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之声

《古村之声》第55期(2004年12月出版)

古村之声
55期 2004年12月出版
      新年贺辞
亲爱的古村海内外乡亲:
      值此2005年元旦、春节来临之际,诚挚地向你们致以节日的祝福和崇高的敬意。
元旦、春节的到来,将给我们带来事业上的生机和欢乐幸福,让我们继续发扬爱国爱乡、精诚团结、互敬互助的传统美德,为家乡脱贫致富作出更大的贡献。
      衷心祝愿各位乡亲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家庭吉祥,心想事成。
                                              古村村民委员会、古村乐龄俱乐部、埔城古村联谊中心同贺
                                                            2004年12月30日
      致古村小学校友书
亲爱的海内外校友:
      曾记否,银山之麓,斋妈潭边,肃立于翠色涛声中的“古村公学”(现为古村小学)。身为古村公学校友,故园山水,母校春风,谅亦时入他乡之梦。
      光阴似箭,流年如水,弹指间,我古公母校,自民国三年(1914年)创建至今,历时九十春秋,学校素以治学严谨,培育人材为宗旨,数以千计贤达之士从此脱颖而出,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也为家乡赢得了无尚的光荣和自豪。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母校尝光辉业绩,众口皆碑,然不敢固步自封,未可居功苟安,仍思发扬光大,与时俱进,再造辉煌。所为憾者,学校现代电教设备尚无,基金不足,发展前景堪优。鉴此,村中父老与学校,共商校务。决计于2005年“五一节”期间举办母校创建九十周年庆典,以激兴教之意气,扬办学之豪举,且互为信誓,竭诚禅精,戮力同心,共处校艰。
      广厦千间,众匠所营;万木葱笼,八面来风。业绩辉煌如先生,必当感念母校培德之清芳,育才之甘雨;定将当仁不让,慷概解囊,为振兴古村教育行义举,为光大母校门楣做贡献。
母校,吾侪之母;校庆,犹母之诞辰。届时母校将寄以厚望,祷请诸位校友拨冗旋里,莅临校庆。
      
莫放春秋佳日过,最喜风雨故人来。
谨祝
      事业有成!康健精进!
                                                 古村小学校庆筹委会
                                                  2004年12月13日
    注:如蒙资助,捐款请寄古村乐龄俱乐部转
      大埔锺氏文化研究会成立
      12月5日,县属各地锺氏代表50余人,假座埔城古村联谊中心举行大埔县锺氏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这是今年广东锺氏文化研究会在紫金县召开大会后,根据会议精神而成立的。为了使大会有序,顺利进行,4日下午先举行了筹备组预备会,讨论大会的议程、机构人选等问题。
      12月5日上午九时,来自桃源、古村、黎加坪、高坪、永盛坪、丰顺大胜等地5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古村联谊中心大厅布置一新,会场正面悬挂着“大埔县锺氏文化研究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横额,两旁挂着“嵘藻繇书宗典范;高山流水识知音”的对联。10时大会开始,由原建设银行离休行长锺斯仁主持。接着听取锺优宴代表传达了九月卅日在紫金召开的广东锺氏第一次宗亲代表大会精神。随后锺家谱讲述锺氏渊源。县城、古村、黎加坪、桃源、大胜等地代表也发了言。古村代表锺式彰、政材、调柱、康柱、绛柱、煦柱等6人,由锺式彰代表发言,在城的由锺稚材发言。大会通过了大埔锺氏文化研究会第一届顾问、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书记员、财务员名单。顾问:锺谦柱、锺校柱;名誉会长中有我村的锺卓才、锺式彰;会长是挑源的锺家谱;副会长有古村的锺绛柱、在城的锺稚材。大会还决定,2005年年会在古村召开。
      大会结束后,全体代表到东玲餐厅午宴,大会费用由桃源的企业家锺奕瞻、锺优宴赞助。席间,宗亲代表频频敬酒,相互祝福,并一再感谢锺奕瞻和锺优宴两位宗亲的宴请。酒过三巡,县政协主席锺校柱莅临与代表们亲切见面,受到热烈欢迎,锺主席以茶代酒,勉励大家爱国、守法、诚信、知礼、走正路、赚大钱,弘扬先祖文化,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拼搏,奋发图强,赚更多的钱,改善大家生活,多投入教育,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校柱主席的讲话,大家受到极大的鼓舞。(白丁)
      为古村人助兴
      这次又来湛江,有幸看到《古村之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栏目,看到锺定柱先生榜上有名,十分快慰。我和锺先生共同承担国家重点科学技术研究二十多年,深感锺先生的业绩和品德还有许多鲜为人知,借此补充几句。
      宇宙科学和海洋科学是我国两项尖端学科,综合科学技术,又是最薄弱的学科。中国科学院钱寿易院士、秦蕴珊院士等科学家提出了向海洋科学进军,要尽快填补空白赶上世界水平。确立与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结合进行深层次的综合科学研究,与锺先生所在单位一同合作向国家申报重点研究项目。锺先生组织依靠中国科学院为主体,重点大学为后盾,开拓性的组织了中国科学院、北京力学所、青岛海洋所、广州海洋所、武汉岩土所、哈尔滨地质所;中国海洋局、海洋研究所;中央气象台、广东气象台、国际性灾害台;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学院;中国海洋工程学会、中国天然气学会等等强大科技研究队伍。经过这许多年的研究,造就了一批科学家;由钱寿易院士主笔的“中国海洋学”已具雏形;获得多项国家级一等二等三等进步奖、成果奖;如其中“南海石油开发区区域性工程地质调查与评价”获88年国家科技成果一等奖等,填补了海洋科学的空白,促进和奠定了中国海洋工程、海洋石油的迅猛发展。从而也获得了与联合国技术开发署合作研究海洋科学的课题。九三年锺先生的上级专门给了他享受国家重大科技贡献津贴的名额,锺先生谦虚的相让给别人,真是品德高尚。
      古村出了这么多能人、名人,值得庆贺和表彰,为古村人民而高兴!锺先生不愧为名人、能人。  (黄庆福)
:黄庆福先生是中国科学研究员、教授
      旅埔老人欢庆老人节
      2004年的“老人节”,埔城古村联谊中心组织了在城60岁以上的古村乡亲老人聚会,以欢庆老人节。10月21日(农历九月初八日)上午九时,联谊中心大厅聚集了五十多位男女老人,其中女性最高寿者是锺节珍(曾维罴的遗孀)91岁,男性是锺式彰83岁。原县人民医院退休的妇产科主任锺秀芳特地为老人义诊。会议前,秀芳为众多的老人量血压、把脉、处方、咨询等忙个不停。由于平日老人们很少相聚,乍一会合寒暄后,三三两两叙家常,谈往事,气氛十分热烈和喜悦。
      上午10时许,座谈会开始,锺稚材主任代表埔城古村联谊中心向到会的老人表示节日的祝贺和良好的祝愿,同时简略地汇报了联谊中心的近况。座谈会还有热茶、葡萄干、红枣、香蕉等食品,与会者座位前都安排有小桌子放置,老人们边谈边吃,颇为惬意。11时许,老人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到东玲餐厅吃午饭,摆了五席,酒菜俱丰,节日的活动经费由在城乡亲曾垂嵩、锺枢柱、曾垂涛各赞助200元,锺伟堂、曾垂通各赞助100元。席间老人们对赞助者表示感谢。(再生)
      古村闲话(选登)
      村开宋代
      古村有些文献都提到“村开宋代”真的“村开宋代”吗?
      先从“我锺家”说起。最先到大埔的是胜公,称为一世祖,义明公是二世祖,到六世祖福山公是古村案背的始祖。清末,案背的二十五世永炳公是宣统年间的,永岭公是光绪年间的。所以说,古村锺家,是由六世祖到清末的廿五世,共为二十世,依一般的说法。每一世的时间约为三十年,二十世当约为六百年。按我国元朝初(1281)至清末(1911)共六百三十年,推算福山公到古村案背开基在元朝初年。口传历史,福山公到古村时古村已有一十三姓人家,温、廖、蓝、胡、江、巫、郑、杨、曾、张姓等。所以说古村“村开宋代”似乎是迟了,似乎可以说在唐代或唐以前呢!为什么人们又说“村开宋代”呢?
      可能是几十年前村人修东片的水圳时,见圳旁石壁上刻有“政和元年新开石圳”的字样。也就是说在宋代时,古村人已经开挖这条水圳了。
      古村的水利
      古村在茶阳镇以北十公里处,是四面环山的盆地,一条大溪由北至南,把村分为两半,东片和西片。西片有一条小水,把西片又分为两半。这两条溪水,都离平面田地落差三四公尺,不能直接灌溉。勤劳的先民便在溪中建陂(拦河坝),小水在抱头建抱头陂,在狐狸坑建碓陂,在门口岭建长塘陂。大溪在村北戊辰桥附近建大陂,在水口龟子石下建龟石陂。
      这些拦河的陂,除了龟石陂之外,其它四座陂都用大石砌成马鞍型,即中间低,两头翘,中间低的高度比引水的圳底略为低一些,以防洪水冲坏水圳、农田,所以平时陂后的积水,不能直接流入圳里,要水灌溉时,在陂顶临时加建一小的矮坝堵水入圳。龟石陂因所灌的农田不多,只把溪水略为提高,溪水都在此陂顶流过,圳也低,而另用四五公尺的圆水车,把水转上小圳。这些陂,有时也会坏掉的,大约民国二十年吧!碓陂被洪水冲掉。以后请大埔的木教师傅来重砌。
      他们砌的是透水坝。那时天气热,我们这些十多岁的小孩,三三五五带着锄头,在附近脱些带点沙土的草皮六七寸大小,潜入水中,把草皮塞到石逢里去,慢慢的水位提高到顶去,很好玩,也算是做工作。大溪的大陂,有“铁陂纸圳”之称。即是陂从没坏过,像铁打的一般,圳因经过一斜坡石壁,圳时常坏。不过几年前,村人和华侨集资,在常坏的地段,用电钻钻一二尺深的一寸圆洞,把一吋的钢条插进去,作为基础,再建钢骨水泥的圳,似乎可以一劳永逸,引水灌溉东片一大片的农田了。
      靠近东片背坑山下有两块田是“浸冬田”,就是一年四季都有山泉水浸着。我们小时候,冬天早晨常跑到那田里去,把结成的冰块一大片用两手捞起来,一拳打下去,“咵”的一声,像打破玻璃一般。
      溪水转弯处,必会冲刷,成为水潭。这些水潭深的四五公尺,可以游水,似乎在端午节开始,天气热了,小孩们可以下水去游去玩,尤其是在龟子石下的蓝球场上打了球之后,一身汗臭的孩子,都会去潭里游水,这是大人允许的。(因为大人也是由小孩长大的)可以游到七月半中元节,那时丛山里的古村,已经开始冷了,不能再游水了。所谓“秋水恶过鬼”,再游便会生病。
      古村是在群山脚下的村庄。山上是盛产木材的,人们把松木裁成三尺长,几根一捆,堆在溪边。在溪里临时建一水坝,蓄水,坝水有三四公尺高,打开坝闸,把松木一捆一捆推到溪水中,让这些溪水载着木材流放到茶阳去,再捞起来,而省了运输的费用,值得赞扬。
      前些年古村村人在村中庵边潭水位落差三四公尺的上潭和下潭间造一水泥坝,提高水位,在斋妈潭边建造水碓,把香柴树根破碎成粉,是为香粉加工厂!(锺淼材)
      埔城一片景象新
      大埔新一届县委、县府加大了对城镇市容市貌的改造力度,对县城作了许多切合新潮流的规划,并竭尽全力实施,取得了可喜的变化。
      首先,令人振奋的是,从三河至县城的进城大道两旁的绿化和美化,加之二排路灯上一串串的红灯笼和标语牌,如同二条延伸的彩色巨龙直奔埔城而来,给埔城增添了万般姿色和生机。“西湖公园”的兴建,规模宏伟、壮观,园内小景点繁多,各类仿古建筑风格的亭、榭、楼、阁、回廊、曲径,池旁翠柳、异草奇花,起伏的人造小山坡,已披上绿装,名贵树木远道运回,风格奇特,几百米长的人造奇石群,嶙绚壮观,气势磅礴的“八骏马”石雕,栩栩如生,巧夺天工,象征着大埔人民团结、奋发,迈向未来……整个西湖公园正在紧张的收尾施工中,可能在新年对游人开放。城东的“白云大桥”是广州市白云区政府资助所建,桥的设计新颖,桥面之宽在大埔建桥史上属首次,桥栏全部用花岗岩仿古式雕刻而成,装配上新形的灯柱和灯具,真是一花独秀。宽敞的新建“大埔大道”,东从白云大桥起,横贯东西,一直延伸至实验中学,长三公里,路面宽40米,平坦的水泥路面,宽阔的两边行人道上,全部铺上彩砖,名贵花木绿化和美化,一片花园式的气派,路灯万盏彻夜通明,山城夜景美不胜收。虎山路、人民东路、西环路、义招路、同仁路等改造、美化、面貌一新,重新换发青春的活力,生机盎然。同仁路的一段湖寮老街道,破陋不堪,现已用了三百余万元进行重新改造,安排为“美食街”,街面全部用花岗岩长形规格石块铺成,二排店面全部粉刷朱红色,仿古式的街灯柱子、新颖的灯具,一块一块闪亮的招牌,吸引了游人驻足。各食店飘出的煎、炒、炊、燉、煲、蒸食品的味道,芬香扑鼻,游人纷纷品评那是什么食品正在炒,这是什么肉类正在煲,谈得有声有色……不少游人被那独特的香味吸引住了,只好进店品尝一番。新筑防洪堤,西由河头尾起,东至岭下上步窠,长八公里,正在紧张施工中,河头及岭下几千户群众和几千亩良田,将告别千年洪水的“光顾”,迎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传闻近华侨二中的梅潭河上,将再建一座水电站,拦水坝的水可涨至宝安大桥下,水电站建成后,多年旱露的河坝将变成水光粼粼的湖面,到那时,将有游船花艇供游人尽情的游览和观赏梅潭河两岸美丽的大自然风光……
      埔城啊!您变了,变得那么美丽可爱,多姿多彩,焕发青春!埔城人民将和您一样,变得更加年轻,奔向美好的未来!(锺稚材)
      初冬天晴朗  三河半日游
      11月20日,古村乐龄俱乐部理事、组长和埔城古村联谊中心常务(值日)理事一行30人,联袂往三河作半日游。先后参观了三河中山公园、明代翁万达墓、大埔雅之园木业有限公司、三河水电站等景点和企业。
      20日早7时30分,由古村开出的专车取道茶阳至三河沿河公路直达三河之火车站前,与县城开出的专车于8时30分同时汇合,随即驱车到雅之园木业有限公司参观,受到该企业负责人的热情接待。
      雅之园木业有限公司是我村青年企业家锺小满先生(立彰之三男)投资千万元创办的木材深加工工厂。其规模颇大,厂房包括生活区一万多平方米,第一期建筑2000多平方米,参观时适值生产时间,谢绝进入车间,只听机声隆隆,工人忙于操作,据介绍该产品均是外销,原料则取材于大埔及外省。小满先生投资办厂,吸收了部分古村青年前去做工,为村中解决一些剩余劳力的出路,工人们对该厂环境优美、生活舒适、工资不菲而感到满意。参观后在厂门前合影留念,随即往三河汇城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创建于1929年,是全国镇级最早建园者之一。三河镇汇城之同盟会会员徐统雄,追随孙中山先生闹革命,南征北战,屡建功勋。他为弘扬孙中山先生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的功绩,向海内外筹集资金在家乡——三河建立中山公园,并于园内建一中山纪念堂。70多年来中山公园历经风雨剥蚀,已显得破陋。去年,大埔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中山公园的修复和扩大,以纪念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把中山公园作为文物保护和旅游景点,目前修复工程正在进行中。中山公园楷书大字和中山纪念堂隶体字,均出自民国元老胡汉民之手。字迹苍劲浑厚。纪念堂大厅有塑像六个,据介绍,孙中山先生于1918年到三河劳军,轮船抵岸时,由驻军总司令陈炯明率旅长陈炯光、参谋长邓演达、作战室主任蒋介石以及三河父老前去迎接,随即护拥到天主教堂,那时孙中山先生敦促陈炯明护法北伐。纪念堂大厅之塑像即是孙中山与陈炯明对坐,孙中山左坐者为胡汉民作记录状,陈炯明右立者为蒋介石,还有卫士两人立于后面,均戎装,六个塑像都神态严肃,形象惟肖惟妙,栩栩如生。纪念堂之二楼悬挂多幅孙中山先生革命活动时之照片,还有徐统雄的简介等等。
      明代兵部尚书翁万达之墓,在中山公园背后半山上,规模很大,墓前两旁有高大的石人石马,墓之左侧有两层建筑,是展览室和守墓者居住之处。据说翁万达是揭阳人,为何死后葬在三河?没有介绍,但民间都流传着一个神奇的故事,这里不多说了。
      浏览中山公园和翁万达墓之后,又驱车到三河汇东之三河水电站,站长锺志平是古村人,到站后,参观了电站车间,生活区。整个电站颇具规模,环境优美,在宽敞的会议室座谈时,厂方备有水果、烟茶招待。志平站长对电站情况作了简要的介绍。斯时已上午11时30分了,我们一行结束半日游而驱车返回县城。午餐由锺志平乡亲作东,席间,古村和县城的乡亲频频举杯,感谢志平站长的热情餐宴。(再生)
      上坟检点祭品“顺口溜”
      上坟祭祖,祭品各式各样,大件,小件,种类繁多,一不留意,往往翻山越岭,到了祖坟前才啊嗬!一声,发现少了这个,缺了那样。古训有云:“祭祖不可不诚”。那怕是缺了小小的火柴,怎样烧香、发烛、化财帛!少了盐碟,难道让祖公“打淡食”不成!因而尴尬得很。
      先四伯父友商公(锡汤)有鉴及此,很是关注,也很有心计,为此,他把大小祭品名称编成一首“顺口溜”:“三牲、五果,盐碟、菜刀,茶壶、酒壶,茶杯、酒碗,冥银、血纸,线香、蜡烛、纸炮、自来火”,自从编了这首顺口榴,我家每次祭祖装盛时,都按顺口溜清点一遍,延用至今,未再出现漏项情事。  (锺锌材)
      古村历史上的品牌产品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古村就有几个品牌产品应市。它们的质量优良,包装、品牌不但在当时能够适应时代,乃至今天,也可以与同类产品相媲美。
      “中国圣丹”。是森盛词臣伯创制的圣丹散、圣丹丸,治肠胃病疗效很好,不管是疴、呕还是痛、胀,都能药到病除,而且还有特殊的香、甘味,不像其它药品那样难食,尤其适于小孩服用,是家居旅行之良药。内包装用玻璃瓶,外包装厚纸盒,随附仿单,一应俱全,今天市场上广为流行的保济丸也不过于是,招牌打的是“中国圣丹”,行销外地。小小山村的产品打上“中国”的品牌,是很有气魄的。先父达云公和词臣伯和诗中曾有“寿世有方说圣丹”之句。
      “建国牌香烟”。以前农村的人都抽黄烟,讲究的抽条丝烟,用水烟壶或早烟筒抽吸。’后来,市场上有香烟出售,大多是外国进口的老刀牌、哈德门,少数是国产的,如大前门、美丽牌。抽香烟是时派的,美名曰:“巴斯烟”。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但洋烟来不了,就是国产香烟也难得到山区小城镇。大夫第的畅彰哥,思想敏锐,有鉴于当时形势,认为产销香烟有发展前途,遂在家中办起了卷烟厂,吸纳了好些青年去手工卷烟、剪烟。生产的香烟取名“建国牌”。当时有“七,七抗战建国纪念日”的口号,动员全国人民一面抗日,一面建国,建国牌香烟便取用“建国当中请吸建国牌香烟”为广告词,用彩色印刷张贴,颇具新意。畅彰哥曾在广州学习过广告画,对于烟盒、广告,都由他亲自绘制付印,鲜艳夺目,很有吸引力。
      益群公司嘉禾牌酒系列。我家生产的糯米酒“珍珠红”、“百味芳”、“玉壶春”及大米烧酒、高粱酒等系列产品,打“益群公司嘉禾牌”的商标,玻璃瓶装的罐头酒,每瓶一司马斤,有两张彩色商标,上面瓶颈部贴一张半月形的,分别写“百味芳、玉壶春、珍珠红”等酒名。下面一张方形的,有稻穗图案,色泽鲜艳,装潢上也和当今市场上销售的瓶装酒差不多。产品用特种药材配制而成,不但香醉可口,而且有滋补作用,是潮汕一带的名酒之一。1931年,堂兄梁材哥结婚时,达云公代父(清溪公)作中厅楹柱上的对联曰:“前缘早订三生石;家酿初开百味芳”。酒的配方是保密的,其中有一种药材小孩喜欢吃,笔者儿时常到酒坊去“喉食”,制酒的大伯娓,心知肚明,便会塞一小块给我嘴里,说道:“猪狗子”(俗话),出外面去玩吧!”我间她这是什么东西,她不实说,怕泄露秘密,戏称“猫屎”,以后我嘴馋的时候,便到伯娓身边,向伯娓嚷着要“猫屎”吃,成为笑话。随着年纪逐渐长大,耳濡目染,我有了一些酿酒的常识。现在,定居永定,我家每年都做传统的家酿酒“百味芳”。因而,我家一年到头都有家酿酒。大埔旅居永定的离退休人员联谊会一年两次(六月、十二月)在我家聚会加餐,大家都喜爱喝我的家酿酒,认为比市场上获得过金奖的名牌酒还要可口。(锺梓材)
      厉坛
      古村水口龟子石下草坪上,有一座坟墓式的建筑物,叫做“厉坛”。
      这座墓式厉坛,建筑颇为讲究,规模较大,是用三合土筑成,颜色乌黑,很像一座古墓,坚固得很,中间的石碑上镌刻“厉坛”两个大字。
      “厉坛”不是埋葬死人的坟墓,而是安抚全村无人祭挂、不得投胎超生的孤魂野鬼的地方。
      原来,村民们为追求平安吉祥,一年到头,除了析求威灵显赫的神佛保佑之外,还诚恐那些无主孤魂的饿鬼会来作祟,害得人生病,不得安宁。因此,善良的人们特设这座厉坛来安抚那些厉鬼。
      七月半祭“厉坛”,也叫“施孤”。它和祭祖扫墓不同,祭祖扫墓是很诚意、讲究,供奉三牲美酒,而祭厉坛,用的都是些米板、斋丝之类的粗物,纵使有“猪头”、“鸡”、“鱼”也是米耤 制作像猪头、鸡、鱼的粄,而不是肉类;担祭品的用具也是竹篮子,而不是用讲究的盛,在坛前只烧三枝香,不需跪拜,形式和“送鬼子”差不多,说明祭厉坛只是让那些凶神恶煞吃饱,不致害人就是了。   祭品祭完以后就不要了,据说带回家是不吉利的,于是随处乱丢,让那些穷苦的人及乞丐拈去充饥。
      祭厉坛是一种迷信,但它能给人以精神自慰,缓解心理压力,有其积极的一面。(锺梓材)
      趣谈二则
      (一)
      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
      我村有位八十三岁的老中西医师。七八十年代,他在茶阳医院、干部疗养院工作,由于他医术精良,医德高尚而闻名。八十年代末,他迁居澳门,仍操医生旧业,在澳门医疗界也享有盛誉。
      八年前一次返乡,也是最后一次返乡。他这次返乡与以前返乡动态不同。这次返乡前,切了好几斤的人参片,又包了好多好多红包(利是)一起带回家。回家后的几天,分别走东片,跑西片,找童年的同学好友畅叙离情,送上人参片和红包,一一握别。几天后祭先祖。以前每次回来祭祖,地坟较远的,由儿孙们去上坟拜祭,他老人家在家焚香祈祷,今次就不同了,儿孙们劝他别去远地的祖坟拜祭,而锺先生闻言,大声训斥,最后还是拄着拐杖去上坟,所有上祖的地坟全都去了。
      几天后,返回澳门,途经大麻路段时,锺先生突然腹痛严重,随即送到大麻医院治疗。当晚剧痛难忍,即转送县人民医院救治。其在澳门的儿子闻讯后,即驱车赶回大埔。车行至兴宁和梅州交界处,其顾用的“的士”断轴,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经过三个多小时的修理,回到大埔时,锺先生已在半小时前撒手人寰。锺翁这次的腹痛与前一年他在厦门旅游时的急性胰腺炎病情一模一样,但其未向医院提及,而其儿子也是高明医生,又了解其父的病症,只是因汽车断轴而误了三个小时的宝贵时间……
      事隔几年后,锺先生的儿子在和我闲谈中说了二件不可思议的事。一是在其父撒手人寰的那天晚上,其父在澳门家中金鱼缸饲养的金鱼突然一晚死了五条。其父亲手栽种的各种奇花,在按往常的同样管理下,一个月内全部相继枯萎。对锺先生生前的最后一次返乡的异常举动,崭新的“的士”断轴,金鱼的突然死亡,花木的枯萎,这些现象可能是巧合吧?
      (二)
      村中有位八十五岁的谢媪,她从小就在这个村子里长大,养男育女,生活了几十年,八十年代末随夫迁澳门居住。因此,她对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情有独钟,在她的脑海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谢媪是位善良、贤淑、尊长爱幼、睦和妯娌、相夫教子、格守妇道的贤妻良母。不幸的是,谢媪在十多年前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一直在澳门和珠海治疗。虽经多方延医诊治,但药石罔效,病情不断恶化,成了植物人,直至全靠输氧输液维持生命。谢媪的五个儿子都很贤孝,看到其母病情日趋严重,决定圆其母所愿,叶落归根,从珠海医院顾救护车,由医生护理,一路输氧,奔驰了六百余公里,谢媪并无丝毫的知觉和反应。汽车刚进原乡村口时,奇特的现象出现了,几十天的植物人,突然睁开双眼,四面环视,手足同时颤动起来了,十分钟后到家了,饮上家中的开水后,即会开言说话,再也不用输氧了,并会吃稀饭,过了几天后,经人搀扶可以慢慢行走……
      奇哉!几十天的植物人,一回到家乡就能说话,判若两人。听起来好像讲神话故事一样,此事确实真人真事,一点不假。
      这种奇特的现象出现,是老媪发病前就思乡心切,家乡情浓,素有叶落归根之意,是否出自于她的灵感?还是其它因素偶然的巧合呢?(锺稚材)
      建坟祭墓和赡养
      人之生老病死是按自然规律进行的,谁都无法避免,有生必有死。两千多年前,文学家司马迁曾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并不是可怕的,关键是死得其所。全国政协已故主席邓颖超生前表示:“一个共产党员,在死时再作一次革命。当我生命快要结束时,千方不要用药物来抢救,那是浪费人力物力的事。请组织批准,给予安乐死。”科学测算人生的正常寿命为120岁至150岁左右,长生不老,永远年轻的人是没有的。据记载,古村的长寿纪录是104岁,世界男性长寿纪录是113岁,如此而已。
      人死之后怎么办?我国古代的传统是深埋土中,做穴坟墓。仔细想想,这种做法实质上是人类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自我保护的文明行为。因为暴尸地表,在阳光、空气、水分、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死尸就极易腐烂发臭、污染环境、传播疾病,极不科学文明。而建墓立碑实质上则是标记,便于识别和纪念,如此而已。随着现代科学、文明的发展,殡葬也随之改革,改尸体土埋为火化,把骨灰寄放在骨灰堂,更有把骨灰撤在江海山川或植树,以绿化大地;还有人预约把遗体捐献给科学研究单位,作病理解剖、研究,造福人类,使殡葬更科学更文明。
      人死后会怎样?变鬼?变神仙?宋代爱国将领陆游《示儿》诗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虽然其主题反映的是诗人对国家统一的祈望和怀念,但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诗人对死的认识“万事空”。这是唯物主义的无神论。既然是万事空,那么建坟祭墓该怎么样?当然,认识、目的不同,做法必有差异。两千多年前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子说:“椎牛而祭不如鸡豚之逮亲存也”;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父亲则说:“祭而丰,不如养之薄”;我们客家民谚: “死时祭猪羊,唔当生时食四两”。这些名言民谚,只不过是用不同的语言来揭示、表述相同的事:祭墓和赡养及其关系。丧葬一定要办,祭墓也可进行,问题是要量力而为,适可而止,大可不必为此而弄得债台高筑、家庭纷争、亲人反目,更不可悖于社会公德、中华传统美德和国家法规。时下祭墓,有人已不燃放纸炮,不烧冥币纸宝,以防引发山火,保护林木植被,仅献鲜花或花篮,以纪念先祖、缅怀先祖、教育后人。但赡养父母、长辈,是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事关父母、长辈心身健康的大事。必须切实做好。养之薄远胜于祭而丰也!当然,这只不过是赡养与丰祭的比较,决不是提倡薄养、薄待!
      一般地说,赡养、殡葬、建坟祭墓是家庭内部的事,由各自进行处理。但是,对于社会来说,则应提倡和形成科学文明的新风尚,让人们学有榜样、行有准则!(锺柏材)
       
      (一)
      古村休闲园的兴建,承海内外乡亲大力支持,慷慨捐资,谨申谢捆。
      捐资芳名如下: (恕不称呼)
      赖汶强、赖汶忠共捐10000元
      曾令汉5000元   赖荣兴3000元
      锺贤柱、张红都共捐1000元
      锺华柱、余云兰夫妇共捐1000元
      捐500元者:赖汶德、曾佑彰、锺党材、张辑藩
      锺良柱、谢赐英共捐500元
      捐300元者:曾令坚、曾令党
      捐200元者:锺家柱、锺安柱、曾垂东、曾小垂
      捐100元者:锺稚材、锺杖柱、锺高柱、锺集柱(枫仁)、锺景柱(科头)、锺思堂、曾令泉、曾维城、曾垂丰、曾垂富、曾垂迈、谢干英、曾令定、曾令越
      捐50元者:锺晴柱、锺雄堂、锺远堂、锺梓堂、锺文丰、赖汝准
                                                  古村公益事业促进会
      (二)
      承海内外乡亲关爱《古村之声》刊物,源源资助出版经费,不胜铭感,谨申谢意。
      捐资芳名如下: (恕不称呼)
      锺亮柱500元  陈应华200元
      锺双柱200元  锺宏柱100元
      曾维春100元  锺  毅100元
      锺炽柱、曾桂芳夫妇100元
                                                    《古村之声》编委
      (三)
      承海内外乡亲关心老人福利,为老人福利捐助基金,敬老精神令人钦佩,谨表谢意。
      捐资芳名如下: (恕不称呼)
      锺双柱200元  曾维春100元
      锺小柱(诒谷堂)赠书36册
                                                      乐龄俱乐部
      (四)
      承曾维春女士捐助古村小学教育基金100元,谨致谢意。
                                                                               古村小学基金会
      (五)
      承锺炽柱、曾桂芳伉俪为古村“五庆”捐资200元,关心家乡,精神可嘉,谨致谢意。
                                                  古村“五庆”筹委会
      (六)
    承海内外乡亲对联谊中心的关爱,慷慨捐助基金,感谢之余,谨表真挚的谢意。
    捐资者芳名如下: (恕不称呼)
    捐200元者:曾德洪、曾维春、曾维建、曾垂嵩、锺枢柱、曾垂涛、曾垂定。
    捐100元者:锺志平、锺小勇、锺伟堂、曾垂通、锺琇妹、锺琼妹。
                                                   埔城古村联谊中心
      (七)
      承旅外乡亲关怀,为乐龄俱乐部捐资,兹将芳名列后,以表感谢。(恕不称呼)
      锺宇锋300元   曾垂定200元
                                                      乐龄俱乐部
      (八)
      承旅外乡亲支持,热心捐助兴建村委会会所资金,深表感谢,兹将捐资芳名列后: (恕不称呼)
      锺双柱300元   锺志宏200元
                                                        古村村委会
      赣州之行
      今年11月18日至20日,在江西赣州市举行“世界客属第十九届恳亲大会·暨中国(赣州)客家文化节”。旅韶梅州客家文化研究会组团前往参观。我作为大埔分会代表,荣幸地参加了这次盛会的开幕式。
      世界客属恳亲会是世界客属人士的一次盛会。来自海内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多个客家团体的近3000人出席了这次会议。18日晚举行开幕式,赣州市委、市政府为此而在体育中心搭建了一个很有气派的会场,舞台宽阔,场内灯光灿烂。当晚整个会场约有三万多人参加。全国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长刘延东,全国人大常委、香港总商会主席曾宪梓以及国家民政部、江西省、赣州市主要领导出席大会。会上江西省、赣州市领导和全国政协刘副主席作了讲话。曾宪梓先生也作了简短的发言。曾宪梓先生已患感冒发烧三天,出席会议时要专人搀扶。但他还是带病坚持参加了这次大会,其对客家恳余会的重视和那份客家亲情真是非常感人,难能可贵,赢得与会观众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开幕式鸣礼炮,放烟花。还举行了大型文艺晚会,非常壮观,气氛非常热烈。按照会议的安排还要进行客家文化学术研究活动,乡情报告,举行客家先民南迁纪念鼎落成大典和祭祖典礼,参观客家文化城和客家民居。
      我们旅韶梅州客属代表,参观完开幕式便安排旅游。此次赣州之行经赣州6个县区。主要游览了赣县的客家文化城、客家先民南迁纪念坛、古城墙、八境台、兴国县的将军园、毛主席长冈调查纪念馆、瑞金中央苏维埃叶坪旧址和红井(即小学课文中“饮水不忘挖井人”的旧址)、龙南县的客家大围屋——关西围屋和燕翼围屋。现选择几个旅游点,简单介绍给家乡父老乡亲。
      客家文化城赣州市对世界客属恳亲会很重视,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为宣扬客家文化,祭祀祖先,专门拨款在赣县兴建了一座客家文化城。
      客家文化城在赣江之边,正中央是一个大广场和客家宗祠祠堂,祠堂的左边建有一座供世界客家人士祭拜先祖的“谒祖堂”。堂的正中央是鼻祖金身,两边是各姓氏神位,供各姓客家人祭拜。堂的左右边都挂满介绍各姓氏来历的木牌,让每个姓氏的客家人士了解本身的渊源,客家祠堂后面建有一个半圆形的两层商铺,约有上百间,全被人租用经营小食和旅游产品,形成一条小街,非常热闹,什么擂茶、糯米酒、牛肉丸、猪肉丸、米粽、米粄、木桶蒸饭,应有尽有,可供游人品尝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家风味。祠堂的右边还有一座博物馆,馆内展出客家人的服饰、日用品、家具、还介绍了客家人的起源、风土人情等等。
      兴国将军园
      兴国县是有名的将军县。该县出有将军54位,其中上将2名,中将5名,少将47名,还有一些未授军衔的文职官员。革命战争时代,该县有8万多人参加革命,有12038人为国捐躯。为纪念这些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在兴国县县郊建设了将军园。毛主席曾亲自题字为“模范兴国”。园内有两道门楼,一前一后,成形一条直线,建有宽近10米的大道。大道的右边竖有毛主席题字的石碑,左边是各位将军的塑像和将军广场、将军馆。将军馆前的将军广场中央是毛主席的全身塑像,后面是陈毅等三位高级将领的塑像。将军馆内展出一些将军、文职官员的生平事迹和一些遗物等。参观后我们深有感触,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中华民族的解放,我们应该很好地珍惜今天,把中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真是:英烈捐躯求解放,后辈拼搏兴中华。
      关西围屋
      座落在江西省九连山麓的龙南县,有一座被誉为“东方古堡”,客家文化“活化石”的关西围屋(老围亦存在),是迄今国内发现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结构、功能最为齐全,最具有代表性的赣南客家围屋,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国南方一颗璀璨明珠。
      关西围屋建于清嘉庆三年,由龙南关西名绅徐名均建造。他经营木材生意,后又开当铺、药房,成为龙南方圆百里闻名的首富。为谋一方安宁,遂倾半生心血,耗资百万,并远赴浙江,重金聘请曾参与皇宫修建的著名石匠赵达等人设计建造了这座大围屋,历时二十九年才建成。
      关西围屋为“国”字形,呈长方形,长94.75米,宽83.36米。围屋占地7426平方米。围屋为三层土木结构。围内有上百间房屋,每个房屋有三室一厅。外围墙高10米,厚90厘米,采用黄泥、石灰加桐油、糯米,夹河卵石建筑。外围墙的建设花了十三年才完工。外围墙错落有致地布满梅花枪眼和外大内小如喇叭状的射击孔、了望窗。瓦片上还布有许多毒铁钉。整栋围屋有东门、西门两座大门。东门称侯门,一般不常开,只有尊贵客人才可以从此门进入。西门是马车和一般身份的人出入。东门造型外圆内方为卷顶式,六根粗大的石柱作拱,高3米,宽2米。大门设有三道门,第一道门用7厘米厚木板做成,外面钉满2毫米厚的方型铁板,内门砌有护墙,五根粗大的门杠横栏大门,再加从二楼贴墙落下的千斤闸顶死门栓,可防火,防注水,坚固异常,还有门卫值班,壁垒森严。围屋中间套建一栋前后三进,五组并列,十四个天井,对称分置十八厅的豪华大宅。与大宅相配套的有内外花园,戏园,土库、偏房等建筑,其间以廊、墙、甭道相连屏障。围屋中轴线有上厅、中厅、前厅和小斤。上厅是摆放祖宗神位,又是长辈议事之地,是最为神圣之地。中厅最大,是年节祭祀等各种重要礼仪活动场所,可设30张八仙桌,容纳200多人就餐(据说整个围屋内外可容纳上千人就餐)。屋内还建有四个消防水池,平时池内养鱼观赏,如遇火情便可取水灭火。整个围墙建有炮楼四座,分布四个围角,有27个射击窗和23个花形孔。各炮楼的射击孔是根据其所面临的不同地势而采取不同的布孔,以便对敌作战。整个围屋平面结构严谨,通道复杂,但序列分明,空间、院落组织非常丰富,采光通风很合理,具有良好的军事防御功能,又具有舒适的生活环境。
      此外,围屋西门另辟的“花池”,占地3800平方米,供人游乐、憩息、读书。建有一品池,品茶、垂钓。大门口有雄雌石狮两个,一座雄狮象征建造人徐名均的化身,一座雌狮象征其四位夫人的化身。
      据说在赣州的龙南县境内保存完整的明、清客家围屋有370多座。这些围屋气魄宏大,内部装修精美绝伦,雕梁画栋,令人叹绝。比较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就是关西围屋和燕翼围屋,燕翼围屋是客家南迁到赣州龙南县较早的建筑。
      龟角尾公园
      位于赣州市城东北隅,在章江与贡江汇合处附近建有一座公园和新建的客家先民南迁纪念坛。坛上方中央有一大鼎,这次客家恳亲会举行了落成大典。鼎有三个脚,分别像征赣州、梅州和闽西客家人中原南迁大本营和客属社团。公园边有一座古城墙,建于北宋嘉佑年(公元1056—1063年),原来的城墙把整个赣州包围在里面、1976年失火和历年城市建设、现剩下不多了。城墙大门上面建有三层楼阁,古色古香、雕龙画凤,很精美,叫八境台。站在楼的最上层,可俯览赣州城和章江、贡江美景。可观八景:即三台鼎峙、天竺晴岚、马崖禅影、玉岩夜月、二水环流、宝盖朝云、储饶镜、雁塔文峰。章江上还建一水坝,是采用先进的科学方法筑成。用橡胶为建筑材料。龟角尾公园确实风景迷人,让人流连忘返。(韶关锺尚柱)
      讣告
      本会会友张群英(锺楚材之妻)因久病屡治罔效,不幸于本年9月27日逝世,终年75岁。(乐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