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之声

我的启蒙母校——古村公学

摘自《古村之声》第48期

 看了淼材兄由台湾寄来的手稿文章《古村公学一我的母校》之后,激起我心潮澎湃,浮想联翩,星移斗转,悠悠几十年的往事涌上心头!“银山之麓柳水缤,好登临……”嘹亮的校歌声又仿佛在耳际回荡。啊!一座风景秀丽,环境幽静的古村公学,那就是我启蒙起点的母校。
    我是出生在新加坡,父亲子和是个医生,因病逝世了,那时我才有五岁,于是大伯子君把我从新加坡带回老家古村来了,
    一九二七年我进了古村公学,把我安排在一年级的座位上,其实,我在新加坡已经读过中华小学,国语书上的方块字“大狗叫,小狗跳”我都认识,而且还懂abcd豆芽字,按理可以上二年级的,不过祖国自五四运动后,实施新文化教育、我作为接受祖国教育来说,理所当然要从头起步。
    我进公学时的校长是锺达云,他是大埔中举第一届的学生,当时的校长是聘任制,期限一年,是由学校校董选定的,可以连任。校长有权聘任老师。我在古村公学时,教过我的老师有锺有税、曾令朗、林九日、锺达材、张樊达、江国仁、陈以我等。
    一九三二年,新上任的校长是江国仁,家住丰溪林场芳村,大埔中学的优秀生,为人谦和,学识渊博,新官上任三把火,首先整顿学制,暂停招生,在校学生按原班级重读半年,到了下半年才开始秋季招生,这样就和全国中学、大学秋季学制接轨了。对图书馆全面清理,按图书分门别类,把旧有报纸、杂志按年份装订收藏,并且设置阅览室,指定学生轮流值班,制订图书管理和借还条例。上课采用新型教学方法,不是单纯的照本宜科,以图片、模型甚至实物试验等方法,上图画课带领学生到野外去实景写生。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为了创办上海开明书店创办的“开明中学函授班”,招收前几届毕业的学生锺雄材、锺铁材、锺淼材、锺异材、锺顿彰、锺钖怡、曾德恭、曾令照等为学员,把礼堂作为学员听讲的课堂,这些学员在学习上特别用功,自觉按时完成课程,都住在学校宿舍。
    开辟游戏场。学校动员和组织高年级学生,每周有三日的时间为劳动课,指定学生自带劳动工具,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把学校右侧的山脚,挖泥土填平300多平方米的平地作为游戏场,设置秋千、浪桥、跷跷板、单杠、双杠、吊环等10种游乐器具,改变了过去在教室外狭小地段踢毽子、跳九方格单调活动方式,使课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开辟篮球场。由函授班的学员和高年级学生一齐在龟子石下的一块黄泥地平整成一个合标准的篮球场,古村公学有史以来的篮球队伍从此诞生了。
    老师们还轮流进行家访,形成老师、家长进行对学生联手教育的制度,因此在江国仁执教的数年当中,古村公学取得了辉煌的成绩,面貌焕然一新。从而名声远扬,有了很高的知名度,邻近的乡村纷纷把子弟送来古村公学上学,我的同学当中,风溪林场的曾永财,石田的赖龙光,长教的谢永隆,高坪的锺城芳,水定下洋中坑的胡看芳。事实足以证明,凡古村公学几届毕业生,报考大埔中学的锺雄材、锺铁材、锺淼材、曾维持、胡看芳、锺城芳等一律名列前茅。这一来就引起了县长梁若谷的高度赞扬和重视,把古村公学作为教育方向的先进典型,亲临古村公学参观、指导,拜望古村的绅士、耆宿。大埔县城、太宁、漳溪、黄沙的小学师生,甚至大埔中学的班际、相继前来参观和交流经验。
    当我读五年级时,我有了寄宿条件,分配我和锺淼材住在一间10平方米的房阅,这位学长勤奋好学,天资聪颖,知识丰富,我在学习上遇到难题,都能得到他的循循善诱,耐心指导,这样我得益非浅。因此我俩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达到亲如手足的高度。另外就是国仁先生发觉我喜欢看课外书,于是他给我一本巴金名著(家)给我看,五天我看完后,他要我把小说中的精彩情节叙述出来。因此受到了他的表扬。此后他鼓励我多看书和练习写作,我曾经写过两篇文章,刊登在《中学生》杂志上,获得四元购书代金券。
    一九三四年我考进了汕头市立中学,因水土不服,回古村疗养,第二年才考进大埔中学廿五班初中一年级,读完一个月即举行首次月考,结果英语在全班五十人中,只有两人及格,丘锡纯(石上人)得60分,我得到100分,这就轰动了全班。作文是自选题,我写了一篇诗歌体《车夫》,结果得98分,还被老师选登在校刊上,因而不少同学对我刮目相看,知道我是名牌小学―古村公学考进来的。以后,我的作文大部分被老师选送《大埔新报》或(中学生)杂志上刊登,三年中我都被同学选为廿五班班会委员,负责壁报编辑。
    我还喜爱体育运动,一九三六年举行埔中运动会,我是廿五班“北锋”篮球队成员,篮球比赛我队获得冠军。田径上我在100米速跑中以13秒获第一名,跳远得第二名。学校已经选定我出席汕头市举办的运动会选手。
    总之,我在大埔中学的三年学习上是有一定的成绩。一句话,我的成绩应当归功于古村公学的老师们对我的培育,为我上中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也离不开亲同手足的淼材哥对我的关心和辅导。因此,我很尊敬这位学长,在数十年的人生历程中,彼此都坚持书信往来,现在是电话联系。
    一九四0年锺纶彰荣任古村公学校长职务,我也有幸被聘为母校的老师,担负教务主任职务。锺顿彰任训育主任,还有锺蕴彰、傅娣英两位老师。在举行首次校务会议上,大家一致表示要继承优良的教育方针,以贡献精神为母校再创辉煌,事实上大家都是这样做的。首先推行讲普通话,几在课堂上师生必须讲普通话。我们五位老师都要担负六个年级的课程,每天有六节课,加上批改作业,解决学生纠纷琐事,每个老师要付出10个小时以上的工作时间,的确够呛呀!然而谁也不叫苦。我们的薪水是以斗米来计算。因为抗战时期物资奇缺,物价飞涨,币制贬值严重,到了发薪那天,市场米价多少折成国币发给大家。实际上,大家的薪水连一个人的生活费都不够,大家只好采取“勤俭吃家”的办法,回家吃番薯蒸饭。
    我们除了正规的课程之外,究竟还做了哪些好事呢?
    (一)创办妇女夜校。大家都知道古村的妇女文盲太多了,经过商讨之后,决定创办妇女夜校。校址选定东片的桂林堂,西片的传经堂。每周三个晚上,每晚上课两小时,我们五个老师轮流承担教学任务。事先分别挨家逐户进行动员工作。对学生的课本,纸张、笔墨、教学用具、照明的汽灯、煤油等都由老师凑钱来解决。妇女姐妹们有勇气,敢于冲破封建枷锁上夜校学习。两校人数达到五十多人,特别令人感动的是有一位身残志坚的中年妇女张福娣,每次由孙媳背到夜校,学习格外认真。经过一年的时间,每个学生能掌握200个单词,4位数的加减乘除法。这算是我们无私奉献做出斐然的成绩。
    (二)办璧报。鉴及古村人少看报纸,不太了解国家大事,因此决定按时出版壁报,由我负责主编。于是把高年级的优秀学生曾祥礼、锺银材、罗国屏、锺顺英、锺铭彰组成编辑委员会,负责摘录报纸上的国内外重要新闻,撰写精悍的短文,宜传抗日救国的有关内容,每月出版一次,分别张贴在太和店和森盛店门外的墙壁上,这种壁报深受村民的欢迎。
    (三)组建“黎明话剧团”。特邀古村的青年锺畅彰、锺锡解、锺立彰为编导、演员,经过一个多月的排练剧目,练唱抗战时期的流行歌曲,决定秋收过后,在苟麻坵搭建舞台,黎明话剧团举行首场公演。以当时的古村农业落后及娱乐极端贫乏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演出非常成功,一连三个夜晚,邻近的村民纷纷赶来观看,深受群众的欢迎。名声传开了,高坪和洋门特邀请我团去演出,对观众来说是最佳的精神享受,对我们来说是宜传抗日救亡的最好形式。
    一九四一年的冬季,我为了自己的前程,决心向外闯江湖去了,只好告别我的母校,向古村公学说声拜拜了。  (昆明83叟曾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