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之声

《古村之声》第54期(2004年9月出版)

古村之声
第54期           2004年9月出版
    古村中学中考再创佳绩
      古村中学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学为主的理念,狠抓教学工作常规的落实,大兴教研教改之风,收到一定的效果,使今年中考再创佳绩。
      该校曾德寿同学以全县名列前茅的成绩考入梅县东山中学,是多年来零的突破;升入虎山中学的人数也是历年来最多的一年,计有五人;升入各类重点中学、普通中学、中专、中技的人数二十余人,也是历年最多的一年。
    该校表示,将戒骄戒躁,继续努力抓好教育教学质量,向古村片的父老乡亲汇报。(一文)
      古村将于明年举行“五庆”庆典活动
    2005年是古村小学建校九十一周年、古村乐龄俱乐部成立二十周年、《古村之声》创刊十五周年和村委办公楼、古村休闲园先后落成的日子。村委会和有关单位研究,拟于2005年的“五一节”或中秋节举行“五庆”庆典活动,届时邀请县、镇有关领导莅临指导,同时邀请旅外乡亲和社会一些知名人士参加。
    古村小学前身为古村公学,建校九十一年来,以治校严谨、聘师择优、管理有序、培育了良好的校风和学风,造就了不少人才,四邻的学子慕名负笈前来就读者不少,因而小学在埔邑颇有名气,优良的校风学风一直传承至今。
    古村乐龄俱乐部成立20年来,在理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为积极联络海内外乡亲共建家乡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可喜的成就,多次获得省、市、县、镇的表彰,尤其在1990年荣获全国“先进老同志活动室”的“特别奖”(全国十名,广东省仅此一名)。省、市、县有关领导分别莅临祝贺,本县及临近许多老人组织相继前来参观、交流经验。
  “古村之声”创刊15周年,已出版50多期,刊物对沟通旅外乡亲感情,了解家乡生产建设情况,激发游子爱国爱乡的情怀,起了积极的作用,受到旅外乡亲的喜爱和社会好评。
    二十多年来,古村曾举行多次庆典,双庆、三庆、五庆、八庆等。以往的庆典都是由旅星侨领锺卓才先生、赖荣兴先生倡议并乐助全部活动经费的。明年的“五庆”活动经费,有待旅外乡亲和相关单位赞助,赞助费可汇古村乐龄俱乐部代收。明年的“五庆”活动,要办得隆重、热烈、简朴、求实,不铺张浪费。为做好筹备工作,组织了领导小组的班子:
    主  任:锺团柱
    副主任:锺稚材、曾新创、郑可信
    成  员:锺式彰(秘书)、锺楚材(会计)、锺宗柱(出纳)、锺始祥、锺政材、卢添裕、曾祥超、曾垂文、曾令华、郑秀玲
    顾  问:锺谦柱、锺校柱(梅云)
      好心人做善事
      一个人遇到特殊困难的时候,多么祈望有人救助!洋渭田的胡算英,年逾古稀,单独一人生活,前月不慎跌断胯骨,不能行走,也不能坐立,卧床不起。幸好其女婿锺仿贤接去其家居住,一日三餐饮食、洗漱、大小便等,都是由仿贤夫妇护理,但锺仿贤夫妇又是个老实人,自家的生活也艰苦至极,无钱给予医治,又不敢向外求援,正在束手无策之际,埔城古村联谊中心主任锺稚材聆悉此事,极为同情,积极替其寻找门路,经人介绍,得知侨领慈善家何晋昊先生的慈善基金会常有扶困济危之举,于是经过几天的上门和电话联系,得到该慈善基金会的同情救助,稚材同志负责到底,办好手续并代领取“何晋昊基金会”五百元的救助金。当胡算英接到该款时,激动得热泪盈眶,频频感谢施予者和联系人之仁心厚德。(祥超)
      古村今年高考八人榜上有名
      今年高考,古村学子录取了八名,其中古村五名,散石、翁和、坪翁三个自然村各一名。古村五名分别是:曾玉玲,女(信和),考取广东工业大学本科;锺奕堂,男(枫林下),考取广东工业大学专科;锺娇,女(科头),考取广东商学院本科;锺晓华,女(司马第),考取广州医学院专科;锺成堂,男(弼祖堂),考取广州金融学院专科;散石村的赖国志,男,考取广州铁道学院本科;翁和村的杨丽媛,女,考取北京城市学院本科;坪翁村的张其福,男,考取广东工业大学本科。(天马)
      辛勤耕耘创佳绩
    古村小学在上级领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在古村小学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教育教学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原则。其身正,不令而行。这句话就道出要想教育好学生,首先自己要有良好的师德,所以学校在每周周前会都要组织教师学习关于师德建设方面的文章,加强了教师的道德修养,并要求思想品德课要上得有质量、有效果。这样强有力的德育工作,也促进了学校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的形成,学生都文明守纪,勤奋好学。
    学校在教学上运用现代教学模式,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求各老师认真备课,写好教案,上好课,作业批改认真。其次每学期举行百词听写、作文等比赛,有效推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再次,学校教师经常开展业务学习,钻研现在的教材教法,了解《新课标》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古村小学全体教师认真、负责完成了教学任务,换来了丰硕的教学成果。上学期中段考,镇抽考二、五年级,五科成绩(平均分)排列第一;期末抽考四年级语文、数学,成绩又居榜首;六年级参加升中会考再获佳绩,语文在同类学校平均分排列第一,数学排列第二,英语排列第一;期末质检,我校14科中有13科超镇平均分;今年古村中学录取的新生,成绩前十名中有九位是古村小学毕业的;2003学年,古村小学受到大埔县教育局表彰。
    “一花香引百蝶”,今年除按计划左弼、大觉五、六年级撤并入古村小学外,其它年级也有不少学生要求到古村小学就读,就连丰溪林场的一些学生也要求转入古村小学。难怪古村中学的教师说:“古村小学毕业的学生基础就是比较扎实”。
    成绩是令人可喜的,古村小学全体教师将戒骄戒躁,继续努力,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创办出高水平、有特色的学校,孕育出更多更好的教育佳话,催生出更多更好的社会栋梁。(卢添裕)
      发挥优势创建古村片完全小学
      为加快我县基础教育发展,提高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逐步撤并规模过小,设点分散的学校和教学点。根据上级规划,左弼、大觉小学五、六年级学生本学期撤并到古村小学就读,使古村小学成为片完全小学。
      撤并后现有学生235人,其中六年级60人,五年级51人,住宿学生65人,包括教师、家属,每天在校开膳人数达80人之多,是古村小学有史以来  班级最大,住宿生人数最多的一年。由于学校本来就不很宽阔,现突然增加几十个住宿生,更显得拥挤不堪,特别是厨房、宿舍尤其突出,为解燃眉之急,特把一年级教室一分为二,(一半住学生,一半上课),基本解决了撤并后学生的就读和生活问题,学校将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  展。
      目前全校老师正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开拓创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把古村小学办成优质片完全小学。(古小)
      敬告读者
      本刊创办之初,为便利港、澳、台、侨同胞和海外华人阅读,采用繁体字排印。经过前一段时间过渡,简化汉字已逐步在海外普及,因此,从本期起《古村之声》采用简化字排印,特此敬告关心本刊的广大读者。(本刊编委)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今年7月17日,埔城古村联谊中心接到电话通知,传达县有关部门为做好大埔县籍(祖籍)的海内外博士、高级工程师、副厅级以上干部、获省级以上奖励的殊荣者和有特殊贡献的知名人士的调查摸底统计工作,据说是为编辑县志之用。要求我们做好古村在这方面人员的统计调查,并将材料于20日前送茶阳联络处,以便统一上报。据此要求,而古村旅外乡亲甚众,遍布世界各地,要在三天内完成调查任务,难度确实不小。接受任务的埔城古村联谊中心,迅即展开工作,积极同村委、乐龄俱乐部和有关知情人的联系,将已掌握到资料的25位乡亲材料,整理后,专人送往茶阳镇联络处。对于这次的上述人员调查统计中,由于旅外乡亲遍布五湖四海,平时又少直接联系,而时间又很紧迫,可能会出现遗漏和不足之处。例如曾任深圳南油副总经理、党委委员的锺炫柱,电话同其父母联系后没把资料电传回来。又如马来西亚任联合国官员的锺奇材博士缺乏通讯地址,无法取得资料。
    部份调查资料如下:
    副厅级以上:
      中流(锺章材),(1926年11月—2002年9月,逝于河南洛阳),194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文学院哲学系,1949年2月参加革命,195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一大队、独立六大队、广州市政府秘书处工作,洛阳第一拖拉机厂任副厂长等职,1986年离休。
      锺将材,1943年生。1968年厦门大学毕业,现任福建省统计学会常务理事、厦门市统计学会会长,曾任厦门市统计局副局长、副厅级巡视员、中国统计学会理事、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计划统计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撰写过一百多篇著作和论文。
    博士:
      锺元柱,1941年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程科学博士总监。现任美州岩土工程科技公司负责人兼总工程师、工程顾问。上海宝钢基地工程顾问。曾任美、中及外国核能、水力发电、烧煤火力站基地工程顾问。1982年和1984年两次回国,曾受聘于北京冶金研究院总研院及联合国派往北京、清华及上海同济大学等高等学府讲学。
      锺邦柱,1952年生。美国宾洲大学博士、普度大学超博士。台湾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台湾大学教授、阳明医学院教授。
    锺红柱,1956年生。美国空中大学博士班研究员、英国开放大学博士。
    锺延清,1973年生(炽柱之女)。2002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留校工作。
    高级工程师:
      锺创柱,1937年生。1965年华南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本科毕业后,在广西区建二公司工作,任技术科科长、区建四公司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
      曾垂铎,1940年生。1964年华中工学院建筑机械系本科毕业。先后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山西太原建筑机械制造厂任副厂长、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
    锺定柱,1935年生。天津大学毕业后,一机部派驻陕西工作,曾任中国驻日本代表团副团长兼技术顾问。回国后,任中国海洋研究院广东分院院长、南海石油(湛江)勘测设计所书记、所长等职,高级工程师。
    曾德洪;1934年生。1964年华中理工大学本科毕业后,在湖南“七七厂”、韶关电视机厂工作。1982年、83年、84年连续三年获全国电视机评比三、二、一等奖。84年国庆,参加人民大会堂联欢会。1985年珠海北海电子厂任副经理、高级工程师。
    锺双柱,1945年生。1969年华南工学院机械系本科毕业。广州市精密制造厂、广州冶金研究所任副所长、高级工程师。
    锺钢柱,1937年生。1963年华南工学院本科毕业。在一机部西安设计院工作。1975年调回大埔,筹建氮肥厂,县经委、县水轮机厂任厂长、高级工程师。
    锺衍柱,(1935-1997年)。华南工学院本科毕业后,在南昌市柴油机厂工作,工程师。1978年调回大埔县农机厂任副厂长。又调县经委、技术监督局工作,高级工程师。
    获省级以上殊荣:
    锺均柱,1954年生。县畜牧局任副局长。1992年荣获国家农业部表彰,1995年获省农业厅表彰,2001年被评为高级畜牧师,2004年获梅州市农业局表彰。
    曾维京,1939年生。1964年武汉华中工学院本科毕业后,在武汉铸造厂工作,任厂长。1994年任高级工程师,同年当选为湖北省人大代表。
    锺壮材,1937年生。福建省永定县体委主任。1985年国家体委授予“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荣誉称号,发奖章证书。
    锺志平,1964年生。多年来从事水电部门工作。2002年被评市劳动模范,2003年被评为省劳动模范。
    锺广胜,1967年生。198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2001年任海南省琼山市边防局处长,1991年被评为省“优秀共产党员”,颁发证书、纪念品。
    锺锦敏,1975年生。1997年在河北燕山大学本科毕业后,分配闽西大学任教。2002年荣获河北省青年科技成果一等奖。2004年荣获硕士学位。
   知名人士:
    锺卓才,1922年生。1994年梅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梅州市荣誉市民”称号,并获金牌奖。旅新加坡爱国侨领,荣任:南洋客属总会永远名誉会长、新加坡茶阳(大埔)会馆永远荣誉会长、新加坡锺氏公会永远名誉会长、新加坡当商名誉会长、新加坡茶阳(大埔)励志社社长、新加坡茶阳(大埔)会馆会长。
    赖荣兴;1937年生。旅新加坡爱国侨领。荣任:新加坡茶阳(大埔)会馆财政、副会长、励志社社长,被大埔县人民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锺实(有粽),1921年生。多年在省土产公司工作。曾任中国竹业协会理事、中国土产大辞典竹子辞目编辑。1980年冬以中国专家身份派驻哥伦比亚工作三年。胜利完成国家任务回国时,受哥伦比亚外交部长亲自接见。
    曾垂枫,1951年生。1981年嘉应大学外语系毕业,留校工作。工作期间曾任外语系党支书记、大学英语系主任兼书记。曾多次参加国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社等出版著作十多部和发表论文多篇。
    锺铁材(1916年一1984年),1950年广州国民大学本科毕业后在铁道部第四设计院十六勘测设计总队、中南设计分局第二总队第四设计院、武汉铁路局(参加长江大桥勘测设计)工作。1961年,调广州铁路局,从事大型桥梁勘测设计工作,工程师(在国内大型铁路桥梁勘测设计中留下“锺铁材模式”,一直延用至今)。
    锺淼材,1918年生。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国立政治大学高等科受训结业后,在四川大建钢铁厂、豫丰纱厂、台湾糖业公司任铁路工程师、建筑师、中兴工程顾问社正工程师、中华农业顾问公司顾问等。在台湾公司工作时,曾获“经济部”研究发展奖。
      上列材料,有关部门将根据要求录用。(稚材)
       
      (一)
      承海内外乡亲关心老人福利,热心捐助“老人慈善福利基金”,隆情厚谊,不胜铭感。
    捐资芳名如下:
    锺友诚公基金1000元
    锺肇惑先生200元
                                                   古村乐龄俱乐部
      (二)
      承海内外乡亲对《古村之声》的关爱支持,热情赞助刊物出版经费。感激之余,谨审谢意。
    捐资芳名如下: (恕不称呼)
    锺怡彰200元   锺肇惑200元
    曾垂铎50元    锺  江50元
                                                  《古村之声》编委
      (三)
      承海内外乡亲对联谊中心的关爱,慷慨捐助基金,感激之余,谨表真挚的谢意。
      捐资芳名如下: (恕不称呼)
      锺友诚公基金1000元
      锺肇惑200元   曾垂铎50元
                               埔城古村联谊中心
      (四)
      承海内外乡亲关心我村村委会址的新建,慷慨捐资,襄成建筑工程,至为感谢,谨申谢忱。
      捐资芳名如下: (恕不称呼)
      锺梧材500元   锺肇惑500元
      锺均柱、锺喜莲伉俪500元
                                    古村村委会
      失业不丧志  另辟创业路
      小记旅闽乡亲锺虹柱兴办养猪场
      旅居永定的乡亲锺虹柱(梓材之次男),夫妻俩原在永定县煤矿分别任财务科长和统计员职务。数年前他看到国有企业转制、职工下岗的趋势,面对失业的威胁,虹柱俩没有为此而彷徨、困惑,而是积极思考创业门路,未雨绸缪。经深思熟虑后,于2002年毅然同其儿子选择永定城郊虾子塘地方,创办一养猪场。草创之初,对猪舍的安排、生活区和饲料加工地方的规划,出售猪只的过磅、装车以及客户接待洽谈处的设置,是费了一番苦心的。今年夏,笔者曾去养猪场走了一趟,走马观花,感到猪场的总体布局是很科学的,从饲料加工、仔猪生产、分栏饲养至肉猪出售过磅、装车,形成一条龙。养猪场占地面积四亩,有猪舍四座,上端第一座为31间种猪舍和18间产仔房,第二座为38间种猪栏和12间仔猪保育栏,仔猪哺乳期满后,在此保育饲养。第三、四座有39间成猪饲养舍,每座猪舍之间有专供猪只转栏用的猪道相连。第四座猪舍旁,建一售猪地磅房,内设地磅和上下两条猪道,肉猪过磅后,猪只分别从两条巷道驱赶至装运车的上、下层,非常便利;生活区的建设为两层砖混结构楼房,上层为宿舍,下层为饲料加工、储存和厨房、饭厅;离猪舍数十步是大门,大门内还有一块空地,据说不久将建一栋楼房,辟一客商洽谈接待室和家人住宅。接待室远离猪舍,有利于防疫作用。场内地下还有容量达一百五十余立方米的沼气池,猪的粪便通过高压水管冲洗,流到密闭的阴沟排入沼气池,所产沼气用于煮饭和生活燃料及仔猪的保暖、猪舍的(火焰)消毒。可见虹柱对养猪场的总体规划是匠心独运,费了一番心机的。
    在办场过程中,虹柱父子始终坚持,自己能做的事尽量自己做,以节省费用;全部建筑材料都是自己采购,请技师施工,实行包工不包料;全场的电路、沼气管、水管都由自己布施;所有产房铁架、猪栏铁闸门自己焊接制作,苦干实干精神难能可贵。
    在同虹柱坐谈中,他简单介绍了兴办养猪场的大略过程。2002年夏,从二十头种猪、一座猪舍起步,自繁、自育,稳步发展。到目前,生猪出栏数达400多头,存栏数300多头(其中种猪四十多头)。下来可发展至存栏数1000头。目前猪场没有雇用工人,仅由其夫妇和儿子始堂三人经营管理,其工作之艰巨和繁重可想而知。始堂是学畜牧兽医专业的,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别看始堂是个学生出身的独生子,而他所具有的强壮体魄和刻苦耐劳的精神,会令你赞叹不已。当饲料运到卸货时,他可把上百斤的饲料一包一包地从车上背到仓库去,叠得整整齐齐;至于饲料加工调配、喂猪、疫病防治、配种、接产等等技术性工作基本是他包揽,得心应手,发展快速。可见始堂对此是有真才实学的。从他们身上,我油然感到一个人的家庭教育,长辈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始堂的祖父梓材、曾祖父达云先贤,乃至高祖清溪公,都是正人君子,出自诒穀堂的书香门第,长辈对儿孙的教育是很严格的,又是善于诱导的,因而从虹柱到始堂都受到良好家风的熏陶和耳濡目染的影响,成了知书达理、艰苦朴素、品质过人的有用人才。
      虹柱秉性豪迈率直,待人真诚热情,他虽生长于永定,但受长辈的影响,对古村家乡情有独钟。新近印好的《古村公学校史》就是他倡议编辑的,而且全部的印刷费用3000元也由他赞助。此外,对古村公益事业亦有捐献。他的事业刚起步不久,以他的胸有谋略、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业绩辉煌是拭目可待的。(白丁)
       
      △古村种植蜜柚比较普遍,有大户、小户之分,当前正值采摘季节,据初略统计,总产在二十多万斤上下,果农笑逐颜开。 (祥)
      △本部会友萧惠芳(诒谷堂)因久病屡医无效,不幸于7月4日辞世,享寿92岁。
      △会友杨秀英(顺常楼)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7月23日与世长辞,享年90岁。
      △会友饶发英(司马第)因病多方救治,但药石无灵,不幸于8月19日逝世,终年78岁。(乐龄)
      捉鱼
      源隆店前是一条溪,好几公尺宽,浅处的水不到半公尺,深的地方却有一公尺多。这条百多公尺长的溪,有好多大大小小的石头,两旁石岸,溪中的好几立方公尺的大石,都是藏鱼的地方。
      为了方便,我们在岸边用两三尺的大石砌成一个小码头,码头下游的水浅,平时只有五六寸深,白天太阳一晒,水温也会提升。每当春夏之交,我们常见两条大鱼在水中追逐。不久,前面跑的母鱼迅速排出黄色的卵,公鱼立刻在它上面泻出白色的精。这两鱼都有一两斤重,不是一年半载可以成长的种鱼。我们只看看,不去捕捉,希望以后还会前来交配。我们把这有种的卵,用木板往浅的温水轻轻推去,只见它不久便长成绿豆大小,顶上有两个黑点,再过几天那黑点长成了眼睛,再几天就有两三分长,有尾巴,水一摇动,它们便散开游着,成一鱼群。
      源隆店的业务中,每天有一百多杯的酵粄,几十块豆腐干,每块豆腐干都要用一小块布包着。每天下午,这些粄杯和豆腐干布都拿到小码头去清洗。于是,那些粄的沫子,豆干的小粒散在水中,正是鱼群的好食料,所以鱼群成长得很快。
      这些鱼群有一特征,每天早晨、中午、黄昏,都会自上游几十条成群的往下游「散步」去。我们就利用它这特性来抓鱼。在较平的浅滩上,自两岸向中间约四十五度用石块堆砌成两石墙,插像布惊等类的小树枝叶。中间交口,留一三四尺的缺口安装一梁子,是用三四寸宽、三四尺长的木板,钉成四方形,底用竹门帘,上面盖有一张洋铁皮,水从上面流进,从竹帘漏出,鱼便留在梁子中。我们常在岸上观看鱼群在石墙前面,在南岸北岸间游来游去,游个约半点钟,便成群往梁子冲去。我们早中晚三次去收梁子。打开洋铁皮盖,把鱼一条一条往桶里收。有时除了三四寸长的小鱼之外,还有一二斤的鲣鱼,那要大人来,用两手一抓到鱼,便用力把鱼头尾往中间收,把腰外推,同时迅速往桶里放。有时会有一种像鳗那种叫做「猪妈锯」的鱼,因它的背鳍有一系列的像钻子样的锯,会刺人的,那也要大人用长炳的锯剪,剪它,拿起往桶里放。这种猪妈锯,味也甚鲜,但很笨。我们常可在石壁孔中发现它,要捉它,十分简单,只用一粗线,一端系一钓钩,将一豆类做饵,线的另端只要绕在右食指上,在石洞门上下动一动,猪妈锯看到会射出抢食鱼饵,我们用力一拉,拉它上岸,捉入桶中。一次不成功还有第二次、第三次,即使是把它的嘴拉破,还会抢出来,最后让我们捉住。
      溪边三四公尺的大石底下,多是鱼窝,好多石斑鱼都成群的住在里面。我们通常是先投几只石子,冬冬的声音,鱼群受惊回窝,我们在大石四周用石、草皮包围起来,把水泼干,巴掌大的石斑鱼,一二十条便是我们的胜利品。
      在陂头侧的引水圳里,也常有鱼,我们在下游先安装鱼网袋,在上游把水堵塞,鱼群便进入网袋。
      这段溪流只有我们家和大姐夫一家,但外甥们还小,不会抓鱼,所以那段溪水,人们便笑称是我家的鱼塘,我们要吃鱼的时候,便「叫」它上来。但我们并不承认我们是能者,我们佩服的是张屋的金师,他才是「师傅」,他把全村几里长的大溪,都熟的如数家珍。那石洞有鲶鱼,那里的鲶鱼有几条,多大,都心里有数。人们要用鱼,告诉他几张桌酒席,要用几条、几斤的鲶鱼,他必能提供,他就靠溪里的鲶鱼,维持一家生计丰丰足足,鲶鱼是常在洞中的;鲣鱼却常在外游玩。只有在寒天,水冷,鲣鱼群才集中在深潭中,他清楚得很,那潭的鲣鱼有几条,每条约斤半两斤,谁要多少鱼,他安排到那一潭去,把白炸药装在两安士的墨水瓶里,丢下去炸鱼,轰的一声,鱼群一条条翻身。他把衣服一脱,跳水入潭,把炸昏的鱼,两手一捉,浮上水面,把鱼往岸上丢,有时竟两手一条,嘴巴还咬一条,真是神乎其技。我们孩子们佩服得不得了了。称他为师,叫他「金师」。
      要得到它,就先研究它、认识它、了解它,同时培养自己的能耐实力,谨慎细心,才能达到目的。(锺淼材)
      话说古村的鱼
      古村虽是个小山村,鱼的资源却很丰富,计有鲣、鲤、雄、鲢、鲩、鱼监、鱼兼、龟、鳗、泥黄、齐口、溜鳞、石斑、鲫鱼、塘虱、黄角、沙鳅、湖鳅、乌流、虾公、老蟹、罢哥(又有大肉罢、阔嘴罢、红糟罢之分,红糟罢是雄性)黄鳝、赤眼、团鱼、竹高头、火烧鲫、猪妈锯、白该粘、石贴子、蓑衣妈、褚都啄、澎琪螺、白目四、龙头兀、伞精子等三十余种。
      不但鱼的种类多,其数量也不少,且肉质细嫩,鲜美可口。在庵边潭、油坊潭、斋妈潭、石壁下等溪流中,经常可以看到一阵一阵的鲣梗、泥黄等鱼群悠哉悠哉地游来游去,大的有两三斤,小的一般也有五六两。路过此地,眼见一群群的鱼或在滩头、或沿溪岸,或在觅食石蔓、或在悠闲嬉戏,在阳光照映下鳞光闪闪,“庵潭观鱼”堪称古村一景。
      在春夏之交,阳光明媚的中午前后,小溪唇,玉成、太和、源隆等店门口,那红糟罢追逐罢哥交配产卵的情景,常令不少行人驻足观看,精彩之处,情不自禁地发出哇哇的赞叹声。其间,有年轻人突然窜出,寻了一根竹枝,走到溪里,看鱼群闯上时,往上一插,鱼群闯下时,又往下一擂,鱼被拦赶,便会在石洞或水草下躲藏,此人把竹枝用嘴一咬,蹑手蹑脚往石洞或水草下去搜去摸,一条条活蹦蹦的鱼便被捉住了。
      捉鱼的办法有多种多样。最简单的办法是“打鱼子”、“挖湖鳅”,这多是小孩子干的。小兄弟或小姐妹拿着畚箕或兜箕子到溪里浅水处,把畚箕口向下插人沙石中,一只脚自下而上往畚箕里于。蓑衣妈、石贴子被赶以后,多会往上窜,便走进畚箕里,这时,迅速把畚箕口翘起,提出水面,漏掉水,爬去沙石,捞到的鱼子倒到面盆或水桶里,桶里放些水和水草,活生生的鱼子,拿回家还很好玩。捉鱼子的方法还有搜、照、网、炮、割拦、戽窟子、装梁子、断圳子和用石灰、鱼藤毒鱼子等多种多样。这些多是大人行为。较深的溪流、溪坎、石洞多的地方,如长塘陂、新砌路下、白腊树下往往是藏鱼多的处所。想要捉这里的鱼,就要先向溪里投几只石头,惊动鱼子,使之往石洞里躲藏,然后伸手包抄着去搜,这样往往能搜到石斑窦,一窦好几条,这时如果没人从旁帮助传递的话,那就只好左手捉一条,右手捉一条,嘴里还刁一条,个中乐趣,溢于言表;捉大溪深潭的鱼,规模大,需多人参加,还要用“割栏”、“虐子”、“鱼网”等多种渔具,来个立体战术。如捉庵边潭的鱼,就要用又高又长的“割栏”,从潭的上下两头向中心围去,将鱼围到较小的范围之内,然后撤网捕捉,因为水深、面宽、鱼大,所以撒网后人要潜人水中,将网到的大鱼弄死然后收网,否则,“一斤鱼三斤力”,鱼网往往会被闯破。要是天气寒冷,潜水的人浮出水面后会不断发抖,此时,要喝几口白酒,借此祛寒,增加体温,然后再次潜水。决心、兴头之大,可见一斑。笔者儿时曾见洋门的联符表哥邀了好些人来古村捉鱼,在庵边潭就捉到二三水桶鲣梗、泥黄、溜鳞、竹高头等高质量的鱼。
      毒鱼,古村人叫“豆鱼子”,这也是很有趣而实惠的事,通常用石灰、鱼藤、辣蓼为药料。辣蓼是房前屋后的野草,药效低徽,小孩把它采集来,锤烂,取其液汁,在田坑里豆湖鳅或小型戽窟子用;石灰则是豆鱼子最通用的药料,有“块灰”和“熔灰”之分,熔灰是石灰烧成后放置时间长而自行熔化了的灰粉,药味散发,效果较差,豆鱼子需取其“块灰”,选定藏鱼多的溪段,用石头砌起堵水栏,外加草皮塞紧,把溪水避开,上下两端先留个口子照常通水,各项工作准备好之后,一声“哟嗬”为信号,上下两端同时堵塞口子;上端多用木板落闸堵口,下端用稻草或布惊、蕨叶等能透水的枝叶堵口,使围栏内的水可以排出,鱼却逃不出去,以减少水量,提高药效,然后将发好的石灰水泼到溪中,一边泼一边用水桶、水勺、面盆等使劲地シ贡动,使石灰水焗到戴鱼的石洞里,鱼触到石灰水就会中毒而被捉,这种捉鱼方法,一次也可收获三五斤甚至十斤八斤,运气好时还可能一、二十斤。
      豆大溪是最大型的捉鱼活动。这要几户人合伙:药料是用一种植物的根,叫“鱼藤”,将之用碓子打烂,担到选定的溪段,洗出乳白色的药汁,横向倒人溪中,药汁随水漂流而下,鱼受药中毒,到处乱窜或死亡,便可把它捉住。药液一潭过一潭,经过好长溪段仍然有效,可以延伸数里远。豆大溪因为范围大,为免招致众多的人来捡鱼子,主家造成损失,行动往往选在凌晨秘密进行,等到天大光,豆鱼已近尾声,村人闻说那里豆大溪,便一传十,十传百,有的拿捞挥,有的拿畚箕,有的拿罩捞,有的拿猪妈锯剪,还有的用麻袋临时框成渔具,背竹篓的、提水桶的、捧面盆的……五花八门,所有捉鱼子的手段都使出来,大人、小孩,男的、女的都纷纷出动捡鱼子。大人着重抓溪中的大鱼,小孩、女人则只能在边沿水浅的地方捡蓑衣妈、石贴子、罢哥屎之类的小鱼。豆大溪有个规矩,从落药处起,经过三潭以后,也就是接近尾声时才准许他人捡鱼子,但是,一些有经验的人,往往不在人多的地方捡鱼子,而悄悄地到远离人群的下游守候,因为有些大鱼一触到药即往下游直窜,这样,远处守候往往能出冷门,捡到大鱼。豆大溪的收获甚丰,不仅主家可得三五担鱼子,就是捡鱼子的人也可得三、五斤。长长的一条溪流中,人声鼎沸,热气腾腾。清静的山村有着种种鱼趣之乐。耐人寻味,令人神往。(锺梓材)
      古村救灾扶贫互助储金近况
      古村救灾扶贫互助会于1989年3月27日成立,由村民代表大会选举曾新创为主任,张象贤为会计,锺政材为出纳,在村委领导下宣传发动群众参加入股,计入股375户,占总户数81%,每股5元,共4815元,还有县民政局垫金700元,镇民政500元,村委垫金1450元,干部捐资80元,锺卓才先生生产基金10000元,总的资金17580元。储金会成立15年来帮助有困难的会友解决“种养”生产、建烤烟房、购买肥料、办婚丧事宜、修房、建房等等,发挥了很大作用,共计帮助179户次金额85020元,得到群众的好评。
      1989年10月份出席梅州市民政局召开的总结表彰会,古村储金会获得奖金300元,电钟一架的奖励。储金会还三年一次发给会友股金分红,至1998年一连三次股金分红五千余元。同年退回全部股金963股,金额4815元。2003年年终结帐收回借款171户次,金额81140元。仍8户应收未收款2880元。15年来本息借贷相抵结存16591.25元。
      鉴于三位理事年迈体弱,无力胜任,遂于2004年4月1日把储金会的全部资金和印章移交村委会掌管。(创、政)
      成人的家庭责任
      大凡已经自立的成人,在家庭中都背负着多重责任:扶养未成年弟妹,促其健康成长;抚养年幼儿女,培养其成人成材;赡养年老父母,供其颐养天年。
      孝敬父母,是古老而又现实的的话题。“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作为具有高级神经活动的人,就更应明理实践。然而,综观古今中外又不尽然;有尽孝者,也有不孝者,还有愚孝者。究其原因:有实际问题,也有认识问题,还有知识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认识问题:孝心。
      儿孙是自己“私有”的,父母是兄弟姐妹“共有”的,抚养儿孙,责无旁贷,理所当然。但万不可冷落了赡养父母,因为这是义不容辞,天经地义的。要摆正抚养和赡养的关系,两者不可偏废。赡养父母,首先要满足其衣食住行医疗保健的基本需要,在物质经济上给予保证,经济条件许可的话,也应适当改善生活,使之过得更加充实。但绝不是要大鱼大肉,胡吃海喝。要讲合理膳食,营养平衡,否则会事与愿违的。北京某医疗保健专家说了这么一个病例:“一个人在街上买了个大年糕,又硬又粘、又热,跑回家一进门就让老太太快点吃,别凉了。老太太刚吃几口就咽气了。他背着老太太往医院跑,……,他说刚给老太太年糕吃。这不属于无知是什么?没抢救过来,老太太在家里呆得好好的,没事吃什么年糕呀,吃完年糕心脏停搏了。现在国际上一再强调,过大、过硬、过粘、过热就会使心脏停搏”。这老太太死得太冤了!平心而论,这个人出于好心,是孝心,而老太太之死则死于无知,是愚孝所致。
      “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老人成细仔”(农村俗语)这是老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常讨人嫌。我觉得要善待老人的孩童化行为,只要不属大是大非,不失大体,就要多加理解和谅解,多点耐心和忍让,使老人活得更舒心。要常回家看看,这就是精神赡养。
      水和孝。人体中的水占体重的60%—70%,一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必须的物质。人不吃食物,能存活约两个月;而不饮水,只能存活几天,缺水危害健康。可是老人由于口渴中枢比较迟钝,不愿喝水,而儿女们或护理人员对不能自理的老人担忧尿多尿床,麻烦事多而不愿给水喝,……。老人要主动饮水,每天分多次少量饮约1500毫升水,以满足健康的需要,千万不要等口渴时才饮,因为此时体内已是缺水了。
      《嗮冬阳》:冬阳无价宝,有钱买不到;及时适量嗮,保健消毒好。冬天,气温低,寒风刺骨,户外活动少,不利身体健康。要多为老人晾晒被褥衣着,既可增强保暖性能又可消毒杀菌;每天上午九时,下午四时前后,让老人适量晒晒太阳,活动筋骨,既能取暖御寒又能保健养生。举手之劳,何乐不为?!俗话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养育之恩,何以相报?!
正是:尽孝时时有事做,事事有学问!
                                        (锺柏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