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之声

《古村之声》第39期(2000年9月出版)

古村之声
GU CUN ZHI SHENG
39期 2000年9月出版
    身在异国  情系家乡
旅马乡亲寻根观光团返乡探亲
    9月11日,天气晴朗,秋色宜人,古村迎来了旅马乡亲寻根观光团。观光团一行22人,由锺发柱先生率领,在福建各地参观后于下午二时返抵古村,当旅游车到达时,鞭炮声、锣鼓声响成一片,古村村委、乐龄俱乐部理事、组长和乡亲父老一百多人列队热烈欢迎。亲人们久别重逢,乍一见面感慨万千,说不完的话题。大家拥到侨联会大厅稍事休息后,归来的侨胞由各自的亲属带领回家团聚。如此众多侨胞组团归来,在我村尚属首次,全村为之轰动。
    观光团成员22人中,曾经回过一次唐山的有10人,其余都是侨生,从未回过故乡,而且大部分已是年逾花甲的老人了。他们在旅程中看到祖国河山的壮丽秀美,各处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而兴高采烈,但此行又不知家在何处,屋在何方向而有点彷徨纳闷。当回到祖籍地古村时,看到了自己的祖居,受到了亲属们炽热的亲情感染而欢欣喜悦。于是,在惜别时有依依难舍之感。
    12日(中秋节),远道归来的旅马乡亲为上祖扫墓,并假座上新屋(联馨堂)设席20台,宴请古村村委干部、乐龄俱乐部理事、古村中学、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和亲房戚友。午饭后,观光团一行在村委干部,俱乐部理事陪同下先后到乐龄俱乐部、古村小学、古村中学参观座谈。并热心为俱乐部老人福利基金、《古村之声》基金、小学、中学办学设施和办学经费纷纷捐资。
    此次观光团回乡,适值中秋佳节,锺发柱先生和锺前柱先生的夫人林凤玉女士分别给全村70岁以上老人各馈赠10元的“月饼费”,以示敬老之意,受惠老人均感谢不迭。据领队人发柱先生介绍,锺前柱先生伉俪原计划随团返乡的。因其夫人林凤玉女士之脚扭伤而未能成行。
    村人们对旅马乡亲的乡音未改和崇宗敬祖的优良传统表示钦佩。长期旅居异国的前辈,在一代一代藩衍中,不忘把家乡话传承下来,是十分可贵的,这次归来的乡亲,人人都讲一口纯正的古村客话,多么亲切,多么富感情!在扫墓的同时,还虔神地到祠堂拜祭祖宗,这种慎终追远,数典念祖的意识,在他们身上体现了根在祖国,源在家乡。
    寻根观光团22人中,曾经回过一次家乡的有锺仕柱先生伉俪、锺锦柱先生伉俪(均晋文公之子)、锺发柱先生伉俪(颂文公之子)、锺万联先生伉俪、锺万章先生伉俪(均李文公之子)等10人。现在首次归来的有锺强柱先生伉俪(旺材公之子)、锺贺祥先生(永领公之子)、锺万石先生、锺玉春、锺华媚兄妹(均李文公儿女)、锺志材先生伉俪(锡柳公之子)、锺铁柱先生(晋文公之子)、锺天柱先生(汀文公之子)、锺智明女士(仕柱先生之女)、黄婵玉女士(锡豹先生夫人)等12人。全团最高龄者锺万石先生75岁,最年轻者锺智明女士30多岁。
    中秋节晚,碧空无云,月色融融,旅马乡亲聚集在上新屋大门坪赏月,发柱先生高兴地敲起了大鼓,鼓声冬冬,很有节奏,间又鸣放鞭炮,增添了节日的气氛。大家欢快地赏月至晚九时许始乘车往县城住宿,以赴次日往汕头的行程。归来的乡亲领略了故乡的人情风土,由陌生到熟悉,感到家乡的美好,亲情的淳厚,表示还要再次回乡的意向,如锺智明女士宣称,在2002年她还要组团回乡观光探亲,锺天柱先生亦有组团的打算,他们的乡情多么可贵。 (式)
    身处千里外  拳拳故乡情
    初秋气候,炎署犹烈,但清晨薄暮,凉风徽拂,亦感到心身自然潇爽,正是旅游观光,回乡探亲的好时机。
    8月7日,旅澳门的乡亲锺巨柱先生伉俪率次男和侄辈一行五人,专程回乡祭祖。据透露,其次男锺豪,于本学年考取暨南大学医学院本科6年。锺豪今年19岁,身材高挑,文质彬彬,学业成绩优异,天赋聪敏,可谓锥处囊中,脱颖而出,先生感到高兴和欣慰。为此好事,特备席13台,邀请古村村委,乐龄俱乐部理事和二、八、九队60岁以上的老人参加午餐,席间,巨柱先生父子频频向客人敬酒,觥筹交错,气氛热烈,客人们表示由衷谢意。午餐后、巨柱先生为《古村之声》出版经费捐资500元,桂林堂添置盘、碗、餐具捐资1100元。又为祭祀上祖超峰公、婆太费用捐助1100元。
水有源,树有根,爱祖国,爱家乡,爱父母,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美德,也是客家人祖先的遗训。游子千里外,故乡不能忘,锺先生对此感受尤深,所以,这次特带小孩锺豪回乡,认识父老乡亲,叔婆伯姆等,使之加深故乡的感情,先生用心之良苦,感人甚深。这次聚会,大家共话桑麻,欢声笑语,畅所欲言,历时两小时多,意犹未尽。(政材)
    古村旅深锺立  考取英国剑桥
     本刊第24期以“锺立——鹤立鸡群”为题,报道旅深圳乡亲锺蕴彰先生之孙锺立(庄柱之子)17岁留学英国的消息。1999年1月,锺立经中国教育服务中心深圳分部推荐,通过严格考核,获准赴英国贝勒比斯学院大学预科班学习,还获得高额奖学金15万元。锺立在一年多的勤奋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今年学期毕业后,报考剑桥大学,经过十分严格的考试,以考绩斐然而被录取。
     古村人留学美国、德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者有之,而就读英国名牌的剑桥大学的似属罕见,锺立能进人世界闻名的高等教育的殿堂,诚可喜可贺!(梅云)
古村小学素质教育花灿果硕
    近年来,古村小学有步骤地进行教学改革,完善了常规教学和教师的考评制度。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主,强化管理,摸索出一套适合山区特点的教育管理方法,形成了夯实基础,挖掘潜能,提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同时,抓好了教师的师德修养,做到敬业乐业,使全体教师安心从教,勤奋任教,优质施教。调动了教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素质教育迎来了花灿果硕的好年景。该校在今年的教育教学质量及各项工作考评中,名列茶阳镇第二名(第一名是茶阳中心小学),学校已连续四年被上级政府授予“先进单位”。
    本学期升古村中学初一级新生总成绩前五名中,有四名是古村小学的学生,最高分的锺全娜是古村锺优材之女。
因此,又为古村小学新添了一枚沉甸甸之硕果。    (银麓)
锺卓才先生关心教育又一善举
     古村所辖的坪翁、翁和自然村的初级小学撤并古村小学后,古村小学的内宿生骤增至五十多人,生活设施和教学设备带来新的困难,旅星侨贤锺卓才先生聆讯后,即予捐助6000元作为增添学校设施之用。卓才先生对教育事业关心入微的风范,早已脍炙人口。
     当前学校办学经费比较支绌,校方难为无米之炊,对必须置办的项目倘能得解决,不啻久旱逢甘雨。卓才先生的善举,学校师生无不感激于衷。 (白丁)
 
    承蒙旅马侨胞首届回乡观光团对教育事业备极关怀,为我校教学设备及办学经费捐资四千七百元。特此鸣谢。捐资芳名(恕不称呼)   (古村小学)
    捐600元者:锺强柱
    捐500元者:锺发柱、李碧玉、锺万章、蔡凤英
    捐300元者:锺仕柱、黄慧莲
    捐100元者:锺智明、锺铁柱、锺锦柱、林碧枝、锺玉春、锺华媚、锺万联、彭火月、锺万石、锺天柱、邓爱云、锺志材、张珍河、锺贺祥、黄婵玉
    联系添友谊  携手再创新
    8月20日营村骥山高龄乐园的理事一行12人,在营村村委书记陈宴美同志率领下,乘专车前来乐龄俱乐部参观访问,当来宾们到达古村时,受到乐龄俱乐部全体理事、组长30余人的热烈欢迎。在侨联大厅憩息片刻后,举行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乐龄俱乐部和骥山高龄乐园的负责人介绍了各自单位成立以来的情况,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存在问题有如下共同点: (一)各自的组织已进入老龄化,人才多外流,难于物色接班人。(二)各自虽有可观的基金存款,但利息低微,福利开支,可谓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座谈中对存在问题,宾主有一个共识,即要继续认真做好海内外乡亲的联系工作,争取经济上的支持,同时注意物色和培养接班人。座谈间,双方互赠了自已出版的《骥风》和《古村之声》小报。通过这次参观交流,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座谈结束后,来宾们还浏览了图书馆、有线电视室、贵宾室、健身室、棋艺室、锺卓才、贺素珍纪念厅、侨联会等各项设施,并在楼顶“卓才亭”前照了集休像。(政材)
 
    (一)承海内外乡亲关心老人福利,热心捐助老人慈善福利基金,感激之余,谨申谢忱。芳名如下: (恕不称呼)
乐助1000元者:锺强柱
乐助200元者:张红都
    乐助100元者:何杏兰、锺胜柱
    乐助50元者:锺发柱、李碧玉、锺仕柱、黄慧莲、锺智明、锺铁柱、锺锦柱、林碧枝、锺万章、蔡凤英、锺玉春、锺华媚、锺万联、彭火月、锺万石、锺天柱、邓爱云、锺志材、张珍河、锺贺祥、黄婵玉、林凤玉、锺强柱
                                                        乐龄俱乐部启
    (二)承旅外乡亲对本刊出版的关心支持,慷慨捐助办刊基金,谨申谢捆。芳名如下: (恕不称呼)
    乐捐500元者:锺巨柱
    乐捐200元者:张红都
    乐捐100元者:太宁村委太宁小学、锺何柱、张杰、何杏兰、锺胜柱、锺键材
    乐捐50元者:锺集材、锺发柱、李碧玉、锺仕柱、黄慧莲、锺智明、锺铁柱、锺锦柱、林碧枝、锺万章、蔡凤英、锺玉春、锺华媚、锺万联、彭火月、锺万石、锺天柱、锺强柱、邓爱云、锺志材、张珍河、锺贺祥、黄婵玉、林凤玉
    乐捐30元者:张俊藩
                                                       《古村之声》编委
    (三)承海内外乡亲和社会贤达对本联谊中心的关心和支持,慷慨捐助资金,接受之馀,曷胜铭感,谨致谢意。兹将芳名列后: (恕不称呼)(第六期)
    指资1790元者:锺发柱、锺仕柱、锺万章
    锺华柱、余云南1000元
    捐资790元者:锺前柱、锺妙玲
    捐资200元者:唐秀珍
    捐资100元者:锺肇惑、刘海勤、林莲香
    捐资50元者:锺伍英
                                                       (埔城古村联谊中心)
    (四)承古村旅马寻根观光团的各位侨贤热心捐助我校办学经费,全校师生至深感激,谨申谢忱,兹将捐资芳名列下: (恕不称呼)
    锺强柱、邓爱云伉俪700元
    锺发柱、李碧玉伉俪400元
    锺万章、蔡风英伉俪400元
    锺仕柱、黄碧莲伉俪400元
    锺万联、彭火月伉俪300元
锺锦柱、林碧枝伉俪200元
锺志材、张珍河伉俪200元
捐资100元者:锺智明女士、锺铁柱先生、锺玉春女士、锺天柱先生、锺华媚女士、锺万石先生、锺贺祥先生、黄婵玉女士
                                                     (古村中学)
古村大厦将于十一月动工兴建
     几年前计划兴建的古村五层商场(即老戏院原址)因96年“8.8”水灾后,村委考虑被洪水冲垮的原大队四间店铺的基础先兴建四层的“兴富大厦”,于是,五层商场的工程计划搁置下来。1999年,兴富大厦集资房落成售完,而老戏院仍厕乎其间,实有碍村容村貌。最近村委的建设机构开会研究,决定本年11月份把老戏院拆除,兴建五层的太楼,并定名为“古村大厦”。建筑图纸由永定县建筑设计所负责人、工程师锺闽柱设计,建筑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实建面积五层2400多平方米;一层有店铺9间、二层至五层有套房16套,最宽的一套140多平方米,设四房二厅,一般110多平方米,设三房二厅。限于资金问题,采取集资形式,每套价格按实结算,不赔不赚。凡旅外或居家的乡亲欲购房者,请与锺常柱、曾新创同志联系(常柱电话0753—5682038,新创电话5684404)。古村大厦的兴建,不仅解决乡亲有舒适、安全的住所,改善居住条件,而且大大改善村容村貌。(古建会)
来函照登
     太宁村是古村的毗邻,两地村民历有交往和联姻,现该村小学正在重建,村委谢诗强书记和小学曾垂用校长先后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筹集建校资金,并有所获。为披露捐资者芳名并表示谢忱,要求本刊登载其“鸣谢启事”现将来稿照登如下。(编者)
鸣谢
     承蒙马来西亚峇株巴辖茶阳会馆永远名誉会长刘奕文先生、广肇会馆署理会长林贵民先生、雪隆茶阳会馆理事谢家楼先生、槟城韩江小学、中学、学院董事会总秘书谢诗坚先生、侨贤曹始强先生、泰国侨贤谢国椒先生、新加坡侨贤黄立校先生等,关心桑梓教育事业,为完善重建太宁小学,鼎力帮助筹募和乐捐建校资金,兴学育才,功德无量,谨此向热心捐款侨贤致以衷心感谢!           (茶相镇太宁村委会、太宁小学)2000年9月2日
:捐资芳名: (怒不称呼)
马来西亚侨贤:
曹始强人民币18000元  谢诗坚人民币5000元
张奕儒马币2000元
捐马币500元者:峇株巴辖茶阳会馆、林贵民、孙潘连、张秉林
捐马币300元者:张奕文
捐马币250元者:张庆胜
捐马币280元:吴保福、张赞光
捐马币100元者:吴福民、卓晋鹿、蓝步振、吴绍昌、谢锦光
捐马50币元者:陈勇杏、吴清光、蓝俊岳
捐人民币100元者:谢如焜
捐马币20元者:吴乃福、张国森、刘校长、STO先生
泰国侨贤、香港同胞:
  谢国其、谢国椒兄弟捐人民币18000元
  新加坡侨贤:
  黄立校叻币150元
捐叻币100元者:廖情志、黄桃容、黄观华
  捐叻币50元者:杨景来、罗惠明、孙吏坚、黄立顺、黄亿玉、锺华光、黄公伟
  捐叻币30元者:黄立新
  捐叻币25元者:黄亿康、黄亿标
  捐叻币20元者:黄亿珍。
大埔县在城古村联谊中心启事
一、古村联谊中心组建时议定,已捐资一千元以上的捐资者,中心大厅悬挂其玉照一桢。现联谊中心已经落成和开展活动,要求捐资一千元以上的先生、女士,即将相底寄来,由联谊中心统一冲洗,并安排悬挂。
二、旅港乡亲杨宝兰女士(锺安柱夫人)对本中心关心备至,贡献卓著,经理事会研究,聘请杨宝兰女士为联谊中心“荣誉主任”。
三、联谊中心自成立以来,除古村乡亲外,不少社会有关人士常临指导并捐助活动经费,垂爱之情感人甚深。本中心再次表示感谢。(县城古村联谊中心启)
古村中学喜迎旅马寻根观光团
     新千年的中秋节,天气晴朗,秋高气爽,是日下午,古村中学一派节日气氛,师生穿戴整齐,在校门外列队恭候,随着爆竹声响,宁静的天宇里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古村旅马乡亲寻根观光团一行22人在村委、俱乐部领导和家属的陪同下,个个精神焕发,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在师生夹道欢迎的气氛中,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古村中学。面对花园式的校园,无不点头赞许,并纷纷摄像纪念。
     在古村中学会议室举行了简朴的座谈会,首先由观光团的锺仕柱先生介绍观光团的全体成员,领队锺发柱先生代表观光团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谈到教育千秋大业,旅马乡亲都十分关心,纷纷慷概解囊,为古村中学办学助了一臂之力。会上,侥仁达校长代表全校师生对观光团的光临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对侨胞们的资助办学,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介绍了古村中学发展的情况,表示今后将竭尽全力,以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最佳的成绩来报答侨胞和古村片的父老乡亲,会后,观看了七十年代创办古村中学的有关资料和捐资芳名。(郑可文)
平凡的工作  不平凡的政绩
追忆古村老书记曾新创同志二三事
    古村乐龄俱乐部主任曾新创同志于1932年出生于茶阳镇古村东山的绍绿堂,五岁时其父曾祥清往南洋谋生,年十二丧母,他便与幼弟令沐随叔父曾祥恒一起生活,当时叔父的家境也很艰苦,因而新创同志的童年是坎坷中度过的。
    五十年代末以后,新创同志先后在古村乡“巨轮农业社”、大埔机械厂(现为水轮机厂)、茶阳畜牧站等单位工作。1961年至1975年任古村大队书记,历时14年,1988年落实政策,在大埔水轮机厂退休。
     新创同志性格温文随和,人缘好,在古村任书记十多年来,人们从未见他怒形于色,而脸上总是带一丝微笑,他举止、说话有点腼腆,因而年老的叔婆伯姆昵称他“创妈”,新创亦乐于接受。在古村任书记十多年中,他工作扎实肯干,善于联系群众,且富有事业心,深受村民的信任和拥护。他作风正派,艰苦朴素,不贪不占,在任十多年的政绩至今犹为村民所誉称。
    ——1970年至1975年一连六年带领村民开发余叶坑林场,植下杉木上千亩,林木生长良好,20年后杉木成材,却引起一些不法之徒的垂涎,不断偷砍,损失严重,后经集体进行间伐和全面砍伐,重新复垦,村民仍分得约15万元的红利。
    ——1966年兴建油坊下加工厂。首先扩大一千米长的圳道(原宽70公分扩为1.4米),利用水力资源加工和发电,古村是农村率先用电照明的山村,当时的加工厂是为群众碾米和加工饲料,村民称便。
    ——1968年,发动群众献工献料兴建有六、七百平方米的戏院一座,在当时文化娱乐生活比较匮乏的情况下,戏院可供放映电影或偶尔文艺演出和召开群众大会,起了一定的作用。
    ——1970年,利用庵边潭水力资源,在古村小学下端斋妈潭面上再建一加工厂,并发电照明。随着岁月的推移和生产的发展,目前两间加工厂都由个体承包改为造纸厂和香粉加工厂。
    ——1971年至1973年,发动群众投工兴建古村卫生站和两间饮食门市以及拖拉机站。
    ——古村山多田少,村民素有外出谋生的习惯,在改革开放前,上级有控制劳力外流的规定,而新创同志却根据古村的实际,冒着受批评、处分的风险,对有门路可走的村民概予方便放行,目前古村旅外乡亲众多,也是有这个因素之一。
    ——新创同志任书记期间,正是处于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年代,存在是非不分,人妖颠倒现象,旅外工作的一些乡亲无端被诬为成份不好或社会关系复杂被审查,当所谓“革命造反派”来村调查时,新创同志实事求是地出具证明材料,拒绝按调查提纲定下的调子和不实之词签字,使一些在外工作的乡亲澄清了问题,解脱了无辜的羁绊。
    曾新创同志退休回村后,积极参与村中公益事业建设的班子,没有报酬的工作,一样全力投入,而且扎扎实实,有始有终。因而多次被评为茶阳镇的“优秀党员”,选为党员代表。新创生三子,叫德平、德志、德如,由于教育有方,力行影响,俱健康成长,目前三个孩子均在深圳创业,经过多年的奋斗,业绩斐然,次子德志现任深圳龙岗区某集团公司总经理。
    新创同志的胞弟令沐,在八十年代起亦任古村的书记十多年,兄弟俩和睦共处,兄恭弟友,手足情深。其父曾祥清老先生往洋六十余载,为人老实憨厚,长期佣工,于1993年始回国定居,虽囊橐萧萧,而新创兄弟却克尽子职,事亲周到,晨昏定省。1996年祥清老人无疾而终,享年84岁。
    新创同志当的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村官,在平凡的工作上却干出不少有益于村民的、不平凡的业绩。这是他高尚的品格和无私的表现,是他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的结果,在古村村民的心目中,新创多么可敬,“创妈”多么可爱! (中式)
  
民国年间,湖北祟阳有位儒医熊伯,酷爱读书,博学多才,他曾作“四季读书歌”一首,歌曰: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观,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寸阳分阴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
夏读书,日正长,打开书,喜洋洋,田野勤耕桑麻秀,灯下苦读声朗朗,荷花池畔风光好,芭蕉树下气候凉,农村四月闲人少,勤学苦功把名扬。
秋读书,玉露凉,钻科研,学文章。晨钟暮鼓催人急,燕去雁来促我忙,菊灿疏篱情寂寞,枫红曲岸事仿徨,千金一刻莫空度,老大无成空自伤。
冬读书,年去忙,翻古典,细思量,挂角负薪称李密,囊萤映雪有孙康,围炉向火好勤读,踏雪寻梅莫乱逛,丈夫欲遂平生志,一载寒窗一举汤。
此歌写出跋涉书山,遨游学海之乐趣,勉励大家读书要精勤,不要懒惰游戏,可谓金玉良言。(锒材辑录)
    中秋刚过,而重阳又临,在此两个佳节相距的时间内,旅居湛江的乡贤中平先生竟撒手西归,噩耗传来,既感震惊又哀痛不已。现选登先生于五十五年前(时年32岁)的诗作“中秋夜雨”、“重阳杂感”数首,聊表怀念之意。  (适观)
      
中平   1945
    际兹胜利声中,莫不同声庆祝,况值中秋佳节,自然百倍欢欣。古人秉烛夜游,良有意也,吾辈吟风弄月,岂徒然哉,无如天不做美,偏教竟夕风雨,使人间留恨。频传午夜歌声,矧天时之骤变,觉人事之难期,美景良辰,化作凄凉景象。行间字里,难免哀怨言词,虽然语固伤心,毕竟情难刈爱,聊以为序。
中秋夜雨四首
广寒今夜宴群仙,   秋风秋雨作管弦。
月桂香飘空对酒,   宵深凝坐碧栏边。
无端风雨占中秋,   谁把嫦娥彻夜留。
风度欲来偏又未,   使人欢喜使人愁。
别无好景在当前,   云自排空月懒圆。
只恐将来如现在,   低声偷怨奈何天。
枉排果酒醉中秋,   待月空寻近水楼。
只是秋声偏带恨,   问谁经得许多愁。
重阳杂感
八年今始息干戈,   佳节每从苦里过。
脱帽因风情彷佛,   捡萸对酒味如何。
登高莫笑奇峰少,   人圃方知晚节多。
如此清闲消岁月,   那堪老大悔磋跎。
南山旧地又重临,   看到黄花百感生。
漫道傲霜饶劲节,   寄人篱下总伤心。
  
▲古村中学原校长锺铤柱于本学期奉调大埔中学。遗缺由饶仁达接任,饶校长原任华侨中学副校长。(银峰)
9月11日是中秋节前夕,古村旅马寻根观光团一行22人在县委常委锺谦柱、锺校柱同志陪同下莅临埔城古村联谊中心参观访问,受到联谊中心全体理事的热烈欢迎。观光团对古村在县城组建联谊中心和活动情况表示赞赏,其间,观光团的锺发柱、锺仕柱、锺万章先生等向联谊中心赞助了资金(芳名见鸣谢启事)。(张学、祥超)
▲乐龄俱乐部顾问、旅马侨贤锺旺材先生遗孀谢武英夫人于本年农历六月初一日在马逝世,享年87岁,其哲嗣锺强柱先生委托在家的堂弟代办引魂上座事宜,经于农历八月廿一日延僧超渡,廿二日引魂升祠登座。古村村委、乐龄俱乐部、古村中学、小学、埔城古村联谊中心等单位送了挽轴。 (天马)
▲古村旅穗乡贤锺有税先生(中平)因病治疗罔效,不幸于9月21日在湛江其儿子处逝世,享寿88岁。有税先生生前对家乡极为关心,作过不少贡献。其对古典文学,诗词素有研究,作品颇丰,尝以“中平”笔名发表,其诗、词、联未能专辑出版,殊为可惜。(谷予)
▲乐龄会友锺恩柱,因病而药石无灵,不幸于8月7日逝世,终年77岁。
▲乐龄会友曾维宁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8月22日作古,享年73岁。
▲9月4日,古村阴云四合,狂风大作,风力之大实所罕见,竟将锺卓才先生捐建的乐龄俱乐部楼顶凉棚全部掀掉,凉棚是用镀锌板盖顶,桁桷支撑,部分材料刮到街路上,致一人受轻伤。
▲每年九月二十三日,是锺氏满房祭超峰公太婆太的日子,今年承旅台锡杏先生乐助1100元,旅港倩材先生乐捐600元祭祀经费,理事们十分赞赏,每年祭祀开支有规定,约千元,按计划开支,专款专用,在节约原则下不得超过,如有余额,存入银行,转作下年祭祀款。(政材)
韩江的轮船
锺锺
    前言
    韩江是广东东部潮州城外的大江。因唐朝韩愈贬在潮州做刺史,提倡教育,对地方有极大的贡献,当地的人为纪念他,而把江名为韩江。韩江流经潮州后,进入潮汕冲积平原,水势分散成雨伞状,有大有小;夏秋水丰时,有些可以行船到汕头。汕头虽然是港口,但有潮汕铁路,交通方便。潮州汕头间的韩江又因水道不畅而没有航运。
     韩江逆流而上都是山区,经潮州、丰顺,到大埔县境内的三河坝。韩江航运的客货运输以这段为主。
     韩江到三河坝之后,现在大埔县治湖寮的梅潭河自东而来;此河只能行小木船,无航运可言。福建闽西的汀江自长汀经上杭经茶阳南来,是为大河。韩江的客货船经三河坝至茶阳为终点。如临时有货,船可续行至石下坝。此处为广东边界,再前三公里是福建的峰市。这段水路极其陡峻,满河堆满了几十几百立方公尺大的巨石,江水只在石缝里流动。峰市经上杭到长汀这段水道虽急湍,但可行驶木船。韩江经三河坝向西走是为小河,经松口到达梅县,叫梅江河,三河坝到松口航运畅通,客货运输甚盛。松口至梅县则只有在丰水季节可通轮船。
    清末称为火船
韩江有现代化的轮船行驶,始自何时;我不清楚。大约在清末民初之时罢!初时当地人叫轮船为火船,是提士机或半提士机,烧的是柴油或轻柴油,当地叫做油渣。是石油经提炼汽油煤油之后剩下来的渣滓之意,价格虽廉,却都全靠外洋进口。
    最早的轮船可能是三河坝陈家办的名叫“长春”的轮船。这船的形状有点像汕头揭阳间行走海湾的船相似,马力大吃水深,对韩江冬天水浅的情形不适合,以后造的韩江轮船便改了样子,吃水浅,船周有阳桥可以行人,且有扶手的栏杆。这些船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三等客舱、货舱和轮机房。上层为驾驶室、办事房、二等客舱,还有在后面隔有两个小房间,算是头等舱。早期的轮船,机器只供行驶的动力,照明则用煤油灯,用嘴巴吹的号角,没有
汽笛。民国十年前后的新船才有电灯。
    一般的说来,船长是轮机长,是机房的领袖;但韩江轮船规模小,只有两三百载重吨罢了!所以船长实际上是事务长充任,人们叫他为“办房”,做客货生意营业的。轮机长往往是挂个名,住在潮安城里,很少上船执行任务。
    韩江轮船的业务是以货运为主。比较的说来,船的马力大,而本身的载重不大。由潮州向内陆的货物,如盐、杂货、油等多用无动力的民船,用大索挂在轮船后面。第一条民船距面前的轮船约有五六十公尺,第二三四五条民船则相距二三十公尺,鱼贯而行,颇为壮观。每天下午三四点钟在潮州城上水门外的简单码头上客后,便到湘子桥边去挂、拉民船,然后慢慢的向上游驶去。说是慢慢的是真的。由潮州到大埔茶阳,一百二十公里罢了!走上了二十二三小时是正常,冬天水枯,则更长久。丰水时期下行顺水也要六七小时。下行顺水,且多不拉民船。
    客货运价不低
    说起来客货运价都不低。但风险也大。民国初期,军伐时代,江面不靖,时有土匪抢船洗劫旅客;因为旅客多半是南洋经商有成回家的番客。通常这些土匪只抢旅客,但既是土匪,便没有同业公会可以规范,所以有时也抢轮船的办房。我家轮船的办房便曾被绑离船,上山去山腰树下冻了一夜,以后因此大病一场。
    抢船的事件多了,驻军不能坐视不管。便组织护航队,但他们没有经费,没有船,连船上的伙食、开船的油都没有。他们第一步是封船做兵舰,巡江护航。几十条船谁肯把船让出来做兵舰?和土匪结上梁子?在巡江途中做土匪的靶子船?所以驻军在码头上等待轮船到来,就好封船。可是船公司也鬼得很,立刻派人到上游头去,登上自己的船,马上挂起“修机”的牌子。结果只有一条没有挂“修机”牌的船被封了。驻军跑到船公司去交涉良久,都没结果。要船公司负担后勤支援,不做生意,去打土匪是很难的。但再难驻军还是不放手。船公司是秀才,却要毫无办法中想出办法,问驻军,“为什么不封别的船?”“因为别的船要修机器不能行动!”“要修多久?"“最少半个月,多的一个月!”“那么就是说这半个月之内,只有本公司两条船能够行驶,别的船全部要修机器,不能行驶?”“正确、完全正确!”“长官确认此事,不会更改?”“一定不改!”基于这点共识,船公司提出让他的船行走半个月,独家经营韩江航业;以后拨出一船供驻军巡江。这条件合情合理,彼此得其所哉!船公司因此反而做得丰盈的一票。这些巡江的部队也确实和土匪结结实实的交手过几次。有一天,说打死了多少人,我确曾见过“兵舰”的阳桥下水面上挂着一个人头,说是土匪头子的。
    韩江航业改革
     民国二十年前后,韩江航业有一个极大的转变。是全江二、三十条船,除了“太宁”一船之外,全部联合成立为东成公司。大家都是股东,共同经营,十几家公司精简为一总管理处,统一指挥业务,单一客货运价,解决很多困难,实是很不平凡的成就。
     抗战前夕,东成公司,合久必分,又成立了几个船公司。我们和张喜伯的后人分得两船。此时国家统一,商业发达,准备抗战,货源足、运价好、旅客多,是韩江航业的黄金时代。
民国二十六年七七抗战,廿七年十月广州沦陷,廿八年端午,日本鬼子来攻潮州。在江面上轮船都急忙往上游逃走。到第一个码头是丰顺县的留隍。不久局面安定下来,继续做生意。生意自然是一落千丈,但还有一些可以做得。大家商议,存在的十九条船,轮流,每日开行一船。
    民国三十年夏天我上船做生意去。这才发觉问题严重,行船用的油渣——柴油那里来?本地不生产,海口不通!当年的德士古、美孚等公司的油全没有了。他们告诉我,船业的人,每月不定期到汕头沦陷区去,买柴油煤油润滑油等,凑足一百五十挑时,便办理一次。平常所谓一挑是前后各一个五加仑的桶。现在情况特殊,一挑是前后各两桶。把油买好了,找妥脚伕,说明,明天早上七时半到八时之间,集中过关。如此时间内不能前来哨所过关,绝不负责,也不退钱。时间到了,负责接洽的人,可以说是汉奸,跑到日军哨所紧张的报告,西边有警,好多人企图走私。哨所的日军急忙赶去解决。来去三四十分钟,我们集中在东边的一百五十挑油,便已安然通过。我问日本哨兵会听吗?会听的,因为昨天晚上已经办妥了“手续”。还说这几年都是用这一方式办理的,至目前为止还没有失手过。随后我又问汕头那来这些油?是日军拿出来卖的。还有人买过枪枝和子弹,彼此都有好处么!只是我们是生意人,只做船生意,对油有需要,绝不动武器的念头!
     用日本的军油行船,两年多之后,这条路断了。听说枪毙了几个人。枪决多少人我们没兴趣,没有油,船只能停航。我曾请教厦门大学机械系主任可否把这些船上的提土机改用木炭气为燃料?但没有结果。没奈何,只得把船停在江湾岸边一棵大树下休息。民国三十四年日本鬼子投降,但韩江航业没有恢复。两条船当废铁卖掉。船公司这份家业也在抗日战争中抗掉了。
沧海桑田变化大
    92年我回大陆探亲,见韩江上的轮船,样子都不同了,在船头和船尾都有十几二十平方公尺的房间,中间是平的,很多连船篷都没有,这当是货船,运煤运盐罢!没有载客的定期班船。只有简陋的连厕所也没有的专雇的包船。木板凳可坐二、三十人,有小机器,顺水每小时行七、八公里,看了之后,真有沧桑之感。
    编者注:《韩江的轮船》一文最后一段提到当前韩江的客运。解放后,公路交通发展迅速,客货运辆改用汽车,快捷便利。近年来,韩江已有“飞艇”载客,每艘可乘20人左右,其速度很快,茶阳至潮州如顺水行驶,仅二小时卅分可达,逆水行驶则需三时左右。
                                                   (原载台湾青年日报副刊)
志得意满话科学  五彩缤纷是人生
     科学家的实验室里,除了冷冰冰的实验器材外,还会有什么?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锺邦柱的实验室,开满了深紫、粉红花朵的大岩桐,还有活蹦乱跳的斑马鱼当小宠物,实验室的主持人像一朵向日葵般笑开了脸说:“我希望学生们把这里当成家一样,大家都会更喜欢来”。
把实验室当成家享受工作的快乐
     的确,锺邦柱自己也把实验室当成家一样,连自己的小孩子都仿佛是在实验室里长大的,每天一早就上班,到了晚上6点下班回家弄完晚饭,9点又回到实验室,顺便把孩子带来实验室,一边做实验,孩子们就一边玩,看看妈咪在做什么,一个礼拜最少要上70小时的班,虽然辛苦,孩子小时候却说:“妈妈,我看你这么轻松,好像在玩家家酒”。
     对锺邦柱来说,实验工作就是追求知识,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世界,这种感觉就是快乐,来工作就是享受快乐,而且不断有变化,自己的一生就是彻彻底底实践“乐在工作”4个字,当然会觉得“好好玩”,难怪孩子们会以为她在玩家家酒。
工作家庭皆兼顾,心有余却力不足
   会走上科学研究这条路,主要是因为北一女中时期,深受化学老师的鼓励和影响。有趣的是,锺邦柱本身也喜欢教学生小时候喜欢教弟弟妹妹们读书,长大后当了家教,把学生从“锺老师”教到叫她“姐姐”,把化学不及格的高中生,教到最后考上台大化学系,现在想起来,锺邦柱还是哈哈大笑,得意的不得了。
    主持研究室后,锺邦柱也带了许多学生,她会为学生准备好烤箱、微波炉、咖啡机等生活用品,在环境准备上,还增加向阳的窗户、讨论室,鼓励学生将工作环境打点得活泼可爱。每年还会带学生出外郊游2次,平时也会游泳、打球,对学生的交友情况更是关心,她希望自己实验室里的成员男女各半,这样气氛会活络许多。
从自己的经验来看,锺邦柱认为女性科学家因为得兼顾家庭,工作起来会特别辛苦,她在加州大学作博士后研究时,深怕其他竞争对手先一步将研究做完,所以1个礼拜要工作7天,她只能找1天下午偷个空整理家里,每天脑子里放的都是实验室的工作,当时的老板不了解她还有家眷需要照顾的心情,虽然肯定她的工作表现,却说:“我看你工作的时间比其他人少嘛!但是成果却不错。”当时她的心里觉得好难过,但却非常无奈。
研究这条路走来辛苦,锺邦柱却乐在其中,劳累的程度让她非常削瘦,锺邦柱的父亲心疼不已,曾经希望她不要再作研究工作了,但她还是放不下,锺邦柱笑道“进了我们实验室,就会瘦了,比去菲攀丝还有用喔”!
                                         (转载台湾报章“劲爆人物”专栏)
     戏说“怕老婆”
    胡适博士是大学教授,据报道,他怕老婆是列了“大纲”的,这就是他的“三从”、“四得”。三从: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要盲从。四得: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发火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三从”、“四得”,合而七项,如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项项都怕缺。
     现在非胡适之时,怕老婆的范围与好处亦不可同日而语。从怕老婆是福这个角度放眼,最起码有三个特别的好处:其一,可防拈花惹草,夜深不归;其二,可戒烟节酒,健体强身;其三,可熟视无“赌”,远离祸源。这三点好处,也可说是怕老婆“哲学”之精髓了。(锒材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