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之声

先贤创办古村公学点滴谈

摘自《古村之声》第47期

 先父锺达云襄助以省我公为代表的一代先贤创办古村公学,并任校长多年,生前常有谈及关于创办古村公学的情况,感人至深。本人小学阶段在古村公学度过,也略知一、二,今将他们办学的点滴事迹介绍于下:
   废庵兴学
   公元1914年,正是新文化运动兴盛时期,古村先贤率先响应,筹办新学,培养人才;并利用墩下福兴寺为校舍,把神像搬开,寺内斋妈则转移到演下长演寺。福兴寺是一所有相当历史,颇具规模的寺庙,在当时,庵堂、神像还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年代,没有先进的思想,没有对新学的坚强信念是无法做到的。
   和其他新生事物的生存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一样,废庵兴学也受到很大的阻力,遭到某些人的强烈反对,甚至引发法律诉讼,打起了官司。然,毕竟办新学是时代前进的主流与历史潮流是不可阻挡的,经过长期艰苦努力,主张办学的一方得到胜诉,原来反对的人才转变了态度,参与了进来,并同样分摊办学的各项义务和费用,一所古村人公有的学校古村公学,终于创办成功。
    在三年诉讼过程中,村中好些社会贤达,在各个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作过积极的贡献,发挥过很大作用。本人少年时期曾看见四伯友商公,在祖父清溪公住房的阁楼上,清出一大叠被虫蛀坏的材料,说是当年打官司的文书。可以想象,先贤们为了创办古村公学,费尽多少心机,花尽多少脑汁!
   节祭办学
   古村公学是古村人公有的民办学校,一切费用都要由民众自筹解决。办一所学校要有为数相当巨大的费用,除向学生收取微薄的学费和热心人士捐献外,缺口还是很大,这些费用哪里来?
    古村锺氏好些房族置备有祖尝田产,将收人用于祭祖扫墓,一年两次,叫春秋二祭。有些祭品还相当丰盛,猪羊五牲,除祭祀当天中午聚餐之外,还有分“丁子肉”(按人丁均分)、“份子肉”(按购买祖尝田产集资时各户认定的份额均分)带回家。为了解决办学经费,经众议,毅然决定将每年二祭的祖尝收人,拨出一半为办学经费,祭祖则改为一年一祭,对学校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在那入村看“三堂”—庵堂、祠堂、学堂的年代(那时把“三堂”视为衡量一个村庄好差的标志),古村先贤“庵堂可以废除,祭祀可以节减,办学经费却要保证”的重教思想和自觉作贡献,不去强调别姓照样分担;对外地前来就读的学生不加收学费,这种宽广胸襟、大义行为,也是十分高贵的。
  虽然如此,但办一间常年性的学校,教师薪金、购置费、公杂费仍不免捉襟见肘,应付不来,遇到困难时,则有先贤锺子橙公等人开办的泰记店为后盾,学校无钱时,便去泰记借取,多年下来,从未挡手过,使学校得以维持下来,直至1951年全部学校都由政府接办,经费由政府财政支出,教师由政府调配,学校由民办转为公(政府)办,学校名称统一规定为××小学,“古村公学”也按此改名为“古村小学”。
    严谨治学
    一、教师力求高水平。先贤锺省我先生,办学非常严谨认真,聘请教师特别是校长,一定要精心挑选,他信得过,有名望,高水平的。他常年累月还经常抽时间到学校走走、看看,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期间,也会利用在中天池修花的机会听教师讲课,发现不足之处,则利用各种方式帮助提高。有时,还会出一些题目要教师作文,他亲自给予评改,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设备力求齐全。古村公学虽是民办学校,“一切费用均由民众自筹,经济拮据。但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还是想方设法筹集资金,购置了许多教学设备,如上地理课的地图、地球仪;上自然课的鸟兽标本、各种生物挂图;音乐课的风琴;国语课的赵元任国语注音、拼音、会话留声机片;图书馆书橱里面摆满了各类图书,除了红楼梦等名着以外,还有许多儿童喜欢的短篇故事,《十姊妹》是科幻故事:千里眼、顺风耳、大力三、长脚六、侧口八……,
    当时的神秘幻想,如今已成现实,还有今天广受人们喜爱的(阿里巴巴》的故事,早在七十年前就是古村公学图书馆的藏书了,不过,那时不叫《阿里巴巴》,而是叫《秘密洞》;体育活动课的杠架、秋千、浪桥、滚捅、吊环、滑梯、篮球、乒乓球等等。齐全的设备,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教学力求全面发展。学校教学不但对国语、常识、算术、自然、史地等主科十分认真,就是对美术、手工、劳作、体育、音乐也很注重。礼堂左边靠璧处有一架满墙的大玻璃橱,叫“成绩橱”,陈列着许多好的书法、美术和剪贴、雕刻、泥塑等手工艺作品。竹、木刻有沉雕、浮雕,都刻得平整光滑;纸工作品、蜡工作品制成的水果,彩以颜色,宛如真的一样。竹做的战车、泥塑的战船、炸弹也都非常逼真,整个成绩橱琳琅满目,显示出古村公学的工艺美术水平。
    我于五十年代初到永定工作,永定推广普通话算是比较好的。大跃进年代,县里经常开誓师大会、动员大会、广播大会等大型会议,由于我的普通话讲得不错,大会的普通话广播都叫我负贵播音;县政府机关干部唱歌、做广播体操、工间操也是由我教唱、领操,而我的这必知识专长全都是古村公学打下的基础。
    古村公学毕业的学生,打篮球的高手不少,如锺调柱、锺章材、锺廷柱、锺秉贤等等,大埔中学篮球校选队员中,不乏古村公学出去的学生。一支古村的蓝球队异常活跃,参赛每每得胜。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初期,抗日战争正酣,为了宜传抗日,以古村公学为核心组织“前锋剧社”,其成员大都是古村公学校友,如锺达材、锺畅彰、锺语彰、曾令照、廖平发、烧为變、傅娣英、锺圭彰、锺立彰等。全部布幕是高坪锺川如先生捐赠。厅堂幕是锺语彰绘的,森林幕、街市幕是锺畅彰、曾令照绘制的,其画工确是离水平,画得立体感都很强,在明亮的汽灯光和各种颜色的玻璃纸调色光照映下,使人有亲历其境之感。在塅上狗妈坵搭了很大的戏台,演出(灰窑吠声)等有关抗日救亡的节目,揭露日本鬼的残暴,表达我军民智勇双全,同仇敌屹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决心。古村人以住只看过外江戏,(俗称大班戏)或傀儡戏,现在第一次看白话戏,着装、对话及剧本内容都贴近生活,更使村民为之耳目一新。
    学校有“童子军”组织,也很健全规范‘有统一的制服,每人配“童军棍”一支,童军斗笠一顶刷有“古公”两个美术字;课程设置有童子军训练课,下午第三节课在游戏场操练;徒手操有稍息、立正,便步、齐步、跑步、正步走、跪下、卧例,向左、向右、向后转,向左、右、中看齐,报数、打数,队列有一、二、三、四……路纵队、横队;持棍操,有棍上肩、棍下肩、棍放倒等等,老师严格教、训,学生认真学、练,有些学生脚步和不到一、二、一,不会转换脚,能自觉的在平时自个儿或几个人相互进行练习,因而各种动作整齐划一。别的学校来参观或古村公学到其他学校旅行,各学校师生看到古村公学童子军高水平的操练表演唧唧称赞。
    四、事事力求规范。古村列位关心学校的先贤都具有办事认真的优良作风,凡事都得精心策划,以达到最佳效果。他们选聘校长的条件也是如此,因而影响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亦然。学校物品放置井井有条,校园整齐清洁,环境优美。学校的教室之间都隔着一个房间,楼上为校长室,楼下为办公室,既可减少教室之间互相干扰,又便于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办公室门口两旁各有一个柜台式的转角橱,一边为商务部,卖些薄籍之类的东西,一边为印刷部,专为油印资料用,办公室对面右天池花坛下,设置一半圆形水池,既可养鱼观赏,又便于各班级取水磨墨,凡此种种都考虑得十分周到,真是用心良苦。
    教室的讲台侧角放一字纸箱,箱面上放一把小水壶,每天由值日生到鱼池里打水并依次序给每个学生的墨盘里“发水”。水壶放在字纸箱的什么位置,学生的作业完成后交给老师批改应放在什么地方,每天下午扫地之后,扫把、垃圾斗、喷水壶在洁具室如何放都有严格的规定,实行规范化,一点不能随便。
    每天放学,按住地区域划分,编有路队,放学锺一打,便按此排队。上午放学,在游戏场集中,下午放学,因要降旗则在校门口集中,雨天在教室门口的走廊上集中。学生的斗笠,来校时按路队放在游戏场旁边教室背的台阶上,一叠叠整整齐齐。放学时,队伍整好后,由队长发“笠妈”,秩序井然。校长或值日教师根据一天的情况作归纳性讲话或布置什么工作,然后分东、西片按编排好的路队次序,由远到近整队回家,值日教师要跟随着护送送到庵边墩上,目送着西片的队伍到小溪唇,东片的队伍到司马第以后才返校吃饭,关怀备至。
    古村公学的作息信号原是敲铃锺,对此,先贤们认为此锺声不适合于学校气氛,便特意花不少钱买来一口四五十斤重的中型铜质锺,锺声清脆悦耳、始较满意。锺声信号分别有到校锺、预备锺、上、下课锺、放学锺五种。
    办公室门口正面壁上挂毕业生个人和集体像,胡看芳校友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从这里看到像片开始的,老师们称赞他学习勤奋;成绩优良,要我们向他学习。
    五、学风优异,成绮斐然。
    由于治学严谨,长时间培养出优良的学习风气、勤学苦练的精神;各科教学注重熟读多练,背诵、默写,学生一到校,多能自觉地学习,校园洋溢着书声琅琅,歌声嗦亮的浓厚气氛。学校还很注重书法,除课程表中的写字课外学生每天还要写一页“课外习字“,每个学生要一本课外习字本,中、高年级用长纸本,每页八行十六格,低年级用短纸本,每页六行十二格,上午下课后,老师在黑板上题六个字或八个字,每个字写一行,学生则利用下午等
    课余时向习字,每页字左下角最后一格要写明月日,以夜检查是否天天写,不间断,严格得很。严师出高徒,因而古村不乏书法好的人。
    由于学校治学严谨,学生勤奋学习,因而古村公学成为大埔一所著名的学校,每年报考大埔中学前三名被录取者,常常是古村公学的学生,并曾得过三连冠、四连冠和同榜第一名、第二名、第七名都是古村锺清溪公的孙子(招生数50名)的佳绩,受到大埔县县长梁若谷的赞誉,并专程前来古村访间、拜访清溪公,为清溪公点火抽烟,传为佳话。(锺梓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