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之声

《古村之声》第111期(2018年12月出版)

 

电话:(区号0753) 5670200   5539093        

邮编:514200

网址:http://www.gczs.org         

微信号:gucunzhisheng

QQ群:54169580                      

地址:大埔县  茶阳镇  古村

第111期  2018年12月出版  

大埔县虎山路富城大厦A栋803

 

倡  议  书

尊敬的众乡贤:

首先恭祝大家新年好、事事如意。

古村乐龄俱乐部,自先辈们开创以来都是依赖乡贤鼎力支持关心呵护,时至今日改建成一幢比较理想的老人活动场所,唯美中不是的是,目前老年人基数庞大,要解决入会成员分享点滴福利,则捉襟见肘,理事会一致通过,在现有积蓄基础上,抽出25万元在四楼顶层建光伏发电站,总投资40万元,可建成80KW光伏发电站,年收入7万元左右,谁都知道,没有一个产业支撑,单靠存款利息及捐款是难以维继。幸好,全部理事人员都是纯义务的农民伯伯。

总投资 40 万元,资金缺口 15 万元,恳请众乡亲鼎力支持,尽早结束理事人员像苦行僧一样的工作境遇。

谢谢!

乐龄俱乐部理事会

2018年12月10日                             

 

 

 

 

新年贺辞

尊敬的国内外父老乡亲:

新年好!值此不平凡的2018年即将过去,新的2019年即将来临的时候,我们代表全村人民向大家致以新年慰问和祝福。

在过去的一年,我们村在上级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在生产建设、饮水工程、光伏发电、道路交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生产建设方面,利用大埔县国土局标准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在我村兴建多条水圳,全长3000多米。兴修的水圳有:西片小水、东片段上、东西片油房下至张屋、散石自然村,这四条水圳的建成,对古村管理区许多农作物和果树、鱼塘的增产增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饮水工程,由于今年旱情特别严重,缺水问题一直困扰着村民。有关部门想方设法寻找水源,原在坪翁村引水接管,但解决不了缺水危机。近期又在余叶坑新建一处饮水工程,每天可供村民用水100多方。自上个月竣工后,村民饮用水已基本解决,每天不再分几个时段控制用水了。原利用坪翁村的水源,今后将作为应急水源利用;利用扶贫资金在原古村中学教学楼顶安装光伏电站,预计每年可产生10万元的收益;翁和村翁和大道国庆通车(竣工),这条大道的开通,将大大改善该村的交通状况,提升村庄品位,改善村民下雨天出行不便的环境,推动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古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对幼儿园教学楼顶漏水问题十分重视,决定利用优质树脂瓦盖顶,把改善学习环境当作首要任务来抓,把教育基金落到实处;古村乐龄俱乐部在新的形势下设计新的规划,为解决400多位会友点滴福利,不再依靠捉襟见肘的银行利息,避免长期对乡贤的捐款的依赖性,必须要有个比较可行的产业支撑。现经理事会通过,决定在乐龄俱乐部楼顶兴建光伏发电站,总投资40万元,可建成80KW光伏发电站,年收入7万元左右。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为过去打个句号,错误也好,失误也好,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不要去计较,去在意。只有放下过去,才能轻松的迎接未来。在新的一年里,继续解放思想,以科学发展观打造自己的理想。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继续携手奋进发展村中事业!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事业腾飞,万事如意!

古村村委会

古村乐龄俱乐部

《古村之声》编委     同贺

埔城古村联谊会

古 村 小 学

 

在古村村翁和村道通车仪式上的讲话

曾令根

各位嘉宾、乡亲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是国庆节,举国上下欢度国庆佳节,我们在此隆重举行翁和村道建成通车仪式。在此,我谨代表茶阳镇党委、镇政府向参加庆典活动的各位嘉宾和乡亲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向一直关心和支持古村村和茶阳镇各项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热心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这里,我简单讲三句话。

一是祝贺。古村村翁和村道建设理事会,不辞辛劳,积极发动村民出钱出力,争取外出乡贤捐资,共筹得180多万元,将原来3米的翁和村道改建成6米的硬底化道路,方便了村民出入通行和农产品运输,为群众增收致富创造了良好条件,也方便外出游子常回家看看。翁和村道的建成是古村人民同心协力、共建家园的成果,也是古村乡贤热心桑梓、回报家乡的善举!在此我谨代表茶阳镇党委、镇政府对翁和村道的建成通车表示热烈的祝贺!

二是希望。古村是个好地方,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古村人民勤劳善良,成就了许多的科学家、实业家、企业家。希望我们古村群众和广大外出乡贤继续关心支持古村村和茶阳镇各项事业发展,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大力支持公益事业,为家乡的发展奉献一份力量。

三是祝愿。衷心祝愿各位嘉宾、乡亲们身体健康、合家幸福,万事如意!祝愿我们古村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祝愿我们的乡贤越来越发达!

       谢谢大家!

 

古村村翁和大道通车(竣工)庆典讲话

辉堂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乡亲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与大家一起参加翁和新村道通车庆典盛况,翁和新村道,改变往日路小弯多,车辆会车无法避让,农产品运输困难的难题,对今后村庄发展,村民出行安全起到积极作用。以一个村民小组的实力,在8个月的时间筹资180多万元,完成一条长2000米、7米宽的路基和宽6米的水泥路面及其附加工程,无论公路等级和筹资规模,在附近村、镇都是屈指可数的。外出乡贤杨发远、杨峰、杨尚洲、杨发达及全体捐款人,事业有成、乐善好施,回报家乡的义举,是一件流芳百世,让后人敬仰的事情,也是客家人“修桥施路、添福添寿”福延后裔传统文化的延续。村道建设理事会成员几个月来,日以继夜的辛苦操劳,是村道建设圆满顺利实施的保证。村道圆满完成,不但联系、凝聚翁和村内外乡亲们的感情,也展现了翁和村村民精诚团结,热爱家乡,齐心建设家乡的力量和村庄整体精神面貌,将在古村和翁和村史中留下历史一页。

最后我谨代表古村党支部,古村村委会热烈祝贺翁和村道顺利完工向全体捐款人表示敬意,向前来参加庆典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乡贤乡亲们表示感谢,祝各位今后事业更加兴旺,家庭美满幸福、祝翁和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村民幸福安康、谢谢!

 

在古村村翁和大道的通车(竣工)仪式上的讲话

杨学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们、父老乡亲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值此10月国庆黄金周期间,我们在这里隆重聚会,共同庆祝古村村翁和大道的通车(竣工)仪式,这是我们翁和村广大村民的一件感天动地的大事,也是一件鼓舞人心的喜事。

因此,我村为庆祝此件大事,我村村民强烈要求以自愿为原则出资,自发举办此次古村村翁和大道的通车(竣工)仪式。本次活动所有费用为村民在出资完道路工程款的基础上再出资的自有资金,与道路工程款没有任何关联。

今天举行如此盛大的活动,作为翁和村人,我今天的心情和大家一样非常激动。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翁和村道筹备小组向出席今天庆典活动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界朋友表示最热列的欢迎及最真诚的感谢,向奋战在工程一线的村民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同时,翁和大道的竣工,它倾注了镇党委、镇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倾注了古村村委会及翁和村道筹备小组的日夜操劳,也倾注了全体乡亲的劳动和汗水,更倾注了以杨发远、杨尚洲、杨峰、杨发达为首的各位在外乡亲的无私捐赠,同时还发动了身边的好友支持我村的道路建设。在此我提议,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大家知道,以前翁和村的村道狭窄、弯曲且山体滑坡时有发生,村民交通出行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俗语说得好:“要致富、先修路,要发展、修睦路”,修路是关系群众生活的好事,是行善积德的好事。所以,扩大村道是翁和村民梦寐以求的期盼。 

趁村民春节回乡期间,我们在广泛征集全体村民和在外人士意见的基础上,牢牢抓住国家建设美丽乡村的良好机遇,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同心同德,勤工勤俭,排除困难,把翁和大道建设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并且实现了奋斗目标。从今年春节2月份起开始筹集资金至 8 月 28 日筹资工作结束,共有600 多人出资,共筹集了140 多万元,另外交通部门按每公里补贴 18 万元计算共补贴 36 万元,道路工程总造价达 180 万元。在人口仅有 200 多人的翁和村,且不是非常富裕的一个自然村来说,筹集这些资金并建成翁和大道是非常不易且非常难得的。

在此,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向翁和大道的所有出资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现在,一条平坦、宽阔、整洁、舒适的翁和大道已显现在我们的眼前,翁和大道水泥路面宽 6 米、路基 7 米、全长 2 公里,它的竣工通车,对改善我村交通状态、提升村庄品位、改善村民雨天出行不便、拉动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这条路是一亲民心路、幸福路,更是希望路。

为此,我衷心希望翁和村的父老乡亲们,随着翁和大道的通车,在镇委、镇政府的指导下,进一步发挥聪明才干,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开辟创新,奋发图强,把我村经济建设更上一层,为实现村强民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最后,祝贺在座的各位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在古村村翁和大道的通车(竣工)仪式上的讲话

杨发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热心人士、各位亲朋好友、翁和村各位父老乡亲:

大家好,今天大家欢聚一堂在这里举行古村村翁和大道的通车(竣工)仪式,很高兴能够作为外出乡贤代表发言,我今天的心情是无比激动的,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建设美丽新农村,在茶阳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与领导下,在村委会、各位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在村民们的努力下,我们翁和大道终于在今天通车了,在这里我想对在座的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列的欢迎。

不忘初心,怡浓感恩。刚才我们道路筹建组已经介绍了建设这条道路的背景与过程,建设翁和大道是近年来我们村的头号工程,也是我们村民多年来的夙愿。富贵不忘桑梓,我们时刻不忘家乡,家乡建设也是我们外出青年们多年的心愿:我们感恩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设美丽乡村,我们感恩茶阳镇党委、政府对我们村建设的支持与指导,我们感恩古村村委会对我们村建设的重视与支持,我们感恩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鼎力相助,我们感恩家乡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我们感恩我们的父老乡亲们如此团结一心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翁和大道的建设凝聚了“天时地利人和”,缺少上面任何一方的帮助都难以建成,在此,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谢所有帮助过翁和建设的政府、各界爱心人士、父老乡亲。

如今,我们村的建设是越发美丽、越发便利:道路越来越宽阔、灯火越来越明亮、洋房一栋栋建起、人丁越来越兴旺、村民们团结一心共建家乡,我们外出青年回到家乡的心情是越来越愉悦的。

这些美好的画面同时也激发了我们作为外出青年,在今后的创业、工作中,将继续传承中华优良传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艰苦奋斗,做出一番事业,将来“反哺”家乡,把古村翁和建设成为大埔美丽乡村的标杆。

最后,再一次衷心感谢帮助翁和大道建设的在座各位,祝大家身体健康、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村讯1

2018年11月28日,由广州海珠区南华西街道驻古村扶贫工作队和古村村委会共同实施的古村100kw分布式光伏扶贫发电项目顺利并网发电。该项目利用(龟子石下)原古村中学闲置教学楼楼顶安装光伏发电设备,从今年四月认证启动,得到茶阳镇中心小学领导,古村小学、茶阳供电所以及梅州供电局工作的海堂乡亲关心和大力支持,在此古村村委向他们表示感谢。

古村光伏发电项目,由大埔县发改委立项,县财政局批复,村委委托广东凯信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负责邀标,采用招标采购形式,阳光操作,由专业技术人员评标,最后中标单位是福建鑫颀水电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标价为100KW58万元,为全县最低造价中标的项目。为保证质量村委聘请了专业电力工程监理公司进行工程全程监督。所发的电全额上网、卖给南方电网公司。

目前光伏电项目运行正常,发电参数符合设计要求,参照附近恋墩村的100KW发电项目,在同等光照,天气情况下,光(热)能转化为电的效益,同一天比较日发电量稍超恋墩村发电项目。该发电项目峻工后,在未来二年收益主要用于我村贫困户脱贫。20  年后的收益归古村村委用于村公益事业支出。

村讯2

2018年12月1日,我村利用扶贫资金实施的古村余叶坑青山里至细湖里引水工程顺利通水,该项民生工程得到广州市海珠区南华西街道驻古村扶贫工作队支持,工作队队长张楠同志亲临余叶坑考察水源地。此引水工程全长4400多米,用中63国标PV管材,用了近一个月施工时间得以完成。目前进入细湖里水池的水量每天有110立方,今年是大旱之年,目前也进入冬季,干旱季节(古村桂林堂门口水井早在一个月无水干枯了,连水渍也没有了)但我村村民用水无忧,用水充足。所以应该感谢党的扶贫政策和驻我村扶贫工作队为人民办实事的工作精神。

 

村讯3

2018年10月19日,秋高气爽,我村馨堂(下新屋)喜事连连,继10月6日,馨堂族人与新加坡侨贤谢新英女士家人大团圆后,今天又迎来了一拨不远万里回家寻根问祖的回乡客。是日十时许,氏二十四世鑫彰夫妇及子媳、女、女婿、孙等一行九人从马来西亚、纽西回到梦中的故乡。到达古村馨堂后,先到氏祖祠桂林堂和背坑岗顶拜祭列祖列宗,中午在馨堂祖屋设宴与本屋梓叔及亲属相聚,双方相谈甚欢,各自交流在内外生活和双亲家庭情况。据族谱及鑫彰先生介绍,鑫彰公祖父为二十二世查先公、查先公生二子,长子变贤、次子(音同窃)、贤公生四子、分别是彰、旧彰、鑫彰、洄彰,其父贤公早年过南洋发展,今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纽西生活居住的后人达六七十人。鑫彰先生今年八十有五,因父亲在日本侵南洋时,死于日本人炮火,出生于马来西亚,儿时即知自己的根在唐山的大埔古村,几十年来一直想回老家看看,至今年才由儿子才柱带其回家完遂夙愿。此行三代同行,希望后代对故乡的认识,能有一个真实、深切、血浓于情的感情。希后代能不忘祖德,不忘家乡。下午还在村中走动,看家乡青山绿水,三时许回梅城参观游览,感受世界客都风情。

 

村讯4

旅外乡贤、老干部定柱先生,在国庆期间回乡小住,特向古村村委会捐款人民币贰千元,用于古村公益事业,特此鸣谢。

 

喜讯

2018 年11月24日上午9:30时,由埔城古村联谊会曾垂嵩会长率领常务理事在大门前热烈欢迎北京中华诗词学会李葆国主任、广东省诗词学会熊雪村主任、梅州市诗词学会范耀文会长、大埔县宣传部蔡忠常务副会长、文联陈秀鸿主席、广东岭南诗社大埔县分社曹展领社长等领导一行前来考察、检查、验收“大埔申报中华诗词之乡”的工作。

步入会议大厅,曾会长对领导的亲临指导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曾会长委托稚材名誉会长向贵宾们作了古村基本情况和古诗词文化的情况汇报。

稚材再次向贵宾们的亲临指导表示欢迎并对诗词泰斗的传帮带表示衷心的感谢!即席吟颂:诗词泰斗喜来临,蓬筚生辉暖众心。满腹经纶传授带,文坛新秀继承人。我们古村,地处茶阳东北面,与永定下洋接壤,有逾千年的文明村史。古村环境优美,有诗为证:四面青山拱翠屏,一弯碧水波粼粼。千间大厦新姿展,万盏灯辉彻夜明。全村面积有1.4平方公里,居住着、曾、张、赖、杨、胡6姓,分布于古村、散石、翁和、坪翁,历代和睦相处。古村总人口 2380 多人,现居住人口 760 多人。古村素有“文化之乡”、“文明之乡”、“长寿之乡”、“华侨之乡”等美称。

古村对诗词文化比较有贡献的除有道光年间秀才雨农著的“菜根堂”诗词联集外,还有词臣的“乔梓联吟集”、达云的“晚晴轩诗文集”、有税的“中平诗联集”、子邦的“东山草庐”二集以及“古村诗联集”、“古村新貌”、式彰的“山村纪事”、稚材的“春秋缘”四集、“古村小学九十周年庆典”、“古村之声”合订本一、二集、“古村之声季刊”、“古村乐龄换新颜”等书报刊物中都有好诗词亮相,为各种书刊增光添彩。更可喜的是,茶阳镇政府出版的“古镇茶阳”一书中,从二十七个村收集五十七人的诗词,古村就有十三人的诗词入选,占全镇入选诗词人数的五分之一强。

古村先贤崇文重教,人文兴村的教育,使村民普遍懂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言如玉”这个道理,所以特别重视学习文化,历代不疲,古村被誉为文化之乡,乃名至所归也。

11时,贵宾们审阅完古村人的有关诗词书籍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期望:“了不起,称得起名符其实的诗词文化之乡,希望继续发扬。”真是:文化诗词传万代,功勤翰墨继千秋。

恭祝检查团成员们福体安康,工作顺利!

埔城古村联谊会:稚材    曾垂嵩

 

翁和颂

无论何时何地路通应该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一件大事,因为只有路通才能财通,在生活环境中路对人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为了能切实解决出行难及出行的安全问题,翁和人自2018年初即自行筹划要将翁和之路由原来的弯多路狭之状彻底改善,积极成立翁和村扩修道路筹备小组,组长由杨学业担任,此举得到县交通局及镇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村两委的大力支持,在学业组长的积极带动下,迅速向村及社会各界积极筹资,杨发远、杨发达、杨锋等积极响应,雷厉风行,不但自己倾囊相助,还频频向社会各界发出真诚邀捐善举。

翁和之路在翁和人的团结合作之下,一切都如期进行,设计征地等系列工作一气呵成,并在短短的十个月筹得了180多万元,两公里的路只用十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设计、征地、路基及水泥路面铺设、路灯等全项工程,这些斐然的成绩是翁和每一个人付出的辛勤汗水而取得的。

十里羊肠,风月琳琅,昔日翁和,略感惆怅,众人齐心,披星戴月;今朝大道,伟绩昭彰;青山环绕,硕果飘香;十月,正是收获的季节,在这丰收喜庆的季节里,翁和人也正忙碌着为翁和大道的建成举办隆重的庆典,真诚邀请了茶阳镇的镇长、人大主席等领导及古村村书记辉堂、筹备小组组长杨学业、杨发欣、乡贤杨发远、杨发达、杨尚洲、杨锋等带着愉悦的心情为翁和大道通车剪彩。

在庆典的仪式中,关心支持我们古村乡村建设的镇长为我们古村翁和之路的建成,取得如此斐然的成绩作出了肯定,并由衷地提出了三点心里话,一是祝贺,祝贺翁和人能不辞劳苦,为改变家乡创造条件,热心桑梓回报家乡善举,同心协力,共建家园的成果;二是希望,大力支持公益,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三是祝愿,祝愿大家事事如意。尔后,村书记辉堂 、筹备组组长杨学业、乡贤杨发远、杨发达相继作了翁和大道的通车仪式讲话。

岁月无情人有情,人生最难了却的是对故乡的感怀!家乡,读万卷书怎么也读不完你的美丽;行万里路,怎么也走不完对你的畅想,因为家乡的每一处都是一颗明珠闪闪发亮!正如故乡是用来怀念的,青春是用来追忆的,只有无穷的贡献,再回头看看,一切才有了意义。(昭堂)

 

为翁和村人鼓与呼

翁和大道由单车道改建成双车道,于10月1日举行竣工通车庆典,这是改革开放后山村公路建设史上的一面旗帜。他们的成功,是他们信念“要致富、先修路,要发展、修睦路”的道理,只有坚持这个信念,才能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今天,翁和村人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机,勇于开拓新思路,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古村村委和翁和村人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的事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众多关注和感动,慷慨解囊,奉献爱心;翁和村人不信邪,不怕苦,不怕累,上下团结,内外同心,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创下了辉煌业绩,在整个茶阳乃至整个大埔堪称范例。

橡柱)

 

 

引水工程

人体内的水占65%-70%,水是人体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水是生命之源,水可以输送养分到身体的每个细胞。并且输出废物到肺、肾再排泄到体外,水是身体的化学反应。消化作用和新陈代谢最主要的元素。水能补充身体所需……水对人体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而对一年多来天气反常降雨量明显稀少,对村中的生活饮水情况带来严重的问题,为此村“两委”干部带动水厂的管理人员频频进山寻找水源,先以坪翁主水源为依靠,但持续一段时间后,无奈天气持续干旱,导致坪翁主水源用水量亦难以维持平常的日用量,常需限时屯水限时供应。危急之时我们于下半年曾不下二十几次进入余叶坑对水源水位评估及海拔测评,最后敲定以胞衣窠的水源为根本,场部的水源为辅助;准确地测试好了水位及水量。肯定了实施的可行性。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接下来资金成了最难解决的问题,辉堂书记想方设法,多次打报告向上反映村饮水困难等问题,未果,茫然之时,广州市海珠区南华西街的同志急我们之所急,答应帮助我村解决饮水问题,帮扶驻村干部多次亲临现场余叶坑察看工程的进展和质量。为解决我们村的饮水问题,他们不辞劳辛,出钱出力,工作认真负责,精神可嘉。感谢广州海珠区南华西街道办,感谢贵单位大力支持,为我们村解决了最重要的民生工程。

按目前情况计,余叶坑日供水量可达110立方米左右,解决了目前村民饮水难的问题。话虽如此,然,仍需要所有的村民行动起来节约用水,珍惜水源,亦是珍惜生命之源。                                  (昭堂)

 

七律:

贺翁和村道路修缮扩建

子邦

昔日山村路不平,花香野径鸟争鸣。

春风入座加宽道,秋月登高亮掌声。

金凤招来慷慨客,甘泉酬唱远方情。

青松有约郊游至,石涧禅茶户户迎。

七律:回乡偶书

子邦

(一)同窗小聚

又逢发小话缠绵,相约茶阳叙旧篇。

时转青梅姿色换,醉心个个是童年。

(二)夜临小水

入夜休闲小水行,新楼旧径照通明。

溪流唱响田园曲,亭坐秋风倍觉清。

(三)村中店铺

村中小店逐年多,日卖东西夜唱歌。

光顾门前茶待客,琳琅满目细心磨。

(四)丰收蜜柚

村头村尾柚飘香,肉白红黄任我尝。

喜悦丰年收硕果,应知汗水一箩筐。

(五)桥头休闲园

桥头别致水通村,游客闲来也落魂。

茶具亭台全具备,心中无论乾坤。

(六)老树旧楼

墙根桂树久闻名,迸发芳香一片情。

檐下青苔留雨迹,倚栏听梦远风声。

(七)老骥和弦

弦箫鼓乐最提神,汉韵声声忆古人。

老骥相邀闲不住,高山流水亦归真。

(八)拜祖缅怀

野菊含怀正是秋,坟前叩首福安求。

纸花四溅阴魂在,蝶绕香烟祖德留。

(九)诗社赠书

观兰朵朵入诗香,骚客篇篇赠我囊。

桑梓繁华多染彩,方家陋室写朝阳。

(十)客家书院

承思堂内尽诗书,远近文人墨迹储。

老酒新瓶花也醉,艺雕精致让心舒。

 

七绝·舒怀故里(六首)

子英

《秋月回乡有感》

夜入江南雾暂收,清风明月故乡游。

轻提笔墨千年寄,老屋新居万户秋。

《晚间休闲园品茶》

街灯影照亮家乡,四面来风雅阁凉。

切切乡音情未改,一壶茗韵绕园香。

《游古道戊辰桥》

黄花一路沁心香,溪谷幽深野黄。

半世戊辰桥主道,今存笔墨德无央。

《祖屋桂花树》

桂树葱葱百岁多,附墙屹立影婆娑。

花香依旧伊人醉,鼓乐门前游子和。

《老家和弦有感》

八月家乡不夜天,妯娌歌舞我和弦。

童时汉韵今犹忆,一曲悠扬千里缘。

《秋后祭祖》

秋声入梦惦爹娘,备了三牲红烛香,

千古归尘儿女念,不听炮响散花芳。

 

国庆古村之旅

茶阳太宁塔坑    曹达福

公罗嶂下秀村乡,碧水二龙环中央。

别庐新筑拔居起,进庄前行户永康。

政通人和民盛世,果园飘香百业昌。

喜见文人才华出,党恩春风绘乐章。

 

 

寄语

为人者立德修身。遵道做事,厚道做人。于人于事,扪心自问心无愧,堪称善者哉。反之,不知其可也。                                 ——八秩叟2018·秋。

(一)敬录千年古人联

心有忠,忠有心,千金忠最贵。

孝要教,教要孝,百善孝为先。

(二)福建永定凤山公园土地伯公坛联

为善必昌,为善不昌,上祖有余殃,殃尽必昌。

为恶必灭,为恶不灭,上祖有余德,德尽则灭。

(三)大埔湖寮东衙宫门联

若奸、若险、若贫、若残,跪地下,虽然荐牲难邀福。

若公、若正、若平、若直、进宫来,不待烧香得降祥。

作者:林木陈(1596-1674),别号:山翁,法号:道(音民),大埔湖寮镇新村上围人,明末清初得道高僧,县志记载,广东七奇之一,受清始祖顺治帝敕封为【弘觉国师】

                                                              (老化)

 

浅释养生之道的点滴体会

偶生一首打油诗

赛堂

寒从脚上起,病从口中入。山药盛产季,煲炒任随意。

人说苦瓜苦,我说苦瓜甜。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苹果不间断,毛病绕道过。多喝温开水,健康自然来。

开水沏茶喝,能活一百多。饮了空腹茶,疾病身外爬。

喝茶不洗杯,阎王把命催。尽量少喝酒,病魔绕道走。

饭后一支烟,害处大无边。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

 

古村下新屋举行老屋修缮竣工庆典

10月6日,古村下新屋举行老屋修缮竣工庆典,旅居新加坡、马来西亚、深圳的96岁老人谢新英乡亲携取柱等儿孙和藏柱乡亲携亲属一行回来参加庆典活动, 庆典活动给这座古老而又焕然一新的祖居增添了隆重而又热烈的气氛。他们还邀请村委干部、乐龄俱乐部理事、古村小学教师以及亲朋好友前来参加庆典活动。中午,设十六台酒席,旅外乡亲热情而好客,席间频频与大家祝酒。下午,谢新英老人偕其亲属在辉堂书记的陪同下前往乐龄俱乐部参观访问,对古村乐龄俱乐部的工作和新会址表示赞赏。随后,向乐龄俱乐部捐了款,捐款人员计有:谢新英合家5000元,取柱、龙贤书伉俪1000元;良柱500元。从乐龄出来,一行人又前往古村小学幼稚园参观访问,他们兴致勃勃参观了幼儿园的学习情况,向幼儿园捐了5000元办学经费。谢新英老人是幼稚园三位创办人之一,对古村小学幼儿园特别有情缘,每次回乡定前来参观访问、捐款,与儿童们同乐。

离开古村小学幼儿园后他们又驱车前往报本堂宗祠参观、拜祖、捐款2000元。     橡柱)

 

颍川氏中原南迁大埔路线图

 

多年来,有机会参与古村之声、古村氏桂林堂族谱和颍川氏族谱等书刊的编印工作,接触到许多关于我家中原南迁的相关历史资料,兹根据有关主要节点梳理成颍川氏中原南迁大埔路线图,让关心此事的读者有比较简明系统的概念。由于水平有限,而且我家中原南迁历史久远,世代宗支繁衍错综复杂,不妥之处敬祈赐教。

安徽凤阳,得姓离。周武王灭商,立商的后裔微子启于宋,以继商祀。启的十三世后裔为宋桓公。宋桓公的曾孙伯宗,到晋国为大夫。他的儿子伯州犁,在楚国为太宰,食采离(今安徽凤阳),于是以封地“离”为姓。民间故事八仙之一的汉锺离,就是离权(姓离名权)。传至九世孙离昧(是楚霸王项羽的大将)。

河南颍川,去离留楚汉名将离昧的儿子“接”,开始在颍川长社,把姓氏去离留,改为单姓,以后子孙便以为姓。接的子孙,都很光大门楣,使颍川氏名满天下。三国时的魏太傅、书法大家繇,他的儿子毓、会(镇西大将军、曾灭蜀)等都是姓人,使颍川氏名满天下,于是颍川成为氏家族的标帜,而发祥地的安徽凤阳反而为后代子孙所忽略。

避难江西宁都。氏满门世代显贵,传至桂公,其时王莽篡权,光武帝兴兵讨莽,桂公率宗支领令讨伐,作战英勇,打败叛王,受光武帝封为镇蛮大将军,加光禄寺正卿,兄弟叔侄均受封爵。至西晋末年,因遭五胡乱华之影响,天下鼎沸,地方累遭屠杀惨祸,氏子孙多迁他郡。善公、圣公、贤公三兄弟携族谱过江避难,贤公移江西宁都,建有氏宗祠,是为入赣始祖。

督兵宁化石壁。南北朝宋帝时,贤公任都督,节度闽中,因戎作乱,贤公父子督兵剿灭,随军立藉福建宁化石壁村。贤公智勇双全,恩威兼施,平定扰乱后出仕四川,家属仍留在宁化石壁。

迁移长汀,筑室安居。贤公的儿子朝公见长汀白虎村地形秀丽,在南北朝宋明帝泰始二年(公元466年)随母马氏,妻欧阳氏及三个儿子由宁化石壁村移居长汀,筑室安居。后马妣卒,葬在长汀九龙岗。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设立汀洲府,代宗大历四年、汀洲府衙设在马氏妣坟处,又在祖屋处建立县衙。氏子孙一片忠心,不敢违抗。在祖墓祖屋被作府衙、县衙后,氏子孙家迁南岭等处。

逃奔武平,隐居山村。宋哲宗时,司马光为宰相,因臣章蔡京等弄权,齐公被迫弃官逃奔武平隐居。齐公生二子,长满堂,迁居长乐(今五华)铁炉坝开居。次盛堂(即明八朗)留武平,传至六代孙胜公。

大埔开基。南宋宁宗嘉定壬午年,胜公从武平昭信背上五代祖骸到长治马栏斜居住,生三子,长镛、次钦、三义明;不久、胜公与义明公转迁到太宁北坎创业垂统,大振家声,建报本堂宗祠,是为大埔颍川氏开基始祖,至今九百多年。

                                                                                                    梓材)

 

感谢信

尊敬的各位爱心人士,你们好!

我是茶阳镇古村村民曾垂均,我妻刘秋英于10月21日中午不慎摔下公路边深坑,此时,正好有一热心角庵村人路过此地,见此情景,急来村报告,还引古村村民及时赶到出事地点,许多乡亲也闻讯前来帮助抢救,并开车送往黄塘医院救治。因我妻子伤情严重,必须做开颅手术,约需十几万元的巨额治疗费用,这对像我们这样贫困家庭来说,是个无法承受的负担。在这危急之时,承蒙社会各界热心人士雪中送炭,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使我妻得到及时治疗转危为安,现已康复出院,返家疗养。在此,我们全家向关心和帮助我们的各位爱心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谢谢你们!祝各位爱心人士合家平安幸福!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此致!敬礼!

                                                  曾垂均合家拜谢!

 

鸣谢

承蒙海内外乡亲关心家乡,为家乡各项公益事业慷慨捐资,各有关单位感激之余,诚表谢意,兹将捐资芳名分列于下(恕不称呼):

一、捐古村村委经费

捐2000元:定柱

二、捐乐龄俱乐部福利基金

捐5000元:谢新英

捐1000元:取柱龙贤书伉俪

捐500元: 良柱(下新屋)

捐100元: 子邦、子英、端芳

三、捐《古村之声》出版经费

捐200元:彩柱、赖映辉

捐100元:曾祥银、辉堂、琮柱、子邦、子英、

端芳、赖进娣、曾维堂、谢文威

四、捐埔城古村联谊会经费

捐500元:赖映辉

捐200元:张俊潘、子邦、端芳、张建兴

捐100元:康柱、品柱、子昌、赖海云、栋材

捐50元: 刘妙平

五、捐古村小学经费

捐500元:端芳

六、捐幼儿园经费

捐5000元:谢新英

 

 

讣告

小水瑜材会友因久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9月17日逝世,享年67岁。

枫仁焱柱会友因久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10月26日逝世,享年76岁。

枫仁基材会友因久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12月10日逝世,享年7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