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之声

《古村之声》第81期(2011年6月出版)

古村之声
81期  2011年6月出版
    古村文化园中又绽瑰丽花
    曾佑平警官著作《青春放歌》出版
    我村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先后出版了古村乐龄俱乐部编辑的《古村诗联集》、《古村新貌》、锺梓材兄弟主编的锺达云遗作《晚晴轩诗文集》,锺尚柱主编的《词臣乔梓联吟集》,锺锺著的《美西游》、《微笑》、《源隆》,中平著的《中平诗联集》,锺稚材著的《春秋缘》(两辑),锺式彰著的《山村纪事》等等。今年三月,青年警官曾佑平(笔名三河笑)的著作《青春放歌·我的警营我的客家》一书出版,为我村文化园地又绽一枝瑰丽花。
    曾佑平系退休干部曾垂敏之子,天资聪敏,勤奋好学。中学时代,对文学创作就初露头角,作品常见于《校刊》。后考进广东警官学院法学系就读。毕业后,现任佛山市三水区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警官。佑平还是广东省司法厅文学艺术联合会会员、广东省佛山市作家协会会员。他的作品曾在《人民日报》、《南方日报》、《广东公安》、《佛山日报》、《珠江时报》等多种报刊发表,并获得多项大奖。
    《青春放歌》文集内分四辑:一,警营画卷;二,赤子情怀;三,书生清谈;四,青葱时光。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除警营工作、生活外,也涉及“三农”和时评等等,文笔清丽流畅,叙事交代分明,读之令人兴味盎然。佑平刚届“而立”之年,以其敏慧好学、执着追求,对文学园地的创作,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这是拭目可待的。(中式)
    转载《珠江时报》2011315日报道:
    警营作家曾佑平博文获全国大奖
    本报讯(记者金晓青)近日,“首届全国温馨感人博文贴文大展贴”征文大赛评选结果揭晓,我市广东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的青年警营作家、佛山作协会员曾佑平(笔名三河笑)喜获两项大奖。
    曾佑平本次创作的参赛作品一部为“三农”题材的杂文《我们可以为农村做点什么?》,该文在反思中呼吁大家多关爱农民兄弟姐妹,反哺农村,扶贫济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尽一力;其另一部作品为警队题材的散文《安宁畅想曲——来自三水大塱涡的报告》,通过平凡小事歌颂了人民警察队伍守护社会安宁的伟大精神。作者的两部参赛作品分别由中央文明办中国文明网、中新社中国新闻网选送参评,最终脱颖而出,荣获“温馨感人优秀博文”和“温馨感人优秀贴文”两项大奖,并幸运地成为独中两元的“双料”获奖者。
    我村水果减产不减收入
    一、双华李由于受去年冬霜雪较大,今年开花结果时又遭旱灾的影响,产量比去年同期下降60%,仅收20万斤。因今年大面积减产,致使双华李收购价格飙升,平均每公斤卖到2.40元(去年1.60元),所以今年虽减产,但果农收入却不少。据我村数家代收李子商统计,整个古村管理区总收购量为10万公斤,收人24万元。
    二、西瓜也因前期遭遇干旱和虫害的影响造成减产,与双华李一样因产量少而价格飙升,每公斤收购价1.36元(去年0.6-0.8元),今年全村西瓜种植面积20亩,产量达10万斤,因此,我村果农卖西瓜可收入7万元。(锺楚材)
编者注:
    本刊第57期曾登载笔者锺式彰撰写的“雷雨季节、注意防雷”一文。现又值雷雨季节,特重登此文,以提醒人们对自然灾害的防备。尽量避免和减少财产、生命的损害。
    雷雨季节注意防雷
    春夏季节是雷雨频发的季节,我省每年遭雷击人畜事件时有发生,为做好防雷减灾,根据报纸登载防雷小知识和相关资料,综合于下,以增强防雷意识,有备无患。
    一、闪电雷鸣时,关闭好门户,户外晾晒衣服的铁线不要引人室内;
    二、雷暴时,手机、电话机不要使用,也不要接话,最好是关机;
    三、雷暴时,暂不要洗澡,保持身体干燥;
    四、如果在空旷、平坦的地方碰上雷雨,穿雨衣比打雨伞更安全,因为雷打出头物,尖长的雨伞很容易引来雷电,如果手头只有雨伞的话,千万不要打雨伞狂奔。如果看见闪电后即听到雷声,说明正处在近雷暴的环境中,应该停止行走,低打雨伞、两脚并拢立即下蹲。手头如果没有雨具,也不宜飞跑狂奔,应在雷声逐渐远去后,再寻找安全场所避雨。
    五、雷雨时,不要在树下躲雨,专家说:每年大树底下遭雷击伤亡人数约占全省雷击死亡人数的15%左右。如果万不得已需要在大树底下停留,则必须与树身和树桠保持二米以上的距离。并且尽可能把双脚靠拢下蹲。
    六、在雷雨交加的天气,切勿到海里河边游泳,在水面及水陆交界处遭雷击而导致伤亡的人数占全省雷击总伤亡人数的35%。
    目前城市高层建筑,一般都有安装避雷装置,居住更加安全。
    另附《梅州日报(民生820)栏目提供的“防雷小知识”》。
    防雷小知识
    1、留在室内,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应躲入建筑物内。
    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
    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4、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
    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或活动,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离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的场地寻找地方躲避。
    6、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7、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8、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和桅杆。
    9、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锄铁锹、羽毛球拍、高尔夫球等扛在肩上。
    10、不宜进入无防雷设施的临时棚屋、岗亭等低矮建筑。
    11、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
    此外:如正在驾车,应留在车内。如在家中,应把电视的户外天线插头和电源插头拔掉。不要靠近窗口,尽可能远离电灯、电线、电话线等引入线。室内如人员较多,相互间应相隔几米为好。
    兄弟回乡祭祖宗  捐资不忘故乡情
    4月4日(清明节),在韶关工作的锺子邦、锺子英兄弟偕夫人和希敏、颖娟侄女等一行回乡扫墓。锺子邦家名联柱,锺子英家名知柱,是大夫第人,他们读书毕业后一直在外地工作。他们热爱家乡,热爱公益事业,每年回乡祭祖都不忘给乐龄俱乐部福利基金和《古村之声》捐款。他们还曾赠送乐龄俱乐部《老年人健康生活大全》精装本一本,今年又再赠《广东汉乐精选音乐片四套和大埔县旅韶联谊会2011年新春团拜会文艺表演实况录像片一套。
    崇宗敬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旅外游子皆有身居异地“福有攸归”之同感,子邦、子英昆仲亦是此中之一也!此日上午祭祖活动结束后,中午,子邦、子英在宴请亲友的同时,还热情邀请村委干部和乐龄俱乐部理事共进午餐。(锺政材)
    古村之歌(诗歌)
       锺山南
    古村大厦映银峰,顶天立地气如虹。
    旧貌新颜标景致,家山乐土沐春风。
    群楼别墅次第起,姐妹长街境未穷①。
    特色民居②居高处,东山名屋出卓公。
    重九凉风遗旧址,轻车路客改行踪③。
    八十④洋灰建筑史,戊辰⑤独傲显古容。
    遥看堵水穿山急,犹闻耳畔机声隆⑥。
    难数家珍情难尽,村人休闲⑦逛花丛。
    :①姐妹长街:东、西两片公路沿线兴建的街道;②特色民居:东片德馨堂(窠头),2009年6月被大埔县人民政府立为重点保护“特色民居”③重九:重九亭,位于西片大路凹头。旧时是大埔上永定、湖雷、坎头、龙岩,左弼、黄古村、茅坪、蕉叶坪、旱窠、甜竹、石田、欧家仙下县进行经商贸易的交通要道,是过往客人乘凉歇脚之处。解放后福建建了鹰厦铁路,大埔开了埔茅公路,此处便渐渐冷落下来。④八十:八十年。⑤戊辰:戊辰桥。是我县最早使用洋灰(水泥)构筑的桥梁之一,迄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⑥古村在油坊下和斋嬷潭曾建有水力发电加工厂,前者因水力不足而移建于后者,后者又因通了大埔电网而停办。90年代,原村委会书记锺常柱和友人合股在村里兴办水力发电厂,在鸭子湖砌坡凿隧道引水至张屋北边山脚。⑦休闲:古村村口的古村休闲园。
    读锺式彰先生《山村纪事》有感         
           (七律一首)
            涂祥生
    情系山村眷恋深,华章千古沁人心。
    莫愁乡僻无韶曲,喜听凤凰吐雅音。
    学子频年膺案首,乐龄美誉动京城。
    亲贤四海同关爱,故里年年展彩云。
                              完稿于2011年4月19日
    作者涂祥生先生,大埔青溪大坑村人,是永定有名的中学化学教师。先生多才多艺,爱好广泛,专业知识之外,国学造诣颇深,荣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福建省楹联学会理事,省诗词学会名誉理事、龙岩市楹联学会副会长,永定县土楼诗社副会长兼秘书长,《凤山诗词》主编,永定县政协4~6届常委。作品及小传已载入《中国当代诗词家大辞典》、《世界文化名人辞海·华人卷》等多种大型辞书。
    先生的令尊演凡先生,是辛亥时期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的大埔知名人士,与古村先贤过从甚密,至今古村上了年纪的人,讲起演凡先生仍印象深刻,有此关系,祥生先生对于古村亦情有独钟,积极倡议大埔旅永定同乡联谊会到古村参观访问,还为《中平诗联集》作序。
    先生的令公子涂善东,曾先后受聘为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客座科学家及韩国汉城大学的客座教授,曾被教育部聘为长江学者,现任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曾受江泽民总书记接见。先生家庭可谓一门俊秀。
    《山村纪事》读后感
        锺赛堂于梅州
    锺式彰宗先生著作《山村纪事》问世后,吾如饥似渴的择阅了数十篇文稿,书中涉及的山村变化、村风民俗、先贤功德、好人好事,村史掌故等等,觉得获益匪浅,、感慨良多、无异是一部很有价值的经典著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欣赏之余,特作诗歌四首,以抒情怀,由于本人才疏学浅,未免辞不达意,如有不妥之处,请贵刊指教。
                 (一)
    年登皓首九十龄,矍栋精神步生尘。
    诚以待人严律己,谦虚谨慎只求真。
                 (二)
    万缕情丝系梓桑,且看贤达笔生香。
    几多春秋弹指过,撰稿数百显辉煌。
                 (三)
    游子思乡梦寐求,山村纪事解乡愁。
    余生兢业无索取,默默奉献清名留。
                 (四)
    光阴荏苒不计年,耄年依旧笔结缘。
    冀望康体长福寿,共赏春光百花妍。
    淼哥,一路走好
    ——难忘的记忆
    今年春节前后阳光明媚,然正月初七日风云突变,风雨交加,寒气逼人。初八清晨,明柱致电大陆亲人讣告,淼材哥已于初七中午一时多去世。除夕晚淼哥还和全家一起吃团圆饭,共享天伦,去世时十分安祥,无疾而终,享年九十有四,正月十七在台北教堂超度,驾鹤西去。
    淼哥去世的噩耗迅速传到祖国各地诒穀堂人耳中以及村委会、乐龄俱乐部、古村小学、埔城古村联谊中心,古村(大埔)青年俱乐部,桂林堂宗祠基金会等相关单位以及亲朋好友。他们纷纷致电永定,了解情况,并向台湾发出唁电,表示对淼哥的哀悼,并慰问其亲属。淼哥逝世牵动着家乡方方面面的人,老天也为之动容,风雨飘零,似乎落泪致哀。
    淼哥高大的形象深深地烙在诒穀堂人的心中,这不只淼哥身体伟岸,一表人才,更因为淼哥具有开阔的胸怀,热爱家乡,崇宗敬祖,学识渊博,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他的辞世,是我们诒穀堂的一大损失。
    淼哥自小聪明好学,读三年级那年冬天,大埔教育局长来古村公学视察,要学生背书,淼哥站在局长面前,开口便放鞭炮一般哇啦哇啦的背,一会儿便把一本书背完,连背了两遍,局长很高兴,说书读得真好,打开皮包,拿了几个银角子奖赏。读五年级的初夏,时局不平静,古村公学停办了一些时候,淼哥便在源隆店当学徒,学做豆腐、豆腐干、蒸酵粄,干有好几年。这期间,源隆店对他的影响是深远的,木架上有很多古典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还有练字的大字本和颜真卿的双鹤铭、争座位、柳公权的玄秘塔等字帖。没事时淼哥便坐在米箩上看小说,几年下来把国文都通读了,能写出流利的文章来。毛笔字一写再写,还跟着大人学胡琴,日久熟而生巧,可以自娱娱人。淼哥多才多艺,在源隆店打下了坚实基础。民国二十一年复读,那年雄哥、铁哥、淼哥三兄弟报考大埔的最高学府—大埔中学。在五十名录取生中,分别考得第一、二、七名,引起县长梁若谷的注意,慕名来到古村,看到老祖父清溪公须发皆白,仍精神矍铄,非常高兴,为老祖父点火抽烟,一时传为佳话。当年五叔达云公在广州获此消息,极度兴奋,乃作对联“事业鸟翀天,好趁青春齐奋翩;光阴驹过隙,早挥彩笔赋凌云”。有期盼和勉励之意,至今仍作为传统对联贴于中厅以教育后代。读初中一年级上半年的作文,应上海开明书店的“中学生”月刊征文而入选,第一次刊上全国性的刊物,在学校、县城轰动一时。
    淼哥在广东省立金山中学毕业,高等考试及格后,在政治大学高等科受训结业。曾任大埔、三河、丰顺等中学教员,及四川大建钢铁厂、豫丰纱厂、台湾糖业公司铁路工程师、建筑师、中兴工程顾问社正工程师、中华农工顾问公司顾问等。在台湾糖业公司工作时,曾获“经济部”研究发展奖。在中华农工顾问公司,曾被派往泰国规划评估水泥制造工厂。淼哥不仅对专业精益求精,成绩卓著,屡屡获奖,而且一生喜爱文学创作,利用工余笔耕不辍,在各级报刊及杂志发表。先后著有《美西游》、《源隆》、《微笑》等散文集多部,在台湾出版发行。其中《我锺家》、《古村诒穀堂》、《源隆》、《故乡过旧年》等中短篇回忆录以及由其发起编写的《诒穀堂志》和编印的《古村诒穀堂》等,既从历史的角度探索了锺家祖先的起源和发展,又对近现代诒穀堂的人和事作了较详尽的叙述。从中可以看出诒穀堂的子孙后代人才辈出,是有志气的,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了应有奉献,这些记述不仅具有继往开来,发挥存史作用,也为旅居各地的后代子孙寻根问祖提供了指引。而且对教育后代、激励进步,继承和发扬诒穀堂的优良传统将起到资治和教化作用。
    淼哥崇文重教,体现在对诒穀堂的子孙后代的读书教育上,十分强调孩子要能自动自发,喜欢读书,在其一男四女中培养出二位博士二位硕士,成为家乡美谈。诚如二女儿邦柱对台湾自由时报记者所说,庆幸自己有个非常开朗的工程师父亲,很重视儿女教育,让自己从小在男女平等的环境下长大,终以优异表现被延揽为“国科会”生物处首位女处长。1989年中秋刚过,尚读小学的晓红、小柱收到淼伯寄来的座右铭:“积极乐观,勤奋进取,迈向自我实现之路”、“做人当立大志徹始徹终有为有守;求学须定宗旨知本知末通古通今”。“进德修业保身”的勉励。座右铭是淼哥亲手写的颜真卿行楷字体,分别贴有晓红、小柱4寸彩照,还过了塑胶,很是漂亮,姐弟俩如获至宝,十分喜爱,一直随身携带至今。淼哥还不时写信鼓励:好好读书,有奖。晓红在梅州卫生学校毕业后以优异的综合素质留校任教,她不满足现状,决心“迈向自我实现之路”,一年后只身前往广州踏上艰苦的求学之路,一边工作一边深造,一步一个台阶,经过多年拼博,取得暨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目前任职于某集团公司投资部。小柱的学业顺风顺水,在广州体育学院毕业后即任教于梅州嘉应学院。每每谈起淼伯时,姐弟俩那种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民国三十五年( 1946 ),是日本投降的第二年,淼哥以工程技术人员的身份受派到台湾,建设祖国宝岛。在此后的几十年中,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和家中亲人联系,但其思乡之情魂牵梦绕,念念不忘。想当年,淼哥在台北寓所的客厅里挂着四轴手书的诒穀堂传统的很有特色和意义的对联,他站在对联前沉默凝思,在那瞬间,让人拍下像片。此后,便利用担任中华农工顾问公司顾问到泰国评估水泥厂工作的机会,将像片辗转寄到永定亲人手里。看了像片,让人感慨万千。1961年夏,教材在家收到从新加坡建兴鞋庄寄出的信,寄信人是锺明柱,还内夹人民币10元。教材深感困惑,不知建新鞋庄,不识锺明柱,立即回信是否寄错人。过了若干年,传来淼哥口信:教材卖了,不管多少钱都要赎回来。此时,教材才愕然大悟,原来淼哥以明柱名义从新加坡寄信,是投石问路啊!可见淼哥长期以来对家中亲人何等牵挂,教材不禁失声痛哭。
    祖父清溪公在世时曾写过遗嘱,希望后代子孙有发达者能帮助其他兄弟叔侄。淼哥看了遗嘱铭记在心,并用一生实践清溪公的遗嘱。四叔友商公、五叔达云公均常称赞:淼材有志气,识大体。他只高中毕业,靠自学成才,参加国家高等考试及格,成为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抗战期间,国难当头,我们的大家庭人食多,收入少,经济极度困难,他在三河中学教书,微薄的工资收入能自觉寄钱回家,帮补家用,十分难得。淼哥晚年时,随着客观条件成熟,曾先后两次携家眷探亲祭祖,又安排太太童金华先后带着女儿邦柱、安柱等回乡寻根问祖。几十年来他为诒穀堂家族做了许多好事实事,如翻盖诒穀堂上厅瓦面,粉刷墙壁,修补破损剥落的内壁,并把全部石砌、泥铺的门坪、天井、走廊、过道、厅子铺水泥,使屋貌焕然一新;扩大从门口岭到屋门口的道路,并打上水泥,可通中巴车。又献巨资在诒穀堂北侧上祖预留的基地上新建横屋一列,分配给各家。对家族中的婚丧喜庆、子弟读书都十分关心,大力帮助,每年春节还给各家各人寄钱。创办了诒穀堂恳亲会,并且得到了延伸,目前已举办了二次,每次诒穀堂的子孙后代都从祖国各地回到老家祭祖、联欢、坐谈交流,从而加强了家族之间的沟通,增进了解,使我们的家族更加团结、友爱、和谐,使诒穀堂的好家风得到发扬光大。淼哥从多方面实现了清溪公的遗愿,是当今诒穀堂事业成就的典范,实践上祖遗志的楷模。
    2009年,淼哥夫妇俩老因年迈身体欠佳,诒穀堂亲人得悉后,曾先后四批八人到台湾探望,给两老很大的安慰。这次不幸,因时间匆促来不及办理出入境手续,未能前往奔丧,是为憾事。淼哥走了,我们以万分沉痛的心情,默默祈祷:淼哥,一路走好!
                      胞弟壮材、教材率侄志能,堂弟梓材、用材、将材、
                      张基丽(键材遗孀)、孔燕华(锒材遗孀)、楚材率堂侄选柱、宏柱、文柱
(续79期第四版)
    虞美人·闺怨
       锺达材
    玉楼琴韵声声细,几度芳心碎。青闺寂寞又秋深,恨煞归舟不载别离人。
    更阑辗转难成寐,掬尽相思泪。一轮明月照纱窗,底事人间圆缺不相同。
    暮春  中平
    渐近初长夏日时,消闲无计且吟诗。
    莫嫌异地春归早,只恐家山月上迟。
    叶底莺声撩客恨,梁间燕语动人思。
    倚栏别有伤心处,风卷残花不自持。
    乐龄俱乐部落成感怀   锺顿彰
    乐龄飞阁接青霄,电视弦箫歌似潮。
    聚首谈心舒积郁,楚河汉界任逍遥。
    爱乡自觉献余热,建设仍须仗众侨。
    日丽风和花正茂,村容如画笔难描。
    悼吴少雄逝世周年  曾潜光
    音容消逝正周年,月暗星稀风雨天。
    忆昔同舟战恶浪,萦回往事恸心弦。
    唐多令·遐想 锺实
    人老有何求,安康第一筹。枝繁叶茂绿油油,国泰民安风雨顺,衣食足。度金秋。
    兴伴友人游,青徐十二州,太湖烟雨岳阳楼。闲云野鹤龙门阵,谈世事,笑王侯。
    姊归来  中流
    二十渡重洋,七三回故乡。高堂悲作古,手足喜安康。
    碧海鱼虾涌,山村稻菽香。今番相聚短,来日共天长。
    读《家书》有感  锺锒材
    青山绿水自多情,游子倚栏忆古今。
    杜宇声声啼不住,故园夜夜梦中寻。
    几行飞雁排双阵,一纸家书抵万金。
    字里行间凝雨露,乡音亲切暖人心。
    寄友人谢君光崧  锺式彰
    识荆有幸已经年,盛誉才华心早倾。
    两载春风成旧雨,几回尺素赋新篇。
    垂竿犹记韩江岸,惜别难忘古渡边。
    望断云天惆怅甚,离情恋恋总萦牵。
    观虎山荷花池  锺稚材
    含笑荷花正盛开,如盘绿叶水中栽。
    蝶蜂漫舞花间绕,阵阵清风拂面来。
    戊辰桥是大埔最早的水泥桥?
    古村戊辰桥建桥等情况,《古村之声》曾作过多方面报道,却未曾去排名列序。近阅《古镇茶阳》,看到其中“漫话茶阳”一篇说,“城西有座大埔县境内最早的水泥桥梁叫仙基桥,建于1934年……”。而古村的戊辰桥是以其建造年份戊辰年为名的。戊辰年是公元1928年,算起来比仙基桥还早六年呢?古村戊辰桥是否全县第一?有待进一步考证。
    由此细想下去,古村先贤慈善为怀,热心公益的精神确实可钦可敬。戊辰桥位于离古村人家约二里以外的村口,是高坪、大常坑、石觉里、溪上、坪畲、芳村等一带的人赴大埔县城茶阳等地的必经之路,主要交通线。然而,对古村来说,无论从村容和交通来看,都不是十分重要,只是锡昌楼一带的村民耕田、樵探往返而已。古村先贤花这么大心机兴建此桥,确是出以公心,乃是开明之举。此桥专请汕头建筑师勘测设计,材料是使用当时最先进的钢筋、水泥,远道从汕头船运到茶阳再用人工肩扛二十多里路到古村;当时的水泥是用橄榄形木桶包装,每桶约重三四百司马斤,要三、四个强壮劳力才扛得动,多么艰巨!桥前还建有一座穿心亭,叫戊辰桥纪念亭,花轿形状,造形别致,质量坚固,至今84年,依然屹立完好,水泥表面仍显浅绿色的光泽,亭内石碑碑文记载建桥的目的和捐资人芳名、金额,既有纪念意义,又可供行人歇息,避风躲雨。布局安排,匠心独到。
    小小山村的一座桥,能牵动临乡一千五百一十七个人(单位)的心,为之捐献六千八百六十五元一角六分四厘大洋,应该是对古村先贤乃至村民的敬仰和信任所致。
    正如喜爱阅读《古村之声》的永定先贤赖超群先生撰联:
    古柏结名林,新枝簇簇穿云出;村风成美德,长老谆谆示范行。
                                                          (锺梓材)
    异地作古 魂归故里
     ——曾新创同志葬礼在古村举行
    我们的老书记曾新创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今年2月6日在深圳逝世,享龄80岁。4月25日,其儿女将其骨灰护送回乡安葬。
    新创同志70年代在古村担任大队书记,因工作需要,后又调茶阳畜牧站工作直至退休。88年后担任古村乐龄俱乐部理事、副主任、主任。新创同志作风正派,又和霭可亲。他处事民主,善于团结同事,关心和爱护群众,工作积极热情有始有终,深爱大家的拥护和爱戴。在那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期,造反派曾把他当作资产阶级当权派进行围攻和批斗。造反派无端的侮辱和斗争,引起村民的不满,对书记深表同情。
    治丧期间,村委和乐龄联合聘请一班锣鼓,为治丧场面增添热闹气氛;送花圈或轴彩或亲临吊唁、慰问其家属的有茶阳镇政府、古村村委、古村小学、古村乐龄俱乐部、《古村之声》、埔城古村联谊中心、古村(大埔)青年俱乐部、曾德志的公司代表、古村曾氏修谱代表等单位、团体、亲属和个人。(锺政材)
    《中华曾氏大埔县联修族谱》
    编纂工作今年六月可完成
    《中华曾氏大埔县联修族谱》(原《大埔县曾氏联修族谱》) ——以下简称《族谱》。《族谱》从2010年6月进入编纂工作,迄今已经历一年。其间,以主编曾垂滚为首、曾垂嵩、曾垂敏、曾维堂等乡亲为辅的工作班底,经过365天(有时还晚上加班)紧锣密鼓忘我的奋战,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86万文字的《族谱》将于今年6月底全面完成编纂工作并付之印刷。按照计划,今年9月可完成1800本的《族谱》印刷工作,届时,凡《族谱》上有名的曾姓人家,每户可分发一本。
    《族谱》记载的曾姓人家主要分布在大埔县境内12个镇一个场41个村,共有1462户9213人(其中男性3923人,女性529人);其中方方面面的人材有厅级干部3人;处级干部15人;博士3人;硕士6人;研究生3人;留学生3人;大学生249人(今年高考考入的未统计在内)。
    《中华曾氏大埔县联修族谱》编纂工作的完成,标志着我们古村人有理想有志气有能力,只要有想要做或要做的事业就一定能成功,也是整个大埔县曾姓人和古村曾姓人的一大喜事,可喜可贺!   (荒岭小草)
    深圳行
    5月20至22日,受旅深乡贤锺琰堂先生特邀,古村村委记、主任,乐龄俱乐部、县城联谊中心、古村小学负责人及老干部一行六人到深圳观光考察,感受改革开放三十年深圳巨变和“大运会”前奏的靓丽。
    是日风和日丽,云淡天高,考察团一行由古村村委书记锺团柱带领,乘车从县城集中出发,下午四时多到达深圳南山,锺琰堂、锺爱堂则早早在那边等候着。当晚,锺琰堂先生在南容大酒店设宴接风,美酒仆肴,盛情款待:,饭后,我们来到锺琰堂先生在南山区最高档的花园洋房参观并安排第二天的行程,晚上下榻于粤西宾馆。
    21日观光团一行在锺琰堂、锺文柱、锺爱堂的陪同下,参观了沙头角中英街,盐田港、大梅沙海滨公园。沙头角,在导游的带领下,通过边防检查站,穿过一个小广场,便来到中英街。首先映入眼底的是一块黑色大理石的纪念碑,碑上刻着“中英街纪念碑”儿个镏金大字。大约几分钟的功夫、我们便来到中英街博物馆前,只见在几棵茂密的紫荆花树掩映下,一座由黑色花岗岩和一口巨大青铜钟组成的纪念亭呈现在眼前。纪念亭表面由上至下再至地面铺满了花岗岩,上面刻满了记述香港被割让的屈辱和中国政府恢复行使主权的辉煌时刻。参观完警示钟和纪念亭,我们才真正踏入中英街,严格说这只是一条四五米宽,二百多米长的小巷。略带弯曲的街道两侧鳞次栉比地排列着近百家商店。店铺多为二、三层楼房,香港一侧的店铺大多建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式样略显陈旧,而深圳这边的楼房修建较晚,店面的样式现代,装磺富丽精致。漫步中英街,你会发现街心中,每隔一段就有一个刻有“中英地界,光绪二十四年,1898,字样的石质界碑,界碑一侧书写着中文,另一侧则是英文,这也是中英街标志性建筑,仿佛向人们诉说着:这里曾是英国的殖民地。望着一个个高不过几十公分,字迹模糊的小小界碑,作为一名中国人心情不免沉重。
    离开中英街,我们一行驱车直奔盐田港海鲜食街金色海岸,因为那边锺贤柱、张红都夫妇,锺喜堂早已在等候着。中午,锺贤柱先生在海鲜酒楼设宴款待我们一行,该酒楼经营海鲜为主,对海鲜系列菜肴制作、加工工艺有独到之处,色、香、味、美俱佳。清一色的海鲜,吃过的,没吃过的,真是种类繁多,美味可口。在席间,古村乡贤的热情,从一次次举杯相敬,一声声辛苦了,使我们深受感动。
    下午二点多,我们继续当天的行程——大梅沙海滨公园,该公园位于神奇秀丽的南海之滨,以环境优美,海滩阳光以及门票免费吸引游客。公园在盐田区境内的大鹏湾畔,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有太阳广场,月光广场,阳光广场,愿望塔等自然风光。回到南山已将近六点,晚宴由锺文柱先生做东,在“大埔亮记酒楼”,满桌菜肴都是大埔风味,仿佛我们在大埔县城吃饭。
22日计划参观大运会开幕式场馆“春茧”以及蛇口等景点,由于天公不作美,下起倾盆大雨,我们终止了当天的行程,提前结束了深圳之行,兴奋之余又有几分遗憾。时间虽然短暂,但大家深感收获甚大,不虚此行,感慨良深,更被古村乡贤的热情所感动,特别是锺琰堂先生,幼小离乡至今六十年,但对乡土乡人眷恋不忘,让人崇敬。(丁言)
     
    蒙乡贤、社会贤达热心捐资支持我村各项公益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特此表示衷心感谢!捐资芳名如下(恕不称呼)
                                                   各单位同敬具
    一、捐资古村小学
    1、“回赠母校一颗树”活动
    捐300元:古村教育基金会
    捐100元:锺团柱、曾垂燕、曾垂文、锺辉堂、曾令华、郑宏伟、曾招萍
    2、捐资办学经费捐500元:锺定柱
    3、捐资六一儿童节活动经费
    捐300元:古村(大埔)青年俱乐部
    捐200元:古村村委、古村乐龄俱乐部、埔城古村联谊中心
    捐100元:古村教育基金会、曾垂文
    二、捐资古村乐龄俱乐部福利基金
    捐200元:锺武堂(大夫第)
    捐100元:锺子邦、锺子英、锺希敏、锺颖娟(尚柱之女)
    捐物:锺武堂捐古村乐龄俱乐部大鼓一只、锣六面、铜钟一面、铙一副。
   三、捐资古村公益业
    捐500元:锺定柱
    四、捐资古村之声经费
    100元:锺子邦、锺子英、锺希敏、锺颖娟、锺铤柱、饶德珍、锺静云(永兴楼)
    50元:锺晴英
    五、招资埔城古村联谊中心
     1000元:曾维添后裔
    500元:锺定柱
    100元:张发滨、曾维堂
    祭祖习俗及其深层含意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诗书不可不读”。两句古训,道出了前人对祭祖和培养后代两件事的重视,而祭祖更加排在前头。为此,自古以来,人们对于祭祖都十分重视,形成了一系列促使人们虔诚祭祖的风俗习惯。
    春秋二祭:祭祖扫墓,习惯一年两次,春天清明时节一次,秋天重阳节前后一次,称为春秋二祭。因为,一般的祖坟都在山上,杂草树木丛生,每次祭墓刈除一次,秋祭刈除以后,草木枯萎,接着又是寒冬,草木不易生长;所谓:“秋草好打倒”,到来年春天,杂草生长不久,在幼嫩的时候春祭再割一次,可保坟墓长年干净开阔。
    砸纸:(客家方言,意为压)扫墓时,要在坟墓边沿砸一排草纸,叫 “砸”纸,看去十分显眼,容易使人知道这穴墓己经祭过了。如果过了扫墓时节,坟地上尚未“砸”纸,说明某人这穴墓没祭过,而引起群众批评,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促使人们非祭墓不可。
    砸墓头纸:祭墓时要在墓头上砸一张洒有牲畜血的红纸,叫血纸,说是血财兴旺,吉利,促使人们祭墓要犀鸡杀鸭,祭品丰盛。
    圈纸钱:烧纸钱雅称化财帛,纸钱烧过后要用酒或茶水在周围圈几圈,说是把财宝锁住,不致被抢夺,现实意义是防止余火漫延,造成山林火灾。
    祭品祭其人性化:从虔诚旨意出发,人们把上代祖宗当作在世时生活那样安排祭祀,祭品、祭具等都按人性化办理:
    从前的人,普通人只坐硬板凳,坐交椅是高地位、高享受的标志,常说某人是坐头把交椅的人。为了给上祖以豪华享受,祖坟一般都建成交椅形式,后有靠背,左右有扶手。考量坟墓好与否,首先就站、或蹲在墓碑前,环视周围,感受上祖在此坐着是否温暖、藏神、舒适。
    祭品除了需要清茶美酒、五果三牲等佳肴之外,还要有吃饱的东西(如粉、面等)、连切肉的菜刀、调味的食盐都要配备齐全,除此之外,还要敬献财帛,以供常年生活开销,关心人微。
    祭品的摆放也有一定的规矩。茶一杯(双葬的两杯)放在墓碑前面,一次斟满;第二是酒,五碗,分三次酌满,叫三奠酒;酌酒也有先后次序,先酌中间,然后是左右左右;第三是干鲜果五种,一字排过;第四是牲仪,鸡(或鸭兔等小牲畜)放在中间,按上祖坐位,左边放鱼,右边放猪肉,“饱货”放在猪肉旁边;.讲究的祭祀有全猪全羊的,则左边放猪,右边放羊,叫左鱼右肉,左猪右羊。牲仪的头、菜刀的柄都要向内,对着上祖摆放。
    对于祭祖习俗,曾经一度淡薄。随着改革开放,人们追求生活的多样化,同时,崇宗敬祖的观念根深蒂固,老的传统又恢复起来,令人有温馨、亲切感和人情味。(锺梓材)