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之声

漫话古村人和事

摘自《古村之声》第58期

(一)和谐的大家庭
    古村,开村已越千年历史,曾经有过十余姓氏居住,现在村民,杨、赖、胡、张、曾、锺六个姓。各个姓的人口数很悬殊,大家历来都和睦相处,同居在这个小山村里。有一个村民小组里就住上三姓人,有的居民小组同一个姓氏里近百人口,有的姓氏繁衍好几房系,有的房系只几家人,有的房系几十家。就各房系的人口数量也不同,贫富也不同,但这些情况,只不过是个现象而已。古村据历代以来,都从未发生过大姓欺小姓,强房欺弱房,富人欺穷人和房姓界斗殴的事件,而是和睦相处,且互相联亲。1996年,“8.8”洪灾中,曾姓和张姓的乡亲受灾极为严重,房屋侧塌不少,粮食衣物、禽畜损失严重,还有七人罹难。在这种情况下,海内外乡亲纷纷捐钱、捐粮、捐物,分发给灾民。锺姓的乡亲主动把房子让出,有的把受灾乡亲接到家中提供食住,一家有难,百家帮。正是:同村皆兄弟,异姓一家亲。
    昔日的春节期间,几姓都会举行灯会。但迎灯时间不一,古村村子小,楼屋之间村道狭小,而二房都堆满柴草杂物,灯会期间行人较多,高灯、彩旗、灯子,列队行走就不方便了。但每逢各姓灯会期间,大家都很自觉,把道旁的杂物搬掉,并把道路打扫得干干净净,提供良好的环境。1987年,元宵佳节,全村五姓(那时杨姓仍未迁来)第一次打破了各姓各自迎灯的传统,共同举办联合迎灯,盛况空前,正是:火树银花不夜天,联欢五姓史无前,龙腾鲤跃灯千盏,鼓乐喧阗玉兔年。
    村中每逢老人仙逝,村民们都不分姓氏,发扬“三互相”的精神,送香仪、布置孝堂、接待亲朋、挑水做饭、“打八仙”(即抬棺枢)等,关心相邦,视为一家人一样。
    80年代,古村曾多次举办庆典,宴席少则50桌,多则百余席,除了来宾外,对于村中60岁以上的老人,不分姓氏和贫富。一视同仁均参加宴会。多年来,旅外乡贤在春节前夕捐资为村中开展敬老、尊贤、济困、助残、对久病老人进行登门慰问献爱心活动中,亦无姓氏之分。
    (二)妇女能顶半边天,巾帼不让须眉
     古村的妇女,一向艰苦朴素,勤俭善良,干起工作并不比男人差。五六十年代,古村乡从党支书、乡长、至生产队长,清一色是妇女,县委下乡干部来到古村,感觉很奇怪,古村乡政府和生产队长除了会计是男的以外,全部是女的,开会汇报起来,又是有头有绪,的确不简单。诚然,当时的书记张说英,乡长傅娣英,生产队长胡亚根、曾有英、汪顺英、张冉娣、曾秋云、赖杜英、胡旺招、张喜娣等等。如别的村子有人仙逝出殡时“扛棺”的总是男人干的事,而古村却大部份是妇女“扛棺”。另外,农事驶牛犁田、耙田的重活,别村是男人干,古村则大部份是女人干;至于做“红白”好事时的厨师和帮厨,别村都是男人为主,古村就是女人为主,甚至全包,她们做的菜,在色、香、味、形各方面都有相当的水平,深受宾客好评。(锺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