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之声

《古村之声》第44期(2001年12月出版)

古村之声
第44期  2001年12月出版
    新年贺辞
敬爱的古村海内外乡亲:
    值此2002年元旦、春节来临之际,谨向您们致以节日的祝福和诚挚的敬意!
    元旦、春节的到来,将给我们带来欢乐和希望。让我们继续发扬爱国爱乡、精诚团结、互敬互助的精神,同心同德为家乡的繁荣昌盛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衷心祝愿各位乡亲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兴盛!
                                       古村村民委员会
                                       古村乐龄俱乐部
                                       埔城古村联谊中心 同启  
                                          二○○一年十二月
   畅叙离情共话桑麻
诒谷堂恳亲会如期举行
    筹备了数月的“诒穀堂恳亲会”终于在中秋节如期举行。这天巧逢中秋、国庆两节共日,是为“三喜临门”。十月一日,从旅居国内三省十一个市县返来的诒穀堂乡亲,从钖字辈到栋字辈七十多人,还有来访亲戚二十一人参加这次盛会,可谓五代同堂。回来的人大都住在诒穀堂,老祖居、新横屋所有房间都住满了人,整个诒穀堂济济一堂,人声鼎沸,洋溢着浓浓的亲情。美中不足的是旅居台湾,一家有二博士、二硕士的锺淼材先生,因年事已高未能率儿孙返来参加。
    为迎接恳亲会,诒穀堂装扮一新,屋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大门、小门、上厅、中厅、下厅、清溪厅张灯结彩,贴了九副红对联,并挂上“锺鸣春公第”的大红灯龙,锣鼓喧天,充满热烈祥和的节日景象。对联是教材先生书写的,一手的柳体字写得工整、圆润、流畅,不愧出自诒穀堂书香之家。
    恳亲会的议程是:十月一日(中秋节)上午举行欢迎仪式,晚上联欢赏月;二日祭祖、照集体像、举行家宴;三日请客、参观。宗亲们返齐后,在门口岭举行欢迎仪式,由先到家的人敲锣打鼓从门口岭迎接亲人回家。
    中秋晚的联欢赏月活动安排在中厅、门厅、左右厢房、下天井举行,备有月饼、水果、细茶和具有象征“团圆”的红糖汤丸等传统食品。参加恳亲会的人员及左邻右舍群众一百多人参加,最年长的是廿三世、九十高龄的萧惠芳老太太,大家围坐在十几张八仙桌前,对月当空,共话桑麻,畅叙离情,欢声笑语彼起此落。赏月联欢活动由壮材先生主持,他朗诵了他特意创作的散文诗《月亮伴我回老家》,抒发对家乡、对诒穀堂的思念之情。锒材先生介绍举办恳亲会的由来和意义目的。梓材先生讲话,缅怀诒穀堂上祖创造的优秀业绩和良好的家风,并追述儿时在诒穀堂的生活情趣、年节祭祖等喜庆活动、大家庭生活、先祖父清溪公的居室、主要活动和大年初一接受儿孙拜新年,安享天伦之乐的情形,勉励后辈继承上祖遗教,为诒穀堂增添新的光彩;还说这次恳亲会是材字辈的人主办,希望今后能隔十年八年举办一次,并由柱字辈、堂字辈的人接连办下去,对后辈的殷切期望,溢于言表。厦门归来的将材先生生动地用普通话、广州话、闽南话、客家话四种语言讲“欢喜”两个字,以表达其兴奋的心情。楚材先生、虬柱先生也讲了话,积极响应下一次恳亲会由柱字辈操办的号召。接着举行卡拉OK演唱活动,演唱的歌曲有“常回家看看”、“夫妻双双把家还”、“萍聚”、“流浪歌”、“潮湿的心”等,不但歌唱得好,有较高的音乐水平,而且内容上都围绕着一个“家”字,令人亲切,回味无穷。每个人发言、演唱之后都博得全场热烈的掌声,整个联欢赏月活动洋溢着热烈温馨欢快的气氛。
    三日的午宴设了十三席,除诒穀堂乡亲外,还宴请了村委会干部、乐龄俱乐部理事、古村中学、小学的校长、教导主任等。席上菜肴甚丰,佳酿飘香。主人频频敬酒,觥筹交错,饮宴甚欢。尤其是旅外返来的将材、教材、虬柱、虹柱、闽柱等乡亲,可谓是交际场中的活跃分子。他们酒量好、热情高,不断到客席找对象干杯,为午宴平添了热烈、融和的气氛。恳亲会自始至终都录了像,并制成光盘,连同集体像分发给各地诒穀堂宗亲播放留念。
    三日下午,浏览村容村貌,部份乡亲前往乐龄俱乐部、古村中学、古村小学参观,并为村委会、俱乐部、古村中学、小学、埔城古村联谊中心捐资2200元。他们热爱家乡,关心公益,关心教育事业的义举,有关单位均表示谢意。
    诒穀堂是一个悠久的书香之家,有良好的家风,注重文化素质和做人道德的培养,因而人才济济,代代承传、长盛不衰。目前,在大陆就有一个厅级干部、三个处级干部,21个大专毕业生,还有高、中级职称及受省、地、县乃至国家表彰奖励的先进模范人物多人。这次恳亲会期间,有一件事使人感受甚深,缘因由广州返来的锒材先生(75岁),由于身体不适,十月二日下午腹痛难忍,由其胞弟楚材和侄儿杰柱驾车送永定治疗。三时左右,堂弟将材和侄辈虬柱、虹柱、闽柱等驱车前往永定探视,并帮助联系治疗。至次日病情稍有好转,又同返回老家继续参加恳亲会。锒材先生之病时反时复,返广州时,虬柱本拟随家属先行返穗的,为了照顾锒材先生,他让家属先走一步,而独自留下伴随病者作旅途的照料。他们兄弟叔侄的团结友爱和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品德,确实使人感动。这就是诒穀堂的传统家风和文明道德所在。
    诒穀堂的恳亲会办得很成功,也是很有意义的。大家族成员都旅居异地,数十年难得见一面,这次终于聚会了,鬓毛虽衰而乡音未改,老幼都讲古村的客话。不过,在外出生的下一代,讲话时难免带来外地的音腔,但对对话、交流情感无碍。恳亲会的活动程序和生活安排,备极周到,有条不紊,这是筹备组的杰作和内部团结协作的结果。这种规模和形式的恳亲会,在古村来说,还是第一次。  (适观)
    古村诒谷堂
    古村在大埔县茶阳镇正北方约十公里远的小村。四面环山,中间一条大溪自北向南,把村分为东片和西片;西片的西北角,一条小溪在中间流向村中心的小溪唇和大溪会合。
    诒谷堂在小溪中段,九斗背的那片约十多公顷的平地上。在隋唐以来,古村可能曾经有十三姓人家居住过,至今还有郑屋角、杨姓地等地名,也有巫姓人家的故事流传下来。大埔锺家第六世祖福山公迁入案背这地方建屋居住;第十四世淑素公、第十六世祖承德公,祖孙二人迁来古村,在肇基祠那地方建草棚居住。(我是第二十四世)当时豪族有钱有势,出而干涉,甚至赶人,案背锺家梓叔跳出一二十后生出面保护,且摆出准备不惜一打的架势。豪族人见状认为欺侮人而打架,结果必有伤残,情况不堪设想、何必呢?於是便退了出去。锺家祖孙二人便住了下来。以后承德公结婚,一年农历过年,有人要五两银子,把东片狗屎坪那块地出卖,曾家有个财主,只肯出三两,那地主说锺家要出五两来买呢。财主一想,锺家早上刚借去五两银子过年,那有钱来买地?便说:锺家要买,你就卖给他好了。因为他知道锺家没钱。那知锺家的婆太很有远大的眼光,却说:过年算什么!在神明、祖宗之前烧三枝香五张纸,跪拜叩三个响头,也算过年。
    现在只上有天、下无地的情况之下,过年,就如平日般过算了,把过年的五两银子买狗屎坪那块地,也算是基业,祖宗、神明也会原谅的,於是狗屎坪那块地就由锺家买下了。以后建间房子,就是现在的桂林堂(锺家东片的祠堂),自此,承德公生有五子,在村里各地做了五间大楼、大厦,二十七个孙子,盖了二十七间大楼大屋,那几十年,村里只见到处盖高楼大厦,都是锺家的。我们的诒谷堂便是由“满房满”的第二十五个锺家孙子叫莺谷公的建造的。
    莺谷公家名上林,号鸣春,是读书人,但没有功名,事业有成,捐钱买个“进士”,我曾查大埔县历年功名的记录,没有莺谷公,但他的墓碑上,却是恩进士景友莺谷公,所谓恩进士,当是捐的功名。早年诒谷堂正堂上那块屋名匾,是莺谷公自己写的,笔力苍劲,雄浑而圆润,很耐看,是读书人的手笔。这匾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一直到前时因政治关系才被人毁去了,现在的匾是第二十三世的达云公(五叔)写的。
    诒谷堂,三堂三横屋,厅堂可坐二十四张酒席之大,三四十个房间,那年我回家,中午在东北角那间房休息。事后我问弟弟“在我记忆里,那间房原是厨房!”弟弟说:原是厨房。
    人民公社时,严格规定大家都要到公社去劳作,在公社吃饭,甚至严格到要把各家的厨房灶也敲掉。所以灶是那时候依规定敲掉的,便改做卧房,但结果人民公社开伙只三个多月,没有米了,大家只好在家自开伙做饭,我们家便用原先酿酒时的灶,算是厨房,没有另外建造。
    诒谷堂,当年可说是锺鸣鼎食之家。吃饭时在家开三桌,另外在源隆店(离家约二百公尺)开一桌。在大门前的半月形那块田,江西地理先生多次建议祖父清溪公改为水塘养鱼,说风水怎么好,但清溪公不为所动,他说家里这么多男男女女的小孩、门口便是水,那多么危险,这就是眼光,不为风水地理而迷信。
    不过话说回来,世事难说的很,当年那么人丁兴旺的家庭,曾几何时,大家在外发展,在南洋、厦门、台湾、广西、漳平、永定等地发展的有十六家,而每家似乎混得也还算不错,都有自己的房子,这就有了根了,於是回诒谷堂老家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少,以致诒谷堂成了空壳,前几年村中有几百年没有的大洪水,冲掉了好几家房屋,这些灾民好些便借住诒谷堂,一直到今还有数人借住着。
    今年中秋,大陆上有好几天连续假日,大家相约“回诒谷堂”老家团聚,祭祖扫墓。计有七十人之众,还有二十一位亲戚,十分热闹。先抵达的把锣鼓拿出来,到离家约二百公尺的门口岭迎接前来的兄弟叔侄。从录像中看到领头打鼓的是从福建永定回来,高龄七十多岁的梓材,精神焕发,一股英气勃勃的神气,使人仰慕得很。
    谈到锣鼓,大约二十几年前,在家的楚材弟说:从前村里每家都有锣鼓,小时还和邻居比赛打锣鼓,一比三四日过。此后锣鼓都被收购去了,好多年全村都没锣鼓,过哑吧年。去年东片有人买了一套。如果有四百元,我们也可以有一套,他拿到钱时是在农历除夕的早晨,他们一行随即到二十里外的茶阳镇去买了一面一尺半的鼓、六面锣、一面冬钟、一面铙,敲敲打打的回家来,热热闹闹的过年,以及有机会时还有人家来借用呢!
    今年中秋,诒谷堂恳亲团拜的大会坐了十三张桌,照的相片上有六十九人,但那相片上注的名字,我只认得不到一半,远在广西柳州的用材、广州的锒材、厦门的将材、漳平的键材、永定的梓材、壮材、梅县的教材,还有年纪不到六十岁的就认不得了。七十多高龄的发招、七昭、仲英、芷英,多年不见的琴华,几年前回家时几天到几处山上去祭墓,天天为我们担祭品的红梅,以后嫁在离家十多里的角莲塘,这次也回来,红都都的脸上满光彩的,这张团圆的照片给人很温馨的回味与怀念,十分值得纪念。
    不久前在一张小期刊上说诒谷堂是两博士、两硕士的家庭。我细数一下,博士指的我老二,美国宾州大学的博士,老四是英国开放大学博士,硕士是老大的台湾大学的硕士,老三的澳克拉荷马大学的企管硕士,细想真的不错,人们记得比我自己还清楚。似乎人们离乡背井在外奋斗的成果,他们心里都有详细的记录。这就是中国人的传统,对自己亲人的关切。
    诒谷堂,这老家,是令人怀念的。只可惜没有回去和众多的兄弟叔侄诸姑姐妹团聚为憾,现在自己已是八十四岁了,以后也不可能回去了,多令人难过呀!这张六十九人团聚的相片,多令人兴奋呀!我一一指出认得出的给妻和儿女们共同相认。
   诒谷堂,我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是我的老家。(锺淼材)
   赞诒谷堂人
     曾维持
   古村西片诒谷堂,辈出人才流四方,
   世代传统飘书香,社会贡献创辉煌,
   家教严谨弘正气,嘉奖殊荣桂冠多,
   风范祟高永光芒。诒谷堂人真好样。
   月亮伴我回老家
   我已站在诒谷堂老祖屋,
   仰首凝望着天穹,凝望着皎洁的月亮,
   啊!她高高地挂在太空,露出微微的笑容,
   她在为我们诒谷堂恳亲会祝贺!
   在为我们的大团圆祝福!
   她一路上跟随着我们,
   与我们同行相伴,
   把我们护送到了诒谷堂,
   护送到了我们日夜思念的老家古村。
                                             (锺壮材于中秋节)
   顽强拼搏  成绩斐然
   古村中学首次参加县中学生运动会
   十一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大埔县二○○一年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在大埔县城田家炳体育中心举行,来自全县四十多间中学的体育代表队云集在此,开展各项体育比赛。
    县运会,往年是以镇为单位,由镇教育办组织。今年撤销教育办后,以各中学为单位。古村中学是今年首次组队参加县运会的。会前兄弟学校简直不把山区的古村代表队作为竞争对手。然而,赛场见高低,古村中学代表队却一炮打响,成绩斐然。学校派出8人(4男4女)的代表队,队员们发扬奥林匹克精神,顽强拼搏,经过三天的角逐,全队共获12个奖项。邻近中学的代表们无不翘指称赞。这十二项奖分别是:男子400米跑第一名;男子800米跑第一名;女子800米跑第二名;女子1500跑第二名;男子1500米跑第三名;男子3000米跑第三  名;女子铅球第三名和第六名;女子铁饼第四名;女子标枪第五名;男子团体总分第五名;女子团体总分第五名。团体总分全县取前八名,分别发给奖旗,所以古村中学的锺卓才纪念厅内又增添了两面锦旗。
    古村中学,小小的山区中学,体育成绩为什么能在全县名列前茅呢?笔者总结其因有三:首先,学校有设备较完善的“锺卓才运动场”供上体育课、开运动会、训练运动员用。使“英雄”有“用武之地”。其次、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重视体育工作,上好两课(体育课、活动课),做好“两操”(早操、课间操),有专门的行政领导分管体育工作。在学校经济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增加体育投入,如每年均添置一定数额的体育用品;每年坚持开好校运会,选拔体育苗子。再次是师生有顽强的拼搏精神,刻苦训练,体育教师彭老师有较强的敬业精神,组队后,天天坚持起早摸黑带学生进行训练,农忙假也放弃自己回家帮忙的机会,无偿带学生回校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然而,古中此次派队参加县运会,美中不足的是,在县城体育中心的进场仪式上,各校代表均身穿整齐的运动服,唯古中代表队员着的是校服,真是相形见绌。学校亦很想为运动队购置运动服,但出于经济原因,只好“望衣兴叹”。可喜的是,会后学校向大埔县城古村联谊中心的锺稚材主任汇报后,锺主任拍板,明年要想办法筹资为中学运动队购置运动服,古中师生不胜感激。相信明年的县运会上,古村中学的体育代表队将是更加雄壮威武。(郑可文)
   一份挂历一份情
    几年来,古村有关单位和学校一年一度的挂历,都是由旅外乡亲锺卓才、锺安柱、锺砥柱先生等赠送,而安柱先生曾一连三年惠赠。挂历虽小,却体现旅外乡亲对家乡关心的入微,令人感动。
    2002年元旦前夕,旅居高陂的曾垂嵩先生(高陂工商所所长、曾维宁公之子),又为古村村委干部及各生产组组长、乐龄俱乐部理事、组长和古村中学、小学、幼儿园全体教职员工、古村诊疗所以及埔城古村联谊中心常务理事等赠送精美的“马”年挂历。新挂历印有:“恭祝马年腾达、合家平安、万事如意。曾垂嵩敬赠”的烫金字,受赠单位和个人对曾垂嵩先生的关心均表示谢忱。 (天马)
   树有根  水有源
   旅埔乡亲锺银材及其夫人陈辉恩女士,为饮水思源,祟宗敬祖,最近将30年没有安葬的父母和上代五位的祖骸进行合葬,是以尽人子之职,二是便于扫墓。经过近40天的施工,一座坟茔造竣。十二月九日举行“圆坟”仪式,本队兄弟叔侄组织锣鼓队上坟增光,墓前献花和放祝贺鞭炮,亲朋戚友聚集一起,还有基督教徒口念圣经,一时圣经声、锣鼓声、鞭炮声融成一片,非常热闹。银材夫妇追溯父老乡亲、亲朋戚友,过去对他的帮助和支持,为表示感谢,中午设席20台,予以招待,出席午餐的还有大埔县城古村联谊中心理事、古村村委干部、古村小学校长教导、乐龄俱乐部常务理事等,午餐显得十分热闹欢快。
   银材、辉恩夫妇对家乡颇富感情,对村中公益事业和埔城古村联谊中心亦有赞助,前段时间为其祖居友恭堂捐献凳桌五副,碗筷等20桌,受到村民的好评。(政材)
   身处万里  恒念祖德
   旅美乡侨锺培材先生委托其兄祭祖
   十月十日,旅龙川乡亲锺港材先生,受其旅美胞弟锺培材的委托,特地返乡探亲祭祖。是日,秋风微拂,气候宜人,是扫墓的好天气。港材先生特请古村八音锣鼓吹上坟演奏,祭祀显得非常热烈隆重。
    锺培材先生离乡半个世纪,其间曾两度返国,他对家乡公益、福利事业有所贡献,此次又委托其兄港材先生转交人民币二千元,作为古村乐龄俱乐部慈善福利基金,古村的父老对此表示感谢。培材先生对家乡情深谊厚,由此可见。
    扫墓的当天中午,在祖居长盛楼设了八席,除家属亲戚外,邀请了村委干部、乐龄俱乐部理事、古村中学、古村小学的校长、教导主任等共进午餐。席上菜馔丰富,酒料饮料杂陈。主人热情地向来客敬酒。午餐洋溢着热烈欢快的气氛。席间,俱乐部锺楚材副主任代表村委、乐龄俱乐部、古村中、小学,对港材、培材先生的盛情招待表示谢意。午餐毕,八音锣鼓吹又演奏了“文行兵”、“浪淘沙”、“瓜子仁”等民间流行的广东汉乐曲调。整个扫墓活动都拍了照。(锺适、政材)
   旅游酡岛
   旅汕乡亲锺流柱热情接待
   十一月十一日,县城古村联谊中心组织该中心常务理事和古村乐龄俱乐部理事一行十一人,乘专车前往潮汕作二日游。得到旅汕乡亲锺流柱先生十分热情的接待。因事先已有联系,流柱先生夫妻二人早在约定的特区龙湖宾馆等候多时。抵达后,安排我们在龙湖宾馆食宿。吃过午饭,流柱先生带领我们畅游角石风光。
    角石是汕头对岸,依山傍海,自然风光旖旎,内有天坛花园、白花尖大庙、宝塔、龙船舫、雕塑神佛金像等景点。游人坐电动吊车至山顶,眺望汕头现代化建设。角石原是海角一片荒土,随着特区之崛起,已成为汕头经济特区的旅游胜地。我们还参观了汕头广场、达濠大桥、海湾大桥。这些建筑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下午五时许,回到住地,晚饭后,我们一行前往流柱先生家里(玫瑰园)坐谈,他以潮汕传统的功夫茶和果品等招待,边食边讲,畅谈今昔的沧桑,说了不少动人事例,使人难忘,坐谈一个多小时,总感离情倾尽,别意仍绵绵,对于午晚饭二餐费,流柱先生再三拒收而婉言说:家乡人来到这里,应由我来招待,区区之数,以尽地主之谊。
   锺流柱先生是古村西片小水长盛楼人(畴材之子),青年时参加解放军,后转业在汕头供电公司工作四十余年。改革开放后,汕头特区电工非常吃香,加上自己的钻研,业务娴熟,且工作认真负责,成为一位正牌的电工人员。现六十余岁,已退休。流柱先生对往汕的家乡人,都表现很热情,说明他对古村颇有感情。在一九九九年还对《古村之声》出版经费捐资二千元。
    十二日早晨乘车前往潮州,浏览湘子桥、开元寺、韩文公祠。韩文公就是韩愈,他的一篇“祭鳄鱼文”脍灸人口,流传至今,韩愈在潮为官,政绩昭彰,因建此祠纪念。十二时在饶平县(黄岗)吃过午饭后,驱车返回大埔县城。(政材)
   游览英雅万福寺
   11月1日,古村乐龄俱乐部组织会友25人乘二辆中巴车前往大埔英雅镇的万福寺旅游参观,经过三河时,顺道到三河火车站观看由深圳至福州的火车,使少见火车的老年人开了眼界。九时四十分乘车直达万福寺,该僧士杨国在寺门口迎接,双掌合十,口念“阿弥陀佛”表示欢迎,在寺内边敬茶,边坐谈。首先由万福寺住持释惟灯法师对该寺作了明细的介绍,据说万福寺原名“万福禅室”,始建于唐朝年代,以后才改名万福寺,因年久失修,显得破陋,近年来,得到海外侨胞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心赞助,把原来古老残旧的宝刹,修建为既有现代建筑水平又有古色古香的瓷砖琉璃瓦顶的寺院。还有正在新建的大雄宝殿、弥勒殿、大悲阁、藏经楼、钟楼、鼓楼、内外山门、放生池等18项工程。
    经逐项介绍后,由佛家弟子杨国带领参观寺内的四大天王、十八罗汉、108个菩萨、佛法僧三宝金身雕塑金像等。全部装饰得庄严雄伟,金碧辉煌,吸引进香祈祷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寺后有耸岩壁立,雄奇险峻的五指峰,寺前可远眺潮汕饶平一带,近瞰韩江各地风光,及寺周围十大奇景,有笔架灵峰,栏盘大石,通天蜡烛等等,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十二时大家集中在膳堂吃一顿素餐,饭热菜香可口,大家食得非常满意。
   下午回程途经县城时,前往县城古村联谊中心,稍事休息和座谈,受到联谊中心理事、会友等的热情接待,主人介绍了联谊中心的组建和管理情况。大家听后,感动很大,说明内外的古村人有精诚团结、热爱家乡和无私奉献的好传统。座谈会结束后,约五时许,乘车返回古村。(政材)
   《古村联谊中心)金秋三喜事
   (一)医生义诊
    十月十三日至十六日,联谊中心主任锺稚材邀请福建中医学院在大埔县中医院实习的两位实习医生前来古村联谊中心为我们乡亲进行义诊活动,在这四天的义诊中,医生为我们乡亲和一些闻讯前来的外乡人士诊病、量血压等,治疗共六十多人次。医生还用一种《微电脑数控治疗仪》对患者进行治疗,有些经过治疗的人说,治疗后病情见好,一位有几十年病史的患者说:经过四次治疗仪的治疗,病情即好了很多。再经过二十天,笔者再询问此位老人,治疗这段时间以来感觉如何?她说效果很好,但不无遗憾地说:再治疗多几次就好啊!还有一位外乡人士经过“治疗仪”治疗头痛病,都肯定了实习医生用“治疗仪”为她治疗后减少了疼痛。
   (二)快乐的老人节
    联谊中心常务理事倡议及组织居住县城的六十岁以上老人过个快乐的老人节。节前几天就向四十多位老人发出了通知,十月二十四日集中来古村联谊中心欢度老人节和乘车到三河火车站、朱德纪念大桥、烈士纪念碑参观。与此同时还邀请县中医院退休的张医生和乡亲锺秀芳医生为老人义诊。二十四日天气晴朗,秋风微拂,上午八时,二十多位老人(有部分老人因其他原因不能前来参加活动),分乘二辆中巴车前往三河,一路欢声笑语,到达目的地后,参观了各个景点,并在各处合影留念。有些老人从未见过火车,有些老人也未见过雄伟壮观的三河坝烈士纪念碑和朱德纪念大桥。通过这次集体参观,真是大开眼界,大家众口一词说:玩得真开心!这天上午,张医生和锺秀芳医生在联谊中心热忱为四十多位老人(包括闻讯前来的部分外乡人士)义诊。
   十时半,老人们回到联谊中心,由联谊中心主任锺稚材主持开了个茶话会,主任简单介绍了联谊中心的创建过程和二年来的活动情况,并转达顾问锺谦柱同志对老人们表示亲切问候,祝愿大家节日快乐,家庭幸福,万事胜意。座谈中,原古村妇女主任黄辍英和原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锺秀芳也先后讲了话。她们盛赞联谊中心办得好。秀芳乡亲还鼓励联谊中心要越办越好,做出更多的成绩让大家看,联谊中心基金会得到支持。十二时,茶话会结束,原古村郑练光老师为我们照相留念,然后大家到梅河餐馆进午餐。大家来到餐馆二楼,在百忙中抽空来看望众位老人的联谊中心顾问锺校柱同志已专候在此,见到我们到来,十分高兴,和大家一一握手,在进餐中,校柱和稚材乡亲还热情地为各位老人敬酒,恭祝老人们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这次老人节活动,经费承蒙曾垂嵩乡亲乐助人民币五百元,赖映芬乡亲二百元,锺谦柱、锺乃云、锺赛堂乡亲各一百元。联谊中心特此感谢!
   (三)联谊
    十一月一日下午,古村乐龄俱乐部二十八位老人和联谊中心乡亲在联谊中心大厅进行联谊活动,吸引来了县侨联的同志和《客家风情》杂志记者访问和采访,这次活动详情另有报道。(山野)
    致古村乐龄乐部
    承惠赐《中平诗联集》感甚,兹致以谢意,并吟七言绝句三首,以誌贵村之盛事也。
    诗集佳章记古村,中平才气有芳芬。
    一书传世声名播,钜富功高德泽存。
    发展交通步锦程,振兴教育树豪英。
    乐龄高雅同叨福,喜见乡村百业荣。
    卓才广识福人群,建业宏图富路奔。
    胜水名山同造化,桃源福地共欢欣。
         (大埔诗社   吴刚)
    贺《中平诗联集》出版
            谢立言
    拜读遗诗喜不胜,斯文掷地有金声。
    高贤爱惜经纶贵,付梓千秋众诵吟。
    青山不老碧流长,俊彦诗联贝叶香。
    拾萃成书垂不朽,阳春白雪永传扬。
    腰缠万贯总成空,独有文章大不同。
    翰墨飘香千古韵,青肤微践此书隆。
    上期谜底如下:1、急  2、伐  3、符  4、观  5、步6、告  7、秦、8、孕  9、拱  10、声。   
    鸣 
   (一)
    蒙海内外乡亲对我部老人福利的关心支持,慷概捐助福利基金,隆情厚谊,殊深感激,谨表诚挚谢意。兹将捐资芳名列后: (恕不称呼)
    捐资200元者:锺培材、朱文博、朱广俊、朱芷茵、锺锦堂、锺永怡、黄美美、锺毓柱、李艳芳、锺素萍
   (二)
    承旅星侨贤锺卓才先生为2002年春节文体活动经费赞助2000元,谨表谢忱。
                                                古村乐龄俱乐部
   (三)
    承海内外乡亲对《古村之声》刊物的支持,慷慨捐助办刊经费,不胜铭感,谨表谢忱。兹将赞助芳名列后: (恕不称呼)
   捐资500元者:锺倩材
   捐资100元者:锺顿彰、锺梓材、朱连英、锺静云
   捐资30元者:张俊藩
                                               《古村之声》编委
    (四)
    承回乡参加诒谷堂恳亲会的乡亲锺梓材、锺用材、锺将材、锺虬柱、锺虹柱、锺闽柱先生热心公益,乐捐人民币2200元,分别赞助老人福利基金500元,村委会500元,古村中学400元,古村小学400元,埔城古村联谊中心400元,谨表谢意
                                                    古村公益事业委员会
   (五)
    埔城古村联谊中心继续得到古村乡亲的大力支持,慷慨解囊,现将捐资芳名列后(恕不称呼)
    锺赛堂1000元    张建永100元
    锺齐英(曾维宁夫人已故) 1000元
    锺梦材100元,赠南方精制茶具二套
                                           大埔县古村联谊中心
    埔城古村联谊中心得到古村乡亲的热心支持,于今年九九重阳节,为老人活动慷慨捐资,现将芳名列后(恕不称呼)
    曾垂嵩500元     锺映芬200元
    锺谦柱100元     锺乃云100元
    锺赛堂100元                            大埔县古村联谊中心
    茶阳杂咏十首
      谢立言
    夫妻赶市场
    庄田事毕赴茶阳,夫载娇妻赶市场。
    百业繁荣家富裕,买鱼买肉买时装。
   面粄作早餐
   改革春风念余年,茶阳变化事新鲜。
   从前稀饭难充腹,今日晨餐面粄煎。
   送子谈书
   儿女读书入校园,行程遥远步姗姗。
   亲人恐误车辆患,摩托晨昏接送欢。
   殡葬拖地炮
   丧事驾车地炮轰,茶阳陋习早成风。
   家洪爆竹盈车载,贫贱相沿债几重。
   茶山路地摊
   茶山新市店门闲,佳果成衣满地摊。
   引得群人争集市,熙熙攘攘往来繁。
   鱼肉当常菜
   昔年凄楚不堪言,野菜充餐岁复年。
   今日晴天寰宇亮,调羹作膳肉鱼先。
   套房林立
   套房高耸满城厢,古邑茶阳焕艳装。
   改革新风人富庶,万家欣庆沐华阳。
   鹤顶矿泉
   鹤顶神泉出自唐,千年玉露泛澄香。
   晨昏来往人如鲫,吸取清波辅健康。
   肉菜市场
   综合高楼百丈宽,水鲜什锦满场摊。
   茶阳万户风光美,豚肉成山日日完。
   晨步仙基桥
   黎明漫步到仙桥,水静山青景色优。
   众叟聊天兼运动,精神矍铄乐春秋
   冬 
    练光
   九月初冬暖融融,古村老人结伴游;
   潮汕美景收眼底,心情舒畅乐悠悠。
   乡亲热忱来款待,共话桑麻情意浓;
   但愿诸位身康健,有缘来日再重游。
    读“微言”一文的感想
    我看了《古村之声》第三十四期第二版署名“微言”撰写的《古村曾氏的好传统》,令我感受很大。我记得对于治丧一事,古村从来都有互相帮助、节约治丧的好民风。我是生长在古村,在古村度过了七十多年,在八十年代以前,咱们古村人对于办丧事是有互相帮助、节约治丧的好传统,甚至妇女们敢于“义务扛棺”,在大埔境内被传为佳话。八十年代村委曾组织过新型的“治丧协理会”,它以帮助人、节约治丧为宗旨。如锺呈生、胡始清属壮年逝世者,在当时,群众中有些人怕有不吉利的念头,不敢进去其家,造成丧家束手无策,不知所措。治丧协理会得知此情况后,马上邀集人员前去丧家,一面抚慰,一面安排办理丧事,在此影响下,周围群众也自觉到场,合力料理,终于把丧事办妥,同时拒收了什么不吉利的“红包”。丧家家属十分感激,一再致谢。我是古村人,读“微言”一文,又从群众中议论所闻,对当前某些姓氏治丧发“红包”一事,此举我不敢苟同,因为把古村的优良传统丢了。不过我相信,古村是文明之村,文化之村,村民有一定的觉悟,在以后的治丧中,如能多做思想工作,是可以改变这种不良现状的。但听说目前有一种论调,说“治丧有钱也难请人”,这话是片面的,臆测的,忽视了广大村民的觉悟和品德。这话不能代表广大村民的意志。
    这里,我恳望我们曾姓的梓叔们,大家要把“微言”的这篇文章作为鼓励和鞭策,坚定的继续保持互相帮助,不计报酬,节约治丧的好传统。(曾戈)
   讣 
   旅台乡贤、乐龄俱乐部顾间锺储文先生不幸于九月二十三日在台逝世,享寿九十四岁。
    旅穗乡贤、原广州市第一商业局局长(正处级)锺锒材先生因病治疗无效,于十一月十五日在广州不幸辞世,享年七十五岁。
   本会会友张接英,因年老多病,医治无效,不幸于九月十七日去世,享寿九十岁。
   本会会友张在贤,因病治疗无效,不幸于十一月八日作古,终年八十六岁。
   本会会友张包英,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十二月五日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七岁。(乐龄)
   悼念锺储文兄
      曾维持
   耄龄寿星殒台湾,苦心创业闯四方
   噩耗传来惊两岸,复荣公司最辉煌,
   我遭逆境蒙相助,几度携眷把乡还,
   十年共处在云南。一桥飞渡留名芳。(注)
    注:独资健建古村 “睦邻桥”。
   淳朴的民风要永传——也谈治丧的风气
    读《古村之声》第三十四期微言文章“古村曾氏的好传统,治丧坚持互助精神”一文后,引发我对以往治丧的回忆。在记忆中,八十年代前村民办丧事,理事人员和工作人员都认真负责,不辞劳苦,日以继夜的忘我工作,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做得有头有绪,实实在在。写轴彩、做祭文,理事先生总是利用丧家的纸、笔、墨替亲戚行方便,从不讲红包,这种解人所难,体现互帮精神,体现乡亲间的亲情,这种高尚的思想情操非常值得赞美和学习。
    近十多年来,村中出现一种不良现象,治丧过程中把好的传统美德丢了,形成一种事事讲红包,有的环节好像还有什么规定似的,写什么要多少钱,干什么要多少钱,我认为这样实在不好,好像乘人之危,强人所难,一味追求报酬,而把乡亲的亲情都忘了。听说,每宗丧事光红包一项支出,少则数百元,多的一二千元。试想,人人都会老,家家都会有有人逝世的事情发生,这种死人的情况,正是体现乡亲的亲情的时候,体现互助互帮的时候,也是体现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品德的时候,也是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士派上用场的时候,不计报酬,施展自己才华为丧家服务,发扬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给丧家、给亲友、给社会留下美好的印象。回忆二三十年以前锺达材伯、锺圭彰叔等老一辈为人治丧办事,都是不计较报酬,而是想方设法替主家节约,又把丧事办得很光旺,因而一直为村民所称道。另方面,我认为旧的不良习俗应随社会进步而淘汰,比如:祭奠仪式,不要热衷于所谓“行祭”,拜拜升升,拜个不停,还要宣读祭文等,有的丧家亲戚甚众,一门亲行一堂祭,堂堂祭都是一样拜升拜升,一直搞到半夜,这时远道而来的亲戚累了,工作人员累了,逝者亲属更累坏了,试想,逝者生前患病期间,亲属日夜侍候床前,捧汤捧药,不离左右,已累得眼红睁不开,腿酸站不住,极度困倦了,亲友来烧香时要下跪,行祭时又要跪,折腾得多苦啊!记忆中,多年前村中有个老媪逝世,全村人都知道老媪生前仅一个男儿,且不务正业,外出他乡一去不回,半点未奉侍双亲,实在是老媪生前的最大憾事,而理事先生在读祭文时高声唱着:“教子有方”,听众有的窃窃私语云:真是生搬硬套,可笑之极。有的议论纷纷,这门亲戚是否有意取笑老媪呢?闹成笑话。
    此外还有一种陋习不是古村固有的,而是近十多年从茶阳街引进的,就是逝者出殡时,纸炮为前导,放个不停,一人挑纸炮,二人放纸炮,一直放到村外,此举既污染空气又加重丧家的负担。
    基于上述情况,我对治丧提几点建议:
    一、学习曾氏治丧的好传统,发扬互助精神,节约治丧。
    二、以村委会、乐龄俱乐部为核心,成立治丧协理小组,全心全意为乡亲办实事,破旧规、立新风。关键又要靠主要理事先生,理事先生如从大局着想,恢复以往治丧的优良传统,是不成问题的。
    三、现在推行火葬,应解放思想,提倡骨灰进屋行新礼。
    四、革除喊礼、读祝、做斋的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简朴,以开追悼会的形式寄托哀思。
    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解放思想,立新规,废陋俗,提倡治丧从简、从省,发扬互助互帮的崇高精神,在治丧中不讲报酬,不收红包,体现乡亲之亲情,让文明之花在古村盛开。(锺声)
   龙骨坪至丰溪林场公路改造工程开工
    11月30日在古村柯树坪举行大埔县茶阳镇“龙溪公路改造工程开工典礼”,县长刘振桓、副县长锺谦柱和茶阳镇有关领导参加了庆典。官员讲话后,宜布开工。
    龙溪线(即龙骨坪至丰溪林场)改造工程全长11.5公里,其中,林场至黄古岭已铺建好水泥路,现在龙骨坪至黄古岭路段,要求今年底铺好7.5米宽的路基工程,明年全面完成6米宽的水泥路面。
“龙溪”线的公路改造工程完成后,对丰溪林场旅游业的开发和沿途各村的经济发展,将带来不少的机遇。(政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