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之声

《古村之声》第25期(1997年3月出版)

古村之声
GU CUN ZHI SHENG
25期  19973月出版
      游子爱乡情深  古村喜事重重
      旅星侨贤锺卓才先生捐资30多万元,兴建之古村中学科教大楼和运动场即将竣工,拟定于本年619日举行剪彩典礼,届时卓才先生将率儿女孙儿返乡参加剪彩盛典。先生在新加坡之儿女从未回过家乡,此行意欲使后辈加强对家乡的观念,卓才先生之用心,值得称道。
      又旅星侨胞、新加坡茶阳(大埔)会馆副会长赖荣兴先生捐资40万元新建古村至散石村水泥公路一条,宽四米,厚20公分,此项工程正在勘测中,预计本年十月份以前完工;此外旅电白乡亲赖汶强、赖汶忠先生兄弟二人捐资3万元,兴建“散石村门楼”一座,两项工程拟定10月上旬举行剪彩典礼,赖荣兴先生、赖汶忠先生将返乡参加典礼。
    还有旅港乡亲锺集柱先生,旅澳门锺巨柱先生各捐资2.5万元兴建“古村门楼”一座,择地在古村中学下端之公路上,门楼用四柱支撑,上盖二层琉璃瓦,该工程定于本年六月前完成,并决定同古村中学科教大楼一起剪彩,届时锺集柱先生、锺巨柱先生亦将返来参与盛会。
      旅外乡亲热爱桑梓,频频捐资建设家乡,村容村貌不断变化,山区呈现绚丽美化,村民感到十分欢愉和自豪。旅外乡亲捐资中,锺卓才先生已逾800万元,赖荣兴先生200万元(包括县镇捐资)
      为做好今年几宗庆典的筹备准备工作,卓才、荣兴、集柱、巨柱先生等于正月初先后返回广州,特邀家乡有关人士10余人于正月初四日(二月十日)前往广州,商讨筹备事项。
     又讯锺卓才先生捐资15万元,扩建之茶阳镇乌石小学,亦定于六月廿日剪彩,卓才先生一行将
亲临参加。(适观)
     
      欢度春节  普夫同庆
      今年丁丑岁的春节,荷蒙旅外乡亲热心赞助春节文体活动经费,由锺卓才、赖荣兴、锺强柱先生等8人共捐资4720元。乐龄俱乐部会同管理区干部共同商讨活动内容,经会议规划有“锺卓才先生丁丑新春老龄幸福奖”、“赖荣兴先生丁丑年春节篮球邀请赛”、“锺强柱先生牛年新春电影专场”,还有投环、摇奖等项目,使233位会友同享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
      春节前夕,即公布各项活动内容、捐资芳名,同时,用巨幅红布书写“热烈欢迎旅外乡亲回乡欢度
春节”横标,悬挂于俱乐部了门前中心。贴出电影专场海报,予告影讯片名。除夕晚、大年初一日,二晚各放映二场,恰好无雨,观众踊跃,影场爆满。
      由于得到旅外乡亲热心支持赞助,会友们在大年初一日穿着盛装,熙熙攘攘,笑逐颜开来到俱乐部侨联大厅抽签领奖。计有锺卓才先生春节老人幸福奖的大塑料红桶一只,年柑两斤,还有投环、摇奖等。奖品计有铁壳水壶、大补酒、优质毛巾、牙膏、香皂。该奖品名称已注入标签,靠各人的幸运。总之,每位会友都可得到三样奖品。
      春节期间,虽然阴雨绵绵,但活动场面还是热气腾腾。各项活动过程并经摄影留念。从上午8时半至11时,各人高高兴兴携带奖品回家。     (政材)
      泽被他乡  功德无量
      锺卓才先生捐资修建大觉东兴桥
      茶阳镇大觉村与古村相邻,96年“88”洪水给大觉村造成民房工厂倒塌,桥梁冲垮、田园毁坏,经济损失惨重。大觉小学侧旁的“东兴桥”是一座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此桥不仅是大觉小学师生及附近村民日常来往之处,而且是大觉上村(社角)村民通往福建下洋一带的必经之路。96年“88”洪水把此桥的桥台、护栏、护坎及几十米长的引道冲垮,如不及时修复必将造成全桥报废,交通中断,带来村民生产、生活的不便。古村旅星爱国侨贤锺卓才先生闻讯后,慷解义囊,捐资人民币一万元,于春节前把“东兴桥”及引道修复。春节期间走亲访友者络绎不绝,行人对锺卓才先生乐善好施,泽被他乡的高尚风范赞颂不已,有口皆碑。(光)   
     敬老美德  发扬光大
      丁丑岁春节前夕,乐龄俱乐部安排人员分别到各自然村发放旅星侨贤锺卓才先生一年一度的“敬老金”和对古村有贡献人士的“奖励金”,老人们接受“敬老金”后喜形于色,纷纷感谢卓才先生的关心,并祝长生不老。诚然,卓才先生近十年来赠送之“敬老金”、“奖励金”已付出近20万元,发放面广,难怪人人有口皆碑。
      在锺卓才先生尊老敬老美德的影响下,旅埔乡亲曾垂滚先生于去年春节,曾亲临茶阳镇敬老院对老人进行慰问和赠予敬老“红包”。今年春节前夕旅埔乡亲、万兴皮革制品厂厂长锺稚材亦对古村孤寡和特困五位老人送“敬老金”,此善举在村民中反响甚大。曾垂滚、锺稚材两位先生都是工薪阶层。经济并非十分宽裕,而对孤寡特困老人,深怀同情之心,此诚难能可贵,但愿以后敬老之风,不断发扬光大。(政、治)
      汀江狮子口茶阳大桥即将动工兴建
      筹建中的汀江狮子口茶阳大桥,位于茶阳镇汀江狮子口最狭小地段下游100米左右,该桥是广东省公路桥梁设计院院长亲自设计,为钢筋棍凝土T型桥,桥长259米,宽9米,高17.5米,主航道净跨35米,比历史特大洪水水位高1.5米,预计工程总造价650万元,目前该桥已全面完成勘测、图纸设计、工程设计预算和工程施工公司的确定。
      汀江狮子口茶阳大桥,采取县、镇两级共同筹资兴建,计划9712月底竣工,前期工程于315日前拆迁进场,通电、通路。
      汀江狮子口茶阳大桥,已纳入大埔县今年兴办三大项目、十大工程之一。是沟通连接拟建中的梅坎铁路西湖火车站的重点配套工程,又是省道茶、上线衔接铁路的控制工程项目。该桥的兴建将彻底改变河西片人民群众千百年来依靠船只过渡的历史,改善当地六个管理区一万多人民群众交通状况和生产生活条件,为该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也必将对茶阳地区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黄志中、陈宇淦)
   
     先贤锺玩贤
      我村先贤锺玩贤,字词臣,生于1880年,少习中医。精研医学经典,积数十年之临床经验、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享誉乡里,其研制之疔疮散圣丹丸、散孕育丸喉风散烫火药散等中成药,疗效甚佳,邻近群众咸称颂之。
      词臣公对村中公益事业很为关心,兴建古村戊辰桥时是建桥经理之一,积极参与筹集资金,且经常到建桥工地检查工程质量和进度,大桥竣工后,又牵头筹建一座颇具规模之戊辰桥纪念亭并自撰《戊辰桥记》,对捐资者芳名勒碑置于亭中,以作纪念,时经70载,碑文芳名仍保留完整,字迹清晰。
       公年高德邵,望重乡里,凡民间发生纠纷,常婉言劝导,为之 秉公调解,化干戈为玉帛,当事者亦为悦服。抗日期间,公对日寇侵略暴行十分愤慨,坚决不用日货,以示抗议,其民族气节,亦堪称道。
       三十年代初,词臣公与有关人士筹资组建大埔第一个合作组织欣欣林业合作社,择地离古村三十多里之丰溪山背,面积达2000多亩,主要种植三年桐,杂以杉木、水果等林木,公经常策杖步行至林场规划,尔后,桐树花开果结,惜果实未成熟而纷纷落下,当时科技不发达,无法解决落果问题,未十年而失败告终。
       词臣公勤于学习,医务之暇辄博览群书,因而对古典文学造诣颇深,遗下诗、词、联甚丰。公极其重视对儿孙之教育,每逢寒暑假期,均召集就学诸儿侄到其药店习字、读书、学珠算,力戒游手好闲或沾恶习。抗日战争,烽烟四起,大部份儿侄滞留在家,欲走不能,曾于新春佳节组织家庭音乐会,一度时间常聚集拨弄乐器,公对此表示喜忧参半。喜者,诸儿侄友爱知礼,不沾赌博或放荡坏习。忧者,诚恐沉缅于声色,不思进取,遂作七言诗两首,题为《勉儿侄》:
群季怡怡聚一堂,  平章徵羽与宫商,
陶溶心性逢场戏,  切勿闲情累正常。
博奕犹贤况管贤,  休抛诗礼废趋庭,
光阴似宝宜珍惜,   努力还期着祖鞭。
      字里行间,充满长者对儿侄辈之勉励、期望、爱护之情。公事亲至孝,老母患风瘫痼疾,长期卧床不起,公晨昏定省,从未间断。
      词臣公生八子一女,长子曰孔彰,依次为弥、圭、庸、处、顿、蕴、铭,女曰询彰。繁衍裔孙近百人,且人材辈出,目前已有大学生10名,厅、处、局级干部8名。众裔孙分居于新加坡、香港和国内之北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惠州、中山、韶关、龙川、仁化以及本县各地。八子中仍健在者有六男顿彰,年届八旬,七男蕴彰,年已七十有八。公生前少外出,长期乡居,杏林橘井,以终一生,于1956年逝世,享年76岁。       (适观)
   
       茶阳镇灾后恢复生产  重建家园工作取得初步胜利
       去年87日—9日,由于受10号强热带风暴的影响,我镇连降暴雨和特大暴雨,使我镇遭受有史以来特大洪灾,洪水上涨9.3米,超过警戒水位8.4米,受浸时间长达96个小时,给我镇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危害和损失,全镇19个管理区,10个居委会,受灾的达18个管理区和10个居委会,受灾人口达35900多人,重灾区八个,死亡15人,伤113;倒塌房屋3036间,无家可归的重灾户869户,3240;造成农田不能复耕的3890亩,冲刷农田7071亩,冲毁水果、鱼塘,5480亩,冲毁陂头380座、水圳221条,长1 .82万米,损坏企业厂房63;供水、电力、通讯、交通全部中断,累计各类直接经济损失1.52亿元。
      在遭受史无前例的“88”特大洪灾的严重侵袭,工农业生产受到惨重损失后,我镇党委、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和社会各界、海外乡亲的大力支持下,团结带领全镇人民,奋起抗灾自救,恢复灾后生产,重建家园,既夺得抗灾救灾的胜利,又使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较好的发展,取得较好的成绩;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农村人平收入和镇级机关财政收入实现“三个二”,即农村经济总收入20535.84万元,农村人平收入2550元,镇级机动财政收人237万元。
      一、灾民生活己妥善安置。
      全镇倒房1357户,5287人,其中无家可归的869,3024人。目前全镇规划新建灾民新村四个,即梅林、古村、太宁、大觉新村和敬老院一个,全镇已建好房屋619户,2800;正在建房户224户,745;未动工17户,65;安置五保户10人在新建的敬老院,九户特困户13人已全住入由政府出资兴建的新居。全镇发放建房补助款105.9万元,发放灾民生活安置费10.26万元,发放救灾粮28.49万斤,发放被单、棉胎、蚊帐672套,发放各类衣物4万余件;下发特困户、五保户粮食3.5万斤,款5.7万元,衣物2500件。特别是古村管理区党支部和乐龄俱乐部一班人充分发动海内外侨贤乡贤,捐资捐物达20多万元,用于赈救灾民、修复公共设施。
     二、水毁农田恢复进展顺利。
     全镇受浸损失农田10961亩,其中属无法复耕者3890亩。到目前已恢复农田7300亩,复垦农田3200亩,无法复耕的461亩,其中永久无法复耕310亩。
     三、水利设施逐步修复完善。
     全镇损毁灌概农田水利设施601宗,陂头380座,圳道221条,长1.82万米;堤围五条。目前.已筹资398万元,全面修复梅林、角庵、迪麻、太宁、恋墩坑堤,修复灌溉面积400亩以上陂头三座,灌溉面积100300亩的陂头26座,灌溉面积100亩以下的陂头351座。圳道已全部修复。
      四、居民供水已于96813日全面恢复;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已于9610月底全面恢复;旅马侨贤饶师泉先生独资的“金婚桥”被水毁后,现由其再次捐资重建;又陈以芳先生独资兴建的“以芳大桥”亦相继动工。
      目前全镇灾民情绪稳定,市场恢复繁荣,各行各业及财贸逐步恢复到灾前的生产和经营规模。
                            (黄志中、陈宇淦)
       两座桥梁  灾后重展新姿
      古村去年“88”特大洪灾冲坏桥梁两座,冲毁两座。原旅美乡贤曾令照先生揖建之“和兴桥”和旅泰侨胞曾繁图先生捐建之“济福桥”已荡然无存,不留痕迹,而“卫红桥”、“古村桥”则仅桥栏、护坡、桥引冲坏。灾后为了解决交通中断,首先运土填好桥引,使车辆行人畅通,尔后,对桥之护坡、桥栏进行修复。春节前修复工程已全部完竣。经众议将原“卫红桥”更名为“富兴桥”(古村曾称富村)现已将新桥名写上桥栏中间,又锺卓才先生捐建之“古村桥”,修好后亦重新写上桥名,于是两座桥梁重展新姿。(梅云)
   
       古村中学球艺不凡
       虽评议不公,居三犹荣
       今年元宵节,茶阳镇举办“瑞坤杯”篮球锦标赛(张瑞坤是茶阳广陵村旅深青年企业家)参赛单位有:镇政府、镇中心小学、梅林管理区、大埔中学、华侨中学、古村中学、安乐中学、林业中学等八个队。球赛采取淘汰制(赛前林业中学自动弃权)正月十三日战幕拉开后,古村中学球艺不凡,所向披靡,三战三捷。元宵晚在镇灯光球场古村中学对侨中队进行冠亚军决赛。是晚球场四周群众人山人海,万头攒动,经过激烈较量,古村中学队以5119分大胜侨中队,但球场主席台宣布球赛名次和颁发奖杯、奖金时,竟宣布侨中为第一名,埔中第二名,古村中学居三。在场观众哗然,而古村中学球队当即退场拒领奖杯、奖金,以示抗议。事后镇球赛组委会承认工作有误,表示歉意。尽管如此,古村中学队在此赛事中的拼搏精神和精湛球艺,为观众留下良好的印象。(南平)
   
     古村灾后建房  方兴未艾
      古村去年“88”大水灾后,被毁陂头、乡道、主要桥梁已基本修复,(张屋之“和兴桥”和东福之“济福桥”则有待热心人士重建)。对于房屋崩塌之重灾区“塘子唇”和古村街坐北向南全部店铺,经过半年多的时间,在政府下拨部分救灾款和旅外乡亲捐资20多万元的支持下,加以受灾户自筹安排,至目前止,在洋渭田范围和公路两旁以及古村街、东片公路两旁,已纷纷鸠工建房。
      古村街坐北向南的废圩上,原供销站已由承包者曾令春(祥礼之子)建二间三层新店,古村卫生所杨学锋新建二间二层店铺,均已迁入营业,又赖北华建二间,正建至第三层,另锺导柱(铭彰之子)建两间,正在兴建中,而管理区倒塌四间店铺旧址,则为兴建古村商场待用。至此,古村街又将完整如初,而显得更加壮丽。
     塘子唇受灾户以原址房屋狭窄,且间隔参差,故另择洋渭田和西片公路两旁重建家园,如曾维握之子垂洁、垂柳、垂耿各建一座,墙基地梁已淋好,曾维庆在南丰第门前建一座楼房,正建至第二层,曾维瑶之次子垂凯建一座,已完成地基工程,汉光第倒塌后,曾维任之子垂广在该屋外侧建一楼房,第二层已封顶。
     原胡有清旧居及白书斋以下公路两旁建房者有:胡富生、曾维导、曾垂均、曾维勇、曾维营、曾垂利各建一间,曾维潮、曾祥金、曾维琼、曾垂孚各建两间,工程正在进行。
在东片公路两旁,灾民建房者有:张象贤建二间,曾垂衍建一间,曾垂我建一间(均店铺式)。非灾民建房者有锺建柱(近材之子),锺康柱、镬燮堂、曾令华、张说英、锺优材、锺玉堂(德季之子)、曾令泉、锺欢柱各建一间;曾新创之子建二间,锺渥堂则在隆居楼下端建一座,锺昔堂兄弟在桂林堂右侧建一座,均建至第二层。
     灾民在原址建房者有:曾德鸳,已建第二层,还有张建宽建一座,曾垂拱建一座已竣工。众多建房  者,经济能力裕缺各异,兴建工程有先有后,尤其受灾者,靠旅外亲属支持或向亲友挪借,估计三、二年后,古村新房将林立于村中,建筑虽高低不一,但错落有致,为村容村貌平添新颖、绚丽。从建筑材料看,全部采用水泥钥筋和红砖结构,即使今后有特大洪灾,亦安全无虞。前所未有的特大灾害,给古  村人民造成极大损失和痛苦,痛定思痛,教训甚深,但“祸兮福所倚”坏事或许变成好事。(中式)
      漫话供销合作社
     供销合作社是五十年代初期由政府领导组织起来的集体经济单位,开办时由农村各户投资入股,主要经营农业生产资料、副食品、农副产品收购等。县成立总社,下设土产公司、生资公司、果菜副食品公司,各区乡()成立供销合作社,农村设供销站;供销社面广,点多,线长,对农村商品供应,农副产品收购,促进生产,发展经济,方便群众等方面起过重大作用。80年代,个体经济蓬勃发展,原由供销部门专营之农副产品、生产资料放开,市场竞争剧烈,加上其他一些因素,供销社业务逐渐走向低谷,在此情况下,供销社对门市站都采取承包方式。供销社以往的光辉历史,已黯然失色,有的濒临破产地步。
     在供销社全盛的30年期间,古村供销站曾先后调任站长十多人,其中有三位站长,以善能联系群众、方便群众,服务态度良好,至今犹为村民所称道。三位站长姓甚名谁?乃是刘托生、杨开亮、萧宜权三同志。三位站长之共同优点,正如上面所述,但也各有千秋。如杨开亮同志,除领导站里同志搞好供应、采购外,还走家串户,帮社员搞好多种经营出点子;为关心边远山区群众的生活,经常送货到各自然村,还亲自挑食盐、干菜、食糖等商品到仅有一户人家的沙罗窠,地方,感动得户主赖敬初伯频频道谢。萧宜权同志,为便利社员出售农副产品(如竹子、竿精、柴枝等)而增加收购网点多处,躬亲过秤、验收,此举受到广大社员的欢迎、好评。这些同志,到任一处,造福一方,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他们对工作极端负责和廉洁奉公的优良作风,为人们留下深刻的好印象。这三位同志,现已年逾花甲,儿孙绕膝,退休后各自安度晚年,其中杨开亮同志则举家定居香港。(天马)
    老成凋谢  风范犹存
    前古村公学校长江国仁先生作古
    原大埔县政协常委、历届政协联谊会名誉会长、老区代表江国仁先生因病医治罔效,不幸于97119日在原籍丰澳林场芳村辞世,享年87岁。国仁先生于30年代曾任古村公学校长多年,以其治学严谨,管理有序,施教有方和口才过人,态度和蔼,深得师生之钦敬和爱戴,斯时古村公学校风学风誉享遐迩,永定和邻村学子负笈前来就读者颇众,每年升中考绩均列全县前茅。
     国仁先生乡居期间,以山区山多田少,必须发展林业才是出路,因而大力动员村民造林,并争取政府对发展林业的补助,因而芳村林业的发展卓有成效。先生对古村怀有特殊的感情,其自认为是:半个古村人,因而对古村公益事业备极关心,常出谋献策。逝世时,曾向古村乐龄俱乐部发送讣告,俱乐部奉送了香仪,以示哀悼。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先生以民主人士身份,常周旋于国、共两党之间,解决了不少问题,因而在我县享有盛誉,其患病期间,县政协和有关人士曾前往慰问。
国仁先生生有四子,一子大学毕业后,执教于某中学,其余三子在家务农造林,事业颇有建树,先生虽已作古,但其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祟高风范仍永存人间。()
      痛失侨贤  村民愧惜
     古村旅马侨贤锺诵文先生于本年113日在马来西亚吉打华玲不幸辞世,终年积闰91岁,噩耗传来,村民感到沉痛和惋惜,古村乐龄俱乐部即致唁电,表示哀悼并慰问其家属。
诵文先生旅居南洋近70载,其何,曾数次返国探亲祭祖,最后一次偕其满女妙玲女士返乡,时届八旬高龄,可见其对故乡情怀之笃。诵文先生很注意对儿孙后代的传统教育,其女儿操一口纯正古村客话和学习祖国文字。数年前其第五男发柱先生首次偕夫人返乡探亲祭祖,与乡亲聚会交谈中,讲流利的家乡客话,而且谦虚、亲热、彬彬有礼,给乡亲们留下良好深刻的印象,可见诵文先生家庭教育之有方。
     诵文先生生前对家乡公益事业极为关心,频频捐资,贡献卓越,先生一旦西去,诚我村一大损失,村民均表惋惜和沉痛。
     诵文先生生七男五女,男曰:箭柱、核柱、藤柱、爱柱、发柱、托柱、团柱,女曰:珠兰、顺英、莲招、小玲、妙玲。其子爱柱旅居于美国,余皆旅居马来西亚各地,儿、孙、曾甚众,且各自事业有成,先生可含笑于九泉矣!(中式)
     游子不忘根在古村
     我村原旅居龙川乡亲锺锡永先生,其原配夫人在数年前病逝于龙川,去年将骨骸送回古村安葬,今年一月十八日锡永先生率子女、媳妇、孙儿一行十余人由深圳返来“圆坟”祭祖,并邀请亲朋戚友和管理区干部、乐龄俱乐部常务理事共进午餐。
     锡永先生生三子,曰国材、展材、秀材,均在深圳工作,各自事业颇有成就。锡永先生说得好:儿女长期在外,平时很少返老家,现在先妻安葬于原籍,嗣后让儿女一年一度返乡扫墓,加深下一代对故乡的情愫、游子爱桑梓,怀故土,乃是传统美德。锡永先生此举诚属可取,午餐前,国材、展材、秀材先生各捐100元给“古村之声”作基金。(谷予)
   
    古村程控电话不断递增
    古村于去年“88”水灾前,安装程控电话共有十台,水灾后第一批增装八台,最近第二批又安装九台,至此,全村共拥有电话27台,为内外通信提供十分便利。原先安装电话18台之户主号码经本刊先后作了报道,现将新安装九台之户主号码刊登如下:
    (大埔区号:0753)
    曾垂文:5683623  曾佑昌:5683509  张发展:5683622    赖托华:5683168
    锺建柱:5683525  锺玉堂:5683519  曾维钦:5683626    胡始云:5683633
    信用社:5683438
(楚材)
    鸣     
      ()
      第15期《古村之声》出版后,对于洪灾救灾款,又收到旅台乡亲锺小柱先生捐资3000元。旅澳大利亚乡亲曾德恭先生捐636元,旅南海乡亲锺缔堂先生100元,旅穗乡亲锺喜柱先生150元,锺绵彰先生100元,旅本县高陂乡亲锺欢柱先生30元,谨表谢意。
                    古村“8·8”洪灾救灾委员会
      ()
     承旅外乡亲为古村乐龄俱乐部捐助慈善福利基金,谨申谢忱,芳名如下: (恕不称呼)
李筱兰500    锺遗彰100   
锺贵文100    张冠洲50
                              古村乐龄俱乐部
      ()
     承旅外乡亲赞助《古村之声》出版经费,谨表谢意。芳名如下: (恕不称呼)
曾德恭635.5   锺小柱500(旅台)   
锺梧材500    锺锡廉200
捐资100元者:锺琳、锺矶柱、锺淼材、锺贵文、锺梓材
捐资50元者:李继昌、锺顿彰、尹惠明、锺实、锺方纵
捐资30元者:锺教材
                            《古村之声》编委
      ()
     承旅外乡亲为丁丑岁春节文体活动赞助经费,兹将芳名恭录如下,并表谢意(忽不称呼):
锺卓才1500  赖荣兴1500
锺强柱1000  锺琰堂200
锺绮玲300   锺玑柱100
锺教材70    锺顿彰50
                  古村97春节文体活动筹委会
      ()
     旅港乡亲锺安柱先生捐赠古村小学会议桌(椭圆形)一张,价值约5000元,于最近运回校中,谨此鸣谢。(古村小学)
   
      古村外出打工仔打工妹
      在古村经济收入中占有重要位置
     古村山多田少,村民历来多外出谋生,或南渡东南亚各国,或往港澳地区和内地之东江、潮汕、广州等地傭工,当时外出者都属男性,在家之男女除耕耘外,靠肩挑度日。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各地开辟公路,青年人则以拉板车营运货物或远走本省及福建、江西、浙江等地采松脂为主要副业。自、80年代初,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外资和中外合资企业蓬勃发展,劳务市场广阔,因此,中青年男女纷纷外出打工,据粗略统计,目前古村管理区外出打工仔、打工妹已逾500人,他们分布于广州、深圳、东莞、惠州、汕头、中山、番禺、顺德等地,其中收入较丰而又稍有积蓄者,则转而经营小生意,故汇回古村之款项源源不断,村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每逢春节回家度岁者,不少人腰包鼓胀,西装笔挺,皮鞋锃亮,女的连衣裙,新颖服装,高跟鞋,极为时髦。外出打工仔打工妹在异地亦备尝艰苦,节衣缩食,他们积攒的钱汇回家中支持家计、建新房或更新家具。全年整个管理区在外务工收入估计在150万元以上,这是一项可观的数目,在古村经济收入中占有重要位置。但愿打工仔、打工妹身体健康、自强不息,为家乡之经济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梅云)
来函照登
《古村之声》编委:
贵刊第15期以“毗邻受灾,亦堪同情”为题,报道了我高坪村大桥被毁,行人却步的困难情况后,  承贵村旅台乡亲锺储文先生为重建大桥捐资人民币5000元,锺锡杏先生捐资2000元,旅马乡亲锺强柱先生捐资1000元,这种济困扶危,乐善好施的祟高风格,我村全体村民都感激于衷,表示万分感谢,并永志难忘。目前高坪村之纸厂虽恢复生产,惜产品销售无门,客商寥寥,已呈停产之势,对重修大桥资金仍冀社会热心人士和旅外乡亲鼎力支持。现要求,借贵刊篇幅一角,作为对捐资者之鸣谢,亦有赖各方仁人志士给予奥援,以襄助我村完成建桥之夙愿,冒昧之处,请谅,此候撰安
                                                   大觉管理区高坪建桥筹备小组
俚言五首
欢庆香港回归祖国
丘金城
百年奇耻此番终,喜见旌旗展太空。
红雨随心欣作浪,鲜花万树向阳红。
喜迎九七近归期,世纪光篇世纪稀。
从此香江还祖国,神州不再伤分离。
骨肉团圆欢乐天,休忘血泪话从前。
国人大耻伤心史,泪洒圆明哭大千。
两制宏谋是邓公,雄才大略贯长虹。
图新弃旧夸开放,一统金瓯万世崇。
华夏文明展彩容,英夷势落“米旗”终。
昔时霸道今何在,耻雪中华烦大同。
  
   
△春耕即届,村民忙于做好播种耙田等备耕工作,争取继续夺取丰收,同时果农进行施肥、松土、除虫、剪枝,为去年取得硕果的基础上再创辉煌。(谷予)
△由旅星侨贤赖荣兴先生捐助40万元新建古村至散石村水泥公路工程,已经县公路部门派工程师、技术人员到实地勘测,确定走向,不久即可动工。(白丁)
△有九百年历史之太宁锺氏“报本堂””经过一年的筹建,现已竣工,门面全部贴上红、白两色瓷砖,上下堂屋顶安装琉璃瓷质“双龙抢珠”各一副,建筑物显得庄重、华丽。因地处公路旁,闽粤来往行人,均驻足观看,赞叹不已。(天马)
△旅马回国定居的老侨胞曾祥清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去年1227日逝世,享寿84岁,乐龄俱乐部八音罗鼓吹前往演奏,会员代表数十人参加了悼念会,并奉送了香仪。(梅云)
△乐龄俱乐部会友曾维谨,因病不治于本年三月十日辞世,终年71岁。因去年“88”水灾,其房屋全部倒塌,仅存下堂大厅,治丧处便利用此下厅堂和大门坪。下厅地板和大门坪水泥板是数年前旅澳大利亚之曾德恭先生出资重修的。维谨会友还山前夕,乐龄俱乐部会友30多人前往吊唁和奉送香仪。(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