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之声

《古村之声》第98期(2015年9月出版)

古村之声

98

20159月出版

热烈祝贺恒发商务酒店隆重开业!

:地址:大埔县城白云桥园盘9(内设停车场、洗车场)

    电话:07535556888

手机:18319308799

古村村民委员会、古村乐龄俱乐部、古村小学、大埔县城古村联谊会、古村之声编委会  同贺

快讯

古村乐龄俱乐部建成30年了,因种种原因,目前已成危房。经乡亲代表大会一致通过,将乐龄俱乐部进行拆建。此事在古村之声前期已通报众乡亲。

《古村之声》登出后,得到众乡亲的认同和大力支持,慷慨捐资者如雨后春笋。到目前止已有曾令汉等148位乡亲捐资。其中有旅居广西90高龄的钟顺英乡亲,看到《古村之声》刊登乐龄重建之事,立刻与重建乐龄俱乐部筹委会联系,随即寄来捐款。还有早已失去劳动力,要靠儿女供养的90岁的钟锡春乡亲也踊跃捐款,钟剧柱乡亲,是60多岁的古村村民,平时靠打短工出卖劳力,欣悉重建乐龄俱乐部也不甘落后,早早捐款。

现在,全村父老乡亲对重建乐龄俱乐部捐款热情高涨。这是古村乡亲热心公益事业的热情的一贯性。众人添柴火焰高,在全体乡亲的热情支持下,重建乐龄俱乐部的大事一定会早日圆梦。

古村重建乐龄俱乐部筹委会

重建俱乐部账号

邮政银行  账户名:钟品柱  账号:605962003268503772

手机:13723649545

最热烈祝贺——古村史上唯一的工程院士

古村有史以来的第一位成为美国加州大学伯恩斯工程学院院士钟馨稼乡亲!

钟院士的科研成果:全球的唯一、拥有稀土锂动力类电池、国际自主知识产权企业、更是全球最大、稀土锂动力类伟大的发明、中华民族五大发明、全球最大稀土锂动力电池研发中心、为世界的绿色描绘着最精彩的一抹!

温斯顿的发明足以令中华民族自豪钟院士荣膺:中国国家“863”计划锂动力电池研发中心主任、中国电能专业锂动力电池委员会主任、美国国家重点实验室温斯顿全球能源中心主任、荣获联合国2011年度“南南奖”

2011年钟馨稼院士荣膺联合国协会首届社会企业家、慈善家最高奖。

20113月,温斯顿电池产业化总部基地项目,经国务院和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纳入深圳市“十二五”规划的国家重大项目。集团在2014——2015年间投资总额约35.33亿美元(折人民币212亿),是全球最大的稀土锂钇、稀土锂硫电池产业化基地。建成后,可年产稀土锂电池90亿安时,其中稀土锂钇电池年产60亿安时;成套储能充电设备10200套。年产值可达1300亿元人民币。是一个朝阳产业。

以上科研成果对世界和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

对此表示热烈的祝贺!

最诚挚恭请

钟院士偕夫人及儿孙早日回古村老家看看。

大埔县茶阳镇古村村民委员会、大埔县城古村联谊会、古村重建乐龄俱乐部筹委会、古村乐龄俱乐部  同贺

古村之声编委会2015825

奖教奖学金颁发仪式

七月二十日上午,在古村小学礼堂上,古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这里举行奖教奖学颁奖仪式,大家对今年古村小学升中考以优异成绩考进虎山中学的谢玉同学和古村小学表示祝贺并奖励谢玉同学1000元,奖励相关老师合共1000元。

古村小学是茶阳镇七间完全小学的其中一间小学,其它是石田、花窗、长兴、太宁、安乐、广陵。今年只有古村、安乐、花窗各一名考进虎山中学。古村小学时隔二年又一学生高中“状元”,可喜可贺!(南风)

锺卓材赖建修乡贤生前“八拜之交”与其后裔情

我村钟卓才乡贤与散石自然村赖建修乡贤,解放前在广州“建东行”、共事多年,情投意合,建立起,“情同八拜之交”的感情。

解放后,进行工商业的改造,钟赖二君决意到新加坡从商。是日,二君一起从汕头乘船赴新,出港后遇上强台风进港避风数日。然二君的盘费本来就不宽裕,又因途中避风数天耗资,二人所带旅费合共只能供一人之使费。在危急关头,举目无亲,只好在二人中赴新一人,那时二人互让不休,最后赖君决意回老家操干腐枝的旧业,把身上所有的钱除返广州的旅费外,全部交卓君作赴新旅费,玉成卓君之梦。二人分手时泪洒衣襟,正是藕断丝连。

君在新加坡从商,运筹帷幌,鸿业日进,创立“建兴鞋庄”,每逢春、秋两季广交会时均参加。其时卓君必敦请建修君赴穗叙旧,其深情厚谊在双方的后裔中,无不打上深深“情字”的烙印。

岁月不饶人,建修君与卓才君相继西归了。然,二君的“八拜之交”的情谊一直在乡里中传为佳话。印证了“黄金有价,情无价”的哲理。

建修君已魂归故里,入土为安了,而卓才君之骨灰因其子女仍在新加坡,未能实现树高千丈,叶落归根,颇感遗憾。建修君之公子,汶强、汶忠昆仲获悉此事后,十分关注,并有在适当的地方为卓才先贤建造纪念设施之意向。汶强昆仲的真情,村民无不感动!

汶强、汶忠昆仲数人,除重情重义外,对家乡的慈善事业、教育事业等公益事业一往情深,无不倾心尽力,泽被桑梓,有口皆碑。他们的义一举,功德无量,载入史册。

祝愿怀仁怀德的好人,一生平安.万事顺心!(老化)

祝汝衔君生意兴隆

锺稚材

恒心睿智展鸿图,发展经营旅业都。

贵客如云生意旺,万川璀璨一明珠。

沉痛悼念锺式彰先生

痛心伤永逝挥泪忆深情

——沉痛悼念锺式彰先生

灵堂庄严肃穆,哀乐缓慢低迥,哭声凄凄切切。623在大埔县殡仪馆礼堂举行追悼会。悼念古村乡贤钟式彰先生。参加追悼会的有当地党委政府代表、古村支部、村委代表、乐龄俱乐部、埔城联谊会代表、有关单位代表、式彰先生生前友好、亲朋、梓叔乡亲等三百多人,十时许进行遗体告别。

乡贤式彰先生突然罹患重疾,虽经多方抢救和治疗,然药石无效,回天乏术,不幸于619(农历五月初四)凌晨二时五十五分与世长辞,享寿九十四岁。

式彰先生1922年出生于古村大夫第,自幼就受到儒学濡染的他,聪颖贤达,温良恭俭,和善待人。由于家贫,他古村公学毕业即辍学,16岁就远赴缅甸仰光和马来西亚槟城谋生。由于水土不服抱疾还乡,病愈后又先后到上海、龙川等地佣工。青少年时期的磨难,成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百折不回的精神。勤奋好学的品格,宽厚包容的胸怀。挽曰:

龄德俱尊  遒执谦恭维族谊

形神虽逝  尚留博雅著乡评

乡贤式彰先生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国家干部,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1954年起在大埔县人民政府财政科、服务局任职。尔后,分别在大埔县造船厂、大埔县服装厂、大埔县基层供销社、大埔县四清工作队、社教工作队等单位担任领导职务。他思想进步,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虽然在文革中受到冲击和迫害,仍矢志不改,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工作积极肯干,服从组织分配,不管在行政单位还是在企事业单位,不管待遇和工资高低都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做人,深受社会和同事们的赞誉。单位送挽联曰:

化悲痛为力量

继遗志写春秋

式彰先生虽然文化学历不高,但其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自学成材。其生前挚友中华诗社学会会员、大埔诗社、岭南诗社大埔分社原理事丘金城先生对其评价是:“勤于自学,爱读经文,故学识积厚,其之文章,如行云流水,言之有物,不阿谀奉承,质朴大方,其待人处事温良恭俭,于事敬业,于众乐群,和善待人,彬彬有礼,俨然学者风范,琴棋书画无所不习,正草隶篆四体皆能。谈吐儒雅,与游者莫不交口称赞,挽联曰:

老至不知犹好学

考终有命自归真

古村山多田少,外出乡亲众多,为通畅乡讯,联络乡情,式彰先生与几位老同志一道创办了乡村刊物《家书》。意为:“游子千里外,家书抵万金。”后改刊名为《古村之声》,一办就是数十年,式彰先生一直担任主编,笔耕不辍。古村旅居永定乡贤退休干部钟梓材先生对其评价是:“式哥是我村《家书》《古村之声》的创办人,又是主编,更是主笔,二十多年来以适观、中式、天马、谷予、一非等笔名撰写文章稿件四百余篇,二十余万字,涵盖古村的历史、现状、村讯报道、往事追忆、侨贤功德、游子情怀、好人好事、寻根谒祖……等方方面面。内容十分丰富,文言带白话,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精练流畅,回味无穷。”

式彰先生的部份作品还刊于:新加坡刊物《茶阳之声》,台湾台北的《大埔会刊》,客居会馆的《会讯》以及《大埔乡讯》等处。2010年式彰先生还出版了《山村记事》一书。

同时,式彰先生十分珍惜古村文化遗产的搜寻和传承,如:《菜根堂诗集》的寻找重印,钟省我、钟达云、钟词臣、中平、中流等先贤文章诗稿的收集入选《大埔名人诗集》等工作,他都不遗余力,其生前挚友丘金城、蓝巨案先生送挽联曰:

家书传宇内廿载笔耕空怀旧雨长相思

德范誉乡邦百般眷顾怅望高风仰雅贤

式彰先生一生育有八个子女,除艰苦养育儿女长大成人,其十分重视教育,从不打骂,更多的是用表扬、鼓励、引导的方式,故其传下子孙有十多个大专以上学历,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对子女的评价是:虽未能做官出人头地,却是个个遵纪守法,老实本份;虽未能发财腰缠万贯,却是个个知足常乐,衣食无忧;虽未能光宗耀祖,却是个个孝敬父母,知书达礼。故式彰先生的家庭年年均被评为“和睦家庭”挽联曰:

享上寿九秩有四龄岁月数从头当长驻目前景象

得大福一堂传四代孙曾看绕膝应去作天上神仙

式彰先生的功德至伟,子孙至孝如此,当含笑天堂矣。

                                (《古村之声》编委)

忆式哥

六月十九日上午八时左右,我在漳州亲戚家接到义柱乡亲电话,报告式哥于早上二时多逝世,噩耗传来,不禁眼泪夺眶而出。当日回到永定家中,竟仍看到式哥寄来的一封信,信封上的通信地址都是式哥秀丽的亲笔字。内容是农历年前,年廿六我和小儿虹柱专程将刚印好的《菜根堂诗存》及其孤本原件亲自送交式哥分发,闲谈中我请教他“三阳开泰”是那“三阳”问题。当他发现报章上载“三阳开泰的由来”的资料,便将之剪下寄来。根据邮戳上的日期,式哥在病重住院期问仍念念不忘此事,探情厚谊,不禁又使我黯然泪下。

我和式哥幼年时就认识,因为诒谷堂和大夫第从祖辈以来就交往密切。式哥的母亲是我母亲的姑姑,我叫她芷姑婆,我父亲在外工作回来,必带我到森盛玩伯处,大夫第香伯处坐谈,玩伯常给我红枣、乌梅、桂圆肉吃,芷姑婆则有洋门的特产米粑,使我印象深刻。对于式哥,虽有相见,但年纪相差较大,他长我八岁,则交往不多。《古村之声》在永定铅印出版才有实质性的联系,并且交往越来越密切,感情越来越深厚。

我敬重式哥.是由于他在古村公益事业中发挥的特殊作用和作出的特殊贡献令我敬佩。所谓特殊,是他在当时村中热心公益事业的一批人中,他年纪较大,了解村中往事较多,且他有一定的文化,特别是有相当的老书底子,写出来的东西文言带白话,言简意赅,文彩很好,读之回味无穷;他又擅长书法,行、草、隶、篆皆精,村中有关文字方面的东西多出自他手,是当今古村文化的主要代表。就拿《古村之声》这刊物来说,他情有独钟,精心呵护,自始至终,廿五年来,他以多个笔名写稿461篇,数量之多,远远超过其他人,在内容上,古村的许乡大事、旧事、史料多是由他发掘,通过《古村之声》记载下来,如“古村先贤录”、“古村历史上的第一”、“古村戊辰桥”、“古村垦荒团事件”、“顺常楼观音娘的传说”、“八十年前曾友凡医生做的一桩善事”等等等等,要不然,这些重要史料都将失传。他既是《古村之声》的主编,又是主笔。后期,他还多次承诺,只要我手能写,脑还灵就还要为《古村之声》写稿,果然,他临终前的第96期《古村之声》还有他写的“回溯往事忆税哥”和“古村历史上第一部诗集再版问世”等二编作品。

式哥长期从事古村文化工作,与大埔县文化界人士交往较多,颇负盛名。大埔要出版什么著作,他多了解;有关部门需要古村什么材料、稿件也会主动和他联系、征集,近年来出版的《万川骚坛数百年》、《古镇茶阳》、《大埔巾帼录》等著作中,古村人的作品、事迹为数不少,所占比重较大,多是由式哥推荐、提供的。如《古镇茶阳》一书的古今诗词部份,收集全镇57人的诗词作品,其中,古村有曾子君、钟省我、钟达云、钟达材、中平、钟顿彰,曾潜光等13人的作品入选,而茶阳镇共有26个村级机构;还有“特色民居德馨堂”、“古村诒谷堂”、“古村戊辰桥”、“且说三省堂”等资料收集其中;《万川骚坛数百年》收集大埔全县自宋代以来196人的诗词作品,古村有钟词臣、钟省我、钟达云、中平、中流等五人的作品入选;《大埔巾帼录》收集宋代以来105人的事迹,古村也有钟邦柱、贺素珍两人的事迹列人其中,传扬古村文化。

我想,要弘扬好古村文化,一要知道古村的情况,二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能够把事情书写出来,三要肯动笔写,三者缺一不可,而式哥则样样具备,难得就难得在这里。

经过多年的发掘、整理、出版,式哥思想库中有关古村的史料大概挖掘的差不多了,就连原以为已经失传而深以为憾的《菜根堂诗存》也在他时刻关心下幸运地被式哥发现孤本,并由式哥的女婿女儿全额赞助印刷费翻印出版而抢救回来。式哥应无憾矣。

式哥对古村的贡献多多,201012月,在《古村之声》编委会上通过式哥为“永久名誉主编”;(2014)12月,我在“古村之声廿四年历程”一文中,总结式哥办村报时间最长,成绩卓著,列为“古村第一”;在《古村之声合订本》第二辑的显著位置刊登式哥的大幅照片一方面体现对式哥成绩的肯定,一方面也体现出村人对为村中事业作出贡献者永志不忘的优良传统,更是对后人的一种激励。(锺梓材)

泪悼宗长式彰先生

锺家谱

乙未五月十九日

一、惊悉宗儒泪大还,钟家文笔失人攀。

    十年话旧连诗札,问疾未曾泪滴斑。

二、诗思埔邑斗山尊,道德文章处处存。

    漫读江淹伤别赋,黯然挥泪旧交分。

三、多蒙厚谊感怡然,书信往来墨色妍。

    惊讯玉楼添诗伯,天渊物外洞中仙。

四、文坛盛誉早超群,宗匠高才独有君。

    喜读先生诗意稚,长施化雨蔚人文。

五、手提健笔握春风,本是钟家带月鸿。

    长向诗书争胜槩,几多人比汝元功。

六、吾族诗家曲益彰,芳徽词若“菜根堂”。

    今年三月方寄我,奉读伤悲泪双行。

七、悲情流泪寄哀思,九四修书再版词。

    抢救“诗存”留后辈,“菜根堂”里动旌旗:

八、诗书一起颂先生,本祝老人节长庚。

    未竟时来身意外,而今空赋伯牙琴。.

悼锺老式彰

2015年农历五月初四日上午八时接巨案兄来电告知老友钟老式彰辞世矣!闻之顿觉如雷如电,不禁悲怆,六十年交好,而今已矣!宁不悲哉,因拟绝句五首,为故入行。

              ()

夏日矗雷乍逞威?无端催迫故人归。

惊闻噩讯情何奈,从此人天悲永违。

              ()

感事伤时忆旧新,人间冷暖感同身、

县衙共事悄如昨(注),月落星桥哭故人。

              ()

低回上月会一新,茹苦含辛跨纪人。

老矣廉颇能饭肉,相期有日再聚仁。

              ()

君执事秉诚真,明察秋毫认果因。

从善当诛人世恶,缘何朱笔点斯人。

              ()

风流文采室书香,老迈仍操办报郎。

扬善家山兴教化、先生厚德口碑长。

:锺老享年九十四岁。1954年锺老供职于大埔县政府财政科。    我在大埔县人民武装部当兵,同在县府内。

丘金城五月初六于深圳

悼念式彰叔

锺子邦

未听电讯改诗章,讣告先闻痛断肠。

调教儿孙门第贵,高吟今古笔头香。

竹林月下谈桑梓,琴瑟花前奏凤凰。

地府招人何太急,尊翁墨宝永流长。

  沉痛悼念式彰族兄

德劭才高堪作式

怀乡益众事宜彰

          族弟锺梓材敬挽

悼念锺式彰乡亲

    锺稚材

煞费苦心办“古声”,经纶满腹众人钦。

飘香翰墨留千古,正草隶书富盛名。

九四高龄西域去,高朋挚友失知音。

安祥辞世登仙界,赴宴瑶池赋韵吟。

追记我的堂伯以及他的那个时代

曾佑平

堂伯走了,在这个凄美的人间八月——一个地上的人们准备庆贺丰收的传统季节里,堂伯走得那么突然,不知是否走得安然。堂伯母悲痛地说,对于堂伯而言,走了或许就是一种解脱!

纵观堂伯这一生,可谓是上天造物弄人。堂伯生前是乡里闻名一方的大秀才,通晓人文地理、农俗百科,尤擅诗联书法,文化涵养极佳,为人又宅心仁厚,威望很高,深受乡人的敬重和后辈晚生的爱戴,逢年过节,总有乡邻三三两两,前来堂伯家中拜望,尊称先生,并讨要对联一两幅,贴于各家门楹,以示吉庆,或逢婚丧嫁娶,乡人每遇不懂之处,都会前来求教堂伯盼指点一二,……然此等光景,来年不会再有了,以后也永远不会再有了,一切都随着堂伯的碎然离逝而噶然消失了,或许一起消失的,还有属于堂伯的那个时代!

堂伯生于书香之家,天资聪慧,加之其父即笔者的堂爷爷是本地小学的教导主任,因而堂伯从小也探受诗书礼义的熏陶,国学造诣颇高,深得师长父兄之喜爱。堂伯少年求学时书法佳作即荣膺过全县书法大赛的第一名,初升高时更以全县名列前茅的优异佳绩考入县重点中学——大埔虎山中学高中首届新制班(尖子班)深造,被乡里传为美谈,几十年后甚至还有乡人不忘把少年时期的堂伯当成激励后生们苦读求学之典型。当年初中在省立大埔中学与堂伯一起苦读同耕的同籍师兄弟里,还有后来曾贵为南方系掌门人的新闻泰斗——范以锦前辈,若按当下世俗成功的眼光来评判,当初这两位风华正茂的少年读书郎,后来人生境遇之迥异,真是有着天壤之别!

堂伯的一生,都带有深深的悲剧色彩的时代烙印,堂伯少年虽得志,但在那个荒唐的历史年代,得志可能导致更失意,因其父乃一介书生,像伟大领袖的学生时代那般,意气风发,曾“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时局多说了几句知识分子内心的公道话,竟被当权者打成右派含冤苟活半生!这个时代的大不幸、家族的大不幸,此后也深深影响了堂伯这位得意少年的大半生,堂伯遂因历次运动中这个纠缠不清的“历史问题”而无缘高考、无缘参军、无缘入党、无缘被招录成工人、无缘转干、无缘彻底走出闽粤交界客家大山的这个名为“茶阳古村”的小乡村、无缘趁着青春年少的好时光去勇敢地实现男儿胸中之抱负,……更何况彼时的堂伯也沦为“黑分子的狗崽子”,人见人躲,人见人厌!堂伯在生命中前三分之一多的黑暗时光里,都在为谋求“父亲平反”、“家庭摘帽”而苟活着,学业也自此荒废,这对于一个求知欲望强烈、胸怀大抱负的青春少年而言,内心是何其之苦痛、悲凉!后来,家国虽终于迎来了日后史书所记载的那“一声春雷”,拨乱反正,落实政策,为堂伯的一家摘了帽子,——这在这个淳朴善良的世俗农村家庭里,对于堂伯这位从少年盼到壮年的本份子弟而言,就是生命中最大的平冤雪耻了!但这,并没有为堂伯一生的命运走向,带来多大的喜庆色彩,也没有像《春天的故事》唱颂的那般,——从此就飞奔在了希望的田野上,把农家小日子过得从容而美好!

壮年时期的堂伯,也过得不甚如意,甚至历经坎坷,虽因文化功底好,早年先在古村小学、省立大埔中学任了几年代课老师,但自觉靠教书授业为生,并无法改变身居山乡的恶劣生存环境,更重要的是无法摆脱自身命运的束缚,去实现少时走出山乡闯世界的雄伟抱负,尔后堂伯就随着改革开放后逐渐汇聚的那一拨“打工致富叹世界”的大潮,先后在深圳等珠三角城市闯荡,或在民工子弟学校授课,或在工厂作坊流水线作业,或为雇主码字搞搞文案,也成为了当下主旋律歌颂的那一拨“为城市的建设发展奉献了毕生青春和血汗”的农民工大军中的渺小一员,彼时的堂伯,尚年富力强,浑身有劲,有学识有见地,但人生的理想,却日渐消磨在了寻求一日三餐和乡下家中几位儿女的口粮衣物上了,困于养家糊口之艰辛的中年堂伯,彼时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丛林里,或许只有“一只蚂蚁来了/两只蚂蚁来了/·····一群蚂蚁来了”的困顿和荒凉之感……

再后来,——对于在流行《新闻联播》、《人民日报》一类宏伟叙事、英雄赞歌的大时代之主流语境里,众多渺小的个体诸如你、我、他,是没有多少“后来”的,因为“来/或是不来/这个时代/都不会把我们记住/来时/没人记住/后来/也一样……”靠自己在外打工的辛劳和家中务农妻子的操持,堂伯夫妇终于将一众儿女辛苦拉扯大,望着儿女都成家立业了,堂伯遂感完成了家族的使命和人生的重任,又深感“外面精彩的世界”仍然没有自己的一方立锥之地,便拖着病残的身躯返乡静养,而昔日那位英气逼人、神采奕奕、像风一样的翩翩伟男子,也逐渐消失在了客家大山的田问荒野里,竟一去不复返了!

步入晚年的堂伯,境况愈发不好,常年顽疾缠身,药不离口,闲暇之时有心吟咏几句,也是气喘连连,常令惜才爱才的旁人伤感不已,此时的堂伯,就犹如乡村祠堂中那枯油的灯盏,再也发不出当年的亮光来了,就连最后一丝微弱的光亮,都在这个秋风瑟瑟的时节里,悄然地熄灭了……

堂伯一生大半辈子,都在与命运做抗争,晚年竟又还要与病魔做抗争,造物何其之弄人?!虽说民间有云“性格决定命运”、“知识改变命运”,但冥冥之中的这一切,似乎命里早巳注定,在雄伟而诡异的造物主面前,弱小无助的地上生灵,那怕是贵为帝王将相、人中翘楚、大福大贵之人,又如何真正掌握得了自己的命运、成为生命中的主宰?!

堂伯走后,家族一些亲戚啼嘘不已,不无惋惜地哀叹:”可惜了!当年他要不是右派的儿子,可能会找到好点的差事,过得更体面一点;当年他要是继续留在乡间做代课老师,后来也能转正,或许还能像他父亲一样,子承衣钵,也做得一位受乡人尊敬的学校领导,起码还有一份旱涝保收的收入不至于一辈子都这么省吃俭用、勤俭持家,没享到福……唉!

时光啊,人生没有如果,生活不信假设,历史更无法倒流,现在的我,已无法再去探寻昔日那位英姿飒爽的少年读书郎当初想走出乡村看世界的真实想法了,也不曾很好地花上几宿的时光,与我的父辈们耐心地去沟通过关于对这个世界、关于他们那个时代的一些看法,堂伯也许是父辈那个时代的一个微小的缩影,也是万千木本草民诸如你,我、他的渺小之代表,我们似乎可以感同身受、从中找到丝丝共鸣,我们都只是“大时代、小人物”宏大构图中的一个小小的注脚而已,甚至连注脚也构不上,百年入土归西后,后人们或许只能从私家族谱的故纸堆中找到属于“我们”生前的只字片言的年谱记载甚至是就只有那一条小小的姓氏名号“***,又或是只有一个家庙的牌位、一块坟头的墓碑,才可以借此向后人们证明,作为先人,“我们”也曾经在这个蔚蓝色的星球上短暂地存在过!

人生啊,“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有人一世荣光,有人半生潦倒,有人锦罗绸缎,有人困顿市井,有人福禄双全,有人命运多并,荣也罢,哀也罢,先人已逝,堂伯就这样走了,尽管他身后的葬礼不失哀荣、体面,尽管他生前一生忠厚坦荡、才气傲人、也不枉在世间走了一遭,但堂伯还是带着深深的人生遗憾和对滚滚尘世的无限眷恋,“解脱”地走了,——这终究是一种遗憾,这是生命个体的遗憾!这是百年家族的遗憾!这是千年村庄的遗憾!这或许还是那个大时代的遗憾!!千古一憾,千古一叹,已是潜然泪下……

也许,后人们还会向再后来的子孙们,深情地讲起堂伯的故事、讲起先人的故事、讲起这个千年村庄的故事,但这一切,都如同村外静静流淌着的小溪水那般,竟一去不复返了,——“来时/无人记起/走时/也一样/安静地/离开”,唯愿世间的灵魂啊,“走时/安好,一如/来时”……沉沉地悼念我的堂伯一一垂洁伯父以及他的那个时代,愿伯父的英灵不朽、气质不朽、精神不朽,一如其名,留得一生洁白在人间,永垂不朽!

热烈祝贺

馨稼宗亲荣获美国加州大学伯恩斯工程学院院士,取得巨大的科研成果,连连获得国际大奖。

热切祈望钟院士偕夫人率儿孙回乡寻根谒祖。

衷心祝愿钟院士事业发达、万事如意!

大埔县锺氏文化研究会

锺氏重建报本堂祖祠筹委会

                              201 582

诚邀同学会

兹定于2015101上午九时,在古村小学召开古村中学70届暨小学同学会。会议内容:(1)召开同学会;(2)照集体相;(3)共进中午餐。敬请各位同学积极参加。

古村中学70届初中暨

                          小学同学筹委会

                          201592

汝衔乡亲爱心连连

八月二十一日下午二时,为了古村乐龄俱乐部300多位会员老人节欢欢喜喜地过节,乐龄俱乐部主任曾令沐、常务副主任钟品柱、理事等五人应约前往散石会见赖汝衔乡亲,希望得到赖汝衔乡亲的支持。

赖汝衔乡亲昨天从深圳回来,见我们一行到来,忙开大门迎接。见面第一句话就是:天气这么热,这么早就来了,欢迎!欢迎!大家坐定了,汝衔乡亲亲自为我们斟茶,茶香四溢。刚见面,他的关心和热情,使人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大家寒喧了一会,由令沐主任向汝衔乡亲说明了来意,汝衔乡亲听完后,当即表示乐意支持。汝衔乡亲的表态,使来者对办好今年的老人节活动充满信心。

汝衔乡亲发财不忘古村乡亲,几年来对古村公益事业的支持,或有乡亲不幸遇上天灾人祸求助于他都乐意帮助。他的善举《古村之声》报上屡有报道,众乡亲赞口不绝!(锺橡柱)

鸣谢

承蒙海内外乡亲关心家乡,为家乡各项公益事业慷慨捐资,各有关单位感激之余,诚表谢意。兹将捐资芳名分列于下:

    (恕不称呼)

一、捐老人福利基金:

    1000:张慧贤钟顺英夫妇(上新屋)

 二、捐《古村之声》经费:

    200:李继昌

    100:钟辉堂(司马第)

三、捐埔城古村联谊会经费:

    1000:钟枢柱

    100:张衍进   

铭谢

  式彰先生突罹患重疾,虽经多方医治,然药石无效,回天乏术,不幸于公元2015619日(农历五月初四)凌晨二时五十五分辞世,享寿94岁。

夫患病期间,蒙亲朋好友、梓叔乡亲、社会各届人士的关心爱护、持礼到医院探视,逝世后又惠赐香仪,隆情厚意,当铭记于心。

治丧期间,得到古村村委、乐龄俱乐部、埔城古村联谊会同志们的鼎力相助,使丧事隆重圆满。

专此铭谢。

    :汪顺英   林桂芳

  儿                                           婿

锺朋柱    梁新民        钟婉珍     张融

钟洛柱    陈日兰        钟看玲     曾令聪

钟珍柱    曾东芳        钟芳纽     锺东升

钟枢柱    郑秀遗        钟芳纵     尹惠明

泣谢

2015624

感谢信

我妻赵庆红,426因脑出血,急送黄塘医院,经抢救无效,于428下午停止了呼吸。51遗体告别。在这期间,蒙亲朋好友,梓叔乡亲的关心、帮助。辛苦了大家,我全家人非常感激。在此,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曾令瑜)

讣告

  ※原《古村之声》主编钟式彰,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15619逝世,享年94岁。

  ※桂林堂曾齐英会友,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1577逝世,享年96岁。

  ※枫林下赖浪英会友,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15712逝世,享年8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