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之声
第78期 2010年9月出版
古村农副业两旺
今年蜜柚形势良好,八月中旬开始收购,每斤价格约一元二角左右。我村蜜柚生产大户锺宗柱乡亲,第一批已卖出二万多斤,全村估计可收二十五万斤,约三十万元。
早稻已收割晒干入库,亩产约千斤。晚稻入秋前已插完秧,山于长时问受高温影响,造成虫害。村民采取了积极措施进行补救,及时除虫除草,灌水降温,合理施肥,精耕细作等,灾情已有所好转。而今,一眼望去,满田已呈现出绿油油的局而,村民转忧为喜。(锺楚材)
连年做好事精神可嘉
永兴楼旅梅地区黄圹医院主任医师锺海柱乡亲,对古村老人非常关心。一连两年都回乡对老人免费抽血检查,而且每人还补贴早点费四元。全村五十岁以上老人计250人,按每人四元计算,单早点补助费一千元,抽血化验费每人12元,要3000元,合计4000多元。两年来共一万以上。全村老人感激不尽,纷纷表示谢意。
海柱同志善事多多,本刊曾多次报道。本年8月,坪翁村乡亲张衍酒因病由深圳返大埔医院治疗后,又转梅县黄圹医院,事先同海柱同志联系,海柱给予定好床位,还在医院门口迎接,衍酒十分感动。治疗期间,海柱经常到病房嘘寒问暖,关环备致。出院时,衍酒意欲钱物酬谢,而海柱予以婉拒,甚至还给患者奉送200元红包,衍酒说,医生给病者送红包是闻所未闻的事,据说海柱此举还泽及多人,这是海柱同志所赋有的仁心道德所至然。(锺楚材)
古村孝子孝媳何其多
——古村人的孝行蔚然成风(一)
十多年前,本刊第15期曾刊登作者曾祥超以“谁说长病无孝子”一文,报道村民曾令塔侍奉年近八旬、双目失眠卧床多年的母亲的事迹,说的是令塔为侍候久病的母亲而不敢出外打工,数年如一日,躬奉汤药辅以营养,抹身洗衣,直到老母辞世。其孝行受到村人称道。古村历史上的先贤事亲孝顺者亦甚众,其良好的孝行对后代人起了传承作用。近20多年来古村又涌现很多孝顺父母的好儿子、好儿媳,兹略举数例:
原乐龄俱乐部副主任锺健文,患脑血栓病多年,其子谦柱、家柱、贤柱均事亲甚孝。为治疗乃父之病,不惜重金购买贵重药品,平日常奉甘旨,时时定省。谦柱在县城工作,经常利用工作之暇,驱车回村省视父亲。近年健文十多次住院(县医院),谦柱频繁往医院侍候,未敢稍懈。而远在深圳之家柱、贤柱兄弟,亦多次遄返埔城,随侍在侧。健文在弥留之际,谦柱兄弟三人从朝至暮,从晚达旦,衣不解带守候病榻之前,直至终去,享年86岁。村人说,健文真有福气,有此孝顺的儿子。
乐龄俱乐部会友锺秋英(娘家大夫第),年逾八句,瘫痪卧床数年,其儿子曾令华、儿媳锺庆莲(城贤之女)细心待候,供奉不缺,数年如一日。秋英因屎尿不禁,满室恶臭,其儿媳庆莲不怕脏不怕臭,每天为之浆洗,并勤为抹身。此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长年累月,如非有一片孝心,焉能臻此。村委评选好儿媳时,庆莲入选,村民认同。
退休职工曾令强,事亲甚孝,其父曾祥建退休后定居家乡古村,当时令强工作在县城和汕头,每逢节假日必返古村省亲父母。祥建晚年患脑血栓病,瘫痪于床。斯时,令强亦告内退,有时间侍候其父,奉汤药,进膳食,日以继夜非常周到。病人晚期又大便秘结不能排出,令强则用手帮其挖出,不畏脏臭,同时常给病父抹身洗澡,经年累月,行其孝道。父逝后数年,其母曹菜英又患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令强克尽子职,坚守病榻,直到其母逝世,令强的孝行对父母已报“三春晖”,于心无憾矣。
古村还有不少孝顺父母的子女和儿媳,如已故杨秀英的儿子锺庆材、赖清云夫妇;曾祥超的儿媳庆红;己故锺有为的儿子锺巨柱兄弟;已故曾令名的儿女曾云香;曾德新姐弟;已故锺蕴彰的儿女锺玄柱兄弟和妹妹以及锺稚材的儿子锺广胜兄弟等等,数不胜数,有待《古村之声》编委们进行采访,逐期予以报道,让中华民族固有孝行传统在古村发扬光大,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曾了(曾参)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其中“中于事君,”我的理解是封建时代,善事皇帝。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孝有道德的内涵,没有道德怎能行孝。据报载:“官员不孝顺父母者不能升迁,盖父母都不孝顺,焉能爱民为人民服务”的报道。说明国家、社会都重视孝道。
古村的孝行成风是大好事,让极个别对父母忤逆者无地自容。但愿能改邪归正,使文明的古村、和谐的古村名不虚传。(中式)
古村精神在锺海柱身上发扬光大
吾因左肾与膀胧结石,07年急性尿毒症住进了梅县人民医院;去年因左肾发炎引起浓包住进了嘉应学院附属医院。为了彻底消除病根,今年六月一日住进了梅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中心。
一个晚上吃完饭,到宗弟病房与老学生郑启先(大洋坑人)和其夫人共聊往事。这时进来一位满脸笑容的中年男子,询问启先夫人的病情。吾问启先“这位是……?”启先夫人便说“是古村的大善人!该院副教授。”吾便说“锺海柱吧?”海柱笑问我“你是……?”我说“古村曾任教十多年的教师宋少烈。”他仲出双手紧握着我“我父亲对我说,你出生在海南,故命名海柱,今已长大了,有知识了,你是古村人,应到家乡工作,为古村人多做好事。吾便遵父之嘱来到了梅州市人民医院工作。我想为古村病人服务,提供方便,便购买了不少护理病床,水桶、水构等一应日常用品,到目前为止,已接待了古村乡亲,古村片乡亲,茶阳片乡亲共一百多人:为他们办理入院手续,解决其住院困难。”一股暖流通过在场人的心田、不约而同叫出“大善人!”接着他又说“我也同样教育孩子这样做。”他指着我“宋老师,我把你当作古村人,你有什么困难可以向我提出,吾会尽力而为之。”
事有凑巧,不几天,一个意想不到的麻烦事发生了。医生巡房时,主管医师对我说“你明天上手术台!”’下午又说“排不上位。”我便急着问“后天呢?”“也不一定。”儿子们听后,决定出院到其它医院。那时,吾便想起了锺海柱,立即将此情况告诉他。他知道后,急着来到病房,再了解情况后,即与医院刘主任商量。刘主任即通知护士长,告我儿子说“请你爸留下来!后天,你爸动手术,摘肾、取膀胧石两个手术一起做。”吾真是喜出望外!
11号上手术台前,海柱副教授来到病房为我鼓气!手术很成功;取出了左肾如鸡卵般大的膀胱石。由上午八时进入手术室到下午一时出手术室后,海柱又来病房看我。以后,不时前来探望,还把启先借用的护理床借给吾之孩子,25日康复出院。忘年知交,情难忘!特借贵报一角,感谢海柱之关爱!顺此感谢古村众乡亲与古村学生,这几年来对我疾病之关注!对吾之关心!亦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宋少烈)
一位非常关心《古村之声》的乡亲
——旅深退休干部锺子波同志
锺子波家名琰堂,系古村司马第人,赋性聪颖好学,五十年代末负岌往江西读大学,而后,辗转在深圳工作,先后在南山区教育部门成人办、区侨办、统战部工作,现已退休定居深圳南山区。
子波同志在职期间,曾随广东省侨办、东莞市侨办组织的“民间企业家广东海外交流协会侨务经贸考察团赴非洲三国——南非、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进行考察”,历时20多天。回国后,他以“天涯如咫尺,万里有故人”非洲纪行为题,写了一篇文章,在有关报刊发表,此文写得十分流畅,很有文采,对异国风情描得入木三分。《古村之声》曾予转载。锺式彰著的《山村纪事》一书,对此文加了“按语”亦收入书中。
子波同志对《古村之声》关爱备至,对刊物出现疵瑕,他不吝指出。有一期报道侨胞捐资修水泥乡道,工程正在“淋水泥”,子波同志阅了刊物后,即给编委来信,指出“淋水泥”是我们的土话,文字上应写“浇注水泥”或“浇注混凝土。”今年初,刊物报道“古村建七层第一高楼”文章中只写实建面积400平方米,子波同志阅后,即给编委打电话询问,谓七层高楼实建面积400平方米,即每套房多少平方米?原来撰稿者没有问清建筑者,只知实建面积400平方米。其实应该是用地面积700平方米,实建面积每层400平方米,总2800平方米。综上所述,表明子波同志的治学严谨,认真负责的精神。
子波同志不仅对《古村之声》的关爱,而对村中各项公益事业亦屡有捐资,爱乡之情溢于言表。(中式)
古村高考录取榜
锺发君(锺玉堂之子):广州中山大学,本科。
曾瑞祥(曾维丰之子):广东工业大学,本科。
曾维乐(曾德永之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本科。
张良(张建优之子):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本科。
张聪(张德生之子):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本科。
张奋(张衍祥之子):嘉应大学网络系,本科。
赖庆来(赖杜华之子):广西中医学院,专利。
赖国荣(赖汝节之子):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专科。
锺春平(锺佳堂之女):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专科。
锺玉娜(锺桂堂之女):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专科。
张晓群(张衍晴之女):肇庆医学院,专科。
曾维浩(曾德安之子):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大专。
曾维维(曾德欣之子):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专科。
(乐粉)
喜看散石村公益事业后继有人
散石和古村是姐妹村,一座山脊,有叫散石岗也有叫古村岗,一在山前,一在山后,相距仅两三华里,两村关系密切,代代相传。
散石村座落在一个不大也不小的山地间,向阳开阔,林木茂密,空气清新,山清水秀。村民们除稻谷杂粮自给自足之外,利用此得天独厚的资源和环境,常年以扯腐竹养猪妈为主要付业,是有名的腐竹生产专业村。村民生活就很平稳。
改革开放以来,加上旅新加坡侨贤赖荣兴先生等乡亲关怀下,公益事业蓬勃发展,山村面貌焕然一新,村中道路,农田水利,学校教育以及电灯、电话、电视等先进设施不但一应俱全,甚至还走在许多村乡的前列,优先享受着现代化的成果。
近些年。老一辈的热心人士赖荣兴先生虽已作古,但新一代后起之秀相继成批涌显。赖荣兴先生逝世后,散石村群众缅怀赖荣兴先生生前对村中公益事业作出卓越贡献,为先生举行迫悼会和引魂上座仪式。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些热心人士觉得原荣兴先生捐建的散石到古村三米宽的水泥路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扩大为四米,因而纷纷踊跃捐资进行公路改造,今年三月第一期捐资统计,捐资者156主(夫妇合捐者按一主计),金额达七十五万余元。其中赖汶忠先生捐三十万元,赖汝衡先生捐二十万元,赖汝全先生捐十万元,余家红、赖汶强先生各捐三万元……,从捐资金额之巨,捐资者面之广,可以看出,散石村呈显出公益事业后继有人的可喜局面。(锺梓材)
古村今日的第一
锺壮材荣获国家体育贡献奖
旅永定退休的体委主任锺壮材同志(诒榖堂人)二十多年前获国家体委颁发的“新中国体育开拓者”奖章、证书,最近获悉,壮材同志再次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工作贡献奖,并颁发了奖章和证书:
特授予锺壮材同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工作
贡献奖
国家体育总局
=000年一月七日
古村市井面面观
“嘟一嘟一”,清晨,流动贩肉的布角声,打破了山村静谧的早晨,酣睡了一晚的人们,迎来了新的一天快乐生活的开始,又精神振奋的活跃起来了。猪肉老板在村里每一个较集中的路日停档卖肉,切肉砧板就设在摩托车的后座上。摩托车可以开到村里任何角落,十分机动灵活。此时,听到布角声的村民三三两两前来惠顾。有些早起的,不等猪肉来到,就提前到此等候了,顾客们一批批的来,一批批的去。如果顺利的话,一个路口一次也能卖出好几斤,几个路口下来就所剩无几了。剩余一些,老板又驾着摩托车继续询家问户,走村串巷去兜售,上昼十点左右,半条猪肉就告卖罄。
村里有一间曾维钦经营的固定销售猪肉档口,设在他自己饭店门前。曾维钦做生意经营有方,也肯吃苦。认为自己开饭店,每天猪肉需要量不少,算盘一打,不如把被别人赚去的利润自己赚回来,而且又增加了卖猪肉的收入,更方便了自己的饭店供应。因此,东边有来,西边又入,白花花的银子滚滚而进。窥一斑而知全豹,难怪乎他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在村中开饭店做生意能生根结果,越做越红旺。其余还有两个属半固定半流动贩卖猪肉的老板锺建柱和杨维招。他们俩订有口头协议,在古村和自然村划出各自的“地盘”进行流动销售活动,大家和睦相处,相得益彰,秩序井然。古村三家猪肉摊档,每天可销售约条半猪的猪肉。除猪肉以外,建柱和维招还兼营粉、面、粄、馒头、包子、饺子等早餐食品;每天上昼九点左右,又有茶阳一摩托车流动摊档到村里来卖青菜,也有烧、卤、头皮、鸡爪、馒头、包子、面、粉、粄、饺;村里锺健堂开有一间兼营咸淡的头皮、卤肉、烧腊店。居民常常不出村、不下镇就能买到一天称心如意、各式各样的美味早餐和肉菜。
村民倘或有时会错过购买流动肉菜,或偶然有亲朋挚友到访需要款待客人吃饭,若不赶时间,又想显露一下自己的厨艺,也不愁买不到酒菜,那么就遣家人或亲自驾车到村里去买。村子里店铺林立,士多(咸淡)店一排紧接一排,一间紧挨一间。店铺里有腐竹、笋干、虾米、香菇、木耳、咸汁、生抽、豆豉以及各种美酒,而且还有时鲜水果;饭店里有鲜鱼、酿豆腐、肉丸、饺子、面;信和曾祥图做的历史悠久的老字号滑嫩清香生豆腐。如时间来不及,可打电话到维钦、伟柱、健堂店预约几样菜色,他们就会按时按质按量送上门来。除此之外,如果做喜事或祭祖扫墓要置办酒席请客,村中曾维钦和锺伟柱两间饭店可以招揽各种筵席的订单。他们的服务热情而周到,店中备有流动灶具,如桌凳、碗筷、盘碟,如主家需要可到你家中制作酒席,也可直接到酒家饮宴。
往常有不少从海外归来的游子探亲祭祖或结婚、生子做满月的,不论大型小型酒席,要节约些的,则采用这样的形式:烹饪过程比较复杂、时间较长的菜肴如圆蹄、扣肉、酿豆腐、烧、烤、卤等则到饭店或健堂店订购,其余比较简单的菜肴、饭、汤等由自己加工制作。如果要求更省钱,则自己开车到茶阳街市采购回来全部由自己制作。
一般情况下,做丧事的酒席由于时间长,桌数多,餐数繁,理事人员都会考虑孝家的经济状况,尽量为孝家节约。组织治丧机构,如厨房做厨的,打杂的,采购的,保管的人员等等,都会安排的面面俱到,有条不紊,为孝家的丧事餐饮铺排得既经济、又排场热闹,则不会到饮店订席。此外,还有房姓祭祖纪念活动等较大型之类的洒席,在饭店订席的情况亦不多见。
开放改革后的古村人,和全国人民一样,在党和国家重视民生的爱民政策的阳光沐浴下,走上安康富裕的生活道路。物阜民丰,农村的菜市,副食品市场,茶楼酒店,买卖交易等等林林总总、五花八门;日常生活或请客吃饭,餐桌上的美酒仕肴的采购、制作或于酒店订桌订菜,当事人一般都会按照自己的实力——有要节约点的,普通化的;有有钱肯花钱的,要铺张热闹排场点的;有要既能体现节约而场面又不显得冷清的……各种花钱方式层出不穷,真个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无论流动商贩也好,固定店铺经营也好,或半流动半固定的方式销售也好,只要文明经商,服务热情周到,这样,既能丰富村民的物质生活,繁荣农村经济市场,改善和方便村民的消费和购物环境,又能为商家自己广开门路,把生意做大做强做活,真正做到服务一条龙,消费乐融融。(山野)
二百年並攸楼的风彩
户倚南山生瑞气,门朝北岭蔚人文。
祖屋並攸楼(背坑),系19世祖谦兆公于1812年所建。解放后,楼中住户为六大家。至2010年元旦止,已全部外迁加拿大、南洋、香港、洛阳、湛江、汕头、深圳、广州、顺德等地。到目前止,旅居海内外总人口近80人,传至27世。
谦兆公原住居是“景德堂”(背坑),因昆仲六人居住困难,公立志另辟住所,选址景德堂右上角的山坡上(即现在的楼址)。此地山形陡峭,荆棘丛生。屋基前需砌三层大坎,填土作门坪,屋后需砌二层大坎挡土辟为花台,工程难度极大。古人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公下定决心,银锄挥舞铁臂摇,破土动工。石料、沙均从村中大溪坝中用人工挑运,工程按步就班,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一座假下堂三间过,二横屋的二层土木结构的新楼矗立在南山之麓,楼名为“並枚楼”。
公生下七子三女,繁衍至今。裔孙们均能承先祖之遗训,启后昆之英贤。岁月流金,裔孙们略有寸进,有的在民国初年成为古村第一位大学生,有的在南洋当上《星洲日报》主编,有的著《诗联集》,有的著《春秋缘》书;有国家副部级干部、军界师团级干部、联合国专家组“中国专家”、驻哥伦比亚“竹子专家”、国际门球裁判、高级工程帅、会计师、律师;全国劳动模范、省优秀共产党员;青年超亿资产的企业家……。
並枚楼经历了200年的沧桑。40年来,因历次洪水造成门坪大坎崩毁,三次重砌,工程浩大。前三年一次是整楼大修葺。整楼的天面全部掀开,桁桷该换的换,该修的修、栋、带、瓦口全部新作;整楼的内墙外壁(各户厨房、房间内的墙壁除外)全部粉刷一新;天井、排水沟、屋背檐坑全部铺上水泥,使祖居重新披上新装。
正是:祖屋根基固,昆孙世德传。
去年国庆节前,由旅湛江定柱侄台倡议:旅外叔侄在十月三日回祖居聚会。当时他们分别从香港、湛江、深圳、顺德、汕头等地回到了可爱的家乡。次日,裔孙们备齐祭品一齐到谦兆公坟前进行虔诚膜拜。中午设席並攸楼内。当晚在楼内召开了“维护祖居研讨会”。会上,裔孙们发言热烈,永葆祖居的风彩成了热门话题,达成共识并制订了实施可行的方案。决定:花台一年割一次,每逢下大雨后要有人及时巡查天面有无漏水,水沟是否壅塞、屋前屋后大坎及楼墙体有无异样等,如发现问题及时通报进行抢修。每月要将整楼打扫一次,旅外叔侄回家时,在事先预约的情况下,届时要做好茶水等接待工作。如要请客吃饭时,必须在楼内设席;春节前夕,全面打扫楼内外卫生,贴大小门及厅堂和各户厨房门对联,大年三十至新年初五开启楼中的大小太阳灯、点大门红灯笼;年初一要燃放鞭炮开门,备好茶水接待来访客人等工作。此事已落实到人,专人负责,所需经费全部由旅外叔侄承担。
回顾四十年来,每次对祖屋的修葺,鄙人的感慨有如下几点:
1:要有对上祖的孝心。有了孝心就会联想起先祖创业之艰辛,就会产生动力,对祖业就会千方百计去想办法保护去珍惜。
2:屋中叔侄要有宽大的胸怀。凡事求大同存小异,把並攸楼视为大家庭,在维护好楼的完整问题上,作为裔孙人人有责。
3:在具体问题上做到有钱出钱无钱出力,讲贡献,不搞平均主义。
4:要有健全的机构:建立财务制度。做到透明、公开,来往账目清楚,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向旅外叔侄通报。
5:办事人员必须树立不贪不占的思想,做到诚信、清白。牢记,信者人之根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是人格。
6:梓叔间平时多联系,多沟通,增进感情,建立互信,做到团结和谐,是根本的一条。
今年春节,同楼旅外梓叔有的从深圳、广州、顺德等地回乡过春节,在大年三十晚上,老邻居宏佳偕夫人携儿子欢聚並攸楼。大家怀着兴奋、喜悦、祥和的心情,打起鼓、敲起锣,有的燃放鞭炮,有的燃放礼花,热闹非常。小太阳灯异常光亮,与大红灯笼、烟花、礼炮相映生晖。
正是:
火树银花不夜天,祥和喜庆过新年。
举家回里人欢乐,春色满园独占先。
(锺稚材)
情寄古村之声(诗四首)
锺家谱
每上古村喜起赓,连绵思念别怀萦。
此心长忆亲情谊,成道竹林花满城。
古村胜境非常珍,荟萃人文凤集身。
锦绣家山葵向日,之声季报故乡春。
山村纪事萃篇编,文锦章华翠接天。
创办之声为主笔,主编村报世称贤。
无穷回味古村声,编辑精华万里情。
系我心诚长捧读,花开文苑独垂名。
(锺家谱先生桃源人,大埔县锺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品味人生(诗歌三首)
锺稚材
少壮须当尽力为,巍峨泰山智可摧。
若无大志图过日,风烛残年悔与悲。
挚友相聚醉几回,不求玉液鱼肉肥。
粗茶淡饭皆口福,座上欢欣勿论非。
人生在世宽心胸,善事多为乐无穷。
扪心自问心无愧,泉台好见老祖宗。
伯 公
伯公是古村最普遍、和人们生活最贴近的一种神灵,多以地形、地物或小地方为名。大树、古树底下有樟树伯公,柯树伯公,大石、奇石、险石头下有石伯公,井水窟边有井水伯公,田头地尾有田头伯公,桥边有桥头伯公,村头村尾有土地伯公,还有杨寨伯公、苟伯公、西水伯公……等等各种名目的伯公。伯公随处可,真可谓举头三寸有神灵。
伯公坛一般都很简单,往往一只比较方整的石头摆下去或一块红布挂上去就是一个伯公。有些根本没有什么标志,也说是什么伯公。田头伯公就没有什么标志。今年在这坵田育秧,播种时在田唇头插上香纸,就是田头伯公;明年在那块田播种,田头伯公又搬在那坵田去了,田头伯公就会保佑人们禾苗茁壮,高产丰收。要是有一个三两市尺见方的神坛,里面摆一块小石碑,一个神炉,两边贴一副“老伯公年年保佑;诸弟子个个生财”之类的对联就算是像样的伯公坛了。
人们心目中的伯公形像都是鹤发长髯的老翁,称之为“伯公老大”,像“天仙配”中为董永、七仙女做媒的槐树伯公的样子。
人们把伯公老大视为保护神。各家各户、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有伯公保护着;种种式式的问题伯公都能管,都要管,都管得着,所谓伯公唔开口,老虎唔敢打狗。笔者幼年时体弱多病,就曾契托给门口岭岗顶的西水伯公牵带,并取契名为“又得生”。新娘出嫁时要备好香纸捆成香纸筒,过桥时放一筒香纸在桥头,以遵得伯公开口,允许通行。婴幼儿有烧有冷,或睡眠不好,也许是受惊吓,拿个三支香,两页纸和幼儿的贴肉衫,黄昏时节在楼附近烧香烧纸,将贴肉衫在香烟间绕一绕,口中喃喃返复地念:“某名来去归,某名来去转,莫着惊,莫着吓,夜眠清睡到天光”,并拈一点香灰放在衫领中间,一路喊着回家,把衫给孩子穿上,叫做在伯公边“喊一喊”(意即喊魂),就可平安无事。路旁一只大石头或石壁,向路中倾斜,石壁下端往往有很多小树枝支撑着,这就是撑腰伯公,路过的人折一支小树枝撑一下,可保佑你腰板硬朗……。
伯公能保佑人,这是无稽之谈。不过自古以来,在那缺医少药的旧社会,靠对伯公的崇拜,得到精神安慰,起到精神治疗的作用而已。(锺梓材)
鸣谢
蒙乡贤、社会贤达热心捐资我村各项公益事,促进我村各项事业发展,特此表示衷心感谢!捐资芳名如下(恕不称呼)
各有关单位同敬具
一、捐古村乐龄俱乐部福利基金:锺海柱:200元
二、捐《古村之声》:
捐200元者:锺贤柱、张德奕、曾佑丽、锺梓材
捐100元者:锺梧材、锺笺柱
三、捐古村(大埔)青年俱乐部:锺铎材200元。
四、捐埔城古村联谊中心:锺铎材200元。
鸣谢
散石村扩大水泥路捐资芳名及补前期漏登
捐5000元者:赖汝衡
捐500元者:赖汝亮屈秀玲夫妇
捐200元者:黄玉芳,马艳红,赖武全,罗云杜赖小芳夫妇,温新国赖彩华夫妇
捐100元者: 赖德淳、赖安华、锺团柱、曾垂燕、锺辉堂、曾令华、锺秀梅、郑宏卫、赖春玲、赖春梅、赖胜华、赖迷英、赖庆奖
鸣谢
古村锺氏桂林堂捐资捐物芳名(第二期)
捐物:锺祝堂捐大鼓及鼓架一套(价值2600元)
捐1000元者:锺培材
捐500元者:锺秀材、锺小勇
捐300元者:锺洛柱
捐200元者:锺扬柱夫妇、锺宏柱夫妇、锺斌材
捐100元者:锺净柱、锺伟柱、锺何柱、锺志林、锺尚林、锺闽堂、锺多材、锺用材(诒穀堂)、锺斐、锺禹堂、锺周堂、锺榔材、锺新生、锺健生、锺看华、锺笺柱、锺招材
讣告
※会友锺健文因久病医治无效于7月8日逝世,享年86岁
※会友曾德鸿因久病医治无效于8月8日逝世,享年79岁
大埔县曾氏联修族谱捐款规定和捐款芳名
(大埔县曾氏联修族谱理事会议2010年8月10日修订)
关于捐款留芳的规定如下:
一、凡赞助壹万元以上者,刊登六寸彩照及个人简历,聘任本理事会名誉顾问留芳。
二、凡赞助伍仟元以上、壹万元以下者,刊登四寸彩照及个人简历、聘任本理事会名誉会长留芳。
三、凡赞助三仟元以上、伍仟元以下者,刊登三寸彩照及个人简历留芳。
四、凡赞助二仟元以上、三仟元以下者,刊登二寸彩照及个人简历留芳。
五、凡赞助一仟元以上、二仟元以下者,刊登一寸彩照及个人简历留芳。
六、凡赞助伍佰元以上、一仟元以下者,刊登芳名、简介留芳。
七、凡赞助三佰元者,赠送“大埔县曾氏联修族谱”一本。
八、凡赞助二拾元以上者均可刊登芳名,按资金多少顺序排列。
凡入谱彩照、简介、芳名之宗亲恕不称呼。按捐资金额多少,分村、镇顺序排列。
曾氏修谱理事会电子邮箱:zeng201008 @ 126. corn ,登录密码为123456
办公地址:古村联谊中心,联系电话:5532118,联系手机:18948801118(曾垂滚)
茶阳古村曾氏第二期捐款芳名: (恕不称呼)
捐资15000元者:曾令汉
捐资10000元者:曾垂枫
捐资5000元者:曾佑斌、曾佑荣
捐资3000元者:曾令坚
捐资2000元者:曾垂君(梅县)
捐资1000元者: 曾垂涛、曾佑彰
捐资900元者: 曾德如
捐资500元者: 曾垂滚、曾垂敏、曾垂嵩、曾垂燕、曾小垂、曾佑平、曾德颂、曾启生、曾垂东、曾德平、曾垂定、曾德强、曾佑壮、曾佑丽、曾志潍
捐资300者: 曾垂耿、曾德永、曾垂广、曾德远
捐资200元者: 曾垂我、曾德安、曾维城、曾垂奖、曾德旺、曾建华、曾德生、曾令越、曾令定、曾维营、曾垂帮、曾维传
捐资100元者: 曾令辉、曾德欣、曾垂贯、曾佑安、曾德海、曾德流、曾德鹄
大埔县曾氏联修族谱第三期捐款芳名
高陂镇三洲村捐款芳名: (恕不称呼)
捐资20000元者:曾捷兴
捐资11000元者:曾捷来
捐资10100元者:曾德运
捐资10000元者:曾广山
捐资8000元者:曾建新
捐资6600元者:曾昭福
捐资5000元者:曾更新、曾金才
洲瑞镇赤水村捐款芳名: (恕不称呼)
捐资500元者:曾干操
茶阳镇古村捐款芳名: (恕不称呼)
捐资500元者:曾垂文、曾佑武、曾垂丰、曾华生
捐资200元者:曾爱娣
捐资100元者:曾喜招、曾桂兰
捐资50元者:曾维煌
捐资20元者:曾荣芳、曾淑芳、曾辉玲
大麻镇兰优村捐款芳名: (恕不称呼)
捐资1000元者:曾德发兄妹(曾万丰公后裔)
捐资500元者:曾衍安、曾宪淼公、曾宪藻公、曾呈生公、曾仁贤公、曾庆堆公
英雅镇水口村捐款芳名: (恕不称呼)
捐资500元者:曾祥通
捐资300元者:曾祥汉
捐资100元者:曾祥汀、曾令强、曾令龙、曾祥凯、曾德信
三河镇白石村捐款芳名: (恕不称呼)
捐资300元者:曾庆海、曾庆河、曾佑胜、曾志雄、曾勇特
大埔县曾氏联修族谱理事会告宗亲书
尊敬的各位宗亲:
为追寻血脉流布、反映时代人文、弘扬中华文化,惠及曾氏子孙,建设美好家园,曾氏宗亲联合总会于2006年9月24日在曾子故里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成立了。
曾氏宗亲联合总会(第一届)组成人员名单
名誉顾问:曾荫权(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名誉会长:曾宪梓(全国人大常委、香港金利来集团董事局主席)
顾问:曾士生(新加坡政府内阁成员)等12人
会长:曾文仲(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沿海绿色家园集团主席)
常务副会长:曾达康(中央统战部信息中心副主任)
副会长:曾志伟(著名艺人、世界曾氏宗亲总会九龙分会副会长)
曾福城(新加坡曾邱公会会长)等16人
理事长:曾文仲(兼)
副理事长:曾令霞(嘉祥县政协常委、中国嘉祥曾子研究会常务理事)等15人
理事:曾志忠(马来西亚槟城三省堂曾公司)
曾金友(福建平和县宗圣庙管理委员会会长)等43人
监事长:曾福成(新加坡曾邱公会会长)
副监事长:曾建廷(广东省惠州市发展计划局副局长)
监事:曾宪强(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行政处副处长)等3人
秘书长:曾令霞(嘉祥县政协常委、曾子研究会常务理事)
副秘书长:曾子彬(广东惠州市河南岸办事处工会主席)等3人
曾氏宗亲联合总会成立以来,于2007年5月14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召开了第二次会议,中心议题是建立职能小组,明确目标任务。又于2007年8月9日—13日在江西省吉水县召开了第三次会议,中心议题是续修曾氏族谱的问题。还于2008年6月29日曾氏宗亲联合总会在广东省揭西县五经富镇召开了中华曾氏文化典籍修整工作会议(即修谱工作会议),联合总会部份副会长、副理事长、港、台地区宗亲会、各省市宗亲会、各地曾子文化研究会负责人、五经富宗亲代表300余人参加了会议。全国各地曾氏宗亲积极参与,修谱热潮高涨,大家一致认为近百年来,由于内忧外患,社会动荡及社会大变等各种原因,曾氏修谱工作中断很久,大量旧谱焚毁或遗失,在新的历史时期发起一次大规模重修(续修)族谱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曾氏宗亲联合总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于2008年12月18日—19日在梅州隆重举行,会议选举产生了由曾宪梓为会长,曾文仲为理事长,曾广春为监事长的新一届联合总会领导班子。12月19日下午,召开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讨论了领导成员分工以及贯彻会议精神事项。曾宪梓先生在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理事会及各个机构和各位理事都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中华曾氏续修族谱工作已正式启动,并做了许多基础性的工作,这是曾氏合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一项工作。
原梅州市委副书记、副市长、人大常务副主任曾超麟,原梅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现任梅州市曾氏修谱委员会理事长曾海丰,原梅州市纪委监察局案件审理室副主任、现任梅州市曾氏修谱委员会秘书长曾锦堂一行,于今年4月20日来大埔调研,在大埔县委、县人大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虎山宾馆召开曾氏宗亲座谈会,中心议题是成立“大埔县曾氏联修族谱理事会”的问题,到会代表有高陂三洲村委书记曾金域、三河宗亲曾祥遵、古村宗亲曾垂滚、曾垂敏等,会议结束后,我们立即行动起来,而且进行了分工,高陂片(包括桃源、光德、洲瑞)由曾金域负责,三河片(包括大麻、银江)由曾祥遵负责,茶阳、湖寮片(包括青溪、丰溪林场、百侯、枫朗、西河)由曾垂滚、曾垂敏负责,发放有关资料,选定联络人员,调查相关情况,让大家明确这次修谱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增强宗亲的凝聚力、亲和力和影响力为出发点,组建修谱机构,选定编篡人员以及筹集资金及管理,都要采取民主协商、自愿捐助方式,不搞强迫命令、强行摊派。与此同时,首先以镇或村成立修谱机构,要按照民主程序推荐热心、有能力、办事公正的宗亲担任领导及工作人员,广泛宣传这次修谱的重大意义,让宗亲有知情权、参与权。其次,在国家政策法律允许范围内开展工作,不搞利用修谱违法乱纪,伤害族人正当权益。这次修谱与以往不同的是,不论男女都要上谱,不论男女老少均可踊跃捐资。
七月十一日在大埔县城古村联谊中心(县农机局四楼)召开了大埔县曾氏联修族谱理事会筹备会议,经各方热心人士推选拟由下列人员担任:
大埔县曾氏联修族谱理事会成员(草案)
名誉顾问:曾捷来、曾海浪、曾昭霞、曾志伟、曾德志、曾垂威(香港)、曾垂枫
名誉会长:曾令汉、曾令坚、曾佑斌、曾佑荣
顾问:曾祥礼、曾德洪
会长:曾捷兴
常务副会长:曾垂滚
副会长:曾金域、曾垂敏
秘书长:曾垂嵩
副秘书长:曾祥遵、曾永清
理事:曾金定、曾松盛、曾远松、曾宪春、曾木能、曾汉祥、曾祥银、曾令沐、曾令发、曾垂燕、曾垂文、曾更新、曾令党、曾垂东
编纂办公室主任(主编):曾垂滚(兼)
副主任(副主编):曾广昂、曾俊能、曾小明、曾垂敏(兼)、曾垂嵩(兼)、曾宪政、曾祥源
校对组成员:由各镇村指定一至二人担任
财务:曾维堂
会计:曾春花
“大埔县曾氏联修族谱理事会”成立后,于7月12日木刻圆形印章一枚,同时在大埔县邮政储蓄所开设帐户,为更好管理使用修谱资金,以曾垂滚的名义开户,帐号605962013200118106,帐号密码由会计曾春花输入,存折交由出纳曾维堂管理,取款应三人同行方可支取。
联系人:曾垂滚13825920298 曾金域13825922972
曾垂敏13502544598 曾春花13543206098
曾维堂 1382591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