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之声

《古村之声》第62期(2006年9月出版)

古村之声
第62期   2006年9月出版
    古村今午高考五人榜上有名
    2006年6月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录取工作,经六批次录取,已经结束,古村考生有下列五人被录取。
    曾水莲(曾垂衍之女)为佛山师范学院本科录取;
    曾维广(曾德强之子)为广州大学松田学院本科录取;
    曾德团(曾令泉之子)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录取;
    锺瑜琴(锺团柱之女)为潮汕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录取;
    锺金娜(锺优材之女)为潮汕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录取。
    新学期 新面貌
    大埔县对全县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古村中学已撤并,而古村小学则扩展。原古村中学校舍归古村小学管理、使用;原左弼小学、国营丰溪林场学校、大觉小学三校高年级并入古村小学。新学期已于九月初开学。
    本学期古村小学有学生173人,其中住宿生75人,另有幼稚园幼儿38人。这些学生来自古村、左弼、丰溪林场、大觉等地。
    本学期古村小学校舍分两部分,原古村中学校舍为新校区,作教学区,是上课、自习的场所;原古村小学校舍为老校区,作生活区,是师生餐饮、住宿的场所,连结新老校区的是依山新辟的一条宽一米多的水泥路,从老校区厨房楼上通道经“天桥”步入银山沿水泥路即可直通新校区(沿公路无法进入新校区)。这有利于师生安全,避免交通事故。
    住宿生生活设施较好。饮用水是高山清泉自来水,睡床是统一规格的全新平铺单人卫生床,居室宽敞明亮。餐桌是全新的铁架塑料面四人共餐的长形高级桌,凳是单人四面对坐的。餐室通风透气、光亮。
    教学区,原古村中学前座教学楼,是土木结构建筑,今已拆除,以策安全。后座教学楼经全面整修,一楼六间教室,从左到右分别作一至六年级教室,已全部换装新的铝合金门窗,改用新型高级磁性黑板,安装日光灯,学生课桌是全新的单人桌椅。每班人数,高年级学生多于低年级人数,最多的班达56人。学校围墙内壁,新建长约30米的宣传墙、知识长廊,是师生们课外学习、交流的阵地。
    总体上说,古村小学校舍充足、宽畅,原古村中学的锺卓才科教楼、礼堂等建筑,大可派上新用场。
    我们衷心祝愿古村小学办成全县一流小学。(锺锋)
    古村人尊师重教之风代代相传
    记得吾在古村任教的十多年间,正值国家经济极端困难时期。老师落村家访时,家长都会把自制的茶叶冲一壶招待老师,还把难得的食品如蕃薯、芋卵、葫勺菜粄、笋粄、木薯粄等拿出来招待老师。每逢节日家长把老师请到家中作客,不少家长叫学生送来自制的甜米糕、艾粄、甜板、粽子给老师。每年农历十月一上,到江西、福建割松香的人回来,吾便被上迎下请,还送有肥皂、香皂、茶叶、黄豆、粮票……市场上买不到的东西。所以,吾无不感动,只有认真负责的教好学生,以报答家长对吾之关爱!
    一九九六、一九九七两年两次到深圳考察、学习都受到在深圳的古村学子锺贤柱、张红都、曾令汉、曾德志、张红河、张红洲、曾令瑜、曾小垂、杨维昌、杨维忠、锺善柱、锺剧柱、张建东……的热情款待,曾德志贤生还为吾在家的小儿子安排工作,此恩难忘。
    去年古村小学建校九十周年校庆,蒙庆典筹委会特别邀请,参加了隆重的庆典盛会,坐上了主席台。
    今年暑假趁送小孙女、小孙子到东莞做小生意的二儿子店中之机,带着老婆张美勇到深圳探望内侄张振兴倪俪。受到了曾令汉贤生的热情款待,专车载我们到深圳著名的“客家民俗新村”参观。看到了该村的新面貌:六百余人的客家村,无一人赌博、嫖娼、吸毒,孩子们读书不用钱,还有奖学金,大学毕业后,不满意国家安排的工作的,可回村安排工作,村里工厂多,三十多万工人在该村做工,享受着良好的待遇,村中建设赛过城市:工厂、高楼、别墅林立,中西式观赏性的建筑,有五星级的宾馆,有长城、草地、雪山,有动物园,有娱乐场,有游泳池、天池、过山龙、空中吊车,有展览馆、图书馆,山顶有幽雅、堂皇的大会堂,中央、省领导到深圳考察均在此村大会堂举行会议。村书记是全国人大代表,邓小平南巡视察的新农村,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首长视察的新农村。这个村还保留一部份旧式农耕作教育教材,应有尽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国典范。真是大开眼界,得益匪浅。
    还参加了油画城,品尝了深圳客家食品,其乐无穷。
    受到了锺贤柱、张红都伉俪贤生的热情款待,专车一日游深圳,看到了昔日荒地盐田区的巨变;那里有港口大码头,那里有航空母舰,那里有大、小海沙游泳场,那里有海鲜饮食一条街,我们还在那里享受着美味的海鲜食品,游玩了深圳特区的各个风景区,真是大饱眼福,老婆高兴地叫着:见到了大海。红都贤生还转赠了一本(开儒)张杰书记著的《开儒自传》难得的珍贵礼物,特向张杰书记表示衷心的感谢!
    还受到了原大埔县县长林培元老同学的一天接待,见到了不少梅州师范同级的学友,但因遇到台风大雨气候之影响,只畅游了三天,没有机会再见到古村的其他学子,有点遗憾。
    不管到哪里,只要有古村人的地方,就会受到热情接待,十八年的古村工作换来吾终生之享受,是吾之光荣,也是吾之骄傲!
    古村能人辈出,就是与尊师重教之风分不开!
    岁月无垠,回首无悔!古村是吾之第二故乡,永远怀念!(宋少烈)
    古村小学校长郑可信
    荣获县“十杰校长”光荣称号
    第22届教师节前夕,大埔县委、政府隆重召开“十杰校长”、“优秀德育工作者”和“教改积极分子”等奖项的表彰大会。古村小学校长郑可信是荣获全县中小学10名“十杰校长”之一,光荣参加了颁奖大会。10名“十杰校长”中,中学校长7人,小学校长3人,而古村小学是唯一的农村小学。
    郑可信校长在古村小学十多年的任期中,工作扎实、敬业负责、善于团结老师,在教改、施教各方面做出可喜的成绩,学生考绩一直在全县同类小学的前茅。屡获上级政府、教育部门的表彰、奖励。此次评选为县“十杰校长”,的确名副其实,这不仅是郑校长的荣誉,亦是古村人之光荣。古村的父老乡亲感到十分欣慰。
    又讯:
    我村在大埔县第二小学任副校长的锺伟堂,在这次评选中,被评为梅州市“优秀德育工作者”;曾春花(曾垂涛之女,现在湖寮镇小执教)被评为“教改积极分子”。(银峰)
    挂果累累,丰收在望
    今年春夏季雨水充沛,种柚户按季节除草、施肥与除虫,因此结果率达80-90 %。据调查,一棵柚树可结果70-80只,高的达100只,每只重量2-3斤,按平均每只二斤半计算,一棵柚树产量可达200斤。
    我村今年蜜柚产量估计可达10万斤,每斤一元计,可收10万元,除去肥料、农药约3万元外,仍获利7万元左右。
    因而大大地调动村民种柚积极性,如我村小水锺强材,过去种下蜜柚数百棵,由于价格低下,便外出深圳打工,数百棵蜜柚任其自生自灭,弄得杂草丛生,枝枯叶萎,真太可惜,他这次返家探亲,看到农户卖柚价钱高,收入大,所以决定不外出打工了。
    通过廿多天奋战、数百棵柚树杂草清理得干干净净,现抓紧时间松土、上土,准备冬季施肥,期望来年获得丰收。强材说:外出打工不如在家种柚子,不但家庭能照顾,经济收入又不菲,何乐不为。(楚材)
    谜底:
    打一字依次为:昔、区、袭、训、娱、朋、亚、重、工、也。
    打一成语依次为:门庭若市、有口难言、一鸣惊人、唇齿相依、水落石出、未卜先知、跋山涉水、救死扶伤、自力更生、遥相呼应。
    要让子孙懂得,根在大埔古村
    八月下旬,旅外乡亲锺盼柱先生夫妇及其胞弟浩柱、获柱、亮柱先生分别从澳门、台湾返乡探亲祭祖,此行还挚儿孙等共九人归来。
    锺浩柱先生从澳门警界退休后,历任澳门客籍社团联合总会副监事长、澳门嘉应同乡会副会长等职。因而凡内地赴澳门考察的官员,他必参与接待工作,于是同梅州、大埔的领导人有一面之交。此次返回家乡,大埔县委丘小宏书记正在梅州开会,聆讯后即电嘱茶阳镇委张悦志书记代表县委做好接待工作。镇委张书记特地前来古村会见浩柱先生一行,并邀请至茶阳共进晚餐。县、镇领导如此热情和重视,使久别家乡的浩柱先生感激万分。
    盼柱先生昆仲祭祖后,在其祖居德馨堂设十余席,招待亲朋好友梓叔及村委干部、乐龄俱乐部理事等。回程时还为村委会、乐龄俱乐部捐了款(捐款芳名见“鸣谢启事”)。
    浩柱先生返澳门途经县城时,特假座“好百年酒家”宴请古村在县城的一些乡亲。席间,他深情地表述此次返家携男挚孙的目的是让儿孙辈认识古村,看看祖、父辈的“胞衣迹”,使之加深对家乡的感情,懂得根在古村,同时还勉励儿孙辈,以后倘事业发达,要不忘本,要为家乡多作贡献。浩柱先生一席肺腑之言,使在座者为之动容。诚然,这一席话是代表了古村旅外乡亲的心声,旅外的古村人素来爱国爱乡,团结互助,他们对家乡的建设出钱出力,其功绩永不磨灭。
    又讯:
    旅澳门乡亲锺巨柱先生伉俪和弟弟振柱、党柱以及在台湾的弟弟华柱先生夫妇,长男科堂先生等一行十余人,于8月31日返回古村扫墓,并在其祖屋“顺昌居”设席八桌,宴请亲朋戚友和有关单位负责人。巨柱先生昆仲的孙辈(栋字辈)还为古村路灯电费捐资1600元,党柱先生捐300元,共计1900元,爱乡之情可嘉。
    巨柱先生昆仲每年都返乡祭祖,其崇宗敬祖之情,实属可贵。而且每次返来都为村中公益捐资,受到村人的赞许。(适观)
    理财探讨
    2006年8月19日,人名币定期储蓄利率提高了,与往常一样,每逢提高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必然相应发生储户提前支取定期存款的热潮,其唯一的目的是获取更多的存款利息收入,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转存,一方面是利率提高,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息;另方面是提前支取一律降低利率,按活期存款率计息,则所获利息减少。所以增减综合实际存在三种可能:利息增加;利息持平;利息减少。其关键决定于原存款的实存时间长短。以当前定期一年存款为例,利率由年利率2.25%提高到2.52%,实际提高0.27 %;定期按活期利息,则由年利率2.25%降至0.72,实际降低1.53 %,纯粹从利息变化考虑,经计算可知,若实存时间超过55天提前支取再转存,所得利息将比原来减少。根据同样的原理,定期3个月、6个月、二年、三年、五年期的定期存款,实存时间分别超过8天、22天、113天、166天、289天转存原期限的定期存款,实际所得利息均比原来减少。所以,提前支取转存不能盲目,否则将徒劳无益、事与愿违,适得其反。(金林)
    魂归故土,叶落归根
    7月6日,旅韶关乡亲锺尚柱同志逝后之骨灰由其遗孀黄细菊、女儿希敏、颖敏和女婿护送回古村安葬,陪同返来的还有尚柱同志的弟弟子邦、子英、妹妹考芳以及堂侄武堂等。
    6日晨六时许,护送骨灰的专车抵达古村村口时,在家已备好的锣鼓队、鞭炮以及亲属、村单位代表等迎接,并随即护送至东山之阳墓地安葬,同时举行了“圆坟”拜祭仪式。葬礼肃穆、简朴,摒弃了以往为逝者请和尚做“斋事”,举行“堂奠”跪跪拜拜的陋俗。
    午饭在古村的“伟兴饭店”设15席,招待前来参加葬礼的亲朋戚友,还邀请村委干部、乐龄俱乐部全体理事以及古村小学领导等参加。
    尚柱同志生前在韶关市人事局工作,任干部编制办公室主任,他工作扎实、认真负责、作风正派、廉洁奉公,深受上级领导之嘉许。
    尚柱同志热爱家乡,与人为善,凡家乡人在韶有所求助,他必尽力设法予以帮助,故乡亲对他有很好的口碑。
    尚柱同志弥留之际叮嘱逝后要魂归故土,此次护送其骨灰回乡安葬,遂了他的遗愿,其弟子邦有感于怀,赋小诗一首志念:
    仲夏时值酷暑天,护灵千里遂归根。
    雁行折翅伤心事,凄楚满怀拜墓前。
                                                    (白丁)
    刘伟扬同志魂归茶阳古村
    本年8月30日,刘伟扬同志的哲嗣刘国祥、国雄、丽蓉及女婿彭公欢、外孙彭新等一行,由深圳专车护送伟扬同志骨灰回古村安葬。(其遗孀锺定芳因身体不适没有同行)
    刘伟扬同志原籍兴宁,六十年代初在梅州师范学校毕业后,由组织安排到大埔工作。数十年均在茶阳范围内的小学执教,以后调茶阳镇(公社)人民政府工作,历任办公室资料员、城建办主任、教委办主任、镇人大秘书、主席等职。他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勤勤恳恳、谦虚谨慎,且作风正派、清廉自持,深得领导之倚重。九十年代末,患严重肺气肿病,仍边治疗边工作,直至病情严重始往深圳医治,但已病人膏肓,回天无求,竟撒手人寰,终年60岁。
    伟扬同志热诚待人,助人为乐,凡乡亲在茶阳遇到困难求助时,他不婉拒,而是想法给予解决。在镇教办工作时,有些确实有实际困难的教师要求调动,他不厌其烦地深入调查,多方了解,弄清情况属实后给予调动。由于他作风民主、平易近人,因而家中常常客人满座。
    伟扬同志生前工作、生活于茶阳,因而对茶阳赋有深厚的感情,临终时亦有逝后归葬茶阳的表示。六十年代他与古村锺定芳(演彰先生次女)结为伉俪,生二子一女,均在深圳工作,且业有所成。儿女们对父母极为孝顺,不失为一个好家风。葬礼结束后,其哲嗣在古村“伟兴饭店”设席15桌招待亲戚和有关乡亲以及村委、乐龄俱乐部、古村小学等单位领导,与此同时,刘国祥、国雄、丽蓉及其母定芳名义,为《古村之声》刊物乐捐出版经费500元,(见鸣谢启事)(中适)
    古村的水上运输
    好久好久以前,古村的水上运输,曾热闹一时,主要表现在:船到古村,放排子,放柴子,放竹排,放长尾树。
    以前古村的溪水流量比现在大加二三倍之多,这是古村以上的村乡,即大觉、丰溪、左弼、文富、高权、甜竹等村,都是原始森林地区,森林具有储、排水量的天然调节力,故而流水量大。
    一、船到古村。据说以前东片双堂屋有一个亚裕伯,他在村里开有一间咸杂店,在茶阳采购货物时雇一条小木船,把货运到古村的庵边潭,即洋尾田门口。
    二、放排子。因为古村片都是山林地区,盛产竹、木。尤其杉木、松木、苗衣竹(苗衣竹的商品名又叫毛竹),在下游的潮汕地区,是十分需要的原材料,头脑发达的先辈们把握经营这行生意,但当时古村还没有公路的车辆运输,遂从水运上去思考,研究出把一条一条十多米长的原杉木,以5条集整为一条排子,叫“一斗排”。一般的放运工人,一次放二至三斗(即第一斗排后尾紧连接下去),而古村放排能手,是上新屋的占文哥,他一次能放4斗排,又因为当时放排子的工人不少,如果水量不够时,便采取蓄水办法,在适当的溪位中,砌“水挡”蓄水,到早晨放运开工时,把水挡闸打开,趁蓄水排放的力量,很快就能放到太宁村下面的沙地溪坝地段,只需原来的水量,就能不费大力气而顺利的一天时间内到达茶阳交货,取得报酬。
    三、放柴子。因为50年代以前的燃料,都是用柴草,古村片各乡村的山上,盛产松树,经营木柴的老板把山上的松树砍下来,锯成二尺四长为一筒,雇人挑到溪唇,趁天气比较稳定时,才全数放下溪里,那就是满溪浮流了,放运工人们分成打头、中间和洗尾的分工合作法赶运,放到太宁村地段时,再把零散小筒的集捆成二尺四大为一圈,就叫做二尺四长大的柴筒,经过三、四天的水运时间,才能到达茶阳去出卖,这类赚钱相当可观,但风险性也大,如遇到天时骤变,突下大雨,往往会遇山洪水,造成损失。
    四、放竹排。大觉、丰溪人,把山上砍下来的原竹,抬到溪里,由放运工人把三、四条原条竹集成一条排,即把竹尾集齐缚捆牢固先行,成形尖头向前,把原竹头在后散开呈扇形,这样既能控制贯性又有贴地的拖力,使排头好掌握行驶方向和快慢,这类都是大觉村人所干的,一般需要二至三天时间经过古村运到茶阳去出卖。
    五、放长尾树。五十年代初期,潮汕的木材老板,看到文富村的山上很多又长又大的杉木,适用于做船桅之用,前来采购,其出山是用牛力来拖,拖到古村就用水运,每条都有二十多米长,中间直径有三、四十公分大,每人一次只放运一条,放这样的树,好像耍杂技一样,因为只有一条树,在溪水里会滚滚翻翻,很难在树上站稳脚,比过独木桥还难,但熟练的工人却能应对自如,手拿啄钩,飘飘然而下,只一天时间就能运到茶阳。
    干过以上各类工作的人,至今还有人在,笔者也是其中的一个。(祥超)
    鸣谢
    (一)
    承旅外乡亲关爱本刊物的出版,为出版经费热心捐资,不胜铭感,谨表谢忱。
    捐资者芳名于下: (恕不称呼)
    捐资500元者:锺浩柱、锺亮柱
    捐资300元者:锺盼柱、锺定柱
    捐资200元者:张红都、锺琦堂、刘国祥
    捐资100元者:锺定芳、刘丽容、刘国雄、锺获柱、曾维有、锺福堂、锺子邦、锺子英、锺箭柱
    捐资50元者:锺子昌、锺子祥
    锺定芳、刘国祥、刘国雄、刘丽荣共捐500元
                            《古村之声》编委
    (二)
    承旅外乡亲关心老人福利,乐捐老人慈善福利基金,收受之余,谨此致谢。
    捐资芳名于下(恕不称呼)
    锺亮柱300元  锺箭柱200元
    张红都200元  锺子邦100元
    锺子英100元
    又承锺浩柱为图书馆赠书:
    《赤溪县志》一册
    《赤溪镇志》一册
    《联馨堂锺深文家谱》一册
    承锺亮堂为图书馆赠书:《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册
    《邓小平、杨尚昆视察珠海》一册
    承锺淼材赠《古村诒毂堂》一册
                            (古村乐龄俱乐部)
    (三)
    承旅外乡亲对联谊中心慷慨捐助基金,感激之余,谨表真挚的谢意,兹将芳名列后(恕不称呼):
    锺志平100元  锺子邦100元  锺子英100元
                             (埔城古村联谊中心)
    (四)
    承旅澳乡亲锺浩柱先生为我村委捐资500元,收受之余,谨致谢比。(古村村民委员会启)
    贺《古村诒毂堂》一书出版
    欣悉旅台淼材兄委托梓材、壮材弟将《古村之声》合订本中有关古村诒毂堂的人和事的报道,专辑《古村诒毂堂》一书出版,这是诒毂堂人一大喜事,可喜可贺!
    从我懂事时开始,对诒毂堂的老前辈清溪叔公以及锡泉伯、友诚伯、锡江伯、友商叔、达云叔等长辈怀有景仰之情。他们的刚正、道德、才干备受村人的尊敬。至于同辈人铁材、淼材兄和锒材、梓材、将材、壮材弟等,他们受诒毂堂书香门第良好的家风薰陶和家长的言传身教,人人知书达理,学有所长,是村中出类拔萃者,余谓诒毂堂“书香门第俊秀多”,此语并不为过。
    《古村之声》创刊多年来,我以:适观、天马、一非、白丁等笔名,写了十多篇有关诒毂堂人和事的报道,因为我比较了解诒毂堂。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旅台的淼材兄,夫妇已届耋耄之年,犹耳聪目明,其一子四女中,有二位博士、二位硕士,其中邦柱博士在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累累,在国际上颇有名气。最近大埔出版的《大埔县姓氏录》修订本中的“锺姓”部分,诒毂堂锺达云叔的名字载入“人物”项目中,这些都是诒毂堂的骄傲,也是古村人的荣誉,正是:
    诒毂堂人,卓尔不群。
                                            (锺式彰于埔城)
    人民的好公仆曾垂嵩同志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住青溪,家中有老的双亲,和还在求学的二个儿子,包括夫妻二人是个六口之家。
    本来靠夫妻俩的勤劳俭朴,可以过上好日子,常言道: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真是好景不长,不幸的事发生了。吾夫正年青力壮,却患上了肝癌,广为延医,药石罔效,二年前已撒手西归,真是人去财空,负债累累。一家五口的经济压力,使我苦不堪言。
    为了生活,我只好带上二个儿子到县城谋生。在县城人民东路租了一间不足六平方米的小店,干理发工作。母子三人住在店内的小阁棚上,过上艰难的日子。在微薄的收入中,除保障双亲的生活费外,还要负担二个儿子的学杂费用。今年吾长儿又考上大学,本来是可喜之事,然而更增添了我极大的忧愁。平时的生活开支已是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现在又要为儿子筹集几千元的入学费用,真是难于上青天。
    在此绝望的时候,县工商局的好干部曾垂嵩同志聆悉我的特殊家庭情况后,即邀湖寮镇工商所的所长等同志,亲临我的小店,嘘寒问暖,十分亲切地宣传党和政府扶持弱者的爱民政策,并热情地鼓励我安心工作,认真培养和教育好后代,增强生活的信心……在政策的范围内一定会给予适当的支持和照顾……   
    垂嵩同志的一番话,首先从精神上给我很大的安慰,鼓起我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同时又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恤民之心、爱民之情,多么感人之深啊!(爱文)
    古村书丛 再添新秀
    今年8月,锺稚材乡亲所著《春秋缘》一书编辑出版,我村出版的书丛再添新秀。
该书由原大埔县政协主席,国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大埔县书法家协会会长张达文先生题写书名;知名作家谢如剑先生作序。全书12万字,分散文、诗词、对联几个部分,还有作者生活照片、插画及相关性的插图,图文并茂。
    稚材乡亲是背坑并攸楼锡乃公三公子,高中肆业,从事中、小学教学及中外合作企业工作40余年。他热心公益事业,退休后倡办“埔城古村联谊中心”,为了宣传古村,积极为《古村之声》写稿,题诗作对,多年累积下来,这次收集成书的就有散文56篇、诗词101首、对联23副。他的作品相当数量为大陆及台湾各地报刊发表,其本人则被“当代诗词楹联作品集编委会”、“当代诗词楹联作品集评委会”评为“当代优秀艺术家”。其所取得的成果,可喜可贺!(锺梓材)
    古村最后消亡的姓氏—巫姓
    上代传闻,从前古村有十三姓人家。到底是同时有十三姓人居住,还是陆陆续续曾有十三姓人居住过?没有明说,更无文物根据。据估计,曾有十三姓人先后居住过,比较可能。
    我少年时候,人们习惯常说,古村有锺、曾、张三姓(指本村,不包括周边村落)。其他各姓何时消失?如何消失?不得而知,访问村中长老也无人知晓,无从考证,只知道最后消失的是巫姓。
    古村的巫姓居住在东片塘窠口永兴楼左侧和朴朴子树下“培兰小筑”之间,至今还留有残垣破壁的痕迹。
    在我幼年时的印象中,巫姓在古村的最后一个人叫巫锦传,穷得乞食。巫锦传,本来是很好的名字,但他落难以后,闲神瓜鬼的闲聊者戏称他叫“巫传”,巫传古、巫传古地呼唤他,成为贬义。约在一九三O年代,巫锦传约四十岁上下,在贫病交迫之中逝世,自此。巫姓没有再传下来。古村巫姓就此划上句号,消亡了。(锺梓材)
    老公老婆的由来
    唐朝时,有一位名叫麦爱新的读书人,他考中功名后,觉得自己的妻子年老色衰、便产生了嫌弃老妻,再纳新欢的想法。于是,写了一副上联放在案头:“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
    恰好,对联被他的妻子看到了。妻子从联意中觉察到丈夫有了弃老纳新的念头,便提笔续写了下联:“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以“禾稻”对“荷莲’,,以“新粮”对‘老藕”,不仅对得十分工整贴切,新颖通俗,而且,“新粮”与“新娘”皆音,饶有风趣。
    麦爱新读了妻子的下联,被妻子的才思敏捷和拳拳爱心所打动,便放弃了弃旧纳新的念头。妻子见丈夫回心转意,不忘旧情,乃挥笔写道:“老公十分公道。”麦爱新也挥笔续写了下联:“老婆一片婆心。”
    这个故事很快流传开来,世代传为佳话,从此,汉语中就有了“老公”和“老婆’,这两个词,民间也有了夫妻间互称“老公”和“老婆”的习俗。(转载《羊城晚报》)
    长寿歌
    涯今来唱长寿歌,人生百岁不为多。
    健康身体最重要,欢乐舒怀唱唱歌。
    知足常乐幸福多,心态平衡少烦恼。
    乐善好施开心窍,利人益己家庭和。
    笑口常开畅心河,活血行气病疾巫。
    坚持锻练多裨益,量力而为莫过劳。
    饮食起居不偏颇,早睡早起不疲劳。
    暴食暴饮不可取,肉少青菜量可多。
    与人为善乐自多,互助互帮不辞劳。
    和谐社会多美好,共谱延年益寿歌。
                      (锺稚材)
    讣告
    乐龄俱乐部会友曾垂拱,因病治疗无效,不幸于7月7日辞世,终年71岁。
    会友曹菜英(曾祥建遗孀),因久病屡治罔效,不幸于7月21日与世长辞,享年80岁。
    会友锺佩堂,因患恶疾,药石无灵,不幸于8月31日撒手人寰,终年65岁。
    会友曾德俊,因久病治疗不愈,不幸于2005年12月20日逝世,享寿90岁。(乐龄俱乐部)
    秦淮河的桨声灯影
    秦淮河在南京夫子庙附近,上下距离近约200步,这一带的街市列为南京的步行街。市井宁静、环境祥和、无车声之扰,也无人声之喧腾。人在街上行似在游园。入夜柔和的灯火,映照秦淮两岸,五颜六色,千红万紫。真个是万家灯火旺,百众人尽欢。此时此境真有不是天堂,胜似天堂之感慨。
    秦淮河,古称“淮水”。其源出自东南两处。东源出自句容县华宝山。南源来自溧水庐山。两水汇于江宁县万山埭再由东水关进入南京城。横贯市区南经西关江入长江。全长110公里。进入南京市内的为10公里,故素有“十里秦淮”之称。
    古秦淮本是一条不大的河流,但其盛誉却千古不衰。据史载,六朝时期淮水两岸,佳丽如云。至明末清初虽社会动荡。然武定桥,长板桥一带还是妓院林立。至明末出现一群活动在这一历史舞台上卓尔不群的女性,这就是史家所说秦淮“八艳”。她们才艺双绝,国色天香。她们虽身处青楼,却不忘家国的兴亡。她们是有正气、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女人。有别于秦楼楚馆供人玩享的淫荡妇。如“八艳”之一的顾横波,她身怀“三绝”,书法、画兰、唱曲。她为妓家匾额题写“媚香楼”三字,就曾引起古金陵书家赞誉。后来她与县吏龚鼎孳结婚。还有董小宛和马湘兰也是画兰高手,索画者趋之若鹜。黄小宛还会烹饪。现在南京市面上出售的董糖就是她发明制作的。   
    这些女子爱僧分明,识是非明大义。清兵入关前,时年24岁的柳如是嫁与当时的名人钱谦益,后来钱谦益降清,柳如是反对,离钱出走。后来看到大势已去,明室中兴无望,遂遁入空门,1644年自溢身亡。寇白门被保国公朱纯买去。明亡朱纯降清,白门不愿为清所虏,带走随身的几个贴身丫环,逃回南京。
    李香君别名扇坠子,出生于官宦人家,父母双亡后,寄居姑母家,为姑父骗卖至青楼作歌妓。她才貌双全,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皆通。常以诗词会友。结识了明末“四大才子”之一、祖父两代皆系明朝当大官的侯朝宗。新婚之日,亲朋送来大批高贵礼品、珍珠财宝、首饰衣裙、象牙床、飞檐贴金、银丝织就的衣裙闪闪发光。
    洞房之夜,香君问及郎君,何来如此多的贵重礼品,侯答:“此多系阮大胡子送来的。”香君听后,杏眼圆睁,怒曰:“阮大胡子系奸党,怎能接受其礼物。”说罢,遂将衣裙脱下,头顶饰物全部拔下。弄得朝宗悔恨交加。香君告诫说:“做人要有骨气,要为国为民做些好事,才不枉来人世。”
    明亡后,朝宗避难,离开了南京。香君为表示对爱情的忠贞,从此不施红粉,不梳妆。遁入空门,在南京棲霞山下的长青观作女道士,诵经礼佛,亡年28岁。清初孔尚任著的《桃花扇》的素材就是取自这位是非分明,深谙民族大义的李香君。
    陈园园更是位刚强的女性,她本性刑名沅,苏州籍人氏。嫁与时任山海关总兵的吴三桂后,与吴父同住北京。明崇祯17年(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帝在煤山上吊自杀。李自成称帝,国号曰“大顺”。因其部将刘宗敏霸占了陈园园,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放清兵入关。李自成在吴三桂和清兵合击下至湖北九宫山被杀,夺回了陈园园。
    吴三桂因战功卓著,被清政府封为平西王,辖云南及贵州二省,手握重兵。这位封疆大吏,既爱美人也爱江山。康熙12年(1673年)吴起兵反清与清朝分庭抗礼,封陈园园为王妃。陈劝其万万不可,弗听。1678年吴三桂病死。孙子吴世潘继位不久,因战败自杀。清政府为搜寻三桂党羽灭其九族。此时陈园园及其子吴启华等人突然神秘失踪。现据吴三桂第12代传人马家寨小学校长吴能江说:“当年清政府严旨追捕吴三桂族人时,陈园园、吴启华母子在将领马宝的护卫下来到古思州(今贵州岑巩县)的龙鳌里,在一片原始森林中隐藏下来,经数次迁徒后定居如今的马家寨。这是一块小平原,利于开垦,又便于隐蔽生存和繁衍。陈园园则出家天罡寺(今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马宝出家鳌山寺(贵州岑巩县)。他们死后吴的后裔把他们三人秘密埋葬,未立碑。直至清光绪后才为三人刻碑深埋在各自的墓前,此事一直不为外人知。他们的家史不立族谱只靠口授。直至80年代文革后政治宽松,这个家族的300年历史才渐对外公开。陈园园的墓碑高0.739米,宽0.489米,阴刻铭文“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暗喻姓中有双耳(陈、邢二字皆有耳)。
    马宝的墓碑上镌刻的一联意义深长“重垒土莹,人祖即己祖;复修石台,若翁如吾翁。”这是吴家子孙为感激马宝保护陈园园及吴家的一缕血脉的恩情,一直当自己的祖宗祭祀。
    吴启平的墓联更隐约透露了他们“隐姓于斯,上承一代统绪;藏身在此,下衍百年箕裘”。至今马家寨1200多人称吴三桂为太公,陈园园为太婆。
    此事公开不久,陈园园的墓即被人盗,马家寨人收拾她的骸骨时发现陈的骨骼修长36颗细密的牙还保存完好,十足的美人模样。与当地妇女骸骨完全不同。一代佳人陈园园魂归何处,至此终于解开了300年的谜团。陈园园的一生是秦淮八艳最富传奇的。
    董小宛与冒壁疆的爱情故事也是很动人的。他俩心如铁石,坚贞相爱,其时辟疆已是有妇之夫,父母与原配都不同意此事。董小宛最后还是于归冒家,家人见小宛才貌双全,件件能干,最后冒、董两人终成好合。冒父竟将家中大小事全交小宛主理。举家和睦相处,只可惜红颜薄命,英年早逝,小宛只活了27岁。李香君嫁与侯朝宗爱情很美满,可惜只活了28岁。
    秦淮“八艳”千百年来为人所称颂,这不是偶然的,他们的确有其过人之处,他们的传世也不只是美色,而是有其大义。侠骨柔肠是这些女人所共有。这也是他们的动人之处。
    古秦淮的桨声、古秦淮的灯影,还有凌波的画舫,这些都是足以迷人的秦淮古韵。更有桃叶渡的画栋雕梁,媚香楼的典雅香艳,真不知荟萃了多少文人名士。当时南京聚集了不少的东林党人和爱国志士,如冒辟疆、侯潮宗等,他们都是秦淮常客,但他们没有被香风香雾所醉倒,他们读书不忘爱国,“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就是当年这些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喊出的口号。
    古秦淮质朴的自然景观已经远去。今日的秦淮是人工打造出来的,河中游走的不再是乌逢小舟,而是塑料制造的小船。“烟笼寒雨月笼沙”的夜景,也已往不再。河的东边有条巨龙嵌在坎上,全身装上彩灯,好像是点点眼睛就会腾飞。西岸壁上镶嵌了“八艳”肖像,供人凭吊。
    千古秦淮、秦淮千古,尽管往事已越千年,但秦淮韵事还没有在人们的心灵上抹去,这与历代文人的喧染也不无关系,孔尚任的《桃花扇》演出后,中国人哪个不知道。
但愿秦淮千秋不老,秦淮的桨声永不泯灭。
                                                              (丘金城)
    浅谈猜谜语
    猜谜是我国古代至今,劳动人民在劳动、生活中积聚的生活经验流传口头,是劳动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猜谜是一项广泛的、有益的群众性娱乐活动之一,它不受时间、地点、人物、场所的限制,给人开拓思维、启迪智慧;它集文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谜语是由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要求参猜者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猜谜有叫灯谜,灯谜是在某一节日的晚间灯下看谜面而猜出其谜底。
    有一些谜语,还有一定的规格或公式,这就叫做“谜格”。“谜格”就是按照一种规定的格式去猜出其谜底。如“秋千格”,谜底是两个字,犹如打秋千一样倒过来摆过去。如:“今天”(打国名一),“今天”就是本日,倒过来读就是“日本”。
    猜谜有三条基本规则:①每条谜面只有一个正确无误的谜底;②谜面与谜底不能有相同的字,否则肯定不对,必须重新猜想;③每条谜面都有指定要猜范围、格式。如“字一”、“成语一”“国名一”、“省名一”、“城市名一”、“名人一”、“电影名一”、“河流名一”,还有是自然谜、军事谜、农业谜、医药谜、人体谜、植物谜、科技谜、地理谜……
现举出几个例子供谜语爱好者参考,进行分析、推理、判断。
    ①军事。(成语一),简单地说就是在书本上谈作战用兵的方法。谜底就是“纸上谈兵”。
    ②你一半,我一半。(字一),这不能说分东西一人一半。要把“你”字和”我”字各拆开一半,然后把拆开的各半拼凑成一个“伐”字,这就是正确无误的谜底。
    ③“九死一生”(中药名一),这里简单地说就是9+1=10,十个当中只还有一个活着。这就是“独活”。
    猜谜是一种妙趣横生的文化知识娱乐活动,如果你想要获取更丰富的猜谜知识,可参看更多的谜语书籍,以丰富自己的猜谜知识,从中获得更多的猜谜乐趣。
    下面各条谜语,请你猜一猜:
    一、各打一字:1、三星期2、凶横3、皇袍4、成都话5、苏州妹6、六十天7、存心不良8、千里相逢9、江西无雨10、有马能跑天下,有水能养鱼虾,有人不是你我,有土能种庄稼。
    二、各打成语一:1、闹2、亚3、雷4,呀5、泵6、预言7、长征8、医生9、遇事不求人10,千里通电话(考柱辑录)
                              (谜底本期里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