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之声

古村人讲“官话”

摘自《古村之声》第43期

 “官话”原来叫“国语”,意思是我们国家统一的语言。新中国成立以后,当局认为,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不少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因此不叫国语而改称为普通话,文学也不叫国文而称语文,以示对少数民族的尊重。
    广东人由于种种原因,讲起普通话来,往往地方腔很重,外人难以听懂,因此人们常评论说:“天不怕地不怕,最怕广东人讲官话”。
    可是,广东的古村人讲“官话”却普遍受到好评。古村山多田少,外出谋生的人众多,他们不论外出到什么地方,也不论是经商、务工、教书、行医或在政府部门工作,多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在各种场合应用自如,人们听后常感惊奇,“听你讲普通话,你不像是广东人”。
    古村人“官话”讲得好,有赖于村中以锺省我、锺清溪、锺基然、锺达云、锺子澄、锺崔祯、锺词臣、曾子君等为代表的先贤经办的古村公学的培养。
    早在上一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古村公学就办得很出色,教学认真,设备齐全,有图书馆、篮球场、游戏场,场内有秋千、滚桶、浪桥、滑梯、吊环、单杆等等;体育课除打篮球、乒乓球外,还教练体操:立正、稍息、齐步、正步、跑步、立定;纵队、横队,还有持棍操,棍上肩、棍下肩、棍放倒等动作,做得整齐划一,学习“国语”更有赵元任的国语留声机片作为标准,注音字母、拼音、会话一整套标准化教学,还常在学校和村中社会上去开展国语演讲比赛,不断地去磨练,成为习惯,练就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影响直至于今,得益良多。国语、算术等主科教学认真的程度更可想而知,升学率、高分率均列全县之前茅,如此严谨的教学和齐全设备的小学至今仍不多见。
    古村值得一书的往事多多,忆之令人神往。(梓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