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之声

《古村之声》第67期(2007年12月出版)

古村之声
第67期  2007年12月出版
    恭候新禧
    值此2008年元旦、春节来临之际,谨祝海内外乡亲
    身体健康 家庭幸福
    事业腾达 完事胜意
                        古村村委会、古村乐龄俱乐部、古村公益事业促进会
                        古村小学、埔城古村联谊中心、古村(大埔)青年俱乐部  同贺
    寒冷天气 火热心肠
    岁岁年年花似锦,年年岁岁有温馨。
    《古村之声》曾刊登过我们村里不少的旅外乡亲,热心帮助贫困乡亲的义举,深受村民的称道和社会人士的赞赏,这是古村人固有的优良传统之举,值得自豪。
    近年来,随着胡锦涛主席倡建和谐社会的深入,古村积极开展“敬老、尊贤、扶贫、助残”的文明活动,得到海内外乡贤的认同和支持,好人好事不胜枚举。曾丽华(锺衍柱遗孀)乡亲及其儿女就是其中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丽华乡亲及其儿女并不是很富有,然而,她们却有颗慈善、炽热的爱心,她们连续三年在看节前夕为家乡开展“送温暖”活动而乐于捐资。今年又再次为此项精神文明活动乐捐二千三百元。
    正是:  雪中送炭亲情在,文明花开处处春。
    丽华乡亲及其子女热心家乡公益慈善事业屡献爱心,这种乐善好施的崇高精神,非常值得人们敬佩,笔者在感慨之余,说句心里话:“恭祝好心人一生平安”。(小子)
    崇宗敬祖 关爱家乡
    谁不说俺家乡好!古村是我的故乡,这里是我的根基,有我的亲朋。古村民风纯朴,人才辈出;文明建设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古村真好,越来越好!
    带着浓浓的乡情和满怀深切的亲情,“十一”国庆黄金周一批批旅居海内外的乡亲先后返乡,拜祭先祖,探亲访友,关爱家乡,感人心怀。
    上新屋旅居马来西亚的锺汀文后裔一行八人回到古村,在短暂的三天里,既拜祭了先祖,又探望了亲友,还特意到古村乐龄俱乐部访谈,锺迭柱等五人并为《古村之声》捐款。
    旅居台湾的锺华柱和旅居澳门的锺进柱、锺党柱三兄弟相约回到古村,不仅拜祭了先祖,还特邀邻里和锺氏满房梓叔恳谈,并设盛宴八席款待,共进午餐。兄弟三人还热心捐资赞助《古村之声》。巨柱先生虽因身体欠佳未能返乡祭祖探亲,仍热心捐资二千元祭拜满房先祖超峰公。
    利用国庆长假回来的大陆各地乡亲有锺定柱、锺锡廉、锺谦柱、锺勇柱、锺焱堂、锺秀芳、锺当材、锺流柱等廿多户人。特别是大埔县人民医院退休的锺秀芳医师,还特邀两位医师同行来到古村为老人们义务诊病,并热心捐助《古村福利基金》、《古村之声》,深得村民的赞扬!(锺楚材)
    家乡情
    细看《古村之声》第五十七期,又一股热呼呼的家乡情,勾起对家乡的更加热爱和怀念,几个月前,为想独自捐资改善一下古村背坑周围自然环境和交通,建一休闲园地之事,回乡几次,希望尽快实现,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暂时无法进行下去,停顿了,未办成,是遗憾。但从我内心感到古村人民的挚诚、实在、和谐可亲,愿为发展古村,建设美好的古村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美德水平高,值得我和我全家人学习,藉此,感谢她们对我家人的厚爱和支持!
    情系家乡,是我儿锺勇热爱家乡,孝敬老人的心愿。捐资建设家乡为首选,主意未变,在县主要领导的支持下,现在还一直未停地,密切地磋商。在大埔县范围内将另投资建设更大的项目,一旦双方达成共识和协议,建设将很快进行。
    今后和乡亲父老相聚机会多多,预祝最后成为现实!
                                                      锺定柱于湛江
    我敬佩的锺定柱先生
    我同锺定柱先生虽然是同村,但素不相识,他长期在外,岁数比我大许多。我是从《古村之声》刊物多次有关对他的报道,才知道定柱先生是一位石油专家,在我国西部石油机构任重要职务,曾派驻日本多年。从刊物报道中,对锺先生每年返乡扫墓必携男掣女,说是儿女均在外出生,让他们回乡看看自己的根是在古村,使之知本知末,加深家乡感情,其情重桑梓,不忘祖宗的品德,是我对他的敬佩之一。
    今年10月初,我收看《古村之声》刊物,其中刊登作者“有声”、“无声”的两篇有关定柱先生拟捐数百万元,建设古村公益事业的报道,文中说:“七五老人,三旋故里”是指锺先生年已75岁,为了捐建计划能如愿实现,三番二次千里迢迢由湛江返回古村,他这种情倾故里,非凡的爱乡之心,执著之心,等待的耐心,令人肃然起敬,但使我不解的,事情为什么如此复杂,招致定柱先生事与愿遗,带着遗憾回湛江。十月下旬我返乡扫墓,在与一些乡亲接触中,曾提到定柱先生捐资办公益的事,众说纷纭,大都认为古村人无福气,公益事业办不成。我问什么阻力?什么原因?乡亲们说,讲原因嘛,大家心知肚明,不用去提了。据说定柱先生捐建计划其中有一项小水电工程,建好后其收益全归小学教育、老人福利、村委办公经费等,他本人分文不取。这种毫不利己,一心为村民谋福利的崇高精神,是我对他敬佩之二。
    我想起以往锺卓才先生为古村的建设做出前无古人的贡献,其业绩到处都可看到,其声誉传遍遐尔。虽然卓才先生已西归,但其造福于民的功德,人们犹念念不忘,丰碑永远在人们心中。在与乡亲闲聊中,感到卓才先生捐巨资办公益,就没有考虑搞一个《锺卓才基金会》的组织,在捐建众多项目中,少有可以生息的项目,这是一个缺陷。而定柱先生注意到捐建小水电,是一项有源之泉,长流不息的工程。这是定柱先生思考问题高明之处,我期望他为古村办公益的宏图最终能够实现,造福村民的良好愿望能够如愿。定柱先生的爱乡、慷慨、宽容、恒心的品德,始终是我心目中所敬佩的长辈。听说定柱先生对捐巨资建公益还有信心,还等待问题的解决,有关方面仍正在做工作。我拭目以待,倘各项捐建计划顺利进行,造福子孙后代,我则谢天谢地了。(曾鸣于深圳)
    《古村之声》编委再次调整
    《古村之声》编委自2006年改组后,将近两年的时间,刊物出版还算正常,考虑今后刊物的延续,对编辑人员有必要吐故纳新。经编委研究,认为编委人员应各有其责,如撰稿、审稿、缮写、清样、版面安排、校对寄发等等。目前人员渐呈老化,吸收年纪较轻而又愿为刊物服务的,似很必要,因而确定编委人员如下:
    顾  问:锺式彰
    主  编:锺柏材
    副主编:锺梓材、锺稚材
    成  员:锺楚材、锺义柱、曾祥超、锺亮堂、锺考柱
                                                《古村之声》编委会
    人民政府减轻农民负担一今日的农民真正翻了身
    有历史以来,农民是出大力,流大汗的生产劳动者,在耕种所得中,少不了政府的田赋(公粮)。对于家无寸土的农户,只有向地主佃耕,不管天旱、灾害造成失败,都要交纳公粮和地主的沉重田租。因而造成有些农民在残酷的剥削下迫得家散人亡。这是人人皆知的历史事实。
    解放后,人民政府进行土地改革,因而农民得到了土地,使之能在自己的田地上自种、自收、自食,只交一点田赋。改革开放后,国家形势好转,“三农”问题摆在重要位置上,为减轻农民负担,逐步减免公粮的政策,先给农民免交公粮,还给农民补助农药、肥料款。这是开天僻地以来未有的大事。
    就古村(含散石、翁和、坪翁村)的田亩,经过税改后核实为一季可耕种的有541.74亩,一年即为1083.48亩,去年每亩补助农药、肥料款7元,而今年则提高到每亩补助19元。在古村全村一年能得到政府的补助就有二万多元。同时在三年前全村要负担的公粮款18810元,也免去了,这样一来,古村人一年就能得到三万九千多元的实惠。
    人民政府的关心,农民得到实惠,生活不断改善,广大农民由衷地感谢政府恩泽。
                                                                锺辉堂(光裕堂)、祥超
    埔城古村老人度佳节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一重阳节,也是改革开放以后新设置的我国老人的佳节一老人节。对于老人们来说,这是双重节日。唐代诗人王维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值此佳节到来之际,在乡贤锺集柱、锺志平、曾佑斌、曾垂嵩及古村(大埔)青年俱乐部等的热心支持和赞助下,埔城古村联谊中心邀请在城60岁以上的古村老人于农历九月初八日在联谊中心会址聚会,共度佳节。
    当天上午八时许,老人们怀着愉悦的心情先后登上四楼会址,有的在会议厅就座交谈,有的按序到房间里进行身体检查。为老人们体检的医生是大埔县人民医院的在职医师,我村锡昌楼人锺谊堂,他认真、细致为老人测量血压,还根据需要为一些老人进行胸、腹部听诊,并为老人们详细解答、析疑,深得老人们的赞扬。
    应邀到来的老人越来越多,联谊中心原副主任陈辉恩迈着轻快的步伐满脸笑容来了,当他看到老年乡亲们兴高采烈地欢度佳节,内心非常激动,并当即询问聚会的经济来源,同时热心捐助现金1000元(以锺银材一家人的名义)作为2008年老人节活动经费(古村联谊中心每年老人节活动经费是专款专用的)。参加这次活动的共有40多位各年龄段的老年人,其中最年长的女性是93岁高龄的锺节珍(曾维罴遗孀),最年长的男性是86岁高龄的锺式彰。此外还特邀关心埔城联谊中心工作的外村老人,老归侨曹赛英、古村中学退休的郑练光老师(他们一向十分关心和支持古村的事业)。会议厅摆放着许多花草和时令水果、糖果,老人们边喝茶、品尝佳果,边促膝谈心,感受着和谐、幸福的生活和浓浓的佳节气氛。
    九时许,会议开始,由联谊中心代理主任锺义柱主持,首先他代表联谊中心热烈欢迎老人们踊跃参加聚会和对热心支持、赞助聚会经费的乡贤表示衷心的感谢,接着简单的介绍了联谊中心的一些工作和活动。之后,作个人发言的有锺式彰、锺稚材、锺钢柱等多人,畅谈各人的愉悦心情和今后的展望。会议结束后,全体与会老人在会议厅合影留念。
    之后,在城区由村人锺枢柱经营的”一新美食阁”举办盛宴,款待与会老人,餐宴肴撰颇具家乡风味,物美价廉。席间,老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习性有序地进行餐饮,共祝社会和谐、家庭幸福、健康长寿!(锺柏材)
    县人大检查组到古村小学
    9月27日这天,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乡村的秋风和煦轻柔,大埔县人大执法检查组一行近二十人,到古村小学检查工作。锺谦柱主任、刘剑涛局长等首先察看了校园环境,对该校的绿化、美化及文化氛围表示赞赏;对整洁有序的内宿学生宿舍、饭堂表示满意。在教学楼会议室,锺主任、刘局长等认真听取了学校工作汇报,对古村小学不断加快创新步伐,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取得实效给予肯定。他们希望古村小学,立足山区实际,立足古村实际,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再上新台阶。(丁言)
    锺主任情系母校
    大埔县人大常务副主任锺谦柱同志多年来对母校的发展始终念念不忘,他经常在百忙中亲临古村小学调研,和学校领导一起制订远景规划和实施方案,经常带领县局领导来学校指导工作,使该校得到上级的重视。每次回乡锺主任必到学校看一看,积极为学校排忧解难。
    2005年10月学校举行校庆,为营造一个好的环境,锺主任利用暑假时间,带领县局领导、联谊中心锺稚材主任亲临学校规划,投人2万元对小学校舍全面装修,校庆时新的校园面貌呈现在大家面前。2006年古村中学撤并到华侨中学,为充分利用古中校舍,解决小学的拥挤,锺主任亲自设计,并得到教育局的支持,拨款2万元在小学厨房楼上架设一座天桥,依山开辟一条校道,并铺上水泥,把小学和中学教学楼连在一起,使师生往返不用走公路,既安全又方便。
    拆除古村中学危房后,到处残墙断壁,乱石嶙峋,剩下的教学楼也破烂不堪,锺主任又要求县局对贺素珍教学楼进行全面维修,并装上铝合金窗;在原古中厨房边建起知识长廊、花园,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两项合计投入近6万元,都是由锺主任出面筹集。
    校舍完善了,锺主任又为教学设备奔波,积极为学校牵线搭桥,做外出乡贤的工作,动员他们捐资教学设备。到目前止,共集资逾5万元,购置学生课桌200套(单人单桌),高级玻璃钢学生饭桌20张(80位),内宿生床20张,乒乓球台2张,现代电教室一间。
    现在的古村小学是环境优美,校舍充足,设备齐全的村一级完小,使老师们在古村教得舒心、安心,所有这些都离不开锺主任的关心,离不开外出乡贤的热心。(丁言)
    古村(大埔)青年俱乐部在县城正式成立
    10月14日上午,大埔县城古村联谊中心热闹非凡,充满着欢声笑语,古村(大埔)青年俱乐部成立大会在这里举行。参加成立大会的有:古村村委会、古村乐龄俱乐部、埔城古村联谊中心以及《古村之声》编委会负责人,古村青年,古村乡亲共60多人,应邀到会指导的还有古村小学郑可信校长和湖寮镇营村养正学校蓝永华校长。
    上午九时许,成立大会正式开始,大会由锺亮堂乡亲主持。成立大会首先由与会乡亲作自我介绍,接着由锺亮堂乡亲代表古村(大埔)青年俱乐部筹备小组办公室作了筹备工作情况汇报,并就古村(大埔)青年俱乐部公约(草案)、古村(大埔)青年俱乐部基金(经费)管理使用细则(草案)、以及古村(大埔)青年俱乐都有关人员人选名单(草案)等作了必要的说明。经与会乡亲的充分讨论,大会通过了古村(大埔)青年俱乐部第一届名誉顾问、顾问、理事、常务理事、主任、常务副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副秘书长建议名单(具体名单另附),同时还通过了古村(大埔)青年俱乐部公约(草案)、古村(大埔)青年俱乐部基金(经费)管理使用细则(草案)。
    随后,新当选的古村(大埔)青年俱乐部首位主任、县水电公司经理锺志平乡亲作了讲话。他首先感谢古村乡亲和青年对他的关心和信任,推选他担任青年俱乐部的主任;他表示青年俱乐部将会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并以俱乐部为载体,开展各种形式的有益于古村在埔青年身心健康的联心、联谊活动,加强彼此间的相互联系和了解,增进友谊和互助合作,从而形成一种合作互助的氛围,进一步弘扬“爱国爱乡、精诚团结、互爱互助、处事求实”的古村精神,为家乡的建设作出贡献;同时要加强与海内外古村青年的联络,争取使青年俱乐部成为团结、沟通海内外古村青年重要的纽带和桥梁之一。他还指出,青年俱乐部从今天起虽有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这个组织机构,但它仍然是一个松散、半松散的群众团体的性质,它的成员都是义务的,不是专职的,参加俱乐部和认缴会费也是自愿的。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特性,希望在以后的各项联心、联谊活动或平时乡亲交往中,乡亲们既要不断提出合理化建议,又不能求全责备,更多的是要以乡情、友情为重,互相尊重和包容。理事、常务理事、片长以及联络员等,好象是个“职务”,但实际上它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义务和责任。因为所有成员均非专职,没有任何报酬,这需要具有一定的奉献精神。他们都是在充分尊重个人意愿的基础上,经筹备小组会议讨论推荐产生的。他们是青年俱乐部的骨干力量。最后,他请乡亲们、会员们监督青年俱乐部的工作,并多多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同时顺祝各位乡亲和嘉宾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胜意,生意兴隆,前程似锦!
    大会上,古村村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锺团柱、古村乐龄俱乐部主任锺楚材、埔城古村联谊中心主任锺义柱,《古村之声》编委会负责人锺式彰以及曾祥超、曾垂嵩、锺茶芳、赖素芳、张建兴等乡亲也作了发言,他们都对古村(大埔)青年俱乐部的成立表示非常地高兴和欣慰,并对青年俱乐部寄予了厚望,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应邀前来的郑校长和蓝校长也作了发言,他们对古村(大埔)青年俱乐部的成立表示衷心的祝贺并给予了良好的祝愿。
    上午11时左右,大会顺利完成了各项议程,在欢乐、和谐的气氛中结束,成立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大会期间,与会的乡亲和嘉宾还热心为古村(大埔)青年俱乐部基金(经费)乐捐资金。会后,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锺秀堂和古村(大埔)青年俱乐部主任、县水电公司经理锺志平两位乡亲做东,假座县城佳缘酒楼,与会乡亲和嘉宾举杯畅饮,共同庆祝古村(大埔)青年俱乐部的成立,并共同祝愿古村(大埔)青年俱乐部越办越好!(亮星)
    无穷的怀念
    ——曾维添逝世十周年
    1996年8月8日凌晨,古村遭受空前未有的洪灾,崩塌房屋百数十间,桥梁、道路、耕地、陂圳受到严重破坏,粮食、牲畜亦损失不少,最惨痛的是洪魔夺去7人的生命。回首当时的惨状,犹心有余悸,伤感不已。大灾之年,也可以看到古村人对受灾户的同情和援助。全村不分姓氏,积极为灾民安排食宿,为不幸罹难者装硷入葬、处理善后。旅外乡亲更是踊跃捐资,捐赠粮食、衣物等等。救灾赈济、修复桥梁道路、陂圳耕地,恢复生产等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所有一切彰显了古村人的爱乡互助、精诚团结的传统美德,亦即所谓的“古村精神”。
    古村乐龄俱乐部主任曾维添,是8.8洪灾最惨重的受害者,房屋全部倒塌,爱妻和小孙遇难。他本是年逾花甲,体弱多病,遭此不测横祸的沉重打击,精神崩溃了,病体随之加剧,次年(1997年)带着无穷的悲伤而离开了人世。悲哉!
    维添是古村乐龄俱乐部历届主任中的佼佼者。他多才多艺、才华出众,工作上认真负责,善于思考,注意团结和关心理事同仁。他的逝世,是古村失去一位人才,令人痛惜。兹就点滴往事,简述于下,藉抒怀念:
    一、乐龄俱乐部是一个老人组织,维添为让老人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他总是利用机会组织会友学习相关文件或读报,使山村的故乡人明瞭国内外形势和有关政策法令。同时积极筹办健身房,向旅外乡亲募捐资金,购置健身器械,供老人健身活动;维添身为俱乐部主任,事事起到表率作用。他每天上下午坚持到俱乐部上班,除患病外,风雨不改,这种忠于职守、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称道。
    二、维添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在福建永定和本县学校执教数十年。他对文艺颇有天赋,能写一手艺术字,乐器亦情有独锺。俱乐部组织一个八音锣鼓吹队,凡在村中喜庆演奏或参与镇政府举办的汇演,他必参加,操掌二胡或秦琴。1990年开春,俱乐部创办《家书》刊物(后改为《古村之声》)时,理事层有人持不同意见,而维添却支持和帮助。刊物每期两版,请人电脑打印,刊名由维添作针笔刻划,以红印油刷印。刊物辟有“转载”、“简讯”、“鸣谢”等栏目,他也用针笔刻划各种图案,配套以红色,使版面不致单调而呈生气活泼。每逢村中庆典或侨胞返乡,对欢迎、庆祝红布横额,均由其包办,用宋体字书写,这是他的专长。
    三、维添的领导作风很民主,不搞“一言堂”,不固执,善能听取同仁的建议。每次理事会前,他必先同常务理事商讨,有时他提出的问题与同仁相左时,他会冷静考虑,不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维添辞世已十周年了,他的言容笑貌,常萦绕于脑际。特别是编辑《古村之声》刊物时,感触良多。善幸他的儿女都已成家立业,孙辈健康成长。其哲嗣曾小垂的事业颇有建树,且热爱家乡,屡有贡献,维添魂其有知,当含笑于九泉了。(锺式彰)
    锺实先生逝世
    古村背坑并攸楼旅穗的锺实先生(家名有粽),于今年10月27日因老病久治不愈,不幸在广州逝世,终年87岁。
    锺实先生生前在广东省土产公司工作之数十年,工作认真扎实,进取心强,对各类型竹子的种植颇有研究,他曾先后到大埔丰溪林场、万瑶、程车毛竹基地,和环集等县竹乡进行考察、调研,掌握了竹子种植栽培的技术和特点,成绩斐然。
    1981年冬,以中国专家身份出使哥伦比亚国家“竹子研究中心”工作,工作期间,经过精心考察当地的水土气候等自然条件,对竹子种植采取快速发展新技术,结果一举成功。捷报传出,震惊朝野。此前,该国曾聘请欧美等国专家解决种竹问题,均失败告终。锺实先生为该国解决了竹子生产的难题,因而,期满后,载誉回国。回国时受哥伦比亚总理亲自接见和设国宴饯行。
    回国后,回原单位工作。锺实先生是古村小学毕业生,进入社会后坚持自学,在省土产公司工作数十年,悉心钻研竹子生产技术,深得领导之赏识和倚重,由于成绩卓越,被“中华全国竹业协会”荣聘为“中华全国竹业协会理事”、“中国商品大辞典编委”。
    锺实先生生前常为《古村之声》撰稿,对各项公益事业屡作贡献。(锺稚材)
    简讯
    1、今秋高温缺水干早,虫害较多,造成秋季水稻减产,每亩比上季减产约100斤,平均亩产约800斤。
    2、今年的沙田柚产量较高,每个2斤以上的每斤价九角,每个两斤以下的每斤价七角。全村总产量约20万斤,总收入约16万元,丰收极大地调动了果农的积极性。
    3、今年高考录取的古村学子,上期漏报导的有两人:锺永军(玉堂之子)考入深圳大学理工科;锺源兴(苏堂之子)考入深圳大学。
    4、乐龄俱乐部会友胡算英,因年老骨折多年医治无效于九月十八日病逝,终年六十八岁。
    感谢信
    蒙第66期楼《古村之声》刊登我为儿子治病的求助信后,陆续收到一批乡亲宝贵的捐助款,今借刊物之一角、表示我全家的衷心谢意。捐助芳名于下(编幅所限,恕不称呼)。锺勇(背坑)1000元、锺梓材500元、锺福盛500元、锺进柱200元、锺党柱200元、锺华柱200元、锺考柱100元、锺源柱100元、郑秀玲100元、杨玉玲50元、锺卫星50元。
    目前,我儿的治疗费用尚缺较多,万望众乡亲和社会人士继续解囊相助。我儿恶疾得以治愈,再生之恩,永不忘怀。(锺诚叩谢)
    秋游梅州去 眼界顿为宽
    十月二十七日,时值秋高气爽,晴朗暖和的好天气。古村乐龄俱乐部组织会友十八人,八时由古村坐车于九时十分抵达梅州雁洋叶剑英元帅故乡。
    首先参观叶帅纪念馆。通过参观使大家深刻认识到,叶帅戎马一生,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建立了丰功伟绩。
    梅州市人民政府为了纪念叶帅,在梅州建有叶剑英纪念大桥、叶剑英体育馆、公园。在雁洋建叶剑英纪念馆、纪念公园。
    参观后在叶帅铜像前照相纪念。
    十时三十分前往梅州嘉应大学参观。大学的曾垂枫教授,在大学校门口迎接我们,随即带我们参观大学校区,边参观边介绍,我们看到校园建筑的宏伟、静雅、环境的优美而大饱眼福。
    午饭在嘉大酒厅设席三台,满台美酒佳肴招待我们,席间由锺楚材主任代表俱乐部向古村旅梅县工作的曾垂枫、锺海柱、锺海堂、锺教材等乡亲,对我们这次来参观给予厚意款待,表示衷心感谢。
    这次随同参观的还有村委锺团柱书记、卫生站医生杨学锋医师。
    午饭后,海堂乡亲驱车带我们参观梅州的华侨城、新县政府办公楼、步行街、人民广场、叶帅公园、东山中学院士广场等景点,下午三时许,始坐车于五时卅分返抵古村。(锺楚材)
    鸣谢
    承海内外乡亲对乐龄俱乐部、《古村之声》、埔城古村联谊中心、古村公益事业促进会、古村小学等单位的关爱,慷慨资助经费和基金,隆情厚谊,不胜铭感,并致谢忱。
捐资者芳名于下(恕不称呼)
    (一)为乐龄俱乐部捐资芳名
    锺秀芳100元
    (二)为古村公益事业捐资芳名
    锺勇500元(背坑)
    (三)为《古村之声》捐资芳名
    锺前柱890元
    捐资300元者:锺华柱、锺进柱、锺党柱、锺勇(背坑)
    捐资200元者:锺定柱、锺毅、杨开亮
    捐资100元者:锺当材、锺迭柱、锺锦柱、锺健柱、锺天柱、锺峰柱、锺秀芳、张建兴、锺东升锺方纽夫妇、尹惠明锺方纵夫妇
    捐资50元者:曾玲芳、赖振铎
    (四)为埔城古村联谊中心捐资芳名
    捐资1000元者:锺勇(背坑)、锺银材合家
    锺集柱500元
    捐资300元者:曾佑斌、锺志平、古村(大埔)青年俱乐部
    锺双柱200元、锺雪强100元(补漏)
    捐资50元者:赖振铎、锺梦材
    (五)为古村(大埔)青年俱乐部捐资芳名
    锺谦柱2000元、赖映芬1000元
    捐资500元者:锺小勇、锺枢柱
    捐资200元者:古村村委会、乐龄俱乐部、曾垂嵩、郑可信
    捐资100元者:锺楚材、锺伟堂、赖素芳、锺团柱、赖汶塔、曾玲秀、张建兴、锺锦堂、张海芬、曾露萍、锺看华、锺富生、锺小凤、杨志、锺其柱、杨维晴、锺丽平、锺志朋、锺广毅、锺琳玲(科头)、锺琳玲(双堂)
    (六)为古村小学捐资芳名
    旅深圳企业家赖汶忠捐资二万三千八百八十元购置电脑设备
    一朵绚丽的向阳花
    古村(大埔)青年俱乐部,于今年十月十四日成立。这对村民来说是件大好事,大家都应关心和支持,让这朵绚丽的向阳花枝浓叶茂、繁花朵朵、硕果累累。
    “青年俱乐部”的成员是旅埔青年中的精英,分别来自党、政、教育、工商各界。他们有颗为人民服务赤诚的心,他们关心和热爱家乡建设的炽热之情,这种心和情,对他们来说是永恒的,这是青年的憧憬和抱负,可喜可贺!
    从他们成立之日起其目的和主张就初露端倪:
    一、宣示他们的宗旨: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自己的家乡、团结海内外青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重在德字上狠下功夫,力求上进,发扬“古村精神”,为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而携手奋进。
    二、迈出坚实的第一步:①把青年俱乐部成员捐得的资金,即向古村小学、古村慈善福利事业,埔城古村联谊中心、《古村之声》捐资,从它们的章程里的规定可看出,对于筹集的基金,应用于慈善福利、村中公益事业等方面,不得吃喝和铺张浪费;②《古村之声》创刊已十七年,编委均已老迈,平均年龄为七十七岁。青年俱乐部成员有鉴于此,为减轻编委们的工作压力,除积极进行投稿外,还和编委们赴永定印刷厂与厂方商酌,今后的稿件采用现代传输方式,直接用电子邮件方式把稿件发送给厂方,除了方便快捷外,还可节省专人送稿的旅差费用,除此之外,每逢《古村之声》寄发前,他们均能在百忙的工作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到联谊中心来帮助折叠和封发工作。
    三、他们堂堂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做事,为村里的公益事业建设树立了榜样,如:锺亮堂乡亲,为支持新农村建设,解决道路问题,表示愿把自己的楼门坪无偿供用,不求回报,这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顾全大局的精神,令人敬佩,这种精神,将在古村村民中产生良好的影响,这是青年俱乐部成员中一个活生生的爱乡事例。我们深信其他成员热心公益,关爱家乡建设的人和事将蔚然成风。
    感慨之余作歌一首以记之:
    祖国希望在青年   向阳花朵竞鲜妍
    关心乡情爱桑梓   携手同奔新纪元                             (锺稚材)
    百年祖居锺大夫第修葺竣工
    古村锺大夫第(敦厚堂)始建于1903年,系锺氏廿二世祖礼卿公(说曾)所建,因经百年风雨侵蚀,部分墙壁剥落,到处漏水,该屋众裔孙有见及此,乃集资进行修葺,其情况在《古村之声》第64期曾作报道。
    该屋第一期修葺工程包括屋顶更替已朽梁桷、检漏补瓦,重建上下堂栋带、清理屋后沟坑淤泥、铺以水泥。该工程已于今年春雨季节前完成。第二期工程是大门坪、屋内大小天井全部淋水泥,内外墙壁的修补,围墙内外全部水泥勾缝、围墙大小木门重新安装以及大夫第和横屋屋名、门联的复原等等。由于泥水工匠难请,修葺断断续续,至九月份始全部完工。耗资三万六千多元。
    重修后的大夫第,既保持了百年古建筑的风貌,又增添了重修部分的新意。大夫第屋名在文化大革命时被用石灰水涂掉,改为“东方红”诚荒唐可笑。通过洗刷后,原屋名之痕迹依稀可辨,遂重新誊复,大门联:敦崇符艮象;厚载叶坤元和小门联:川媚山徽一方胜概;竹苞松茂百代良图。均重新挥上。
    大夫第之裔孙大部分外出,留家者均另建新居,因而重建后亦闲置,作为文物保护,以纪念先人之德泽。  (谷予)
    坪翁自然村村道改造工程正在施工中
    10月上旬,伴随着隆隆的挖土机声,坪翁村民盼望已久由坪翁通往古村4.5公里的村道改造主程正式动工。该村道改造工程能够顺利施工,得到了不少古村乡亲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鼎力相助以及上级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已自筹资金逾十万元,仍缺资金和上级交通部门的支持拨款亦在继续筹集和跟踪落实中。预计在2008年春节前该村道改造路基工程可完成,春节后可铺筑硬底化水泥路面。坪翁村民世世代代行路难的问题将得到根本改变,山村面貌将焕然一新。(俊藩、衍梧)
    鸣谢
    坪翁自然村村道改造工程得到不少古村乡亲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相助,为表彰盛德,垂范后人,现通过《古村之声》将其捐款芳名分批鸣谢如下: (恕不称呼)
    (第一期)
    张辑藩20000元、赖汶忠10000元、张和春5000元、张俊藩3000元、赖让3000元、赖汝衡2000元、张衍通2000元、张文革2000元、赖西华1000元、张发杯1000元、张其育1000元、张其雪1000元、张小玲1000元、张爱娣1000元、张群英1000元、陈小仪1000元、张远光1000元、张冀阳1000元、张衍龙1000元、郑启廉1000元、张衍梧1000元、胡济环、张大英夫妇2000元,胡庆兴、甘玉霞夫妇2000元,胡家豪、胡家雄兄弟1000元,孙昌荣、张翠珍夫妇1000元(未完待续)
                                            坪翁自然村村道改造筹备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