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之声

《古村之声》第38期(2000年6月出版)

古村之声
GU CUN ZHI SHENG
38期 2000年6月出版
古村小学隆重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
    6月1日上午古村小学举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并邀请了古村村委会、乐龄俱乐部参加,与会者共计260余人,集会由锺子昌老师主持,曾牡丹同学代表少先队宜读“六一”献词:
    “神州新绿,笑脸张扬,万物滋润,幼苗成长。今天,我们终于盼来了“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代表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祝同学们节日快乐。望着一张张乐呵呵的笑脸,穿着美丽的节日盛装,我们不能不为新中国的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生活在美好、幸福的和平年代,应该想念革命先驱者的生命和热血换来的,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所以,我们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长大立志报国,把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作为己任,努力完成。我们的生活水平虽然大大提高,但是,国民素质仍处于比较落后,党中央为提高国民素质,正在提倡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富而思学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做到在学校做个“四有”的好学生,在家里做个听话的好孩子。同学们:为完成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使命,共同努力吧!
    最后,祝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再祝同学们生活过得更美好!谢谢大家”。
    接着,由郑可信校长讲话: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在社会主义新形势哺育下,应该努力学习,天天向上,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跨世纪的新人。同时,还阐述了解放前后的对比;过去,因生活困难,对读书问题,虽有聪明也不能就读,致出现不少文盲。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生活得到改善,重视文化,尤其目前,改革开放带来了生机,男的读书,女的也读书,做到男女平等,所以,今天的儿童们,应该刻苦认真学习,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郑校长还对锺均柱先生慷慨捐资5000元购买电化教育设备,表示感谢。
    会后,开展卡拉OK演唱,共7个班选出代表参加,计近30人次,其中锺兴维(锺辉堂之女8岁)曾雪芬(曾垂带之女7岁)锺志衍(锺勤堂之子11岁)三位同学演唱得各有千秋,音感好,有节奏,表情活泼,具有一定的音乐天赋。每场演唱都受到同学们的献花和全场热烈掌声,这次演唱,还有不少群众在校门口观看,大家认为卡拉OK表演是个演唱的好形式,同学们又喜爱,起到在大众场合里锻炼胆量,练习嗓子的作用。
    最后,还进行游园活动,每位同学可以领到一份“六一”礼品(文具类),另加抽奖,幸运者又可以得到珍贵奖品。该奖品是由“大埔县城古村联谊中心”赠送的。(政材)
    杰出女科学家锺邦柱
    据台湾有关报纸报导,台湾科学委员会为鼓励青年学生学习科学,于3月4日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一场“与女科学家对话”的座谈会。被邀请的科技领域中的杰出女性代表,计有台湾研究院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锺邦柱,以及台湾科技大学电资学院院长、台湾研究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和工艺技术研究院化工所副所长等四人,座谈会吸引了400多位高中学生参与。
    锺邦柱在其研究的领域中时有论文在世界性的学术杂志上发表,其论说、结论常被权威学者在自己的论文中引用。每年国际学术会议中心,总有三、五次去函台湾研究院,邀请锺邦柱前去演说,指定演说题目和时间,如演说30分钟,另30分钟为解答会员专家们提出的问题。所以台湾“中央”报称她是杰出的女科学家。(锺锒材)
    古村中学  捷报频传
    古村中学,注重智力开发,加强素质教育,注意培育优秀人才,初见成果。就今年上半年,选派初三学生郑冠青参加“全国初中物理知识竞赛”荣获广东省赛区三等奖,获得广东省教育厅和广东教学研究会颁发的荣誉证书。其辅导者张广辉老师获得优秀辅导老师的光荣称号和获奖证书。选派初一级学生锺声贤参加梅州市数学竞赛,荣获大埔赛区二等奖。辅导者何细珍老师被授予优秀辅导老师称号。选派初二级学生锺菊花参加梅州市数学竞赛,获大埔赛区三等奖。张金华老师参加茶阳镇“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演讲比赛,获三等奖。
均获奖品和荣誉证书。另外,古村中学还以卓才先生奖教奖学金对获奖师生进行嘉奖。(郑可文)
编者按:
    本期转载台湾报章有关女科学家锺邦柱博士科学研究成果的报道。锺邦柱是古村旅台乡贤锺淼材先生的二女儿,现任台湾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对科研工作卓有成效,在国际上颇有名气。
                 
生出阴阳宝宝  向锺邦柱求救
    “刘先生、刘太太,你们可以替德华改个名字了,她,是女生”
    “什么?!”
人类一出生,通常都很容易能够分辨出是男是女,但是总是有些上帝开的小玩笑,让病患出现阴阳人的情况,有些病例是性器官有男有女,也有的是女性病患的男性荷尔蒙过多,长出过长的阴蒂,看起来被误会为男性,一直到青春期才发现“他”是“她”。                  
    产前可检查出来
    为了解决这些亚当与夏娃的合体问题,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锺邦柱研究发现,父母基因中若各有一条染色体有误差,就会发生阴阳人的情形,进一步能在产前检查中预知,并可以在母体内进行修补,或出生后立刻检测性别是否有误,以避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伤害。
    有些疾病是很容易被发现的,但是亚当与夏娃合体的疾病却是要等到少年十五、二十岁时才会发觉“怪怪的”,过去医学不发达的时代,患者甚至一生都没有发觉,直到因为体内电解质分泌不平衡而容易休克,送医院检查才会发现,医生也难以启齿,只好告诉做爸爸妈妈的,替孩子改个名字。
    这种情况常造成父母、双方家族、患者本人极大的冲击,原先告诉亲朋好友生出来的是小女儿,一下子变成男生,亲友们都会觉得奇怪无比,甚至在重男轻女的家族中,若孩子从男变女,问题就更加严重了。
有两种解决方案
    锺邦柱研究许多案例,收集各病患的血液样本,来了解这些基因的问题和位置,目前已经结合各医院医师,形成通报网,若有阴阳人案例出现,就会通知锺邦柱,只要10CC的血液,锺邦柱就能检测出患者的问题在那里,以期找出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解决阴阳人问题的方式有2种,第一种是治标的方法,用手术将多出来的男性器官拿掉,再重建女性的器官,但这种方法只能解决部分问题,还必须加上第二种治本的投药方式,以协助患者调节体内的荷尔蒙,使器官、内分泌都调整到正确的状态。
    锺邦柱解释,这类的患者必须终生食用类固醇,但因为类固醇副作用大,要小心投药,量也不能过多,以防止副作用出现。
正常看待阴阳人
    虽然外界对於阴阳人印象都是负面的,觉得他或她们不正常、娘娘腔、恶心,但是锺邦柱却以看待病人的同情心来了解他们,因为这是一种基因问题所造成的隐性遗传疾病,如果自己体内也带有不正常的基因,虽然没有在自己身上表现出来,却也有可能在下一代身上出现,因此,对这些性别异常者不需要抱持负面的态度,毕竟这是一种无法选择的先天性疾病。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锺邦柱发现,女性才是性别起源的第一性,因为性别的起源是XX,也就是女性的基因,男性基因是X加上Y,才会表现出男性性徵,有许多小医院便因此以绒毛膜穿刺测验婴儿是男是女,再让求男心切的父母决定是打掉或留下,锺邦柱认为这是非常不正确的行为。
    身为女性科学家,研究男女荷尔蒙问题,锺邦柱自觉当女生也很好,只要不限制什么该学、什么不能读,男孩女孩一样好,只要是正常的,男孩、女孩都好!就算是基因有问题,也有锺邦柱的研究可以帮忙。
     家 书 抵 万 
《古村之声》创刊十周年侧记
    大埔县被称为粤东的“山中山”,然而在距县城36公里的小山村,却有个闻名全国、全省的茶阳镇古村乐龄俱乐部,它所办的《古村之声》小报一纸风行,家书抵万金。
    3月18日,山区还是春寒料峭,阴天吹着北风。我一早乘古村联谊中心专车,应邀从县城出发,参加《古村之声》创刊十周年座谈会,来自闽永定,粤梅县、大埔,二省三县代表和村委会、编委会共四十多人先后到会。乐龄俱乐部挂满从《家书》到《古村之声》的几十份报纸,各方贺诗也用十余张红纸张挂,充满喜庆气氛。大家见面互致春天的祝福,洋溢着温暖亲切的情谊。
    《古村之声》的前身是《家书》,创刊于改革开放的1990年3月。最初为钢版刻写油印八开单面,后改为打字油印八开双面、四开双面四版,第十期正式名为《古村之声),改为四开铅印版小报至今,现已发行了三十八期,为季刊。印数也由原先每期350份,逐步增加到现在每期500份,其中寄往全国十几个省市区以及港澳台、新马泰、美国、澳州等地乡亲400多份,成为大埔县最具地方特色的村办乡情侨报。最难能可贵的是主编锺式彰,以十余笔名撰稿,及时翔实报导家乡信息,与乐龄会员锺政材先生配合默契,为每期报纸寄发,收复信件,现二老合为155岁,他俩十年如一日,义务奉献,令人钦敬!
    1996年8月8日,古村遭受百年不遇洪水,村中桥断屋塌,田园冲毁,还死了7人。《古村之声》及时向海内外亲人报导灾情和抗洪救灾动人事迹,赢得260多人四面八方伸出支援之手,接受捐款捐物26万余元,为重建家园打下基础,起到巨大的宣传作用。
    海内外亲人收到《古村之声》,如聆听家乡父老乡音,捧读家书,情意绵绵。它向亲人介绍家乡建设文明进步风貌,它向亲人讲述村中古迹人文历史,它向亲人倾诉家常同悲同喜,它生动的描述诗文并茂,成为团结激励海内外乡亲的连心桥。海内外乡亲也热心为自办刊物捐款,目前有办刊基金6万余元。现在,古村乐龄俱乐部有藏书5000多册,村民随时可借
阅,比起许多村老人热衷于打麻将,确是天壤之别。因此,只有2000多人口的小山村,闻名遐迩。古村乐龄俱乐部于1991年7月,获北京中国老年报社授予“老人活动室特别奖”锦旗,全国仅十家;于1998年12月,获广东省文化厅“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1990年12月,省总工会、省社会保险事业局授予“先进退休职工之家”;1989年,梅州市文化局授予“先进文化室”;1990年9月,获市老干部局“两个文明先进单位”奖;1995年10月,市社会保险事业局授予“退休职工之家”。此外,获县、镇级奖多项。毫无疑问,《古村之声》在推动社会文明建设中,起到了积极的宜传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古村之声》又将成为珍贵的历史档案。
     值此《古村之声》创刊十周年之际,衷心地祝愿《古村之声》在新千年更上一层楼,并以鹤顶格赋诗一首:
古国昌明四海扬,村芳远播话衷肠。
之音十载凝心血,声誉日隆小报香。
                                                      (蓝巨案)
古村烤烟、西瓜获得好收成
烟农果农收入成倍增长
     多年来古村种植烤烟、西瓜有了习惯,也尝到了甜头,今年烤烟扩种至114亩(不包括自然村),西瓜60亩。由于采取技术培育秧苗,用科学方法管理,生长良好。至目前为止,西瓜采摘已近尾声,共收获西瓜30多万斤,(最大者一只达30多斤)总收入在15多万元左右。烤烟亦全面摘烤销售,计收入5万斤,因质量好又卖得好价钱,总值30万元之度。烟农、果农收入倍增,皆大欢喜,笑逐颜开。
    种植烤烟年年收入比较稳定,但数年前,全村种烤烟百余亩,开始生长良好,一片绿芊芊,县的烤烟现场会在古村召开,未几,一场冰雹从天而降,把全部烤烟打个稀巴烂。烟农付出的经济和辛劳代价,付诸东流,而这是不可抗拒的天灾,徒唤奈何而已!(楚材)
   梅坎铁路铺轨工程已告完成
5月13日乐龄俱乐部组织会友10余人,自费乘车前往溪口参观梅坎铁路辅轨工程施工。该地群山环抱,峡谷壮丽,汀江河畔,机声嗡嗡,辛勤的工人们正在安装铁轨。这条线是由茶阳西湖隧道穿过青溪天阴山洞,架桥跨过溪口花果一带,远眺东西拱道出入口宛如金龙出洞,十分壮观。
在溪口憩息片刻,即登山至50—60米高开机的地方,因无讲解员介绍,只得放眼观察。近看它的框架结构和混凝土的铁轨,全部使用预制的,不论平地高空差距,机车到那里,就安装到那里,主要利用空气压缩机,推动机械操作,巧妙驾驶,能进能退,十分灵活,如此宠大的动力是罕见的。它的吊机标明,承受可吊重量160吨,长度20余米。过去辅轨,先行人力清道基础,枕木安装,既费时间,又费劳力。抚今追昔,真是天渊之别,由此可见,当前大型建设,必须有现代化的设备和有创新,有智慧的杰出建设者。
    铺轨工程系铁道部第一工程局承建,据说,已订有安全质量、包保责任制和时间,因此,施工人员夜以继日的施工,铺轨工程已于六月初接通福建路段,年底可以通车,这条线建成通车,由广州至福州至少减少里程515公里,深圳至厦门减少里程1150公里,使乘客和货物运输可节约很大费用。
    这次参观,大家大开眼界,领会宏伟的工程,现代化的设备,艰险的操作,科学建设的成就,耳闻不如目睹,展显眼前。参观后,经摄影留念。(政材)
    来 函 照 
《古村之声》编委:
    我太宁村民委员会为重建太宁小学,特委派村委谢诗强书记、小学曾垂用校长前往新加坡筹集建校资金,在新加坡期间,承古村旅星侨贤、新加坡茶阳(大埔)会馆会长锺卓才先生和其他旅星侨贤的热情接待,并慷概捐资,我们太宁全体村民和学校师生表示由衷的感谢。为弘扬捐资者热心教育,兴学育才的祟高风范,请借贵刊一角,披露支持建校而慷概捐资的诸位侨贤之芳名,有费精神,谢谢!
    此候
撰安
(茶阳镇太宁村民委员会、太宁小学同启)
附捐资者芳名: (一)认捐人民币者:
锺卓才先生18000元   张瑞达先生18000元
张云翔先生18000元   张喜达先生18000元
罗焕文先生5000元    张仲勇先生2500元
张伟达先生2500元    沈利华先生1000元
张群达先生1000元    李亦勤先生500元
张荣达先生500元
    (二)认捐坡币者:
饶尚炽先生5000元  张淼达先生3600元
李隆钢先生1000元
    对捐资18000元者,于教工大楼落成时一室冠其芳名并悬挂玉照;捐资500元以上者,勒碑纪念。
    耕山种果 大有可为
    古村司马生产组建立自来水厂后,着眼于耕山种果。近年,在大窠里至罩捞坑一带约千亩的荒田荒地上进行开发,种下蜜柚、柑桔、沙田柚、双华李、水蜜桃和青梅等果树100亩。为了便于管理,发挥组员的积极性,司马生产组采取个体经营,谁种谁收的办法。该组还考虑山地面积大、土质疏松肥沃,除鼓励组员扩大种植,增加收益外,还同意其他组的人到该山地种果,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这个从大局出发,与人为善的风格,值得称许。
    已种下一百亩的各种果树,初见效益。今年收入25万元左右,不仅增加了组员的收入,还为市场提供了物质的需求。古村山多田少,村民历来外出工作、经商和打工者甚众,现据一些在家耕田、种果的农民说,当今科技发达,种养有新科技指导,收益成倍增长,耕山种果和养殖的收入,比外出打工的收入还强,可见山区发展经济潜力很大,耕山种果大有可为。
(白丁)
师生同谢锺卓才先生
卓才先生,旅星侨贤。年将耋寿,
故里情牵。倾心教育,出力出钱。
欣逢千禧,关注校园。奖学奖教,
金额万元。生活设施,又助六千。
卓育英才,功德绵绵,乡人称烦。
师生感恩。借助之声,以表拳拳。
                              (古村师生)
    姓 氏 趣 
     在一次座谈会上,主持人为我介绍一与会者,说:“这位是女经理”。我想明明是堂堂男子汉,怎么称“女经理?”及至对方递过一张名片,方知他确是某市公司经理女X X。稀姓也,不免叫怪。
据《中华姓氏大辞典》统计,截至目前,我国56个民族的姓氏已达11969个。其中稀姓数以万计,且十分有趣,如色彩类有红、赤;植物类有竹、菊;动物类有鸦、雕;金属类有铝、铜;数字类有一、拾、亿;杂品类有针、锁、缸、锅;贬词类有死、尸、爬、痛、丧等等。
     以上是单字姓,约有5313个。还有双字姓4311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71个,五字姓96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和九字姓1个。
    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现用姓氏大约仅有三千多个。其中大姓人数越来越多,小姓、稀姓人数越来越少,甚至有最后消失的趋势,这是世界各地姓氏进化的普遍规律。(锺锒材辑录)
    石 牛 的 传 
    小时候,每当闲暇无事或夜幕降临,母亲常常给我讲一个又一个美妙有趣的故事。“石牛的传说”就是其中一个。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古村的禾苗常在夜间被牛吃了。田主询问各养牛户,都说牛关得好好的,并无夜间出去食禾之事。人们百思不解,一位心计多的老农便在夜间藏匿田间,欲探明究竟。夜深了,在膝胧的月光下,果然看见一头水牛款款走来,低下头在田里食禾。老农不动声色地耐心观察,待牛吃饱走时,又猫着身子紧跟其后,一心想看它回到谁家。牛溯溪而上,他蹑手蹑脚地跟到同左弼村交界的抱头地方。只见它转头站着,屁股朝向左弼方向,拉下一堆屎,然后蹲下不动了。老农等待良久,仍无动静,走近一看,哪有牛的踪影?眼前躺着的竟然是一块大石头!那石头酷似牛形,后边那块小的石头,形状也酷似一堆牛屎。_原来,食禾的是一头牛精!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牛精食禾的消息便在全村传开了。人们还说此牛精是“食古村屙左弼”的。自从牛精食禾之事被识破之后,就再也不能出来
食禾了。
    石牛附近溪畔,生长着一种叫桂珠粟的野草,结出的果实比黄豆稍小,椭圆形,中空,很坚硬,似晶莹的翠玉,小孩子喜欢用针线把它串起来做手链、项链。笔者孩提时期,常和兄弟姐妹去抱头摘桂珠粟,累了就骑在石牛背上玩,手里拿着“牛虽”,一边作赶牛状,嘴里吆喝着:“晦、晦、晦,看你还能来古村食禾不?”一边闻着花草的芳香,领略周围的山村物景,回味着母亲讲的石牛精的故事,心里总是美滋滋、乐悠悠的。
    如令,这块牛石已于修建古村至左弼的公路时被炸碎作筑路材料,不知炮石时有无看到它的“肠肚心肝?”
    石牛虽然不在了,可是,有关它的美妙传说和古村那绮丽的风光,犹常常令我魂牵梦萦,浮想联翩。(锺梓材)
    悼 念 曾 祥 
    我从茶阳的电话中传来噩耗,祥案已架鹤西归了,我不禁怅然而流下哀伤的泪水。回眸岁月悠悠,浮想联翩,我和祥案有多少难以忘怀的往事。
    论曾家辈数,我比祥案低四代,然而按年龄,我却比他大几岁,因此他称呼我持哥,我却喊他祥案,数十年来从不改变。
    一九四二年我刚到昆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侵占了缅甸,德优叔由仰光撤退到昆明来了,当时他很关心古村的教育问题,询问我有多少正在读中学或大学的古村人,有无贫困学生?他的意图是想赞助一笔费用。于是我首先提名曾祥案,父母务农经济困难,德优叔立即答应汇款,汇那笔钱是足够祥案读完初中课程。
    祥案自初中毕业后回到家乡去当上了古村公学的老师,在抗日战争年代,老师的待遇菲薄,加上物价飞涨,是以斗米来计算,折市场价发薪水。因此老师只能自己糊口,谈不上接济家庭,祥案鉴如此境况,给我来信,盼望我能代谋职业。恰好我在柳州和维鹏哥郑永朋筹备益华药房,正需要职工,经我提名而股东同意后,即电报要祥案速来,一九四三年八月十八日,他来到了柳州。是时,我俩是单身汉,同住一间房,彼此的兴趣爱好相投,清晨跑步到柳侯公园打篮球,午后五点多游泳跳水在柳江边,我购买很多各类书籍,我们相互阅览,共同探讨,进行评论,请来华侨康明教授英语,看电影逛马路都在一起,朝夕相处,形影不离,情深如手足。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了侵略步伐,一九四四年夏天,对桂林、柳州进行狂轰滥炸,长沙沦陷,衡阳失守,湘桂线紧张。我是搭乘华侨列车于九月二十日离开柳州,祥案是靠双脚走路。十一月大家才集中在独山县,际此时刻,益华药房的经理曾德优宣布遣散职工,大家只好自谋出路了。
    有一天,国军辎重汽车教导团招收学员,祥案经考试和体检被录用,十一月十日大清早我送祥案入伍,临时我脱下身上穿的皮茄克,含泪对祥案说:“我只有这件皮茄克送你留作纪念了”,接着一声“珍重”,一声“后会有期”,一直望着汽车消失在迷茫浓雾之中,我低头而深感怅然。
一九四五年六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举国欢腾,那时,我进了和成银行昆明分行的门槛。九月间,祥案由印度回到了昆明,全身美国军人打扮,显示威武神气。此时我才得知,独山一别,他被送到印度加尔加答,接受美军的驾驶培训,因为是封闭式的训练,无法通信。
我们在昆明只是相聚半个月的时间,他又不辞而别随国军悄悄地走了,直到一九四六年,祥案从青岛给我写信说他厌倦军旅生活,已借口请准了长假而回到广东。洋渭田南丰第的堂兄曾祥铨在仰光经营有方,企业兴旺发达,特邀祥案去缅甸襄助管理企业,因此祥案经香港于一九四七年去了仰光。后来兄弟运了一批货物到昆明,途经中缅边境时,祥铨企图冒险偷越畹町关卡,不料被缅警觉察,用机枪射击,祥铨中弹受伤,送往南坎医院急救,终因流血过多抢救罔效,不幸而死亡。祥案又不得已回到家乡去了,那时他和同学赖贺英结了婚。
    一九四八年俩夫妇在贵阳市创设一间小药房,虽是小本经营,生意做得红火。解放后的五二年,有人诬告祥案经营毒品生意,(实际上是少量配方的无水)被公安部门判为一年期的劳动改造,财产被没收。这样一来,赖贺英被迫携带幼小的儿女回到洋渭田,在农村环境中生活,贺英是一位勤朴善良的女性,又是自尊自信自立的女强人,祥案判刑后被遣送到晴隆锑矿场,知道他有丰富的医学技术,就遣派在锑矿医院当医生,担负门诊和检查病房工作,作出了斐然的成绩。而贺英产下一男婴后,为了减轻生活负担,毅然将不满周岁的男婴送给高一斗村谢家去抚养。与此同时,不顾产后失调的弱体携带儿女奔赴锑矿场和祥案生活在一起,共同担负抚育孩子的责任,不久,贺英获得了矿场小学当教师的职位,依然过着含辛茹苦的生活。
    一九八二年的夏天,贺英随团来昆明旅游观光。当旅行团要回去的七月十日那天,贺英特邀我一道去矿场和祥案会见。十三日中午到了贺英家,祥案下班回来,骤然见到我在客厅里,他竟高兴得蹦跳起来,和我相互拥抱。
    这时贺英已经退休了,带领外甥欢欢。所有子女都有了工作,而且成家立业(令荣有了恋人),家庭生活大为改善,全家都融汇在欢乐的氛围中。
    我和祥案再次相聚,大部分时间都在促膝谈心,倾诉衷情,彼此叙述走过的坎坷道路,我竟和他们欢快的度过了将近一月的时光。
      当我提出要回昆明时,我感谢他们再三的婉留和盛情款待,八月二日,祥案联系好小汽车,亲自送我到晴隆县城,在他的大儿子令伟、儿媳李晓兰家里住了一夜,翌日,他们送我到汽车站,我和祥案都满怀依依不舍的心情而握手告别了。
      自一九八三年以后,祥案已经时来运转,不但落实了政策,还成了一名正式的公安干部,加了几级工资,更可喜的,连同女儿令玲调离矿场到贵定县,父女同在少管所医院工作,这里的环境和生活条件优越多了。
    一九九八年亲生儿子谢德欣和儿媳赖晓文亲自来贵定,邀请俩老乘飞机回大埔县城尽点孝心,不但陪同到处探亲访友,游览风光,安度晚年,住上半年,又回到贵定的安乐窝。
     我万万想不到,正是新千年的钟声才敲响的时候,你竟撒手而去,离开了人世间。祥案呀祥案,你未免走得太快了,晴隆之别已经成了永诀,我又失去了亲如手足的亲人,怎不令我为你而悲恸啊!(曾维持)
   
    回溯在县城联谊中心的筹资过程中,还有二位乡亲动人的亲情久久不能令人忘怀。
    旅居县城的谢桃英乡亲(赖始民之母)她年高九旬开二,犹身体健好,精神饱满,耳聪目明,言谈流畅,她以勤朴善良,教子有方备受村民称赞。去年九月间的一天,联谊中心几位筹委到始民同志家商酌筹建事宜,谢伯婆从房中出来,热情地给我们斟茶,当她老人家知悉县城将筹建联谊中心时,欣喜若狂地树起大拇指赞道,这是一件大好事,村里那么多人在县城居住,难得聚会,如建起联谊中心,日后有个联络乡情,共话桑麻的场所,从家乡来县城办事,或从外地回来也有个落脚点,找人办事也就方便多了,此举一定会得到乡亲的支持。当她喜悉其儿、孙、孙女均已为联谊中心慷概捐资时,脸上露出了祥和的笑容,内心感到十分的欣慰,她说,儿孙们做了一件应做的事,常言道,粒米成箩,滴水成河,人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出点力,事业就能办成,人多力量大,古村人素来就有这种热心公益的传统美德。我虽年迈,也不能例外,理应出份力,尽份责,其儿看到母亲如此激动的样子,即对她说,我会给你出钱,母对曰:我要亲手拿出自己的积蓄,交给联谊中心,这才能真正表达我的真情实意。她老人家从房中取出一只小红布包,小心翼翼地取出一百元人民币,臭丸味道还浓浓的,在场的几位筹委无不为谢伯婆的真情所感动。
    乡亲锺宏佳(锺衍柱的令郎)在嘉应大学中文系就读,去年国庆回埔探亲时来我家作客,提及筹建联谊中心事宜,他说,乡亲们真是好样的,非常值得我学习,一定要把这个优良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我虽是求学阶段,一切学习生活费用全靠母亲退休后的微薄收入和姐姐的资助来解决,但我在生活费用中可节约开支,省点钱捐给联谊中心,聊表寸心,这是我完全能做到的。新年放假,他不坐汽车而是自己一个人骑自行车回埔,往返二百公里,当亲朋问他累不累时?他说,从体力上说是累了,但一次就省下了五十元,我心里却感到乐滋滋的。锺宏佳同学是一个消费者,在艰难的环境下,省吃俭用,为联谊中心乐捐了二百元。
    宏佳同学年纪轻轻就对家乡如此情深,关心公益事业的建设,实在令人钦佩。
    联谊中心从筹建至今,历时一年,得到近四百乡亲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热情捐资,使联谊中心的事业圆满成功。现在设备齐全,布置典雅,大方得体,财务公开上墙,制度健全,工作人员热情待客等,得到各界人士高度评价。.
    联谊中心揭幕后这段时间里,得到县统战部领导的亲临指导,老干局不少老同志的莅临,新加坡爱国侨领林松源先生的光临和慷慨捐资,青溪、长治镇的领导和离退休干部,以及兄弟乡村退休干部和村民的光临指导和参加活动。本村旅韶关工作的乡亲锺尚柱、子邦、子英贤昆仲及家属一行;深圳锺砥柱、福柱、用柱贤昆仲及家属一行,香港锺安柱,上海杨维宜,湖南张应凡,梅州曾垂枫等众多乡亲荣旅桑梓时,亲临本中心指导工作,畅叙家乡生产、生活、教育等乡情,有的特地在本中心住宿,有的在中午憩息,他们觉得倍感亲切。从村来县城办事的,或来儿女处暂住的乡亲同在城乡亲欢聚于本中心,真是座无虚席,热气腾腾。
     每天在联谊中心看书报者,看电视者,下棋者,玩卜克麻将者、小会议室促膝谈心、节假日卡拉OK演唱者,无不各尽其所好,别有一番情趣。(锺稚材)
 
(一)承旅外乡亲赞助《古村之声》基金,至深感谢,兹将捐资芳名列下: (恕不称呼)
    赞助200元者:锺肇惑、谢累英、锺锡廉、江惠英、锺琦堂
    赞助100元者:锺稚材、赖始明、锺子祥、锺国材、锺展材、锺秀材、曾丽华
    捐资50元者:张衍进、锺柏材、锺导柱
                                             《古村之声》编委
    (二)承旅外乡亲捐助本会老人福利基金,谨申谢忱,兹将捐资人芳名列后: (恕不称呼)
    锺肇惑 200元  曾丽华200元
                                                (乐龄俱乐部)
    (三)承旅外乡亲关心“埔城古村联谊中心”捐助基金,谨表谢意。兹将芳名列后: (恕不称呼)
    张应凡 100元  锺何柱100元
    曾淑芳 50元    蓝招娣 50元
                                                (古村联谊中心)
    漫话古村的“德馨堂”
    古村东山的半山腰有一座古老的楼房,叫“德馨堂”,此屋是土木结构,按地形高低构筑,最顶处是半圆形的围屋,因而整座房屋高低有序,错落有致,远看犹似一幅美丽的画图。
    德馨堂建于清代雍正年间,是锺氏十八世祖均亭公所建,迄今已近三百年的历史。屋内有大小厅九个,天井十八个,故称“九厅十八井”,屋之右片有一大厅,是主人接待来客之处,叫做“官厅”,厅内墙壁挥有前人书写的对联和条幅,显得典雅、庄重,屋之最下层有一处暗间,是为战乱兵燹时作短暂避难之所,暗间又叫“世下间”,一般不易发现。屋之右旁有一山窠,叫“萝卜兔窠”,该屋处于窠口,因地而名,又叫“窠头”。于是,“窠头”成为德馨堂的代称,人们只知有“窠头”,而不知有德馨堂者。
    该屋建于半山腰,从村中拾级而上,计有108级始到达大门,大门门楣写有“翰藻流徽” 四字,用笔沉厚稳健,苍劲有力,雄浑洒脱,不知出自何人之手,无可考证。从大门再登十八个台阶到顶层之围屋,整座楼房共有房间六十多只。近十多年来该屋廿五世孙、旅港之锺集柱先生出资指定专人负责德馨堂公共场所之清洁卫生和浇花。    萝卜兔窠之泉水清冽可口、水质优美,窠头人家均饮用此甘泉,八十年代初,该屋廿四世孙、旅星侨贤锺卓才先生捐资建一蓄水池,并安装铝管到各家户,因而用水十分方便。
    德馨堂在清代道光年间出了一秀才(一说是廪生),名叫锺梅先,字雨农,据锺氏族谱记载,梅先考取县学第一名案元,府又考取案元。梅先博学多才,但仕途不顺,仅当过广州府“幕府”多年,故有“家乡风水由来薄” 的诗句,他遗下诗稿上千篇,落在埔邑名士邝衮臣之手,邝对该诗稿很欣赏,珍重保存,不肯轻易示人。20年代末,先贤锺省我为梅先遗著不致湮没无闻,遂向邝衮臣借出诗稿进行整理,由先贤锺达云和演彰缮正付梓,印刷费由旅穗之同乡邹爱孚先生赞助(邹是长治党坪人)。诗集编成上下两册,叫《菜根堂诗集》,笔者在古村公学就读时,锺达材老师曾选授两首,其中一首是咏德馨堂的,虽时过六十多年,但尚能依稀背诵:
家住东山东,一椽破茅屋。门前两株桐,杂以松与竹。
楼下俯寒塘,菜根香簇簇。闲扫阶级云,时看峰腰瀑。
树梢瓜壶悬,墙荫桔柚熟。同居十余家,地隘不局促。
溯业自高曾,诛茅此卜筑。遗规幸尚存,愚耕贤者读。
    诗人对故居的描写真实朴素,读之琅琅上口,好似诗中有画。《菜根堂诗集》的编印已历八十个春秋,然战乱频仍和历史原因,已散失殆尽,先贤锺省我为梅先遗作不致湮没的良好愿望和苦心,亦付诸东流,诚令人扼腕叹息。
    地灵人杰,人才辈出,旅星爱国侨领锺卓才先生,旅港之企业家锺集柱先生,曾任广西柳江县人民法院院长的锺顺英(已离休)和现任大埔县委常委的锺校柱先生均出生于德馨堂,此外,毕业于大学专科、本科的大学生亦大有人在。德馨堂经近三百年的风雨侵蚀,部分建筑显得破陋剥落,八十年代卓才先生捐资数万元进行修葺,使古老的建筑焕发了新貌。(适观、调柱)
 
      △本会会友张说英因病经治疗无效,不幸于5月24日逝世,享年83岁。
    △本会会友曹桂英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6月17日辞世,享寿96岁。
    会友逝世,乐龄俱乐部均组织会友整队前往送挽联、送香仪。并在灵前致哀。(乐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