻百草,看谁采得返魂香。
  
          ()
    本刊出版,承海内外乡亲大力支持和关怀,不断慷概赞助经费,谨此申谢!
    :赞助者芳名(20)(恕不称呼)
    锺盼柱 300   锺谦柱 100
    锺梓材 100   锺教材 50
    锺垣祯(锺毅) 50
    锺东升 50    锺方纵 50
    锺昭堂 50
                             《古村之声》编委
         ()
     旅外乡亲锺小玲女士为俱乐部“慈善福利基金”热心捐助人民币壹佰元正,隆情厚义至深感激。(古村乐龄俱乐部)
        格言撷粹()
    △见富贵而生馅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家门和顺,虽饔飨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城;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古代岁数别称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
幼年——总角;青少年——束发;
女子13岁——豆蔻年华;女子15岁——及笄;
女子20岁——桃李年华;女子30岁——半老徐娘;
男子20岁——弱冠;男子30岁——而立;
男子40岁——不惑;男子50岁——知天命;
男子60岁——花甲;男子70岁——古稀;
男子80岁——杖朝;80岁以上——大耋;
100岁——期颐;上寿——100;
中寿——80;下寿——60岁。
                           (辑自《老年报》)
     故 
     征 
     相传明朝有个状元姓罗,很多读书人都称他“才高八斗”。他也非常自负,认为当之无愧。有一次,罗状元和一位士大夫游九江,眼看九江就要到了。这时,有一位船夫走进客舱,自意为已拟一上联,要求状元赐对下联,罗概然应允。船夫随即出示上联:“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页风蓬,下九江,还有十里”。罗状元看后,紧皱眉头,沉思良久,无法应对。此后,也没有人对出下联,一直到了一九五九年夏天,才被一个姓李的工人对出来。下联曰:“十里运,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虽去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原来,九里香是一种木材;据说,一九四三年有人为找这种木材,花了将近一年多的时间才弄到手。一九五九年姓李的工人,因为需要,托人到十里外的农村找九里香木料,只二日便得到了。
     上联是以一到十的数字出对,非常通俗,但出对较易应对难。一个工人能把下联数字颠倒应对,可见其智慧过人,难能可贵。(政材整理)
         
     纪晓岚是清朝多才善辩的才子。一次随乾隆皇帝游江南,皇帝看到一只竹篮,便问纪晓岚“此物何用”?纪晓岚答道:“盛东西”,乾隆又问,为何不叫盛南北?纪晓岚答曰,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金木都可装人篮中,故叫盛东西;而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水火无法盛,所以不能说盛南北。乾隆见他言之有理,便不再问,只能暗服纪晓岚才思敏捷,能辩善对。
    有一天,乾隆皇帝来到长江边的一家酒楼上临窗远眺,面对大江,触景生情,便要随行的纪晓岚作一七律诗。并规定这首28个字的诗中,要嵌进10个“一”字。
    纪晓岚见江面上秋雨如丝,有一只钓舟依稀可见。便吟成两句:“一蓑一笠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但下面两句却一时想不出来。这时乾隆得意地把桌子一拍高兴笑道:怎么样?今天可算难倒你一次啦!
    谁知乾隆这一拍一笑,顿时触发了纪晓岚的灵感,便立即续下两句说:“一拍一呼还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乾隆听罢大吃一惊,不得不又一次服输。摘自《好口才》一书
      梅坎铁路线技术设计通过专家审定
     梅坎铁路全线技术设计日前在福建龙岩通过了铁道部组织的专家审定,铁道部要求,粤闽两省要抓紧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争取5月份动工。
     梅坎铁路起自广东梅州,经梅县、大埔,终点在福建龙岩的坎市。梅坎铁路是国家路网干线的组成部分,建成后,将使广州至福州、深圳至厦门的铁路运输距离缩短515公里和1150公里,对于改善广东、福建两省的交通运输条件,促进两省的资源开发和物资交流,以及两省与全国的经济往来,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广东、福建两省对兴建梅坎铁路非常关心、重视。经过铁道部及广东、福建两省共同努力,梅坎铁路至19926月完成可行性研究,19933月由铁道部第四设计院完成了初步设计。19933月由国家计委正式批准立项建设。全线技术设计最近由铁道部第四设计院完成。4月中旬,由铁道部组织的国家计委、铁道部、广铁集团、广东省计委、广东省建委、铁道部第四设计院等部门的专家、工作人员近80人,从广东梅州出发,沿梅坎铁路线路设计走向实地现场踏勘,然后在福建龙岩作技术审定。专家们对铁四院所作的全线技术设计给予肯定,并对部分地段的设计提出了优化方案。这次审定会还同意将原定的梅坎线路约4. 6公里路段划入梅州火车站扩建范围。这样,按这次审定的线路设计,梅坎铁路正线长约145公里,其中梅州段97公里。梅坎铁路全线设计通过专家审定,为铁路动工奠定了基础。据了解,审定会结束后,各项准备工作正开足马力抓紧进行。 (载自《梅州日报》)
      
锦绣中华,礼义之邦,文明古国,屹立东方。
时逢盛世,改革图强,社会公德,再谱新章。
人在社会,敬业乐群,同舟共济,自重敬人。
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爱爱人,自立立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先公后私,后己先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与人交往,谦诚礼让,人敬一尺,我敬一丈。
良言一句,三冬亦瞬,恶语伤人,六月犹寒。
山披草木,人着衣装,整洁得体,焕发容光。
举止谈吐,文雅大方,秽语污言,自损形象。
公众场合,严守规章,无序则乱,有序则畅。
公共安全,牢记心上,高空掷物,他人遭殃。
交通规则,切实遵守,横冲直撞,如入虎口。
绿过红停,人车分道,宁让三分,莫争一秒。
影视娱乐,顾及四邻,声量宜控,莫成噪音。
业余兴趣,各有所爱,喧哗吵嚷,便为公害。
左邻右舍,和睦共处,守望相助,患难相扶。
男女老少,互相关照,群防群治,防火防盗。
天有风云,人有祸福,见危遇困,援手宜速。
一处有难,八方相帮,雪中送炭,暖人心房。
尊老爱幼,助残恤孤,人道精神,共同倡树。
见义勇为,当仁不让,拾金不昧,品德高尚。
公共财物,人人爱惜,公私分明,一毫莫取。
贪手莫伸,贪念莫起,得逞一时,终归害己。
文物古迹,无价之宝,先祖遗泽,后人善保。
园林名胜,画栋雕梁,游览休憩,勿损勿伤。
惜食有食,惜衣有衣,蓄水防旱,积谷防饥。
奢移挥霍,好景不长,婚丧庆喜,切勿辅张。
金山银山,吸毒耗光,沾染恶习,家破人亡。
黄是祸水,赌若深渊,洁身自爱,品正行端。
公共场所,切勿吸烟,吞云吐雾,害人不浅。
病从口入,疾由脏生,卫生习惯,自觉养成。
乱丢乱扔,乱涂乱贴,陋习不除,心灵不洁。
随地吐痰,堆垢积污,传播疾病,人人憎恶。
黎明即起,洒扫院庭,门前三包,务求洁净。
绿化大地,净化环境,美化城乡,怡情悦性。
天地万物,相克相生,物链失序,生态失衡。
保护环境,功在当代,造福子孙,利在千载。
资源宝藏,全民共珍,取之有度,毁不再生。
一丝一缕,物力维艰,慎采节用,不宜暴殄。
空气清新,益寿延年,莫污碧水,莫染蓝天。
废水废气,依法治理,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计划生育,应成风尚,优生优教,国泰民强。
好铁打钉,好儿当兵,筑起长城,祖国安宁。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民之大德。
对外交往,不卑不亢,国格人格,至高至上。
园丁辛劳,育李栽桃,尊师重教,强国之道。
祟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社会前进。
文明常讲,德言常诵,倡导五爱,贵在行动。
日行一善,有始有终,从我做起,蔚然成风。
                            载自《梅州日报》
 
△会友锺周材同志(退休职工,科头人)因病医治无效,于本年43日与世长辞,终年66岁。
△郑亚考会友(东福繁球之妻)因病药石无灵,于本年49日仙逝,享寿七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