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之声

《古村之声》第23期(1996年9月出版)

古村之声
GU CUN    ZHI SHENG
23   19969月出版
    一片赤子心  万般桑梓情
     我村旅外乡贤、新加坡南洋客属总会副会长、茶阳(大埔)会馆副会长、茶阳(大埔)励志社社长锺卓才先生于本年六月中旬,随新加坡客总访问团返回大埔,下榻于湖寮黎家坪新购置之寓所。卓才先生以爱国爱乡,对家乡建设卓著勋劳,并乐善好施,恤贫济困而誉满遐迩,因此,此次归来小住五天,来访者纷至沓来,车水马龙,十分热闹。期间,曾邀请古村中学、古村小学、古村管理区办事处、乐龄俱乐部等单位代表和有关人士往县会晤,咨询和共商有关教育、公益福利等各方面情况,同时还宴请了古村在县城工作的乡亲,大家欢聚一堂,共话桑麻,别有一番兴味。
      卓才先生热爱桑梓,可谓情深意切,倾注了全部心血,凡家乡教育、卫生、慈善福利、农业生产以及济困扶危等等,年年捐资不息。六月份返国之行,除为乐龄俱乐部装修“健身房”捐资一万元外,又决定为古村中学建一座“科教大楼”而捐资35万元,现正动工兴建。八月八日,家乡遭受历史上空前未有之特大水灾,先生闻悉古村因灾死亡7人,房屋农田破坏严重的消息,深表关切,频频电话询问情况。并首次捐献救灾款四万元,大米5000斤,并给予不幸身亡者每人恤金五百元,与此同时不断向港、澳、台、美国、马亚西亚等地乡亲通报灾情,吁请捐资,并取得良好效果,仅电话费一项就支出一千多元坡币。由此可见,卓才先生仁慈之心和对家乡受灾焦急心情之德行何等高尚和可贵。村民谓先生是“万家生佛”并不过誉也。
      卓才先生年届七十有五,在十多年来经常回国,除了应邀参加市、县有关会议和庆典外,都是与桑梓建设有关。其夫人贺素珍女士生前常说:卓才一讲回唐山,就好比孩子过新年一样欢喜。”由此可以看出,先生眷恋故园,造福家乡的情怀,确实细致入微。全心全意,且年老弥坚,诚令人可钦可敬。(梅云)
      耋耄高龄  故土情深
    记旅台乡贤锺储文先生爱国爱乡二、三事
      我村旅台乡贤锺储文先生,原久居缅甸,后迁于台湾定居。先生擅于电气技术,其公子亦多操此业,经过筚路蓝缕,事业颇有建树,其虽届耋耄之年,而身体却矫健过人,鉴于爱乡情殷,曾多次返回故园探亲祭祖,十多年来对村中公益事业,诸如教育、慈善福利等等都屡作贡献。
      本年三月《古村之声》报道古村计划兴建五层“古村商场”,先生聆悉此举,率先电话联系,认捐第五楼之“纪念馆”整层,又认购套房三套(每套三房二厅),计20多万元,从而促使兴建商场计划可期完成。
      本年八月八日,古村遭遇历史上空前未有之洪灾,先生闻讯,十分关切,多次电话询问灾情,并即捐资救灾款一万元,未几,又电询灾后交通、电力、通讯、生产恢复和重建家园等情况,其对家乡关注的情怀,滋于言表。同时为使家乡同旅外乡亲通讯的方便,主动提出捐赠“传真机”一架,供村中使用,若此,古村则成为全县管理区拥有独一无二之通讯设备了。储文先生热爱家乡,频频作出贡献的高尚精神,古村乡亲父老无不交口赞誉。
      锺储文先生对儿女的教育亦以乡土传统,身体力行,其儿女多是在外出生,但都能讲一口地道的古村客话,在其情系故乡的影响下,其公子锺彩柱、二柱、小柱曾多次携眷返乡探亲祭祖,储文先生常说:自己的“胞衣迹”永远难以忘怀。(适观)
       亲帮亲邻帮邻  危难之中见真情
        古村88特大洪灾中的好人好事
      ◎古村西片塘子唇淹水已超一公尺,房屋纷纷倒塌,曾维艳、曾垂文所建红砖楼已挤满逃难灾民,但尚有抱小孩者仍困在洪水中,维艳父子采用竹箩系绳子吊下,把小孩置于萝中吊起楼上,计救了四个小孩。对于众多被洪水浸湿衣服的灾民,维艳则翻箱倒柜把所有衣服,不论大小都拿出给灾民替换。
      ◎洪水淹浸期何,灾民纷纷拥向小水地区比较安全的地方,德馨楼、弼祖堂、诒谷堂、福和楼等楼屋挤满了人群,因山洪暴发时间是凌晨五时多,大家都未进餐,而饥肠辘辘,当地村民如赖杜英、曾菲玲、锺双材、张秀英、锺楚材等等除按需给予衣服替换外,还煮饭煮粥供灾民充饥。山洪退落后之次日(即九日)大部份受灾者通过仅存的洋尾田“古村桥”来到村之东片寻求栖身之处,斯时,古村书记锺常柱之妻钟训芳,妇女主任郑秀玲均备饭菜供应,
个体户锺建柱则煮猪肉粥和饭赈济灾民。如此事例十分普遍,未能一一列举。
       ◎八月八日水灾罹难者七人。其中被山洪冲走者三人,即曾维操之母赖亚落(85),曾德明之妻邱群英(72)及其十六岁之孙女。房屋倒塌压死者四人是曾维添之妻赖线英(58)及其六岁小孙和曾德篆之妻胡闹英(83),曾德昊之妻赖粉英(72)。为及时挖掘死者尸体,处理善后,支部书记锺常柱、主任锺盛材、治保曾令华、妇女主任郑秀玲和村民锺优材、何亚对及其子锺辉堂,还有锺昔堂、张德根等人,不怕污臭和劳累参加挖掘,年过七旬的赖杜英协助冲洗死者赖线英尸体,并为之穿着装衣。这些行动实属难能可贵。
      ◎古村乐龄俱乐部主任曾维添,遭受房屋全毁,妻亡孙折的悲惨处境,因无家可归,到其居住茶阳的女儿家中共同生活,当俱乐部理事代表前去慰问时,他强忍着悲痛不提不幸往事,对他所管存的古村小学教育基金之全部凭证、存折仍在抽屉内完整无损而感到自慰。同时对俱乐部工作还念念于怀,向同仁提出了不少建议,这种无私为公的精神,实属难能可贵,使人深受感动。
      ◎灾后,处在古村水口高石壁下之公路被冲毁,行人却步,最基本的交通工具单车、摩托车也无法通行,支部书记锺常柱在百事纷繁的情况下,率领管理区治保主任曾令华、妇女主任郑秀玲和生产组长锺宗柱、锺康柱、锺任柱以及村民胡始云、胡发泉、锺盘生、张梅芳等人前往抢修,清除崩山泥石,铺好能通过机动车辆的简易路道,解除交通阻塞状态,既便救灾物资顺利运达,又解决人货运输。
      ◎村民赖托华舍已救人事迹已专题报道,现再补充其善事二点:一是为灾民提供吃饭多日;二是眼看“卫红桥”引桥冲断,行人需绕道洋尾田之“古村桥”,十分不便。赖托华主动无偿地用两辆手推车载枋料将桥之缺陷处搭起简易小木桥,方便来往行人。
       ◎退休工人锺访柱,现任乐龄俱乐部理事,在职时曾受国家派遣非洲之索马里国,支援该国建设,退休返乡定居后,对公益事业积极肯干,且诚实过人,此次灾后,他主动为罹难小孩尸体钉制小木箱供盛硷之用。其他救灾工作也很主动去做,办事有始有终。
      ◎各地水灾期间,蔬菜、肉食、商品奇缺,不少地方物价不断上涨,唯有古村管理区先有预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宜传教育,而经营者亦乐意接受,故古村商品供应价格稳定,未发现乘水灾之机会牟取暴利情况。
      以上所列举动人事迹,乃是古村人素有团结互助,长期和睦相处的优良传统;也是管理区干部做出表率和多年来精神文明建设的硕果。(适观)
      众志成城  困难可解
      八月八日古村特大水灾,对房屋、交通、农田、通讯、电力、陂圳破坏甚大,为恢复灾后生产,尽快消灭灾痕,在上级党政的关怀领导下,管理区积极组织力量,开展各项工作。至目前为止,已修好通往左弼、茅坪之公路大桥(即卫红桥)和通往丰溪的油坊下公路桥,对村水口高石壁冲毁之公路亦抢修完竣,因而交通已恢复正常,加工照明用电,通过更换线杆,整理线路,亦于近日通电,给村民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村中一百多亩耕地全赖新陂大圳
灌溉的圳道被毁350米,经过抓紧时间抢修,工程即将告竣,现在惟程控电话需邮电部门解决,非我们可办,故电讯仍闭塞不通。
      重建家园乃是最艰巨的工作,虽县城乡规划部门极为重视,派员来我村废圩进行测量并绘出“蓝图”,但需建设资金甚巨,管理区提出三方面筹资:一是政府下拨部份;二是失去房屋者筹集部份;三是旅外乡亲支持部分。三者之间唯有寄托于旅外乡亲体念灾民之特殊困难,尽可能多筹集点资金,以减轻农民负担,使广大受灾者居有定所。(适观)
      祸从天降  八方支援
      古村于88日遭遇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水灾,造成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惨重损失,古村救灾委员会于819日将灾情向旅外乡亲作了通报。灾后,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各界人士、旅外乡亲的极为关注和重视,纷纷拨粮拨款和捐资赠物,使嗷嗷待哺的灾民的基本生活得以缓解,其无量功德,可贵爱心,灾民永铭心中,恩泽难忘。兹将捐资赠物者芳名公诸于下: (截至927日止,后者在下期《古村之声》继续公布芳名)(恕不称呼)
    大埔县政府:拨款23000(包括修圳道)
    茶阳镇政府:拨大米5500市斤。
    县林业局:拨款5000(修红卫桥)
    旅港大埔同乡会:捐款3000元。(购大米款)
    旅星乡亲:锺卓才捐资20000元,又大米5000斤,锺卓才家属20000(其中:张满英5000元,锺建柱、锺邦柱、锺星柱、锺东芳、锺丽明、锺淑芳各2000元,锺月君、锺孟君、锺建堂各1000)),赖荣兴捐资5000元。
    旅美乡亲:锺培材2000元,锺有德1000元,江惠英1000元,锺元柱500元,励霞芳567元。旅马乡亲:锺诵文5000元,林凤玉1000元,锺前柱2000元。
旅港乡亲:锺安柱20000元,锺集柱3000元又大米2000斤、食盐200斤,李筱兰2000元。
旅澳门乡亲:锺巨柱2000元,锺党柱1000元,锺浩柱800元,锺振柱、锺进柱各300元,锺云芳200元。
旅台乡亲:锺储文10000元,锺淼材10000(其中其家属锺明柱、安柱、邦柱、珠柱、红柱各1000),锺六材1000元,锺锡杏5000(其中修崩蓬头路2000),锺盼柱2000元,锺华柱1500元,锺亮柱500元。
旅深圳乡亲:龙岗区东都公司及职工50000(其中曾德志1000),锺基材、刘秋来共2000元,锺贤柱500(司马第),锺砥柱、王俊荣共300元,锺子波300元,锺铎材200元,锺喜堂200元,锺用柱、锺福柱共100元,锺帮柱、锺剧柱、锺藏柱、姚素根、锺小堂、锺小婷、锺小红、锺小玲各100元,曾令坚50元,龙岗邮电支局职工2000(其中锺砥柱590),曾令汉1000元,锺卫国500元,锺罗材200元。
旅东莞乡亲:曾垂威3000元,曾垂博1000元,曾垂怡1000元,曾垂惺1000元,曾茶芳1000元,曾艳芳500元,曾雷天金500元,锺良柱300元。
旅穗乡亲:锺志军1000(藩柱),锺廷柱、锺银材、锺虬柱、锺当材、锺平、曾自英、锺藻柱夫妇各200元,锺实、张千英、锺素莲、锺端芳各100元,曾东明50元。
旅闽乡亲:锺梓材200元,锺壮材200元,锺闽柱100元,锺虹柱100元,锺禹堂100元,锺光明100元,锺毅100元,锺翔柱50元,锺宇柱50元,锺志华50元,锺始堂小朋友20元。
旅河源乡亲:朱莲英200元,锺彩柱200元,锺明云200元,锺秋云200元,锺婉云200元,锺普彰200元,锺亭柱、锺海堂(锡昌楼)、锺国柱、锺敬堂、欧汝桥、陈原各100元,
旅韶关乡亲:锺子邦100元,锺尚柱100元,锺子英100元,锺玑柱50元。
旅饶平乡亲:陈圆200元,锺一芳200元,锺一鸣200元,锺一勤200元,锺素彰100元,杨维宜100元。
旅花都乡亲:锺华柱200(永兴楼)
旅龙川乡亲:锺镜柱100元,锺强柱50元,锺梠柱200元,锺港材100元,锺庆柱、曾勤英共200元。
旅清远乡亲:锺志明200(铭柱)
旅德庆乡亲:锺骏文200
旅梅州乡亲:锺教材500元,锺静莲100元,锺海堂300元。
旅珠海乡亲:曾德洪大米1000市斤,张发征300元,曾维有大米250市斤。
旅黔乡亲:曾祥案50
旅河南洛阳乡亲:中流、吴洪共200元。
旅山西太原乡亲:曾垂铎100元。
旅昆明乡亲:曾维持300元。
旅西安乡亲:锺炽柱200元。
旅汕头乡亲:锺常柱(大夫第)100元,锺群柱100元。
旅惠州乡亲:锺国材100元。
旅本县乡亲:锺柏材200元,锺谦柱200元,锺校柱200元又衣物2袋,锺稚材面干200市斤,锺素菊200元,锺义柱100元,锺静云100元,锺塔柱100元,锺银材100元,锺钢柱100(双堂屋),锺比材50元,锺选柱大米1000市斤,锺材柱大米100市斤,张衍进50元,锺群芳50元,锺环柱50(东升堂),锺茶芳50元,锺艳雪50元,张发杯50元,锺亮堂50元,锺伟民50元,锺丽华50元,锺发堂30元,曾垂滚、曾佑斌赠蜡烛430(500)又衣物2袋。
大埔万兴皮具服装制造厂:衣物10袋。
镇干部卢继光:赠衣物1袋。
县交通局高陂渡口所:赠衣物1袋。
长治镇长教谢基威:赠衣物3袋。
据悉:旅居海内外乡亲对家乡之重大水灾备极关怀,正继续捐款。古村人民素有精诚团结,互爱互助,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对古村灾后重建家园,将起不可枯量的作用。(梅云)
      疾风知劲草  烈火见真金
    记古村88空前特大洪灾中的
      支部书记——锺常柱
     今年八月八日凌晨五时,古村管理区因受10号强热带风暴影响,各处连降暴雨、大暴雨,致溪流陡涨,左弼、丰溪流下之山洪,汹涌急湍,势不可挡,村之西片溪唇的张屋、万宁堂、小溪唇、塘子唇、洋尾田以及村东片之供销站、信用社等店铺房屋迅即受淹,一片汪洋,凡土墙房屋纷纷倒塌,造成七人死亡,八人重伤,27人轻伤。洪峰所及,冲毁桥梁八座,陂头15座,房屋倒塌637间,店铺26间,冲刷农田变石坝者461亩,占总耕地的56.5%,损坏主要圳道1850米,果林285亩,粮食损失115吨,经济损失总计3000万元左右。
     管理区支部书记锺常柱同志,在突发特大水灾的关键时刻,立即率领管理区干部、党团员、村民等亲临受灾地区指挥救灾的紧张工作,首先对无家可归者116户,670人分别安置在古村小学、幼儿园、乐龄俱乐部及亲朋家栖身,对政府拨下和旅外乡亲捐赠之粮食、衣物、用品,及时发放,以稳定灾民情绪,同时对死者尸体及时组织人力迅速处理和抚慰家属工作。
     锺常柱考虑到灾后百废待举,工作繁多,诸如恢复灾后生产,修复交通水利,振济灾民生活,以及重建家园等等。因此于八日中午立即组织有关管理区干部、生产组长、乐龄俱乐部理事等有关人士35人参加的“古村救灾委员会”并井然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
     锺常柱同志在此次特大洪灾中,其经营之纸厂遭受惨重损失,纸湖冲垮二座,原材料及成品、机械等损失数万元,但他以一村之主,对自己巨大之损失都置之度外,而义无反顾地全力投入救灾娠灾,恢复生产等各项工作,这种公尔忘私的精神是高尚的,是难能可贵的。在大灾关键时刻以无私无畏,一心为人民的行动,感召了管理区的全体党员、干部,人人积极投入战斗,如管理区办事处主任锺盛材,治保主任曾令华,妇女主任郑秀玲等等,都作出不平凡的贡献。
     常柱同志知人善任,不仅善于团结管理区办事处一班人,而且乐龄俱乐部的老同志也被动员起来,投入救灾工作,各尽所能,全心全意做好救灾工作,取得的效果是可喜的。
     锺常柱同志在此次水灾的严峻时刻所表现出非凡的举措并不是偶然的感情冲动,而是有其为民造福的思想基础;他出任管理区党支部书记后,面对古村两个文明建设的状况,就胸有“蓝图”,希冀做一点事业报答上级领导和乡亲父老对其之信任,首先对余叶坑林场之林木砍伐后,即着手组织人力进行垦复,栽苗抚育,并加强管理,争取十余年后再次收获;其次对原大队旧会场计划拆卸,集资和发动旅外乡亲捐资兴建五层之古村商场。与此同时,鉴于古村用水,因上游纸厂林立,水质污染严重,决定兴办自来水厂,这些有利于村民的事业,得到村民和旅外乡亲的积极拥护和支持。各个项目的完成亦拭目可待。由此可见,一个最基层的农村干部,只要想人民之所想,事事为人民谋利益,不谋私、不利已,就可做出不平凡的工作,在最关键的时刻坚定地站在战斗的最前列,毫不犹像地为人民,经受严峻的考验,此所谓“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也” (天马)
       危急关头  方显英雄本色
        记公尔忘私舍已救人的赖托华
     村民赖托华,原籍长治石田人,数十多年前其祖辈迁至古村坪翁畲沙罗窠居住,十多年前随其父母又迁到古村定居,因其擅于修理机动车技术,事业颇有发展,近年在村之西片兴建两间宽敞的红砖店铺,托华为人勤劳朴实,平时助人为乐,与村民和睦相处。
     本年八月八日,古村发生空前未有之洪灾,西片小溪唇地带水位近二米,附近房屋纷纷倒塌,其新建店铺亦已受淹。但当他看到近十多米曾垂利店铺亦在垂危之中,曾垂利之妻赖菲玲及儿女三人均在洪水中挣扎,托华不顾自己之安危,无暇顾及被困在随时都有可能倒塌的泥墙店铺的亲人及自己财产之损失,毅然迎着汹涌的洪流,泅往把他们救起,免遭灭顶之灾,嗣后又救起村民十余人。当洪水退落后,托华带着精疲力竭的身躯返回自己店中时,财物损失已达二万多元。赖托华说,自己遭受损失无关紧要,人的生命才是宝贵的,救了十多人的生命,我内心感到欣慰。
此种舍已救人的高尚精神,和临危忘私的祟高风格,不仅受救灾民感恩感德,而全村人民更传为佳话,称赞不已!(张学)
      我所钦佩的省我兄
      上半年和同乡聊天,据说有人对《菜根堂诗存》的卷末,只有省我兄的名,而没把作者锺雨农的名列人,是欺世好名。我认为这是误会,应该澄清。梅先伯别字雨农,他的诗稿《菜根堂诗存》落在岗子下的邝衮臣先生处。邝在大埔,亦有文名,对《菜根堂诗存》很是欣赏,珍重保存,不肯轻易示人。省我兄客居广州时,向邝借出,由我和纶彰抄正,同乡邹爱孚先生捐资付印。由于印刷厂承印书籍,要有著者对文字负责,而梅先伯久已逝世,所以只能由省我兄以付印人署名。至于该书的作者及付印经过,卷首丘荷公所作序言里有详细叙述,可以参阅。根据上述事实,省我兄向邝衮臣借出原稿,又向邹爱孚捐款来印刷成书,正是他热爱先辈,不让他的作品湮没无闻,同时也有为我们古村人增光的意义,应该受到我们赞赏的。
     写到这里,觉得对省我兄的生平,有必要详细谈谈。在我的心目中,认为省我兄是有进步思想的人,也是我们村不可多得的人。他的青年时代,正是大清帝国的末朝,内政腐败,外侮急迫,随时有给列强瓜分的危险,爱国人士都认为应该来一次大变革,教育方面也要改用新教材,培育新人才,以适应新的时代。这些论点,在当时不为守旧派所接纳,但省我兄却表示赞同。因此他就不去读老书,而老远地到中坑犹兴学校和大埔小湖口的乐群中学去接受新教育。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大清帝国,成立中华民国之后,新型的学校如雨后春笋,纷纷设立。省我兄认识到,我们的家乡也应该有新学校来培育新人才,为地方造福。于是他建议设立古村公学,教育本村儿童,校舍拟设在水口公王坛和福兴寺之间的空地上,但顽固分子一由于思想守旧,二由于迷信神佛,对此不感兴趣。省我兄见反应冷淡,只好改变主意,设立锺氏族学,在筹备中,顽固分子群起反对,双方在县里打起官司来了。但办新学是当时的政策,反对不了,他们见风色不对,只好改口说:“校址是古村、东窟、大窠里、翁和坑、彭翁畲五村的公地,公地应建公学。”这一来,县里便批准设立古村公学,而省我兄为全村人设想的教育机构终于成立了。学校虽许可设立,但经费从何而来呢?建筑费是各村各姓摊派,而常年经费却没有着落,结果由省我兄提议设立锺氏祖尝捐。凡属锺姓春秋二祭的祖尝,都停下一祭,将办理牲醴聚餐的费用移作公学常年经费,此议得到锺氏族众的赞同和支持。不足之数则随时由他设法向热心人士募捐解决。因此,可以说,古村公学的设立,不光是三年之久的官司要省我兄去应付,就在学校办成之后,经费的筹措和教员的聘请,都依靠他一人支撑,任务确实艰巨。在这里应该附带说明的,尽管古村公学的筹建,一切主意都出自省我兄,如果光靠他一人,也不免有孤掌难鸣之感,当时从旁帮助的人,计有基然兄、子亭兄、子澄兄、子衡兄等;基然兄是校董,公学一切经费开支,都是他一人经手。当时学生的学费,虽规定入学时交纳,但有些困难户一时交不出学费,为了普及教育,只好准他先行入学,因此,为了追收欠款,基然兄只好每天早起就到各欠户家里收取学费,有的甚至拖欠到毕业出外谋生,有了收入之时,才还清学费,这种没报酬的工作,一直干到老病。子亭兄、子澄兄、子衡兄在茶阳开泰记店,凡是古村公学费用短缺之时,他们都随时支持,古村公学经常欠它数百元,从不计较。此外,还有一位可荣兄,在公学筹建初期,有一天冒着风雨去溪里放运公学建校的木料,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冒风雨去溪里放运木料?”他说:“现在正是建校的争论时期,明天县里就有人来勘验,如果没有木料,那还像什么建校的样子。”由此可见,族兄们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而贡献力量的热烈情绪,是何等难能可贵呀!
      省我兄对劳动很重视,例如古村公学缺乏操场,他就在龟子石下选定地方,动员全校师生亲自开辟;又如学生在星期天没有功课,他就将全村道路划分若干段,学生分成若干组,星期天,一组负责一段道路的清洁卫生工作,清除道路上的沙石和杂草。每天下课放学时,学生回家都按班级,排成行列,整队回家,以免孩子们在途中停留玩耍。他的晚年,在家养病,还时刻关心公学的校务和教务,他发现有些教师文化较差,他就不辞劳瘁地出题目叫教师们作文,并亲自为之修改。他办事也十分认真,例如古村公学订阅的上海申报,每天有两三张,如果报馆少寄一张,他就要去信报馆,叫他补寄。从前的社会风气很差,但省我兄虽处繁华都市,却不沾染恶习,烟,在青年时曾抽过一个时期,但当他听见抽烟有害时,就戒掉了。许多人戒烟,不久又复抽,但省我兄却绝不复抽,这又是他的过人之处。
      我和省我兄是上下年纪的人,又曾经和他多年共处,对于他的高尚品质比较详细,现在把它追述起来,让村人们知其实况,而不致误听谰言,是非颠倒,相信村人们对省我兄持身正大,热爱家乡的表现,亦必同深赞赏也。(锺达云遗作)
      辛勤施教   桃李芳菲
     古村小学九六届毕业班,其数学、语文两科,分别由校长、教导主任担任授课,在学期升中汇考时,语文、数学两科之考绩均居古村中学考场之冠。茶阳镇共有二十四间完小(含国营丰溪林场小学),考生800多人,古村小学语文科之考绩属全镇第二,数学科列第四名,毕业班考生47人,全部考上中学,其中曾春香同学之数学得满分,语文92.5分,居全镇第一。
古村小学郑可信校长治学严谨,认真负责,善于团结老师和管理学校,使全体老师都具敬业精神,辛勤施教,谆谆善诱,使学生成绩不断进步,年年取得可喜成绩。(银峰)
      古村中学今年升中考绩更上一层楼
     古村中学今年毕业生两个班参加升高中、中专、中师、技工学校考试中,在前年、去年取得好成绩的基础上,今年的成绩又更上一层楼。最近从大埔县教育局教研室公布的中考成绩看,古村中学各科均达到或超过县平均分、及格率和红分率。升学人数比例化去年大为增加,今年报考77人,被录取到各类学校65人,其中考上重点中学6人,即省市重点东山中学1人,虎山中学2人,县重点中学3人,考上中专9人,中技12人,普通高中8人,其余分别考上各类职业中学。考上东山中学的杨尚坚同学(古村翁和人)以总分830.9分的优异成绩,占全县考上东山中学25名中的第九名,荣获大埔县“廖梅林奖学金”二等奖,奖金 100元。同时,获得“锺卓才奖学金”400元。
     古村中学谢诗城校长工于学校管理,又具敬业精神,加上全体老师辛勤施教,因而硕果累累,故古村中学在同类中学中名列前茅,受到上级领导和村民的好评。(言成)
             
      相传唐朝的韩愈(即韩文公),是一个著名的大文学家,诗文著作甚丰,他为人刚正不阿,凡事敢于谏铮,因而受奸臣所忌,一次为奏《谏迎佛骨表》,触犯了皇帝,被贬滴为潮州府刺史,赴任时,经过粤东之蓝关(地方名)适逢一场大风雪,而且人困马乏,不禁仰天长叹,欲找个地方暂避风雪,其侄韩湘子却不期而至,使韩愈惊喜交集,触动他凄怆的心事,随即赋诗一首:“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本为圣明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鸟不前。知尔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意即此去无生还之望,叮嘱其侄在其死后,可葬于潮州瘴江之边。韩湘子听后,连忙安慰韩愈说:“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皇上一时不察,使叔父受屈,这总有一天会水落石出,明辨是非,正如这场风雪,不久就会自消一样。说后,翰愈也就带着随从,继续前往赴任。(政材搜集整理)
      穷山沟飞出金凤凰
      坪翁畲第一个女大学生——张回英
      古村管理区的坪翁村,地处风波嶂之山麓,是一个穷山僻壤的山区村。祖先张德龙于460多年前到此开畲定居,故又称该村为“坪翁畲”。数百年来繁衍裔孙达数百人(包括定居南洋在内)。过去由于生活贫困,祖祖辈辈都在辛劳耕耘和垦荒造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对文化很落后,历来从末出过一个大学生。
      解放后,在人民政府领导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不断提高,文化随着普及起来,今年首次出现了第一个女大学生——张回英。
该生从古村小学、古村中学、进光高中到嘉应教育学院就读,一直就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学院学习期间荣获“南粤优秀师范生”光荣称号,并光荣参加党的组织。由于她各方面表现比较突出,毕业后被分配到茶阳华侨中学任初二班班主任,学校教研组组长。
张回英,天资聪颖,加之奋好学,故成为国家有用人才。这除了他本人刚强毅力外,也是与古村小学,古村中学的老师谆谆教诲,打好基础教育有关。    (张科)
          《水  吟》
     九六年八月八日,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灾害袭击茶阳镇所属各村落,造成群众罹难者十馀人,房屋、耕地、桥梁、陂圳、公路被毁者不计其数。其中尤以古村为甚,惨状空前,爰作《水灾吟》以志之:
                    ()
    惊悉故园历劫难,音沉雁断竟如何
    新闻影视传噩讯,北望家山忧感多。
                    ()
    暴雨连天成巨灾,人亡家破动地哀,
    苍天何事昏瞆甚,偏教龙王肆意来。
                    ()
    洪水无情人有情,拯灾救难众同心,
    人民政府关怀好,旅外乡亲情更殷。②
                    ()
    田园沃地变沙洲,不少人畜入海流,③
    劫后余生存壮志,宏图再展谱新猷。
    :①洪水期间,茶阳与外界音讯中断。②旅外乡亲聆悉家乡受严重水灾,纷纷捐献款项、粮食、衣物进行赈灾。③全镇因灾死亡十余人,其中古村七人,牲畜冲走不计其数。
(丘金城于深训旅次)
  
△曾祥恒会友(信和人)因久病治疗罔效,于本年91日与世长辞,享寿76岁。
△谢永英会友(有威妻)因久病医冶无效,于本年72日仙游,享寿75岁。
△赖亚坟会友(万宁堂人),不幸于本年88日因洪灾罹难,终年87岁。
△丘芹英会友(万宁堂人),不幸于本年88日遇洪水罹难,终年72岁。
△胡闹英会友(塘子唇人),不幸于本年88日因洪灾灭顶,终年81岁。
△赖粉英会友(塘子唇人),不幸于本年88日因洪灾遇难,终年74岁。
(政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