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之声

《古村之声》第31期(1998年9月出版)

古村之声
GU CUN ZHI SHENG
31期  19989月出版
      枫朗镇溪背坪新政乐龄俱乐部
      专程前来古村乐龄俱乐部参观访问
       825日上午,天气晴和,金风荡暑,枫朗镇溪背坪新政乐龄俱乐部由主任黄基同志率领一行五人,乘专车前来古村乐龄俱乐部参观访问,受到管理区干部、俱乐部理事们的热烈欢迎。稍息后,在座谈会上备好茶烟、水果、矿泉水等招待客人。首先由副主任锺楚材同志汇报了古村乐龄俱乐部成立10多年来组织和活动概况。来访者对我们的组织完善、制度健全和管理有序等各方面,尤其《古村之声》之出版,所取得瞩目的成就,表示赞赏,给予很高评价。然后,由新政乐龄俱乐部主任黄基同志介绍了该部自成立以来情况。双方通过交流经验,以补自己之不足。同时,客人还赠送了图书26册和感谢信一份;蒙古村乐龄俱乐部在我部前来联谊参观活动中受到盛情接待,特表感谢。附歌一首:古村乐龄美名扬,声誉传遍七洲洋,祝愿夕阳无限好,余辉永照文明乡。
      会后,参观了图书馆、有线电视室、贵宾室、健身室、棋艺室、锺卓才、贺素珍纪念厅和侨联会、锺卓才纪念亭等设施。来访者认为耳闻不如目睹,大开眼界,根据规划情况,感到有不少可仿之处。
      通过友谊联系,彼此交流经验,更新观念,增进深厚感情。而来访者之过誉,给我们理事人员很大的启迪和鞭策。(政材)
       我爱古村
      我原籍番禺,由于上几代世居广州,因此,我不知道故乡是什么样子,也就不存在什么乡情了。1959年我已成为古村诒谷堂的成员,近廿多年来曾随夫君锺锒材回乡六七次,古村举行过多次剪彩典礼,我几乎都参加了,还蒙锺卓才先生和村领导的厚爱,安排我和童金华女士(台湾的锺淼材先生夫人)亲自为琏珍亭揭幕剪彩,我感到非常荣幸,古村就是我的家乡,我对古村怀有深厚的乡情,我爱古村,今年我还回古村过年,与亲人和村民同享春节的欢乐。
      听亲人介绍,从前的古村地处穷乡僻壤,村民生活大都非常艰苦,但今天的古村却以崭新的面貌展出在人们的面前,从前只有一间小学,现在又有了中学,还有幼稚园、诊疗所、乐龄俱乐部、侨联会,店铺成行成市,还有电灯电话电视机,公路四通八达,古村正向城镇化发展,村民生活不仅得到改善和提高,古村还是精神文明之乡,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经商的出巨贾,从政的出高官,读书的出博士、硕士和优秀生,各个行业都出精英,如高、中级工程师,经济师、统计师,教师等等。古村建设的突飞猛进,这是与以锺卓才先生为首的旅外华侨和乡亲的爱国爱乡,慷慨捐资兴办各项事业分不开的。尽管前几年古村遭受空前的洪水灾害,损失渗重,但古村人并没有气馁,而是振作精神重建家园,现在的古村建设正方兴未艾,如重建的民居,采用钢筋水泥,建筑楼层化,用水逐步走上自来水化,村中公路正在铺水泥,中小学校门装修一新,村中的乐龄俱乐部及其附近的建筑物也都重新装饰得更加美丽,古村充满生机,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完全可以相信古村明天会更好。(孔燕华写于广州)
       乐于助人的赖杜英
      古村乐龄俱乐部会友赖杜英是德馨楼锺政材之妻,现年75   岁,杜英出生于长治香科里一个有教养的家庭,父赖我仪是当地绅耆,终年103岁。
       赖杜英秉性善良随和,乐于助人,在古村数十年来,凡附近红白好事,她都主动帮忙,尤其做厨手是比较辛苦的,但他从不拣轻怕重,工作做得井井有条,且不计报酬。邻里有些人急须款项周转,求助杜英都是有求必应。最为难能可贵的,乃是散石村之水泥路在“怀恩亭”以下路段两旁杂草丛生,行人芒草拂面。赖杜英每年都要去刈除杂草,一年数次,还有耕田采樵必经之路的杂草,杜英同样去刈除,年复一年,从不间断。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长期坚持,义务劳动。
       1996年“8.8”大水灾,对罹难妇人的尸体既浮肿又恶臭,在大水灾悲惨的气氛中,赖杜英却以73岁的高龄挺身而出,不畏死者浮肿变形,不怕尸臭薰人,毅然为死者换衣服装殓,这种同情、善良的心,焕发出高尚的精神,可贵的精神。
       赖杜英虽年逾七旬,但身板硬朗,精神矍铄,步履稳健,以往工作积极负责肯干,赢得村民的信任,曾多次出席茶阳镇党代会,县人民代表大会,还曾任乐龄俱乐部组长、理事和管理区生产队长职务。
      在家庭中,夫妻感情甚笃,相敬如宾,长期相处中从未有过龃龉和诟谇。杜英相夫教子亟尽妇职,其长子锺镇柱、三子锺准柱安份守已,自食其力创建家业,次子锺均柱现任大埔县畜牧局副局长,媳妇锺喜莲在茶阳经营饲料生意,事业颇有建树,均柱对家乡情有独锺,屡次为公益事业作贡献,正是:妇德温良话杜英,诸多善举著文明,难能最是可贵处,不懈力行显真情。(梅云)
      乐龄俱乐部等装饰工程完竣
     由侨贤锺卓才先生捐建之古村乐龄俱乐部、侨联会、诊疗所等建筑原属一般装修,且经历十余年的时间,显得陈旧,与近年村民兴建之楼房皆贴瓷砖,是现代化,相形见拙。今春,卓才先生又捐资数万元,将俱乐部等建筑进行全部翻新,外部采取贴瓷砖,门窗重新油漆,单位名称用黑色大理石贴金,整个装饰工程已于7月底竣工,目前各项建筑犹如新建落成。乐龄俱乐部、侨联会、诊疗所、锺卓才商场之牌子金光闪闪,真是:庭院焕新,玉壁生辉,为村中心之面貌,平添华丽。(谷予)
       古村水泥公路工程已告竣工
      由锺卓才先生和旅港乡亲锺安柱先生捐资修建之古村水泥公路工程,已于8月上旬竣工,该水泥公路由古村门楼至油坊桥一段,路面宽6米。
       由赖荣兴先生等捐建之富兴桥至抱头一段公路,水泥路面也已建好,路面宽5米,目前正进行公路两边“护边”填补工程。捐资芳名后期报道。
      又讯:由旅星侨贤赖荣兴先生捐资数十万元兴建的古村至散石水泥公路正在浇注水泥路面,工程进度颇快,可望于9月底全面完工。  (中适)
      热心人士多  公益办得妥
      古村水泥公路建成后,由于公路升高,西片三处村道须垫平始利于行人行车,一处是小溪唇,由热心人士曾垂滚、曾佑斌、曾垂文、曾垂涛等出资660元,垫铺10米长3米宽的水泥路;一是原胡有清店旁通长寿桥处,此工程由曾垂文捐资完成;另一处是通往诒谷堂路口,由锺均柱捐资620元;该路段13米,宽约3米,这些乡道经过垫铺后,成为康庄大道,行人行车都安全了。  (白丁)
       古村小学上学期教学成绩喜人
       古村小学上学期,面对现实,紧跟形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狠抓教学常规,形成了“爱国、勤奋、求实、创新、活泼、向上”的良好校风,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在上学期县组织的教学质量检查中,全校十三科(其中五年级英语一科)成绩超过上级规定标准,其中有八科成绩在全镇名列前五名,实现了满堂红。由于成效突出,该校已连续两年被上级评为先进单位,今年教师节有三位老师得到上级政府的嘉奖。
      又讯:古村中学今年上学期升中考绩尚满人意,计考上重点中学4人,其中虎山中学1人,进光中学2人,家炳一中1人,考上中专者7人,其中有省、部属4人,市属3人,至于考上普通中学的,因录取通知直接寄给考生,人数尚未知晓。(银峰)
       调寄鹤鸽天·古村情
                 宋少烈
      山下布谷啼纷纷,村中姑嫂赛早勤,沿溪火热繁忙景,科教兴农新气氛。春抢插,夏耕耘,秋来塅塅锦绣铺,冬闲不辍添一造,绿野平畴尽金银。
      宋少烈老师原籍梅县白渡镇,在古村小学执教多年,教授有方,平易近人,为古村培养人才作出贡献,也给古村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宋老师对古村一往情深,回原籍退休后,曾多次来村探望。  (编者)
      古村中学校长易人
     古村中学原校长谢诗城退休,遗缺由上级教育部门委派锺铤柱接任。锺铤柱系大夫第铭彰之子,大专学历,在大埔中学和其他学校执教近30年,治学严谨,富有敬业精神。相信古村中学将会办得更好。(天马)
       古村也要重视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不仅对城市,对农村也同样重要。  
      今年我回乡过春节,耳闻目睹,深感古村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比如大溪水,从前是水质纯净,溪中游鱼可数,村民食用水和洗衣均取于溪水,但如今的溪水却是污蚀不堪,鱼虾绝迹,既不能食用,也不能洗衣服,村民反映,在溪中洗衣服,越洗越黑,晒干后穿在身上,皮肤都会发痒。大溪水受到如此严重的污染,据说是上游的造纸厂废水排入溪中所致,曾反映到镇里和县里,始终未能解决,除此之外,其他的污染也有增加之势。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家家户户的垃圾也多起来了,于是也往溪里倒,不论是小溪和大溪,都积了一大堆垃圾,不仅招惹和孳生蚊蝇,而且腐烂还会发出臭气,这又污染了水质和空气。溪中垃圾越积越多,将使溪流面积逐渐缩小,使溪床不断升高,使溪水排泄不畅。前几年古村的特大洪水,造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气候的异常变化虽是一个因素,但也与环境被破坏有关,如山林砍光,天落下来的雨水缺乏树木吸储,就全部倾泻入溪中,溪流堵塞,又使洪水冲上岸淹没房屋田园,可以说这也是自然界对肆意破坏环境的报复。因此要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用实际行动保护古村的环境,从而也使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和美观。(锒材)
       古村储金会的股金始末
      古村储金会是一个自办自治的群众性组织。入会前有规定:入会自愿,退会自由。19893月成立以来,已经九年了。前后共计入股963股,每股5元,计金额4815元。蒙旅星侨贤锺卓才先生投资一万元,县、镇和管理区垫金共3000元。其中,三年分红一次,每股已三次分红,得红利共六元二角。(92年第一次分红每股1.2元。95年第二次分红2元。97年第三次分红3)。储金会通过同心同德,以优异成绩,得到市、县和各镇专程参观访问,被梅州市评为“先进单位”,还受到各级的表彰和嘉奖。
      几年来,由于办事人员是退休干部,年龄增长,精力有限,对此项工作其实难负。经会议决定,于去年冬全部股金退回会员,使储金会工作的退休干部减轻部分负荷。(政材)
       编写《古村之声》的感想
     《古村之声》是一份自然村的小刊物,也可说是海内外乡亲的公开信。原来一至九期是《家书》,十期起改为《古村之声》。当时发行200300份,因旅外乡亲众多,剧增至450份。内容主要报导家乡的生产、生活和建设情况,使旅外乡亲了解家乡的变化及先辈源流等等,这是一份储存资料。为此,备受乡亲们的欢迎。
      除此以外,还有报导好人好事,乡亲徃来、,寻根遏祖,尤其海外乡亲,飘洋过海,离乡别井数十载,有些出生于异邦,寻根溯源,专程返乡。如东片双堂屋(馨桂堂)锺坤柱先生看到《古村之声》,但出生在马来西亚,现年62岁,不知家乡何处。去冬参加回国旅游观光团,到广州后,受其姑母锺闲英的熏陶,而带回古村,看见自己的家乡那么绚丽,山青水秀,交通方便,信息畅通,处处洋溢着欢快的气氛,而对此情此景不禁很真诚的说;对家乡情况耳闻不如目睹,以后应该为家乡做点好事。由此可见《古村之声》,通过彼此了解,根据现实情况,对密切联系旅外乡亲是起到非常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
      回顾《古村之声》之编写、出版,已逾八周年,至目前已发行31期,每期一万余字,共计30余万字。由撰稿、审稿、校对、缮正、清样等程序,编委付出不少精力,而且是义务为公。尤其主编锺式彰先生,在编写过程中殚精竭虑,绞尽心思,默默工作,从未叫苦。与此同时,还须采访,定稿,其中有些书写难免误漏,都得到通情达理的惊解。可见其有很强的责任感。
      近来,式彰先生年将耋寿,精力毕竟有限,身体瘦弱,对《古村之声》之编写感到很吃力,长期居住茶阳,每期都要回古村乐龄俱乐部参加撰稿,虽然他对公益事业不辞劳瘁,但为了减轻他的负荷;要求乡亲们支援投稿,使把《古村之声》更充实地办好。(政材)
       鸣 
       ()承旅台锺小柱先生为乐龄俱乐部购买“传真纸”捐资一百元。谨申谢意。
                                                                    古村乐龄俱乐部
       ()承旅外乡亲和友好人士热心捐助《古村之声》基金,谨表谢忱。
芳名如下: (恕不称呼)
       锺储文200  黄佩贞50  锺远堂(上新屋人) 50
                                                                                《古村之声》编委
       先贤锺达云遗作将出版
      先贤锺达云,系古村耆绅清溪公第五子,家学渊源,赋性聪颖又勤奋,因而文学基础深厚。生前长期在粤、港、沪银行工作,年老退隐,潜心写作,遗下诗文甚丰,自命为《晚晴轩旧作忆录》,其哲嗣梓材先生为纪念父母,决定将《晚晴轩旧作忆录》整理为《晚晴轩诗文集》出版。为充实诗文集,有关人士和乡亲闻讯陆续撰写纪念性诗词文章或题词祝贺,以光篇幅。      (天马)
       忆达云叔
        锺蕴彰
      适值先贤达云叔逝世十周年,其生前高风盛德和香容笑貌犹萦绕于脑际,谨作五言俚句,以表怀念。
      先哲达去叔,博学冠群伦。诗书与道德,
      誉声遐迩闻。立身洁自爱,品格最厚教。
     教诲族中辈,严肃又谆谆。恕道严律己,
      胸襟藏乾坤。长期金融界,处事人人尊。
     伤心西江月,一夜失鸯魂。弦断沉痛事,
      子规声忍闻。告老归田园,含饴乐天伦。
      耋耄乘鹤去,高风将永存。
      热爱家乡  崇宗敬祖
      不嫌道运路遥
       旅台乡贤锺储文先生之第三公子锺小柱先生伉俪和儿女一行四人,于八月七日返抵家乡探亲祭祖。客从远方来,乡音未改变,同乡亲聚会中倍感亲切。小柱先生在家居留十多天,期间,同古村管理区干部和有关人士商讨重建张屋桥具体事宜,为郑重其事,要求桥梁建得牢固,又请县桥梁设计工程师重新绘图,进行招标承建方式,最后由储文先生父子审计敲定,计划今秋动工,争取春水前完成建桥工程。
        高坪大桥是968.8水灾冲毁,由古村旅外乡亲锺卓才先生、锺储文先生等资助重建的,该桥已经竣工。小柱先生特地往高坪参观大桥并录像,对重建的大桥工程质量和规模表示赞赏。
小柱先生此次返乡之行,为乐龄俱乐部购买“传真纸”捐资100元,又以其父储文先生名义给《古村之声》刊物基金捐助200元。  (适观)
       抓环境建设  创文明学校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优美的育人环境,不仅陶冶儿童的身心,开启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和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近年来,我校为抓好校园文化建设,专门成立了由校长、班主任,学生代表组织的“校园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统一规划,逐年投入,分级管理,层层落实,在学生中开展“人人爱护花木,争做文明学生”的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学校“三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在二千多平方米的校园里,无处不绿,无处不美,校舍布局合理,幼稚园造型美观,式样新颖,校园处处绿树成荫,草地遍布,繁花似锦,教室内外,窗明几净,地板道路,整洁干爽,校门外的对称花池,一年四季鲜花盛开,姹紫嫣红,美不胜收。
      在管好绿化、美化的同时,学校还注重抓好净化工作,对各项卫生设施,定时冲洗,为堵截纸屑满地飞的不良现象,纠正学生随意乱撕作业本的坏习惯,规定各级的作业本不但要保持整洁,而且还要保持完整,各班教室都设置了纸屑箱,各班的整洁区域保证做到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并且整天保洁,由于措施落实,办法得当,多年来整个学校,无论是教室地板,礼堂天池,还是校园道路都保持清洁,给人以自然、清新的感觉。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一个健康、文明、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健康的熏陶,我校在搞好校园美化、绿化、净化的同时,积极抓好宜传文化阵地的建设,一是建有良好的升旗场地及设备,每周星期一及重大节日都举行升旗仪式;二是在学校礼堂及醒目的地方写上校风、学风以及有关政策法规,张贴名人画像,各班教室的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都统一位置悬挂;三是办好学校的广播、黑板报、专栏,充分发挥其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六一节出版“六一”专刊,国庆节出版“国庆专刊”,为做好香港回归的宣传,学校出版了迎九七,庆回归专栏,本学期上级对学校进行推广普通话工作检查验收,为配合此项工作,出版了“推普”园地;四是办好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充分发挥图书室在思想教育中的效益,学校图书由原来的几十册增至二千多册,并且种类齐全;五是办好少先队队部室,目前有仪仗设备四单元,健全了美术、书法、鼓号、歌舞、球类等兴趣小组,发挥少先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遵循了教育性、积极性、艺术性的原则,真正使校园达到了美化、绿化、净化,达到了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规范要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塑造了学校良好的整体形象,多次受到上级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赞扬。(古小郑可信)
      古   
      大埔县茶阳镇的北面,有一个小山村,名叫古村。历史上就很有声望,近二十年来显示了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新景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有了更大的知名度。不但旅居海内外的古村人络绎不绝的回乡探亲祭祖,而且引起了不少社会团体慕名前来访问观光。
      雄伟的古村门楼
     从茶阳驱车北行,半小时即可抵达古村水口松山子坝。看左边的山峰酷似一只雄狮,瞧右方的山头好比一只大象,故村人称为狮象把水口。而今鲜有行人去注意这一景观了,因为在附近的魏峨雄伟的“古村门楼”,这座门楼是由旅港澳乡亲锺集柱、锺巨柱两位先生合资建成的,楹联及古村的字体放射出金色灿烂的光环,现在已经成了新的景观,见到这座“古村门楼”就意味着已经踏人古村境界了。
      银山之麓的文化区
     远离村民生活区的银山之麓成了文化区,有“古村幼稚园”、“古村小学“、“古村中学”等,组成普及九年一贯制的教育体系。文化区在背靠银山,前临溪水,山青水秀,空气清新,鲜花盛开,环境幽静的地段。“古村幼稚园”创建于1991年,扩建于1997年,是由谢新英、江井英、贺素珍三位女士及侨贤锺卓才先生捐资建成的,扩建后添置了玩具设施,新置25张小床,解决了村民为农活、家务的后顾之优,更重要的是培育新一代幼童茁壮成长。“古村小学”旧称“古村公学”,追溯民国初期,当时风华正茂而有新潮思想的锺省我先生,有志废除私塾,创办新型的学校,付出了毕生精力;既要与封建势力作不懈的斗争,又要为筹集资金而四处奔波,经过艰难困苦才创立了“古村公学”。并且亲自物色优秀教师,执行严谨治学精神,终于取得了斐然的成绩,被誉为大埔四大名校之一。八十多年来,培养了不少人才。1989年热心教育事业的侨星锺卓才先生,倡议集资重建新校舍,由贺素珍女士捐建一座教学大楼,赖荣兴先生、锺集柱先生、赖金升先生、锺琏珍女士各捐一间教室。国内外乡亲也纷纷捐款。新建了大礼堂、教职工宿舍、食堂、运动场、三层美观的大门楼‘添置教学设备等,一座设施完善的“古村小学”焕然一新。卓才先生还专门设立教学奖励金,目的是促进提高教学质量。因而逐年都取得考评的好成绩。现在的二楼设立了“锺省我纪念室”,颂扬他的创校丰功。在大礼堂树立一块“碑记”主要是记载锺卓才先生建新校的伟绩与祟高精神。“古村中学”是1982年建校的,还是这位热心家乡教育事业的侨星锺卓才先生倡议筹资创办的,开始是民办中学,通过八年的努力,争取到由民办转为公办。虽然增加了经费来源,毕竟有限。逐年的增加教学设备,扩充教室,改善师生的住宿条件,完善运动场地与设施,辟单车房、设立营养食堂等等,不但完全由锺卓才夫妇慷慨解囊,而且亲自规划督促襄成,使“古村中学”更加雄伟又壮观。卓才先生又设立奖教奖学金制度,加上实行封闭式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师生的主观能动性,现在的学生已达到300多人,都是来自古村、大觉、左弼、茅坪、恋墩五个管理区。10多年来,从升学率达到96%以上,就是高质量的证明。
       苟麻坵的变迁
      提起苟麻坵来,多少年来都是大片田滕隔大小不一的稻田,民国年代,每到冬季收割之后,都要搭起戏台,演出几夜汉剧(大班戏)或傀儡戏(木偶戏),充实一下收获后的文娱生活。上下三村的村民都会赶来凑热闹。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同样会措起舞台,迎来话剧团的话剧公演,宣传抗日救亡的重要性,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那时的苟麻坵是传播文化艺术的阵地,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
      今日的苟麻坵连名称已经被人们遗忘了。自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已经成为古村的黄金地段、经济繁荣的中心,公路交通的枢纽,一条商业街,有供销社,农村信用社,个体经营的百货、土杂、饮食、医药、理发、缝纫、服装等商店,有猪肉、牛肉、水果等摊位。还有卫生院、电影院、车辆修配站、修鞋、缝补等,已经具备乡镇企业的雏型,极大的满足了村民生活、健康的需要。
由于侨星锺卓才先生关心村中的老人,要有一个舒适的环境,安度晚年,又一次倡议创建“古村乐龄俱乐部”,发动了海内外古村人捐款,他自己又出巨资,并亲自规划督办。从而调动了离退休老人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担任俱乐部的一切事务。为古村近300位老人办实事。1986年落成后,在短暂的七年里,真是好事联台、成绩卓著。培训了“八音锣鼓吹”班子,凡婚丧喜事登门演奏。由锺式彭主编《古村之声》(1-10期原名《家书》)至今仍定期编印,以沟通信息,报导乡情,深受海内外乡亲及亲朋好友的高度赞扬。其他的好事多多,不胜枚举。1991年在全国大连召开的老人活动讲评会议上,“古村乐龄俱乐部”,被评为全国10名特别奖之一,省电视台专程来采访,新闻媒体广为表扬。
    “古村乐龄俱乐部”内设文娱室,电视室,录相室,办公室,图书室,接待室等,每天都有不少老人来娱乐或看报刊,甚至青年人和学生都来借图书。九十年代,相继建成“古村侨联会”、“古村诊疗所”。还规划建“古村商场”,展望未来,这个黄金地段大有发展前途,明天必然会更加美好。
       风景这边独好一科头
      如果站在杨寨伯公附近的公路上,举头远眺,在东山的半山腰是“风景这边独好”的科头。四周都是郁郁葱葱的松林,在白云掩映下,隐约可见错落有序的房舍,真是风景如画。油然使人联想到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不过现在上科头倒不是石径了,而是用水泥砌成一级级的台阶了。欲知科头真面目,从大夫第左侧拾级而上,走完九十九级台阶,就到了科头—“德馨堂”大门,走进大门登上几级台阶就要穿过天井,接着跨入厅堂,再下几级台阶,又是天井,厅堂,迁回曲折,周而复始,台阶的级数一个样,天井,厅堂大小同一规格,简直如同走进了迷宫。原来这是遐迩负有盛名的九厅十八井的民居,既具有古村特殊风格,更富有客家特色的东方古建筑。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由于有专人负责清洁、管理工作,整个堂屋处处整洁,真不愧为古村一颗璀灿的明珠。
      值得一提的是科头还是人杰地灵的宝地,在当代新加坡著名侨领锺卓才先生,现任大埔县委常委锺校柱就诞生在这里。
      今日的戊辰桥
     由古村往北行,在龟石田一拐弯就到了戊辰桥。远在1928年的戊辰年,村中热心公益事业的先贤们,决定在这里建筑一座水泥桥和凉亭,向海内外人士进行募捐,由汕头市一家营建公司承建,动员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以高质量高速度来完成,命名为“戊辰桥’种“纪念亭”。这样就大大地方便了行人,特别是挑担子务农的妇女们,可以舒坦地在此休憩,唱支山歌,恢复一下疲劳。自新中国成立以后,大力发展交通,五十年代就修筑了一条茶阳至丰澳林场的公路,桥与亭也就完成了光彩的历史使命。不过,戊辰桥靓丽风光依然不减当年婀娜多姿的风采,还能吸引游人,不妨倚桥观望前方,汹涌的溪水,绕过狗伯公的弯道,冲击着乱石激起层层浪花从桥下奔流而过。溪水的岸畔,青松翠竹覆盖着山岗,右岸有一条宋朝政和元年开凿的圳坑(水渠),流淌着一股清澈的圳坑水,从这里流向古村,灌概百顷田地,对农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纪念亭”里有10块捐款人的芳名碑,保存完好无损,碑上的芳名中多少人早不在人世间了,然而芳名却流芳百世,这就是建桥亭的历史见证。总之,戊辰桥娇烧多姿的景观会使人陶醉,是双休日的好去处。
     “世外桃源”—余叶坑
     联接戊辰桥约一公里外,溪对面就是余叶坑。没有桥,只能踩跳石而过去,整条坑长约三四公里,古村管理区辟为林场,搞承包制。坑面约有三四米宽,流水清澈见底,水质特别优良,无污染,喝上几口,清凉可口,泌人心脾。水源来自福建三层岭,沿坑水中繁殖着石螺子,是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有一处流淌着一股小坑水,形成小瀑布。整条坑的山岗上有年轮长的茂密松林,也有10来年新植的衫树,错落有序而又层次分明。山麓遍地都是自然生长的蕨菜,日本人视为山珍,云南省每年加工制成干的出口。此外还有满山遍野的山花和室内装饰的常青植物。走到坑的尽头,建了几间土基墙楼房,承包人开辟了大片土地,培育着大量的杉树苗,在山坡上种植香蕉、桃、李、梅、柑多种水果,栽种茶树,饲养着鸡、鸭、兔、猫、狗。这里空气清新,处处鸟语花香,风景幽美,绚丽,环境十分幽静,恰似“世外桃源”,身处此境才算是真正回归自然啊!
      怀思道的风景线
      散石是个自然村,高踞在半山间,处处是羊肠小道,一出门就要爬山越岭,村民们祖祖辈辈都深感行路难,只有旅居新加坡华侨赖荣兴先生在事业上兴旺发达,怀着身在国外,心系家乡的豪情,于八十年代独资修建一条怀恩大道,同时在大道上分别建筑锦森亭、幸福亭、怀恩亭三座凉亭,构成了凉亭风景线,改变了行路难的境况,村民称便,假如走累了,可以在亭中休憩乘凉,遇天雨时可以避风雨,还可以在亭中俯瞰鹧鸪石的梯田,圹头山的茶园,小桥流水的美景,舒展一下胸怀。三亭的楹联充分表明了赖先生怀念亲恩献孝心的祟高品德。九七年赖先生再捐资40万元修建一条接通古村的公路,经县公路局勘测设计,正在动工修建之中。公路竣工后,那就彻底结束了散石村民行路难的历史。并且对发展散石经济奠定的坚实的基础,奔小康大有希望。
     无限风光在顶峰
     洋渭田的背后是洋梅岽,山不算高,却能欣赏无限好风光,令人心旷神怡,大开眼界。有一条攀登的捷径,就是沿着鸡罗坑的石径登上西水伯公岗,再顺山脉攀登到洋梅岽顶峰,环顾四周尽是起伏的山峦,苍翠的层林,俯瞰群山环抱的古村、神奇美丽的风光尽收眼底,一副“江山如此多娇”的画面,可以尽情欣赏。蜿蜒的公路网络向村中四方延伸。两条曲曲弯弯的大溪小溪穿村而来,在富兴桥(原卫红桥)下汇合后流向茶阳的汀江。公路和溪水相映生辉。一座座新楼耸立在东西两片,特别夺目耀眼。公路上各式各样的车辆在奔驰,仟佰田园如同一块块绿色的地毯,用望远镜还可看到古村最高山峰风波嶂,只因登山难,少人去攀高罢了。(曾维持于尾明)
      豆腐的美誉与药用价值
     豆腐是以优质黄豆、石膏为主要原料,经过合理调配精制而成。它是一种含有植物素的高蛋白质,营养丰富,风味诱人的方便传统佳品。其性随和,生熟可食,孺妇皆知,童叟咸宜,如有红白喜事或逢年过节,都被称为席上的头富美誉。
       豆腐的制作,过去有一句谚语说:“蒸酒磨石腐,到老唔敢称师傅,的确是先进技术非常重要,半点不得疏忽。过去我村很多户做豆腐,同样的份量制作,仍以源隆、信和为优,其他人则做得不好,甚至做不成。现在还有信和仍沿袭至今,长盛不衰。豆腐做得好,是洁白、幼嫩、滑、韧,备受食客欢迎。如加上前脚鲜猪肉、鲜鱼肉、花冬菇、古月、味丹等佐料为馅,酿成的豆腐,可谓筵席之佳肴,送酒之珍品。现查考我村制作豆腐历史悠久,食豆腐的人较为普遍,对烹饪更以讲究色、香、味、形。为此,逢年过节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喜爱的菜肴。
       豆腐,既说了它可食的一方面,还有多方面的药用价值。据《济宁日报》陈柳德同志的介绍,现把他整理以飨读者。
       据分析:豆腐有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消热解毒,止消渴,治泻痢,消酒毒等功效。对肠胃胀满、咳嗽、哮喘等均有疗效。豆腐还可以降低血胆固醉和防止血管硬化。东汉医学家张仲景一曾以热豆腐敷贴烧酒醉死者全身,结果能使复活。汉末医学家华佗,曾用豆腐切片外敷治疗杖疮青肿。唐·医学家孔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亦有许多关于豆腐治疗疾病的记载。宋·苏颂编绘的《图经本草》中也收录了豆腐治病的资料。在《本章纲目》中,不仅阐述了豆腐的性味和功效,而且还对以豆腐治病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总结。清·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豆腐榨尽水成腐干,由腐干再为腐乳,陈久愈佳,最宜病人,疳、膨、黄病、便泻者宜之,有解热、润操、生律、解毒、补中、宽肠、降浊之功效。(食鉴本草)则曰:宽中益气和脾胃,下大肠浊气,消胀满。《医林纂要》云:豆腐清肺热、止咳嗽、消疾《普济方》则说豆腐治休息痢,《食鉴本草》说:凡人初到地方水土不服,先食豆腐则渐渐调妥。可见豆腐还有为人们调节水土不服之功效。豆腐还可医治创伤外患。《本草求真》中,就有豆腐治赤眼肿痛的介绍。同时,豆腐还有解酒毒、解菌类毒和美容的特殊功效。据说,把上好的豆腐晒千研末,调水擦面,可以使皮肤润滑,细嫩,古代宫女常以此法美容。清 •慈禧太后,为了美容,曾用豆腐煮珍珠吃。我亦尝试,有好几次;因感冒,发热带咳,则用豆腐二块切细加陈皮、生姜35片,用冰塘、水炖服,效果应验。
时至今天,豆腐的药用项目,不仅如此,据考古处方,还有很多,难以枚举。对豆腐之功能总的说,是清凉平稳,并无副作用,根据疾病,不妨试试。(政材)
       简  
      △618日下午四时许,一阵强烈的旋转风,(即龙卷风)袭击古村乐龄俱乐部第三层的凉棚顶,原是用0.5公厘的沙厘铁皮与木桁结构的,被吹坏约20平方米,连木桁都吹到距40米远的田里,此次风势来得突然猛烈,霹雳震耳,是人们所始料不及的,幸得没有伤害人、畜,目前已及时按原样修好。(政材)
      △今年早稻生产,由于风调雨顺,禾穗累累,取得一个丰收的季节。农民乐在心头,喜上眉梢。  (中适)
      △村民锺醒材的满子廉柱今年考上广州理工大学(重点大学)本科;次子发柱则于96年考进广州民族学院。一家两个大学生,实属可喜。(梅云)
      △古村兴建综合楼于夏季砌基后,因修建水泥公路影响而暂停工,现公路工程完竣,建楼工程正紧张进行。(白丁)
       水调歌头
       茶阳综合市场兴建赋
      时代车轮滚,改革浪潮翻。红旗飒飒飘拂,春意满青山。古邑茶阳源远,四百余年历史,物产富饶繁。百里文明地,经济似源泉。
      建商厦,创大业,万家欢。前程远大,交通捷便贯潮汕。琢府关怀开发,梅坎铁龙输运,富路万千般。同谱连心曲,共建好家园。(谢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