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之声

《古村之声》第89期(2013年6月出版)

古村之声

    第89期
    2013年6月出版


    大埔县城古村联谊会举行乔迁庆典
    5月30日,大埔县城古村联谊会乔迁庆典大会在虎山路富城大夏A栋803隆重召开!迎宾队员挂在胸前的红色“迎宾证”迎接前来参加盛会的嘉宾和乡亲。 8时半,嘉宾到,顿时锣鼓喧天、礼炮齐鸣,以曾垂嵩主任、钟稚才荣誉主任为代表的迎宾队伍亲切地迎上前去,把赖汶忠(赖汶塔代表)、赖汝衔等嘉宾迎上新会馆。
    会议大厅,前来参加庆典大会的嘉宾乡亲把整个大厅挤得水泄不通,还有部份挤不进来的只好停留在门外通道走廊上。热烈震荡的汉乐协会的锣鼓声刚响过,大埔电视台的记者在第一时间抢先采访旅深企业家赖汝衔和联谊会主任曾垂嵩乡亲。主席台就座的嘉宾、乡亲代表个个面带笑容,于乡亲们面对主席台喜笑颜开的表情,抒写了对这次庆典大会对大家共同关心的公益事业,对各位领导充满信任和期待。
    在汉乐协会为联谊会乔迁新会馆赠送锦旗后,茶阳镇党委政府人大副主席钟春柱、埔城古村联谊会钟稚材荣誉主席为碑志揭幕;赖汶忠乡亲(赖汶塔代表)、赖汝衔乡亲为其捐赠的新“会馆”揭幕;两位古村小学少先队员向赖汶忠(赖汶塔代表)、赖汝衔敬献鲜花;钟稚材荣誉主任、曾垂嵩主任向赖汶忠(赖汶塔代表)、赖汝衔颁发“永远荣誉会长”证书;为2013年1月1日至5月30日前捐款千元以上的乡亲和社会友人、单位颁发荣誉证书(捐资芳名和金额见“鸣谢”专栏)。
    会议在欢快的进程中,张海桃标准伶俐的普通话:下面恭请埔城古村联谊会主任曾垂嵩致欢迎词。接下来发言的有:钟稚材、赖汶忠(赖汶塔代表)、赖汝衔、旅深圳代表张德奕、旅永定代表钟梓材、村委书记钟团柱以及茶阳镇党委政府钟春柱领导。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高度赞扬了古村外出乡贤爱国爱乡,热心家乡各项建设和公益事业;高度评价历届联谊会全体理事、常务理事的精诚团结、奋发进取,为古村人的福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衷心希望能把这种精神永远发扬光大!
    上午的大会结束后,午宴在“一新”饭店举行,宴会包揽了整座酒楼餐厅,座无虚席。
    下午二点半,举行庆典演出活动,由赖素芳领唱、古村乡亲男女大合唱的《团结就是力量》为文艺活动拉开了序幕,接着由赖素芳朗颂钟稚材的诗作《会馆喜迁赞乡贤》,热情歌颂了旅深企业家赖汶忠、赖汝衔热心家乡公益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乡亲张海芬古筝独奏《迎春曲》和《春串》悠扬而动听,使观众们不约而同的陶醉在美妙无穷的境界中!钟稚材、赖媚英参进的伴奏,更为海芬的独奏锦上添花;钟稚材的男声独唱《广阔的天地是我们的课堂》又使你回到了儿时启蒙知识的读书时代;赖媚英的女声独唱《古村我的家乡》和曾丹的女声独唱《常回家看看》,唱出了乡亲们对家乡、对亲人的热爱和深厚的感情;茶阳老干文艺队江仁和、曾燕芳表演的山歌对唱《赞古村》,汉乐协会演出的吹打乐《迎宾客》、汉乐合奏的丝弦乐《过江龙》、《琵琶词》、钟存英和黄丽萍的汉曲清唱选段《盘夫》“我爱你”、“妻随月影随月生”那清亮圆润的歌喉使人心旷神怡。今天的乔迁庆典文娱表演,在最后的一个节目汉乐协会的吹打乐《锦上添花庆团圆》的演出后,在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中徐徐落下帷幕。
    今次庆典大会,有大埔县电视台记者、大埔县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的,斐声中外的《大埔乡讯》记者、《岭南诗社》、《梅州日报》特约记者也前来采风、采访。还有许多嘉宾、乡亲也特地带来照相机,有备而来要把联谊会的乔迁喜庆盛况一一记录下来作为永久留念。嘉宾乡亲在会议结束后进行了合影留念。县电视台当晚以“爱乡情怀”为题作了七分钟的采访报道。
    因其它原因未能前来参加庆典大会的单位和个人,发来贺词、贺信、贺电的有国家副部级领导锺定柱;梅州市大埔县古村同乡会;深圳大埔茶阳同乡会;深圳市嘉禾建安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南方鸿基置业有限公司;大埔县锺氏文化研究会锺家谱会长;广东省吉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锺优宴董事长;茶阳镇党委政府、澳门嘉应同乡会副会长锺浩柱;古村村委会;古村乐龄俱乐部;古村小学以及锺子邦、锺子英、曾德洪等。
    广东吉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锺优宴董事长专为埔城古村联谊会乔迁喜庆加班生产、特制价值万金的纪念杯200副相赠,此情此义,永远铭记古村人的心中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庆典大会得到澳门嘉应同乡会副会长锺浩柱、旅澳门乡亲锺巨柱、旅深圳曾令坚、曾令汉等乡亲的热心赞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的大会,温馨、和谐、圆满、成功!(锺橡柱)

    山村一朵向阳花
   
记大埔县城古村联谊会十三年的足迹
    1999年古村在城居住的乡亲达80多户,从事党政军工商工作者近100人,他们亟盼在节假日有个联络亲情和家乡来县城儿女处居住的家长有个休闲、漫话桑麻安度晚年的聚会处;南来北往乡亲经县城时有个“落脚点”;家乡和在城乡亲如遇特殊事情、或重大灾疾、婚丧喜庆等便于联络和及时提供帮助,对旅海内外乡亲加强联系,增进情感,凝聚共识,为共建家乡起到纽带和桥梁作用。故此,有识之士倡议在城成立“大埔县城古村联谊筹委会”。此议得到广大乡亲的赞同,于是,在1999年《古村之声》6月版中发表了“致乡亲公开信”一文,得到海内外乡亲的积极响应并慷慨捐资。经一年的筹资到位,筹委会决定购埔城虎山路153号4楼110多平方米的套房一套。经装修等项工程完工后,遂于2000年1月9日“埔城古村联谊会馆”终于隆重揭幕。
    联谊会全体同仁秉着忠诚为海内外乡亲提供无偿服务的宗旨,积极认真地工作,做到制度健全,财务公开透明,廉洁奉公,办事务实的工作作风,做了应做的事。
    积极与古村村委干部联系,组织村干部和各生产队队长、种养大户到县城农科所参观学习高产水稻试验田的优良品种选择和科学的栽培技术;茶园的管理和各种水果的品种选择和种作管理知识及操作技术等,开拓村民的科学种作意识和技术水平,提高产量,增加收入起了一定的作用。
    每年春节前夕对家乡开展敬老助贫、济困、对久病在床者慰问等送温暖活动。13年来,从不间断在春节前夕向旅外乡亲筹集资金,为家乡男、女年龄最长者送敬老金,五保户、特困户送上红包、棉被、被单、大米、食油、猪肉等物品,让他们过上一个愉快的春节;登门到久病在床乡亲的房间,送上热心人奉献的礼品,并祝他们早日康复……。
    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关心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自联谊会成立以来,把关心家乡教育事业列入重要的会务日程。积极向海内外乡贤筹集资金,为古村小学改善办学条件提供极大的支持。如校内的墙面翻新,把教室改造得通风明亮,全面解决单人单桌问题,设立投影和电化教学,电脑室,增加课外读物,购置图书馆的设备、体育器材、灯光、音响,解决各项体育赛事的经费,“六一”儿童节筹集奖教奖学金和活动经费外,还派人参加活动。讲述在母校毕业的同学奋发进取、“成名成家”为国效劳,为民服务的真实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确学习目的,做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关爱老龄人生活。每逢老人节都请在城老人到联谊会开座谈会,会前会后请医生对乡亲进行义诊,中午吃健康长寿饭。有时组织车辆送老人参观县城新貌,欢度快乐的老人节。
    从联谊会成立的那天起至今,都对在城和来自古村的县城住院的乡亲,均组织慰问,对辞世者送上香仪对家属进行慰问;对在城空巢老人关心备至。如前时有位70多岁的锺伯患上急症在床,联谊会聆悉后,火速组织人员前去其家中探望,并联系车辆及时与医院联系,安排床位,代办住院和交费,使锺伯能得到及时治疗。其住院期间,每天派人前去慰问和帮助料理生活,使病者在精神上得到安慰,生活上得到照顾。有一次家乡来县医院住院的乡亲,联谊会除组织慰问外,了解到其家庭经济困难时,随即发动参加慰问的同仁热心捐款予以帮助。四年前有位家乡患肿瘤病人来医院治疗,因家庭经济困难,得到主治医生的同情,同意他在县城住房中给他做肿瘤切除手术。然,这位乡亲在城既无亲又无戚,心烦意乱的情况下,找联谊会。联谊会的领导马上答应提供免费住宿和生活上的帮助。那位乡亲在好心医生的精心治疗和联谊会的热情帮助下,疾病很快康复,开开心心地回到他的家中。
    古村联谊会情系海内外乡亲。
    古村联谊会13年来接待从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澳门、台湾和国内乡亲不下数百人次。由于接待到位和协办事务的效果好,得到乡亲的赞赏,并建立情感后,他们每逢回乡时都能光临联谊会指导工作和交流,畅叙离情和乡音,正是:有客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由于联谊会同仁在13年中做了大量为村民无偿服务的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绩,得到《梅州日报》记者的二次采访,并将动人事例在《梅州日报》上发表。2003年被大埔县文明办评为农村唯一的“精神文明活动室”称号,并授锦旗一面。
    今后,联谊会同仁将继续发扬“古村精神”,更进一步做好为村民提供无偿服务的工作,让“古村精神”开出的“向阳花”更加鲜艳、夺目,更加绚丽多姿。(锺稚材)


    村讯三则
    (一)

    今年4月至5月(清明后),我村经历了少见的阴雨寡照天气,据气象部门记录,我县5月份可见日照天数为8天,受此天气影响,我村上半年大宗水果早李、双华李、“迟李”,产量比上年减少,且品质较差,而且市场销路不畅,价格比去年低(每市斤0.7--0.85元,去年价格为1-1.2元/斤)。果农收入大打折扣。
    而村中一些村民种植的西瓜,受气候阴雨寡照影响,瓜藤疯长,就是不结果,原因是缺少阳光,瓜花无法授粉造成无法结果。
    而烤烟亦然,产量、品质下降,正所谓“万物生长靠太阳”
    另一大宗水果--蜜柚,开花期连续阴雨,且气温低、座果率低,普遍比去年挂果少。
    (二)
    受惠于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央对“老、少、边、穷”地区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对在家居住的农户,文广部门安装卫星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本村有236户家庭受益。具体实施由茶阳镇广播电视网络站负责。
    (三)古村发大水
    5月19日至21日,我村连续降暴雨,19日早上三点至七点,大雨傍沱,特别是早上5点至6点雨势奇大,测得古村以上山区降雨量为120毫米,至9时左右,洪水至古村,西片小水桥亦漫过洪水,几年来生长在溪唇的杆头、竹、树、杂草亦被洪水带走,河床变得宽大、清新,20日降雨为52毫米,而21日降雨为82毫米,特别是21日下午3点多降的一场急雨,40分钟雨量40多毫米,再次将溪水水位抬高至19日的水位线,村民胆战心惊,幸无人员伤亡。此次洪水,降雨时间长、雨量大,造成坪翁、翁和、散石的村道崩塌,交通不畅。沿溪种植的作物冲走。塘头“三斗种”水陂冲毁。(阿棠)


    回忆锺储文先生二三事
    我村旅台乡贤锺储文先生于1901年出生在古村东山桂林堂,按辈份是笔者的族兄。
    储文兄秉性聪颖,虽读书不多,但勤于自学。年届弱冠便往广州谋生。期间,曾在中山大学当职工,由于喜爱电气技术,刻苦钻研,加之悟性很高,因而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为其日后创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储文兄长我13岁,其在家居时,我们过从较多,虽然八十年过去,但仍有一些昔日情况,记忆忧新。
    一、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储文兄在中山大学学到的无线电技术,在其古村住地锡昌楼组装一架收音机,那时是多么新鲜的事,每晚收听广州播出的新闻、粤剧、乐曲,引来附近邻居纷纷拿着凳子到锡昌楼听广播。远在千里外的广州播出的新闻、乐曲,在古村也能听到,村民都啧啧称奇,也盛赞储文兄的技巧。
    二、储文兄喜爱运动,这是他长寿因素之一,在三十年代居家时,他在锡昌楼大门前设置了“单杠”、“双杠”和“吊环”,每天早晨和傍晚,都在练单双杠和吊环,我和堂兄蕴彰儿时出于好奇心,也常去玩玩,还有些青年村民也前去锻炼。
    三、储文兄对音乐情有独钟,喜拉“椰胡”、“二胡”,他手抄《汉调》一册,计有20多首,如:“到春来”、“迎宾客”、“琵琶词”、“绊马索”、“嫁好郎”、“翠子登潭”、“将军令”、“有缘千里”、“怀古”、“散楚词”等等,当时的音符是采用“上尺工凡何士乙”七音,即现在的“1234567",此《汉调册》后来落在森盛药店,1951年初,我取出加装封面,写上《工尺谱》,因我也喜爱音乐,擅于吹笛、吹箫、打洋琴等乐器,在参加工作后,把《工尺谱》随带在身,因当时政治运动不断,工作调动频繁,致不知失落何处,十分遗憾,不然的话,现在我可原物归赵,让储文兄哲嗣彩柱、二柱、小柱等,以其先父遗物,作为纪念多好!
    储文兄离乡别井半个多世纪,初在缅甸创业,后举家迁台湾定居,亦经营电气行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储文兄曾数次返乡探亲祭祖,当第一次返乡已是80多岁了,但他步履十分矫健,走路风风火火,他看到故土变化很大,离乡时全村道路都是石砌小道,现在公路纵横,村道亦全部水泥化了。村中新建筑鳞次栉比,他感慨万千,加上梓叔亲朋聚会时,感情真挚,储文兄兴之所至,问我这次返乡之行如何形容,我答曰:沧海桑田,恍若隔世。
    储文兄重孝道,他每次返乡祭祖,都要躬亲登山涉水到墓地行香膜拜。最后一次返乡已是90岁高龄了,也要亲临先人墓地。他说到95岁时还要回来一次。此次返台,还请工匠刻制其上三代祖先“神位牌”说是带往台湾便于年节供奉。可惜于2001年因老病在台辞世,享寿92岁。
    储文兄热爱桑梓,为家乡各项公益事业作出不少贡献(其中张屋“睦邻桥”是他独资捐建的)。他逝世前,其哲嗣遵嘱组织“锺储文基金会”,因而每年还为村中公益事业捐资。其故乡情深,可见一斑。
    储文兄众多儿女,在台业绩辉煌,在慈父言传身教下,人人奉行孝道,身居异乡数十载,而古村的客家话没有变,爱乡情怀没有变,这是十分可贵的。(中式)

    莺歌燕舞迎“六一”姹紫嫣红满校园
    古村小学举行“六一”儿童节
  
    5月31日上午,埔城古村联谊会在曾垂嵩主任率领下,带上旅外乡贤的关爱和祝福,带上埔城所有乡亲的关爱和祝福前往古村小学开展慰问活动。随同前往的有刚参加埔城古村联谊会新址乔迁庆典的茶阳镇政府人大副主任钟春柱、旅厦门乡亲钟亮堂、联谊会荣誉主任钟稚才、常务副主任曾垂滚、副主任张衍梧、《古村之声》网站负责人锺锦堂……等代表。
    8时半,我们的车子已来到古村小学,等候在校门前的教师们热情地把我们迎进校园。此时,只见校园内己聚集了许多前来观看孩子们表演的家长、乡亲;小朋友们个个身穿亮丽的节日服装,少先队员系上鲜红的红领巾,一排排、一行行,秩序井然的坐在凳子上;小演员们台前台后在老师的指导下为准备表演的节目而忙碌着;校园内一片欢声笑语,小朋友们沉浸在快乐的节日气氛之中!
    9时,“六一”文艺表演开始,节目丰富多彩,其中唱歌的有男、女声独唱、双人组合表演唱、团体表演唱;舞蹈有单人舞、双人舞、集体舞;还有别具匠心的时装表演……孩子们放声歌唱,尽情舞蹈,用一个个精彩的节目迎接自己的节日。
    今天,前来参加儿童节的还有村委书记锺团柱、乐龄俱乐部主任曾令沐等代表。各单位代表先后发言,祝福小朋友们节日快乐,健康成长……埔城古村联谊会代表旅外乡贤详细询问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转交了赖汝衔乡贤的5000元慰问金和转达了节日问候。祝小朋友们身体健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南风)


    埔城古村联谊会颁发荣誉证书
    在联谊会乔迁新址庆典大会上,埔城古村联谊会为2013年1月1日至5月30日捐款千元以上乡亲颁发荣誉证书,芳名于下: (排名按捐款先后顺序,恕不称呼)
    赖汶忠520000元 赖汝衔220000元 范秀云25200元
    赖映辉11800元 曾令坚10000元 曾令汉8000元
    锺巨柱5000元(港币) 锺浩柱3800元锺安柱2000元
    曾佑斌5000元 张建光1100元 曾垂君1000元
    曾佑荣2000元 孔兔玉1000元 曾德如1000元
    曾佑丽1500元 锺瑛堂、赖雪珍伉丽1000元 锺祝堂1000元
    张辑藩1000元 锺定柱1500元 郑炼光1100元
    锺秀堂2000元 曾垂枫2500元 锺志平1000元
    锺子波1000元 赖映芬1000元 赖影彩1000元
    锺小满1000元 锺看柱1000元 张德奕3000元
    茶阳镇政府1000元
              大埔县城古村联谊会
               2013年5月30日


   
宣传《古村之声》的网络工作者--古村青年锺锦堂
    锺锦堂乡亲,是义柱乡亲的公子。县粮食局工作。他热爱《古村之声》,几年来,默默无闻为《古村之声》上网做了大量工作,成绩显著。
    2007年10月,古村(大埔)青年俱乐部在县城成立。同时为《古村之声》建立了网站,由锦堂负责网站工作。他为了把1-9期《家书》、10-58期合订本、59--87欺未合订的进行规范和统一,以便于手机上网浏览。上任后不久,即准备进行此项工作。他将此想法告诉编委,得到编委的重视和支持。派人前往永定印刷厂,要求厂方把原版资料给我们拷贝回来,但厂方说并无存底。又多方搜寻1-9期的《家书》,经几一番波折,最后在旅永定乡亲锺梓材处找到。
    由于永定印刷厂没有《古村之声》原始版拷贝,这给重新整理工作增加了难度。网上重版工作,必须要按原版扫描上传上网。为了便于网上阅读,锦堂又对原1--9期的《家书》及以后的《古村之声》经过文字输入,一字一句输入电脑,再进行拷贝、发邮件……然后校对、修改、排版……等复杂程序,任务艰巨。锦堂凭着一颗热心,排除万难,以坚强的毅力,利用双休日,每天坚持完成一期,耗时三个月,终于把《古村之声》1--57期原版展现在读者面前。
    锦堂不但把《古村之声》工作做好,还将乡亲投到网站的稿或自己制作的有关古村乡情的文章、录像、图像、照片一一输入《古村之声》网站并进行分类,使《古村之声》网站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每当《古村之声》出版后送给他上传,全球有网络的古村乡亲就能在当天或当晚阅读到乡讯报道。(锺橡柱)


    锺卓才先生逝世六周年祭
   
音容宛在  风范长存
    旅星侨领锺卓才先生于2007年在新加坡离世,享年86岁,迄今已六周年矣,其生前爱国爱乡、急公好义、乐善好施、扶贫济困、敬老尊贤以及各项公益事业,捐资逾千万元。从1970年末至2000年初的廾多年中,为创办古村中学、重建古村小学、捐建乐龄俱乐部、诊疗所、侨联会以及捐建桥梁、道路、水利设施等,其项目不胜枚举。
    卓才先生热爱桑梓,泽及县、镇和古村之邻里,如大觉村大桥、高坪大桥、龙溪大桥、龙骨坪抗旱机械、青溪长丰村桥梁等,卓才先生均予以捐助。时至今天,邻村受惠之父老乡亲,犹不忘卓才先生之大德,口碑娓娓。人们说卓才先生慷慨捐资,有求必应,其实不仅有求必应,而且主动询问有何建设项目,一经提出,在考虑后即允诺捐资。
    卓才先生爱国爱乡的高尚品格和卓越的贡献,受到梅州市政府、大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分别授予“梅州市荣誉市民”和“大埔县荣誉市民”光荣称号。
    卓才先生对居留国新加坡亦频频为社团捐资,声誉卓著,先后荣膺“新加坡客属会馆”副会长、荣誉会长;“新加坡茶阳(大埔)会馆”会长、“励志社”社长等职务。由此可见卓才先生富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志向和宽博胸襟。
    最近,遇见县一些文艺界人士,他们谈到80年代前往新加坡访问演出时,华侨中最为热情和慷慨大方者,要数锺卓才先生,他对县文艺代表团的参观访问和演出,都关怀备至、赠予豪爽大方,令人久久难忘。
    卓才先生生前曾对笔者表示,计划成立“锺卓才基金”,让百年归世后,对家乡的建设、敬老尊贤、文化教育等公益事业继续作点微薄之力,其关爱家乡殷殷之情,溢于言表,可惜其夫人贺素珍逝世后,他又一病不起,致宏愿旁落,实为遗憾。不管卓才先生逝世多年,但其过去对桑梓作出的巨大贡献,赢得人们深深的思念,良好的口碑永存。
    《古村之声》曾多次报道,卓才先生为家乡建设的慷慨捐资是古村历史上第一人,是空前未有的。可喜的是古村后继有人,自卓才、赖荣兴先生身故后,热心家乡建设作出贡献的后起之秀,大有人在。如赖汶忠、赖汝衔、赖映辉、锺勇、曾令汉、曾令坚等乡亲。相信卓才先生在天之灵,亦当含笑而自慰也。(再生)


   
深圳行
    埔城古村联谊会本着与海内外乡亲加强联系、交流情感、联络乡情的宗旨,于5月7日至8日前往深圳,向旅深乡亲汇报筹办新购会馆、装修和新会馆乔迁庆典筹备工作。一起前往的有埔城古村联谊会主任曾垂嵩、常务副主任曾垂滚、副主任张衍梧、秘书曾垂敏等领导。在此期间,得到赖汶忠、赖汝衔等众多乡亲的热情款待,有些乡亲还为联谊会捐助活动经费……我们一定会把旅深乡亲对家乡公益事业的真情厚意带回去,作为今后的工作动力,不负众望,更加努力把我们古村的公益福利事业做得更加美好!
    衷心感谢旅深乡亲的热情支持!(埔城古村联谊会)

    感谢信
    我--李煌英,因近期身体不很好,曾两次到梅州市人民医院就医。村中常有乡亲说:“古村乡亲锺海柱教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工作,对前去医院就医的乡亲都非常关心”。这次我要去梅州市人民医院就医时,事先与海柱乡亲联系好,我到医院时海柱乡亲已与医生联系好了,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我的病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在治疗期间,海柱乡亲经常前来看望我,还为我送来好些必用品。海柱乡亲确实是一位助人为乐的好乡亲。我终生难忘,我借助《古村之声》对海柱乡亲说一声:“海柱乡亲,谢谢你!辛苦了!祝你好人一生平安!” (李煌英)

    澳门、珠海之旅
 
    埔城古村联谊会常务理事会有关人员承蒙热心乡贤赖映辉夫人范秀云女士赞助,于四月十一日至十三日在澳门、珠海进行参观学习、联络乡情。
    十一日上午9:00时,乘中旅专车前往梅县机场,12:50时又乘班机,至珠海机场,十二日前往珠海拱北口岸往澳门,十三日上午回程至珠海,14:50时在珠海乘班机返回梅州大埔温馨家园,结束愉快旅程!
    在这三天的旅程中,各地风物人情、名胜古迹,旅途乐趣一幕幕尽收入眼底——十一日到达有百岛之称的浪漫城市珠海后,我们就去参观珠海市最大的旅游景点--圆明新园,第二个景点——景山公园。
    十二日上午9:00时,我们来到珠海拱北口岸往澳门,10:20时参观澳门最具特色的〔大三巴牌坊〕(原为圣保禄教堂,由耶稣会会士于1602年兴建。1835年的一场大火几乎烧毁了整个教堂,只剩下现在的大三巴牌坊,牌坊上的雕塑诉说着有关天主教在亚洲传教的故事);12:20时,我们又去参观澳门的起源及古老的庙宇--妈祖阁,阁内分布有正觉禅林、后德汪洋、观貂殿、观音殿、詹顼亭、万派朝宗,处处殿、阁香火弥漫,人头涌涌。许多善男信女,各方游客以及外佬、洋妞掺杂其中,摸肩擦背川流不息;12:00时,导游又带领我们去参观1999年澳门回归纪念广场--金莲花广场,滔滔不绝介绍着澳门的天文地理、人文地貌、过去和现在。其中他讲,澳门遍地都是赌场,来澳门的游客,都要去赌一赌,碰碰运气,不然,就白来一趟了。
    十三日上午,从澳门回到珠海后,坐上旅游车,前去参观珠海著名的情侣路、珠海渔女像,这座雕塑已成为珠海市的象征。珠海渔女像高高耸立在海岸边远远的海平面上,周围分布着一束束、一颗颗巨大的海石。
    这次澳门、珠海之旅,难忘的事物多多。收获最大的是与旅居珠海和澳门的家乡亲人锺浩柱伉俪、曾德洪夫妇,张发征,锺巨柱、锺党柱昆仲的见面、促膝谈心的情景,他乡见老乡,热泪盈眶!一见面,大家少不了相互问候和祝福。亲人相见,直至夜阑人静,大家才依依惜别。(锺橡柱)

    古村的“粄”文化
    “粄”字,字典中找不到,是客家人的方言字。
古村人的粄类食品品种很多,膝头粄、砻床粄、艾叛、芋叶粄、禄水粄、人丁粄、层子粄、糕子粄、印粄、薯粉粄、鹞婆粄、仙人粄、粄桃、粄钱子…等等。其名称的由来,有以形状得名的; 有以原料得名的;有以制作方式得名的;有以其意义得名的……种种式式,简直可以称得上粄文化。
    在诸多的粄类食品中,以膝头粄、人丁粄、鹞婆粄富有趣味性。
    小孩满周岁时,要办“对岁喜庆”,做的粄就叫膝头粄。膝头粄名称的来由,不是取其形状,也不是取其制作方式等等,而是以其意义得名。
    要了解膝头粄的含义,还需从一句俗话说起,俗话说:掌(牧)牛有嬲,掌马有骑,掌羊跌烂膝头皮。羊群四散跑,时而食人家的菜,时而搞坏人的庄稼,掌羊的人顾得了这边顾不了那边,疲于东奔西跑,常常跌烂膝头皮。
    小孩周岁后是学行阶段,难免容易跌倒,俗谓“跌高跌大”,所以,对岁喜庆做的粄就叫膝头粄。象征贴膝头,取其护膝助行走的意义。
    人丁粄,似乎多年未见了,许多年轻人可能不知道。人丁粄是丧家在治丧期间及做七、周年、三周年时的祭品,用硬米糙加红粬挫成长约15公分,粗约直径3公分圆条形的红粄。正如人们做寿衣,备棺木,明明是为身后事做准备,却自我安慰为“驳寿年”一样,死了人,希望通过做人丁粄,象征从此人丁兴旺。而人丁,当然指的是男丁。
    鹞婆粄是生小孩满月时做的粄,因为做满月有一个“抛鹞婆”的程序而得名。
    传统粄食,在民间流传的历史悠久,其中最为讲究的要算砻床粄。过新年或隆重的迎神赛会、作大福才有做。一床砻床粄,要用约一斗二升左右糯米,粉碎成米糙,用竹蔑编成直径约50公分,高约20公分的粄篮盛装蒸制。因粄篮其形状、大小似砻谷的砻甑,所以叫砻床,蒸出来的粄叫砻床粄。
    做砻床粄还有很多讲究,虔诚的人家过年做砻床粄的人当天要实行斋戒;过软性的糯米要适量掺些粳米,调节其软硬度;黄糖有特殊的香味,先要熬成糖水,糖熬的老嫩对粄的色泽优劣有作用;胶(和) 粄也很有讲究,胶粄时,边加入熬好的滚烫的糖水,边用力搓,慢慢地由稠到稀,直到两手操着粄糊捞起,粄糊淤下不断节为适度,叫裨带粄。胶粄不是把糖水胶均匀就好了,而是要反反复复柔搓拿捏,使之有韧性,韧性好的粄,吃起来既软又韧且爽口,口感好。蒸砻床粄也别有一番特色,砻床粄又大又高,普通锅盖不能盖,要用车锅盖,用大火蒸十多二十小时;为防烧锅,锅内要放一支汤匙或一只味喋,炊汤煮沸后会发出咯咯咯的声音,有经验的人从其响声的快慢中,可知锅内炊汤的多少,以便及时加添炊汤。
    砻床粄还含有喜庆的涵义,因此,丧家当年过年不能做砻床粄,但可以接受亲戚赠送的砻床粄; 而亲戚知道某人家有孝,也都会主动送砻床粄给他过年,以缓解其“天下皆春色,吾门独素风”的不安心情。
    砻床粄以其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已成为标志性的粄类食品,深深的刻印在人们心中,但是,由于制作程序繁杂,费时间,费精力,费燃料,早己逐渐消失。前几年,九十多岁的旅台锺储文乡亲,在其女红英欲赴台探亲时,特地嘱咐她要带家乡蒸够十几小时的砻床粄,重温家乡砻床粄的风味,砻床粄深入人心,游子思念家乡的情怀可见一斑。
    一年一度蒸一床砻床粄,可不简单,过年食用、送礼之外,许多家庭还要留存一些到清明莳田时作驶牛师傅的点心。驶牛师傅辛劳之余,食了主家的砻床粄配家酿酒,隆重款待,犁耙田也特别有劲。  (锺梓材)


    相聚在母校一古村小学
    光阴似箭,弹指一挥间。我们离别母校已有三十八年了。在2013年2月14日的这一天,我们七五届的同学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到了古村小学母校。在二楼会议室召开了同学座谈会,同时,受到了张伟华老师等的热情接待。祝老师们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同学们回忆起童年时代,那时是那么可爱,天真和顽皮。当走到以前上课的教室时,同学们又想起了当时读书的情景。同学们又坐回自己从前坐过的座位,回忆那时读书的情景是那么的亲切,而今同学们都已五十开外的人了。当大家谈到各自的家庭、工作时,有的同学已当上了爷爷、奶奶了。同学们中有的已是国家公务员,有的当了老板,有的成了企业家。大家都建立了美满和幸福的家庭。但,有些同学因工作在外地,没有回来参加这次同学的聚会,聚会的同学相互问候时,远在广州市工作的曾元勋同学打来电话,因他工作忙,没有回来和同学们一起座谈,并表示祝贺。会后,同学们来到了当年读书时的教室和礼堂,大家拍了照。时到11时30分,同学们来到古村餐厅吃中午饭,席间,当年考上大学的同学锺小龙(现已是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向同学们相互敬酒。大家相互祝福、问好。一言难尽,尽在酒中。这次聚会时,我们请来了当年的老师,现已退休的勇柱老师。同学们看到勇柱老师的到来,大家拥向老师身边,向老师敬酒,祝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我们七五届同学这次聚会,大家相互了解了同学的生活和工作,加深了同学的感情。我希望同学们能在离校四十周年时再次相聚在母校—古村小学。在此我祝同学们在新的一年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七五届同学锺爱堂于深圳
    四十周年相聚母校联系电话:
    古村锺辉堂:13431806098
    茶阳曾垂用:13825919516
    深圳锺爱堂:13728841289


    贺埔城古村联谊会乔迁新址
    花迎柳引富城东,初夏门开蝶恋红。
    古邑朱墙藏紫燕,新楼绿瓦聚贤雄。
    万川绘入堂中画,千嶂飘来故里风。
    绪语情怀连四海,齐将谊会办昌隆。
                (大夫第:锺子邦)
   
古村联谊会有新会所
    赋七律两首以贺
            (一)

    为迁会址购新房,“两赖”乡贤大力帮。
    慷慨解囊捐巨款,热心公益济时方。
    明楼清阁迎宾客,福地乐园引凤凰。
    誉满客都成独秀,皆因会所绩辉煌。
            
(二)
    联谊组织有新家,美丽堂皇装饰佳。
    灯灿窗明空气好,厅宽室稚景研绔。
    办公活动顺民意,娱乐休闲度岁华。
    小报风骚扬内外,文人墨韵绽春花。
                            (黄新)
   
《美丽古村》诗两首
             (一)

    功劳嶂峰耸云天,庵边潭水泛清涟;
    青山绿水故乡好,人勤春早兆丰年。
             
(二)
    改革开放重着鞭,千军万马奔向前;
    天翻地覆慨而慷,千年古村唱新篇。
                      张红都(深圳)


   
“长病巫孝子”的我见
    社会上时而可以听到一种论调,叫做“长病巫孝子”。好像因父母“长病”而不孝是应该的。
    可怜天下父母亲的一生,不但要养男育女,只要还有一点能力,都要为儿女默默付出,直至年老什么都不会做了,在家庭中还要起“一把锁”的作用。“家有一老胜过一把锁”。
    可是到最后,什么心血都榨干了。连“锁”的作用都起不了了,变成“长病”了,却得到“长病巫孝子”,不孝是应该的结果,好不令人心酸!
    真的长病巫孝子吗?我看非也。别的不说,就拿古村来说,长病的孝子多多,大夫第的说曾伯婆多年瘫痪在床,词臣伯一家十分贤孝,得到村人的称赞;十多年前,古村年年评选好儿子、好媳妇;近年《古村之声》报道的古村人的孝行,已连续报道了七篇,就是很好的例证。
    因此,笔者认为“长病巫孝子”应该改为“长病见孝子”。“孝”与“不孝”,要经过长病的考验,才能见分晓。经过长病考验仍然是孝的,才是真正的孝子。不能以“长病”作为不孝合理化的借口。(锺梓材)

    鸣谢
    承蒙海内外乡亲关心家乡,为家乡各项公益事业慷慨捐资,各有关单位感激之余,诚表谢意。兹将捐资芳名分列如下:(恕不称呼)
    一、捐助《古村之声》经费
    捐200元:张俊裕
    捐100元:赖媚英、李煌英
    二、捐古村小学“六一”活动经费
    捐5000元:赖汝衔
    捐200元:古村村委、古村乐龄俱乐部、曾垂文
    捐100元:古村教育基金
    三、捐古村幼稚园购玩具经费
    捐9000元:赖汝衔(独资滑梯一套)
    捐500元:曾佑荣、曾佑斌
    捐300元:锺小满、锺团柱、锺辉堂
    捐200元:曾垂燕、曾招萍、曾令华、曾垂文、郑宏卫、锺何柱、锺建柱、杨学锋、曾维勇、锺兴华、锺子昌、张奉潘、锺演祥、锺君才
    捐100元:曾垂利、锺健华、赖托华、锺常柱、锺佳堂、胡始云、锺东堂、锺昭堂、锺小勇、锺康柱、锺盘生、锺欣堂、锺钦柱、曾维纪、锺枫柱、锺醒柱、锺祟柱、锺桂堂
    四、捐埔城古村联谊会
    捐25200元:范秀云
    捐20000元:赖汶忠
    捐15000元:赖汝衔
    捐10000元:曾令坚
    捐8000元:曾令汉
    捐5000元:锺巨柱(港币)
    捐3000元:曾佑斌、张德奕
    捐2000元:锺安柱(香港)、赖堪贤、锺秀堂、曾垂枫
    捐1000元:锺浩柱(上新屋)、曾德如、曾佑丽、锺祝堂、张辑藩、 锺定柱、郑炼光、曾佑荣、锺小满、锺子波、锺志平、茶阳镇政府
    捐700元:赖映芬
    捐500元:张发兴、锺贤柱、锺东升
    捐400元:曾小垂
    捐300元:曾垂定、曾佑彰、赖德珍、张发征、赖影彩、锺虬柱、锺梓材、赖周荣
    捐200元:曾垂我、曾德洪、赖海云、张衍进、曾垂燕、张建温、锺福生
    捐100元:锺亮堂、杨维桓、曾玉琴、曾小惠、赖有华、锺志军、锺辉堂、锺锦堂、锺伟堂、赖素芳、吴玉梅、锺晴英
    五、传经堂大门坪铺筑水泥地板
    捐6000元:佑斌
    捐5000元:垂枫、佑荣
    捐800元:垂丰、垂通、佑彰
    捐500元:垂奖、垂文、小垂
    捐300元:德洪、德鹄、维锋、垂滚、垂敏、垂嵩、垂东、垂富、垂燕、垂涛、垂尊、任芳、佑平、佑丽、秀莲、佑娟
    捐200元:祥金、祥银、维营、维栋、维纪、维共、志宏、垂帮、曾铖、垂应、瑞祥、瑞兴、佑兴、佑进
    捐100元:德忠、维糜、维勇、维导、维铁、维城、垂迈、垂盼、垂宽、垂广、垂训、垂耿、垂瑛、垂卫、垂道、垂我、垂利、垂顶、志平、垂慨、垂景、垂多、垂恩、垂远、彩萍、佑全、佑村、佑登、佑琴、佑干
    捐50元:荣芳、佑昌


   
讣告
    锺缠材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1月3日逝世,享年83岁。
    锺定芳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2月23日逝世,享年67岁。
    锺仿材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3月31日逝世,享年80岁。
    锺续柱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4月20日逝世,享年78岁。(科头人)
    曾来娣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5月10日逝世,享年7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